浅析古琴斫制技艺中的音量
- 格式:pdf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
古琴斫琴知识点总结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琴斫琴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艺。
下面将从古琴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音律调音、演奏技巧以及保养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一、古琴的历史渊源古琴,又称为瑶琴、华琴,是一种七弦琴,古代称之为“瑶琴”、“琴”或“雅琴”等。
古琴的历史文献记载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考证,古琴最早的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在古代,古琴是文人雅士们的代表性乐器,因其贵族之气以及涵养雅趣被誉为"文人四友"之一。
同时,古琴也通过丝弦和兽骨制作,因此更具古代史料考古意义。
在古代,古琴不仅被视为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出古代文化在音乐方面的浓厚底蕴。
二、古琴的制作工艺1. 选择材料:古琴的制作所用的材料十分讲究。
琴身一般使用梧桐木为主材,其他如香樟木、槭木也可作为曲木。
琴面一般使用天然竹,琴弦则使用丝线。
而古琴所用的梧桐木也有选木的原则。
2. 制作工序:制作古琴的工艺十分复杂,由众多工序构成,是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技艺和耐心的。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梧桐木,将其加工成琴身。
接着将琴面粘合在琴身上,并在琴面中间开孔。
然后要进行调音孔的加工。
接下来,将古琴的琴码制作好,固定在琴面上。
最后,将琴弦拉紧,进行音律调音。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雕细琢,方能制作出一把音质优美的古琴。
三、古琴的音律调音古琴的音律调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对后续的演奏产生直接的影响。
古琴的音律包括了音名、音高、音长等多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需要进行琴弦的安装,在琴弦的调整上应该注意弦长和张力是否合适。
然后进行音律的调整,根据古琴的调律标准将琴弦调整到正确的音高。
通常情况下,古琴的音律有宫、商、角、徵、羽、文、宫等七个音,需要根据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技巧是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掌握的。
·180·艺术研究浅析古琴斫制技艺中的音色顾永杰 裴建华(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摘 要:传统琴声审美要求琴声的音色要丰满圆润、纯净、苍古且稳定性好,斫琴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琴材、琴体制度、槽腹制度、髹漆工艺才能使琴体发声的音色满足传统琴声审美的要求。
关键词:古琴斫制;琴声;音色琴声的音色主要由音板(主要指面板,有时也包括底板)的选材、琴体制度、槽腹制度和髹漆工艺决定。
1 传统琴声审美与音色传统琴声审美对音色较突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满圆润。
例如,《太古遗音》“琴有九德”的“润”,“發聲不燥,韻長不絕,清遠可愛”,要求琴声丰富、余韵长;“琴有九德”的“圆”,“聲韻渾然而不破散”,要求琴声完整、圆润、丰满。
第二,纯净。
例如,“琴有九德”的“静”,“無颯以亂正聲”,要求琴声纯净、无病等杂声;“琴有九德”的“清”,“發聲猶風中之鐸”,要求琴声响亮、纯净;琴声的“远”,要求琴声纯净、幽远、余韵长。
第三,苍古。
例如,“琴有九德”的“古”,“淳淡中有金石韻”“有淳淡聲而無金石韻,則近乎濁;有金石韻而無淳淡聲,則止乎清。
二者備,乃謂之古”,要求琴声的音高要低中有高,但又不能过高、过低。
第四,稳定性好。
例如,“琴有九德”的“芳”,“愈彈而聲愈出,而無彈久聲乏之病”,要求琴声音质持久、越弹越佳。
2 音色丰满圆润琴材。
木材的动弹性模量值越大、动弹性模量与动态刚性模量的比值越大、对数衰减率与动弹性模量的比值越大,其发出的音色越丰满圆润。
一般来说,木材的密度越大、晚材率越高、结晶度越高、木纤维长度越长、木纤维长宽比越大、纹理越均匀顺直、生长轮越窄,则动弹性模量值越大;同一树种的生长轮宽度、晚材率适中,结晶度越高,木纤维长宽比越大,则木材的动弹性模量与动态刚性模量的比值越大;木材的结晶度越大、木纤维长度越长、木纤维长宽比越大、纹理越均匀顺直、晚材率越低,同一树种的密度、生长轮宽度适中,则对数衰减率与动弹性模量的比值越大;木材经过适当的处理,比如自然处理(旧材)、高温处理、化学处理等,可有效提高结晶度、动弹性模量、对数衰减率、比动弹性模量、动态刚性模量等振动性能以及声学稳定性与结构稳定性;木材的不同加工方式中,径切板的声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最好,发出的音色也最佳。
