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四 岩石和矿物 观察、描述矿物(二)》优质课教学设计_86
- 格式:doc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5
观察描述矿物(一)科学概念:1.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2.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2.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3.利用平板进行矿物资料阅读、提取、整合,形成矿物资料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矿物的观察和研究兴趣。
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
教学准备: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平板电脑每组一份;矿物每组一份(云母,黄铜矿,石墨,石盐)。
重点: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
难点: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教学过程:一、矿物资料卡引入学生阅读PPT 中的矿物特征卡。
(对比完整的和第一节后完成的矿物特征卡)1、师: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矿物的特性还缺少形状、透明度、光泽。
3、师:除了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颜色、条痕和软硬,我们还可以研究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
二、学习判别方法1、自学方法师:那到底这三个矿物的特征的判断方式是什么呢?请小组通过平板电脑阅读信息。
并将重点标记出来。
2、学生交流反馈(1)矿物的透明度。
(以纸的透明度为演示)A.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B.视频展示检验透明度的方法。
小结:由于厚度不同,可以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
没有碎片的情况下,综合两种方法。
(2)矿物的光泽A.学生交流反馈:观察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并与实际物体相对比。
B.视频展示检验光泽的方法。
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
如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
(教师给以物体学生对比)(3)矿物的形状A.学生解释形状的概念及观察方法。
B.学生交流反馈小结:矿物的形状指的是矿物单晶体的形状,很多时候不能用肉眼观察到,请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获取。
小学科学445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案)观察描述矿物的实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矿物;2. 学会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外观特征;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矿物的观察和描述三、教学重难点:1. 学生如何准确地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外观特征;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分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矿物标本或矿石样本;2. 放大镜;3. 实验台;4. 学生实验本。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例如“矿物是什么?”学生可以就矿物的定义给出回答。
然后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外观特征。
步骤二:观察和描述矿物(15分钟)1. 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块矿物标本或矿石样本。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矿物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 记录描述:学生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在实验本上记录下自己对矿物外观的描述。
鼓励学生使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形容词。
3. 分享交流:小组内学生相互交流和比较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结果,鼓励他们相互借鉴和提出问题。
步骤三:整合总结(15分钟)1. 随机点名:老师随机点名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和描述的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和评论。
2. 整合总结: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规律和方法。
3. 概念阐释: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结果,老师对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进行阐释和说明。
步骤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观察不同的矿物:老师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矿物标本,鼓励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2. 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描述的矿物进行分类,可以根据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进行分类。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矿物,然后将观察和描述结果记录在实验本上,并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动手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观察、描述矿物(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
2.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透明度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能描述有着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学习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学习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学习准备】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
【学习过程】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活动一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A.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思考: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吗?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B.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
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
D.交流汇报。
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
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
3.观察矿物的光泽A.光泽是指什么?(反光能力)你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有光泽。
)准备: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
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
B.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石英的光泽跟哪个物体的光泽相似?C.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活动二观察矿物的形状1.有些矿物有着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它们都是矿物的晶体,很容易区分它们。
2.我们怎样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1)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
(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
活动三我能完成相关练习题一、填空:1.矿物的()、()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2.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和()三种。
一、教材简析:教材《岩石和矿物》单元分2个学习专题——岩石专题和矿物专题,《观察、描述矿物(二)》一课属于矿物专题。
是在学生学习了岩石专题以后,知道了“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知识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矿物专题的第二课。
在本节课中要学习的几种观察方法,也是学生展开矿物探究活动的必要技能。
二、教学背景:本课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部分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是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容易混的概念。
它是指光线能否穿透矿物看到另一个物体这种矿物是透明的。
为了学生便于理解先让学生观察纸的透明度后再过度到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
光泽是当光线射到矿物表面时,它会发生反射和拆除现象。
第二部分是观察矿物的形状。
观察矿物的形状是对矿物鉴别重要方法,大多的矿物是有晶体组成。
晶体是在适当的条件下,矿物内部原子、分子的规律地排列形成一定的构造框架,往往表现为一定的几何形体。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实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在观察过程中能即时实行观察记录。
对观察到的现象实行分析和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矿物的观察和研究兴趣。
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实行描述。
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展开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图片(课件)学具: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玻璃、泥土、蜡烛、手电筒,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一组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的矿物。