H U A N G Z H O N G D A L V 黄钟大吕中国传统古琴斫制技艺探究■王悦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王玉文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摘要〕中国传统古琴斫制技艺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唐朝时期古琴斫制技艺达到了巅峰水平。
古琴集文化精要为一体,在古琴斫制技艺实践运用过程中,琴体制度、制琴材料、浆漆工艺以及槽腹制度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无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国传统的古琴斫制技艺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古琴;斫制技艺古琴斫制素有“唐圆宋扁”之说,唐朝时期斫制的古琴外形浑厚饱满、宋朝时期斫制的古琴则是有着素净大气、秀逸劲挺的特点。
古琴斫制技艺在我国不同区域有着不同鲜明风格,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序较为复杂,每道工序都会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手工制琴者具备高超娴熟的技艺,根据琴乐审美要求合理选择应用琴材、漆色以及槽腹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完美表达出古琴琴声的古雅韵味,吸引更多的古琴艺术爱好者。
_、古琴斫制流程古琴斫制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木工工艺流程,一部分是天然漆工艺流程。
前者古琴斫制木工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材出形。
古琴斫制人员通常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运用对应的木材,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古琴模型去打磨制作好对应的外观轮廓,确保古琴整体线条的流畅性;2)掏内腔。
古琴斫制人员将外观形状制作好的古琴内腔准确掏出,提前做好试音准备;3)试音。
在制作古琴的琴面过程中,斫制人员要确保琴面的匀称合理性,在琴面制作完成后进行调音纠正误差。
古琴成型制作水平与琴面制作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 )安装天地柱与纳音。
古琴斫制要在调好的位置区域内正确安装高质量天柱地柱,并镶上纳音,在该过程中斫制人员必须认真做好试音工作,避免在安装时产生声音偏差,影响到古琴发出的音色;5)固定底板。
当古琴斫制人员在完成对古琴面板制作作业后,就需要展开古琴底板的固定作业,可以科学采用固定模具或者绳棉来有效固定底板,防止古琴底板容易出现松动现象;6)整形与安装附件。
浅析古琴斫制技艺中的音高作者:顾永杰裴建华来源:《艺术科技》2017年第01期摘要:传统琴声的审美要求:琴声的音高要以中声为美,能高能低、高低协调,符合不同琴体发声风格的要求以及大弦和小弦的特点。
斫琴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琴材、琴体制度、槽腹制度、髹漆工艺,这样才能使琴声的音高满足传统琴声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古琴斫制;琴声;音量古琴琴体发出的音高是由琴体以及其各部位的固有频率决定的,与琴材、琴体制度、槽腹制度和髹漆工艺等有关。
1 传统琴声的审美与音高传统琴声的审美对音高较为突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中声为美。
例如,《左传·昭公元年》中“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中声”指“合乎律吕的、有节制的乐音,不过高不过低、无过无不及的适中之音”,强调音高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第二,能高能低、高低协调。
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
“清浊”“高下”指音高的高低,即要求音高要能高能低、高低相济且协调。
第三,符合不同琴体发声风格的要求。
传统的古琴发声风格大体可分为三类,即苍古、清脆和介乎两者之间的,相对来说苍古类音高稍低、清脆类音高稍高。
第四,符合大弦和小弦的特点。
例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
其指出了大弦的音高低、小弦的音高高。
2 中声为美第一,琴材。
木材的固有频率与其动弹性模量和比动弹性模量成正比,与声阻抗成反比;木材的动弹性模量与密度、晚材率、结晶度、木纤维长度、木纤维长宽比、纹理均匀顺直程度成正比,与生长轮宽度成反比;木材的比动弹性模量与动弹性模量成正比,与密度成反比;木材的声阻抗与密度和晚材率成正比,与生长轮宽度成反比。
木材经过适当的处理,如自然处理(旧材)、高温处理、化学处理等,可有效提高结晶度、动弹性模量、声阻抗、比动弹性模量等振动性能。
古琴音乐的技艺要点与演奏技巧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琴的演奏技艺要点及演奏技巧显然对于表现古琴音乐的韵味和内涵至关重要。
以下是古琴音乐的技艺要点与演奏技巧:首先,古琴演奏技艺要点之一是手指的运用。
在古琴演奏中,手指的运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演奏时,需要借助手指在琴弦上的起点和压点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调。
手指的技巧包括指力、指法和手指的柔韧性等方面,能够影响到演奏的音色和音准。
其次,古琴演奏技艺要点之二是身体的配合。
古琴演奏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音乐家通过身体的配合来表达情感和意念。
身体的配合包括呼吸、姿势、手臂的力度等方面,能够使演奏更加流畅和自然。
古琴演奏技艺要点之三是音韵的把握。
古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韵和韵味而著称,演奏者需要通过技艺的训练和精湛的表现来掌握古琴音乐的音韵美。
音韵的把握包括音色的控制、音域的运用、音量的掌握等方面,能够增加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琴演奏技艺要点之四是曲谱的熟悉。
古琴音乐需要通过曲谱来进行演奏,因此演奏者需要对曲谱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曲谱的熟悉包括曲目的整体结构、音符的颤法和连弹法等方面,能够提高演奏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古琴演奏技艺要点之五是情感的表达。
古琴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来表达音乐的内涵。
情感的表达包括情绪的控制、音乐的表情和音乐的意境等方面,能够增加演奏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古琴音乐的演奏技艺要点和演奏技巧包括手指的运用、身体的配合、音韵的把握、曲谱的熟悉和情感的表达。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炼,演奏者才能够将古琴音乐的韵味和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从而传承和发扬古琴音乐的美好传统。
希望热爱古琴音乐的朋友们可以在这些技艺要点和演奏技巧的指导下,更好地掌握古琴音乐的演奏技艺,享受古琴音乐的魅力和韵味。
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乐力与演奏技巧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本文将探讨古琴的音乐力以及乐器演奏技巧,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优雅的乐器。
一、古琴的音乐力古琴在中国音乐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被誉为“乐器之王”。
其音乐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寄情于音律:古琴弹奏以自在的心境和深沉的情感为基础,音律的变化和表达更能准确地传达演奏者的情感和理念。
琴音婉转悠扬,可以深入人心,唤起人们内心最深层的共鸣。
2. 表现力丰富:古琴的音乐力在于其极其丰富的表现力。
使用手指等演奏技巧,可以模拟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如流水、鸟鸣、风声等,使演奏出的音乐更具韵味和层次感。
3. 与自然的融合:古琴音乐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强调与宇宙、自然界的和谐共振。
演奏者通过琴音的起伏、高低、快慢等方式,表达出大自然的变化和气息,给人以静谧、恬淡之感。
二、古琴演奏技巧除了音乐力外,古琴演奏的技巧也是影响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古琴演奏技巧:1. 手法技巧:古琴演奏中的手法技巧是关键。
常见的手法包括:“击弦”、“挑弦”、“泛弦”等。
击弦在古琴演奏中用来弹奏单音和音组,挑弦则常用于装饰音乐的音符,增加音乐的韵味和变化。
2. 声音控制:古琴演奏中正确的声音控制也非常重要。
演奏者需要掌握力度、连贯性和速度等要素,以使琴声流畅、和谐并且有层次感。
还需要注意配合琴曲的情感变化,使琴音表达演奏者所希望传达的情感。
3. 节奏感:古琴演奏需要较好的节奏感。
节奏感不仅表现在整体的速度、稳定和流畅上,也表现在每个音符的延长、改变和停顿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节奏控制,可以使琴曲更加富有感染力和韵味。
古琴作为一种精妙的乐器,音乐力与演奏技巧的结合是其美妙音乐实现的关键。
演奏者需要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相关的技巧和修养,从而能够完美地演绎古琴曲目,让古琴之音传达出无尽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古琴拥有独特的音乐力与演奏技巧,它的音律和表现力都能够打动人心。