教学流程复习→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总结拓展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实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矿物的特征和分类,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2.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实验操作和记录数据的能力3.态度目标:增强对矿物的认识,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学资源1.教材: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描述矿物二》2.工具:显微镜、矿物样本、白纸、笔3.助教资料:矿物分类表、实验指导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引入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矿物样本,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发掘他们所观察到的矿物样本的特点和异同之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和辅助教具示范,讲解矿物的四种分类方法,并进行解释说明;2.配合矿物样本,教师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粘性、硬度、颜色、透明度等基本特征;3.介绍显微镜的构成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3. 实验操作1.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矿物样本的观察;2.教师协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不同矿物的形态和特征;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比较。
4. 总结归纳1.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进行总结和归纳;2.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对未知问题进行探究和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矿物的特征和分类,同时培养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技巧。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之间的视线难以对齐,导致观察和比较的效果不理想;2.部分学生太过急切,忽略了实验步骤的细节,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3.虽然课程内容丰富,但时间有限,总体感觉安排有些紧凑,留给学生自由实验的时间较少。
为了更好地改进课程教学,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善。
1. 加强课前准备在实际开展实验之前,需要提前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矿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实验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观察、描述矿物(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2.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2.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3.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矿物的观察和研究兴趣。
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器材准备:小组准备: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铁片、玻璃、泥土、蜡烛、丝绸、锡纸;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一组具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的矿物。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师:每个小组将桌子上的集中矿物,按照莫一个相似的特点进行分类。
并思考:你是按照什么特点分的?学生可以根据矿物的相似的颜色、软硬、光泽、透明度、形状等分类,只要具有相同的分类标准。
2.师:同学们有的根据我们上节课观察的矿物特点分类,有的是按照其他的特点分类的。
因此,我们除了在颜色、条痕、软硬方面,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矿物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附板书记录。
3.揭题师:这节课,我们就从矿物的透明度、光泽以及形状,来继续“矿物之旅”。
PPT出示课题:观察、描述矿物(二)(二)观察、描述矿物透明度1.板书:透明度师:你们觉得什么是物体的透明度?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了解学生前概念。
2.出示(三张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师:这三张纸的透明度一样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讨论师: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的透明度?学生讨论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
师:那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它们的透明度,并想想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三张纸的透明度情况?学生小组实验,交流三张纸的透明情况,教师帮助得出分别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来描述三张纸的透明度。
5、观察、描述矿物(二)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征。
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是不同的。
对矿物进行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三、教学难点: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四、教学准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描述矿物(一),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观察描述矿物的特征呢?师:上节课我们用眼睛看和刻划的方法从矿物颜色、条痕、硬度等方面来观察描述矿物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描述、矿物(二)。
生:学生齐读课题两遍揭题,明确目标师:这节课我们从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描述矿物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种不同的礼物,想不想看啊?这是玻璃纸,这是字帖纸,这是牛皮纸。
下面老师要用手电筒照射这三张纸,你们需要观察的是:师:观察光透过这三种纸的强度并描述看到的现象?师:下面老师先照射玻璃纸,看清楚了吧,再照射字帖纸,照射玻璃纸和字帖纸亮度一样吗?(不一样),再观察牛皮纸,透光吗?(不透光)师:给大家影响最深的是哪一张纸亮度?生:玻璃纸师:它的什么性是最好的?生:透光性和透明性是最好的。
师:玻璃纸的透明性是最好的,它是透明的,板书(透明),其次是哪一个呢生:字帖纸,它的透光性没有玻璃纸好,是半透明的。
师:字帖纸的透光性没有玻璃纸好,是半透明的,板书(半透明)牛皮纸的透光性呢?生:不透光、不透明。
观察、描述矿物(二)——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观察、描述矿物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矿物的相似的颜色、软硬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复习。
2.师:我们除了在颜色、条痕、软硬方面,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矿物呢?学生自由发言。
3.师:这节课,我们就从矿物的透明度、光泽以及形状,来继续“矿物之旅”。
PPT出示课题:观察、描述矿物(二)(二)观察、描述矿物透明度1.板书:透明度师:你们觉得什么是物体的透明度?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了解学生前概念。
2.出示(三张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师:这三张纸的透明度一样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讨论师: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的透明度?学生讨论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
师:那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它们的透明度,并想想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三张纸的透明度情况?学生小组实验,交流三张纸的透明情况,教师帮助得出分别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来描述三张纸的透明度。
PPT出示小结。
3.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PPT出示几种矿物图片。
师:这里有几种矿物,我们可以怎样来观察它们的透明度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小组讨论,反馈:用手电筒照射矿物碎片边缘或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
分组实验,并对几种矿物的透明度进行记录。
4.师小结:通过努力,我们发现矿物的透明度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在以后的观察中我们又可以从新的方面来描述矿物了。
(三)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1.分别用手电筒照射玻璃、铁片、锡纸。
师:大家看这些物品在光线照射下都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都会反光。
师: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就形成了光泽。
你们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呢?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等有光泽。
2.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铁片、玻璃、泥土、蜡烛、丝绸。
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
学生自主实验,并给物体排序。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
《观察、描述矿物(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描述矿物(二)》是在学生学习了岩石专题以后,知道了“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知识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属于矿物专题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的方法,知道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也是矿物的重要特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岩石是有由矿物组成的,并且初步知道了观察、描述矿物颜色、条痕和软弱的方法,都为本节课继续观察、描述矿物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矿物的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的情况。
3、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4、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科学探究:1、能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2、可以对矿物晶体的几何形状进行观察和描述。
3、能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进行记录。
4、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科学态度:1、培养对矿的观察和研究兴趣。
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能、社会与环境:了解矿物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
3.教学难点
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4.教学准备
三种透明度不同的纸,金属,玻璃,丝绸,蜡烛,泥土,手电筒,黑色卡纸,10种矿物标本
四、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