传统音乐乐器古琴的音色与演奏技巧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它不仅能够传达古人的情感和思想,还能够给人带来静谧、悠扬的音乐享受。
本文将探讨古琴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奏技巧,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美妙的乐器。
一、古琴的音色特点古琴的音色被人们形容为“悠远而豪放”,其独特之处在于琴弦所发出的音色富有厚实、浑厚的特点。
传统的古琴以丝和竹制成,琴弦由丝线制成,而琴身则由竹木材料制成,这样的材料选择使得古琴的音色具有柔和而沉稳的特点。
古琴的音色表现力丰富,能够演奏出千变万化的情感。
古琴的音域广阔,既能表现出深沉内敛、安详祥和的气质,又能够传递出豪放自由、激情四溢的情感。
古琴音色独特的谐波效果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弹奏时琴弦所产生的谐波音色能够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二、古琴的演奏技巧古琴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琴技和修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琴演奏技巧:1. 左手琴弦技法:古琴演奏时,左手用于按弦,通过变换按弦位置和按弦力度来改变音色和音高。
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左手的按弦技巧,包括准确地找准音位和灵活地变换按弦位置。
2. 右手指法技巧:古琴演奏时,右手用于弹奏琴弦。
常用的指法有拨弦、撮弦、扫弦等,每种指法都能够产生不同的音效。
演奏者需要通过练习和技巧的积累来提高右手的指法技巧,以便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
3. 音韵与呼吸:演奏古琴不仅需要准确地按照音乐谱写的要求来执行演奏技巧,还需要能够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合理的音韵和呼吸,演奏者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定音尺与模式:古琴音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根据不同的音阶、音律和音域,我们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调性和模式。
演奏者需要熟悉并理解不同的音阶和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古琴演奏和创作。
古琴演奏需要演奏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不断练习和探索。
通过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演奏者能够更好地发挥古琴的音色特点,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到音乐中。
中国传统乐器之悠扬古琴的演奏技巧介绍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奏技巧。
本文将介绍古琴演奏中的一些关键技巧和要点。
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琴音乐。
一、指法技巧古琴演奏的指法是其独特之处,需要细致、准确地操作琴弦。
首先,演奏者要正确理解古琴的指法符号,掌握弹指的位置和按弦的力度。
指法应该轻柔、自然,以避免过度扭曲或用力过猛,影响音质和演奏者的舒适度。
其次,利用五指的不同部位来发音,尤其是借助指尖、指腹进行轻柔的按弦,以保证音符的纯净和音色的丰富。
二、手腕与手指的配合古琴演奏中,手腕和手指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手腕负责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力度,而手指则负责对琴弦的控制。
演奏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手腕运动来实现音符的连贯和音量的变化。
同时,手指的运动也需要配合手腕的动作,以确保音符的准确和清晰。
这种手腕和手指的协调配合,是古琴演奏技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换指与滑音技巧换指是古琴演奏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由于古琴的琴弦较长,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过程中进行频繁的换指,以适应不同的音符和音阶。
换指需要灵活而准确地将手指移动到下一个音符的位置上,并且要保证音符之间的衔接流畅。
除了换指技巧,滑音也是古琴演奏中常用的技巧。
滑音通过指尖在琴弦上的滑动,使得音符之间产生柔和而连贯的过渡效果,增加琴曲的表现力。
四、琴身与共鸣技巧在古琴演奏中,琴身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掌的放置和不同部位的按压来调节琴身的共鸣,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量效果。
通过在琴身上的不同区域施加压力,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范围和音的强度。
此外,在演奏琴曲的时候,演奏者还需利用琴身的共鸣效应,使得音符更加丰满、饱满。
这种琴身的利用与共鸣技巧,是古琴演奏中的一项重要技巧。
五、情感表达和修养古琴演奏不仅仅是对技巧的追求,更是对情感和修养的表达。
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以使得音乐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古琴演奏注重“以音入心”的境界,要求演奏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琴曲之中,使得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生命力和情感韵味。
古琴演奏技巧指法与琴身共振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珍贵乐器,自古以来被誉为“乐中之王”,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特点。
在古琴演奏中,指法和琴身共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古琴演奏中的技巧指法和琴身共振的相关内容。
一、古琴演奏技巧指法古琴演奏的技巧指法是指演奏者在琴弦上运用手指的方式和特定技巧。
古琴共有七根弦,演奏时需要用指尖轻轻按弦,通过手指的按弦位置和受力控制,来改变弦的音高和音色。
首先要注意的是手指的姿势与力度。
古琴演奏时,手指应自然弯曲,指尖与琴弦垂直,用力要适中,不可过重或过轻。
过重的力道会导致音色沉闷,过轻则音色单薄。
在演奏中,要注意调整手指的力度,使琴弦产生适度的振动,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其次,指法的转移和滑动也是古琴演奏中的重要技巧。
指法转移是指在音符之间迅速地切换指法,以确保音符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滑动则是指手指在弦上移动产生的滑动音效。
这些技巧需要演奏者具备熟练的手指协调能力和灵活性,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演奏来逐渐掌握。
此外,古琴演奏中的和弦演奏也是一项关键技巧。
和弦演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按下多个音符来产生和弦的音效。
在演奏和弦时,演奏者需要用多个手指同时按下不同的弦,并使每根弦的力度均匀,以获得和谐的音色。
二、琴身共振的作用琴身共振是指琴身在演奏中产生的共鸣和回响效果。
古琴的琴身通常由多层竹板和横梁构成,通过特定结构和制作工艺,使其具备较好的共振特性。
琴身共振在古琴演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增加乐器的音量和音色的丰富度。
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发力弹奏琴弦,而琴身共振可以将弦的振动放大,使其音量更大,音色更加饱满。
其次,琴身共振可以增加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音响的延续。
在演奏过程中,琴身共振会使音符的衰减速度减缓,使其持续时间更长,音响更加持久。
这为演奏者创造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琴身共振还可以增加音色的细腻和韵味。
·
艺术研究
浅析古琴斫制技艺中的音量
顾永杰 裴建华
(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 450002)
摘 要:传统琴声审美要求琴声的音量要大声但不能过大、小声也能体现,要符合不同琴体发声风格的要求且音量匀称协调。
斫琴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琴材、琴体制度、槽腹制度、髹漆工艺才能使琴声的音量满足传统琴声审美的要求。
关键词:古琴斫制;琴声;音量
琴体的发声主要是由音板(主要指面板,有时也包括底板)振动产生,其音量的大小主要与琴材、琴体制度、槽腹制度和髹漆有关。
1 传统琴声审美与音量
传统琴声审美对音量较突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声不能过大、小声也能体现。
例如:《琴道》“大聲不喧嘩而流漫,小聲不湮滅而不聞”,即琴声的大声不能过大以至于变成噪音,小声也要能体现不至于不闻,明确反对琴声音量过大;《左传·昭公二十年》“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小大”指音量的大小,要求琴声的音量要能大能小且相济协调。
第二,符合不同琴体发声风格的要求。
传统的古琴发声风格存在差异,“大体可分为三类:即苍古、清脆和介乎两者之间的,音量上也有洪大、沉细和介乎两者之间的”,这里的“宏大”和“沉细”也只是相对而言。
第三,匀称协调,即各弦发出的声音要均匀。
例如:“琴有九德”的“勻”,“七弦俱清圓,而無三實四虛之病”,即各弦发出的声音要均匀。
2 大声不能过大、小声也能体现
琴体发声音量的大小,与琴体的声辐射能力和声能转换效率有关。
要使琴体对小能量振动(小声)的体现能力强,就要求琴体有一定的发声能力,并且振动的传导效率、振动能效转换效率、振动灵敏度要高。
琴材。
木材发声的音量与声辐射能力正相关;木材的声能转换效率与声辐射品质常数成正比,与对数衰减率、声阻抗成反比;木材的振动灵敏度和振动传导能力与动弹性模量、比动弹性模量成正比,与声阻抗成反比。
一般来说:木材的声辐射能力与结晶度、纹理均匀顺直程度正相关,与密度、晚材率负相关,且生长轮宽度在同一树种中要适中;木材的对数衰减率与生长轮宽度微正相关,与结晶度和木纤维长度负相关;木材的声阻抗与密度、晚材率正相关,与生长轮宽度负相关;木材的动弹性模量与密度、晚材率、结晶度、木纤维长度、木纤维长宽比、纹理均匀顺直程度正相关,与生长轮宽度负相关;木材比动弹性模量与动弹性模量正相关,与密度负相关;木材经过适当处理,比如自然处理(旧材)、高温处理、化学处理等,可有效提高声辐射能力、动弹性模量、对数衰减率、比动弹性模量等振动性能;木材径切板的振动性能、声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最好。
使琴体大声不过大、小声也能体现,则琴体用木材,都要经过适当处理;岳山和龙龈尽量选用材质坚硬的木材,以提高传导振动的效率;面板用木材,尽量选用结晶度大、木纤维长度长、木纤维长宽比大、纹理均匀顺直、密度适当疏松、生长轮稍宽、晚材率稍低的木材,最好用径切板;底板的用材要和面板合理搭配。
琴体制度。
琴体制度会影响到槽腹制度,从而影响到古琴的音量。
另外,琴体越薄、越长、越窄、越轻,琴项和琴腰越窄、越长,琴腰和琴足的位置及其两侧琴体的形制设置越合理,琴体越容易振动,越利于琴体发音。
槽腹制度。
一般情况下:音板越薄、越宽、越长、弧度越小、中部越薄、槽腹底部两边处的厚度越薄,则越容易振动,发出的音量越大,但如果音板太薄则参与发声的材料太少,也不利于声音的产生;龙池和凤沼口越大、离纳音(或面板)的距离越远发出的音量越大。
因此就要求,槽腹的长度和宽度、音板的厚度和均匀程度、池沼口大小以及其与纳音(或面板)的距离都要适当。
另外,适当的边墙厚度、合适的天地柱位置和粗
细,面板和底板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提高面板与底板间振动的传导效率和琴体的振动性能。
髹漆。
琴体裹布、裹布细密、灰胎厚密等,都会使琴声的音量小。
另外,琴体黏合越密实、胶漆越薄,越利于提高振动的传导效率和灵敏度。
3 音量符合不同琴体发声风格的要求
音量宏大,则音板用材要选择声辐射能力相对强一些的木材,槽腹的长度和宽度、音板的厚度、池沼口大小以及其与纳音(或面板)的距离要相对大一些,灰胎的厚度相对薄一些,灰胎的材料相对疏松一些;音量沉细,则音板用材要选择声辐射能力相对弱一些的木材,槽腹的长度和宽度、音板的厚度、池沼口大小以及其与纳音(或面板)的距离要相对小一些,灰胎的厚度相对厚一些,灰胎的材料相对密实一些。
4 音量匀称协调
使整个琴体发出的音量匀称协调,即琴体的整体以及各个部分发声的音量都要均匀且相互协调:一是,面板和底板用木材的材质、声辐射能力要均匀,使其各部分的声辐射能力尽量一致;二是,琴体形制、宽窄、厚薄要匀称协调;三是,槽腹的宽度和深度、面板和底板厚度等都要均匀协调;四是,髹漆的厚度和材料要均匀协调。
5 结语
在不过多影响其他功能的前提下,使琴体发出的音量达到传统琴声审美的要求:第一,所用木材都要经适当处理,岳山和龙龈要选用材质坚硬的木材,音板要尽量选用结晶度大、木纤维长度长、木纤维长宽比大、纹理均匀顺直、密度适当疏松、生长轮适当宽、晚材率适当低的径切板木材,面板和底板搭配合理;第二,琴体制度要匀称协调,琴体要适当的薄、长、窄、轻,项和腰也要适当的长、窄,腰和足的位置要合理;第三,槽腹形制要匀称规整,面板和底板厚薄适当、变化均匀,边墙竖直、厚薄适当,池沼口设置合理,天地柱位置和粗细适当;第四,琴体黏合密实、胶漆层尽量薄,髹漆的材料和厚薄均匀、协调;第五,根据不同的琴体发声风格选择合适的琴体发声音量。
参考文献:
[1]…刘镇波,沈隽.共鸣板用材的振动特性与钢琴的声学品质[M].科学出版社,2009.
[2]…沈隽.木材加工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青枫.古琴通解[M].联合科文出版社.
[4]…郑珉中.蠡测偶录集:古琴研究及其他[M].紫禁城出版社,2010.
[5]…唐林,等.音乐物理学导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
[6]…长北.《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7]…杨帆.对不同形制古琴琴体声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音乐传播,2014(3).
[8]…马丽娜.木材构造与声振性质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
[9]…李惠明,等.热处理材的物理力学性能[J].木材工业,2009(2).
[10]…张尔洪.音柱在小提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J].乐器,1990(3).
[11]…丁承运.中国造琴传统抉微3[J].乐器,1981(3).[12]…佘亚明,王湘.初探板共振乐器的板厚度分布[J].乐器,1986(6).
作者简介:顾永杰(1974—),男,河南禹州人,中科院科技史博士,副研究馆员。
…裴建华(1978—),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博物院助理馆员。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