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写作同步序列导学案 第四讲 学习写得新颖 鲁人版必修5
- 格式:doc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6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
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做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正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
写作议论文时,我们提出的论点应避免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认识更全面,论证更周密,见解更独特,立论更深刻。
【技法点拨】 一、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因此事物的存在对于产生它的历史条件来说是有理由的、必然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存在的理由可能会丧失,由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最后经过否定,实现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没有否定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也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人们说曹操有相人之术,袁绍当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曹操却说,“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不会成就大事业。
相反他评价当时人单势孤、寄人篱下的刘备“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是真英雄也。
结果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开创了蜀汉基业,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袁绍在官渡一战中被打得仓皇逃窜,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们的结局真如曹操所料。
曹操就是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人不是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曹操用发展的观点相人,对我们的生活同样有启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
我们在论证一个问题时,如果把它看成是绝对不变的,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也就必然违背事理。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防止变“近视眼”。
议论文写作中要让立意更加深刻,所谓“深刻”,就是通过现象深入本质。
首先要透过表面深入实质,居高临下审察事物,辩证思维剖析问题;其次要摆现象、揭本质、挖根源、说危害、讲办法,逐层分析说清所以然;再次要抓住规律、理清关系、对比曲直、驳斥谬论,多方阐发中在要害上。
“三招”让你的认识更深刻1.“为什么”式面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抓住现实中的问题,在寻找正面事例的同时,用同样的热情寻找反面事例,推翻已有的结论,深入地展开思考。
在《同情之我见》的作文中,作者引述了尼采、马尔登和薄伽丘三人的观点后,旗帜鲜明地指出:“我赞同薄伽丘的观点,认为尼采和马尔登的观点过于片面,这是为什么呢?”同情的给予是要看对象的。
对一些十分落魄,甚至丧失生活勇气的人,你给予同情,或许能给他们带来希望,但对那些失去了前进的力量又性情固执的人,你的同情或许会变成他们灾难的开始。
因为你的同情在他们眼里也许变成了可怜,甚至是炫耀和鄙视,这样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压力?有的人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不少人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了,最终酿成悲剧。
当然,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态,但是学会同情别人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所以我认为尼采的话应该改为“学会给予别人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准”。
这里运用“为什么”的追问,揭示了“同情带来伤害”的内在原因,使自己的认识超越了一般同学,表现出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
2.“但是”式既承认肯定其正确的一面,又辩证分析其不合理、不恰当的一面,对比衬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心灵的火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同情虽是一种美德,但是它只是在爱与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来的感情,并不是万能的。
从表现形式而言,同情之爱往往体现在强者对于弱者、富者对于穷者、社会地位高的人对于社会底层的人之间,这难免夹杂着一种“恩赐”“施予”的色彩。
同情之爱是伟大的感情,但是有了“恩赐”“施予”的色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情之爱,反而成为一种表演或炫耀。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①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②穿越千年历史,这一天我和心中的英雄司马迁生活在一起,我是一个卑微的小吏。
我再次走到司马迁近旁悄声心痛地说:“太史公大人,我可以帮您逃离天牢,从此隐姓埋名,便可躲过此劫,日出之前,您要做好选择,否则就没机会了。
”昏暗的灯光下,司马迁猛然站起:“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活,忍辱偷生,完成未竟事业,使文采表于后世。
岂可隐姓埋名,湮没于世?”③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
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
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
④我一定要想办法营救我心中的英雄司马迁。
“太史公大人,还有一条路,以您的才华和文笔,给皇帝写一封认错信,一定能让他改变主意,怎么样?时间不多了,您赶快写,小人拼了命,一定在天亮前,把信送到皇帝手中。
”⑤太史公一动不动,然而借助昏暗的灯光,我能感受到,无法遏制的愤怒在他心中升腾。
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然而他不能容忍,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遭人污蔑。
为此他奋起抗争,替李陵辩护,为此他不惜触怒龙颜。
①开篇巧妙地设置场景,引出“心中的英雄”,开启下文,新颖独特。
②穿越千年历史与司马迁相遇,而且打算救出英雄,构思新颖。
把耳熟能详的“陈旧”历史写得形象逼真,化腐朽为神奇,创新意识极强。
③进一步渲染压抑沉闷的氛我凝神屏气,等待我的太史公做出决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四周寒气在凝结。
终于太史公打破沉寂坚定地说:“谢谢你,但是,著成信史是我的使命!”⑥也许,他想到过屈原的投江;想到过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到过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训练目标掌握作文创新的技巧,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作文题呈现:(2016·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生佳作一点进步,一种人生广东一考生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用萧瑟的景物衬托出女孩模考后失落的心情。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得人生疼。
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
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
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
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生了根”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刻苦拼搏的形象。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试卷。
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的高考成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的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地奔跑,最后累得躺倒在地。
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
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
“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
”“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
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点点繁星”暗示了下文父亲对女孩的开导。
构思巧妙、新颖。
父亲的话好似一点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
几个月后,女孩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
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生活着。
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写作同步序列导学案第一讲学习写得深刻1.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比较鉴别、探究因果等缘事析理的几种方法。
2.体会探究因果、比较论证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方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感悟文章如何做到思想深刻的具体方法。
3.在“实战演练”中选择题目,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进行写作构思,写一篇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文章。
“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在议论文写作中,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摆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境,讲道理可以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结合,可使议论文论证更严谨、科学,说理更深刻。
写议论文要说理,而且要从社会生活或材料中发现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说一些空泛的不痛不痒的话。
这就要求说理深刻。
附庸风雅、故作高深、晦涩难懂都不是深刻,深刻来自对生活阅历的独到理解,来自对社会事件的探索思考,来自对书本知识的体悟反思。
本专题意在教给同学们一些把文章写得深刻的方法。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1.小中见大。
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
这些小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若用它们来体现“大道理”,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关注社会,更多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小事,并将它们同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的变化。
例如“世界金融危机”这一大事件,涉及面广,有位同学从“金融危机对我家餐桌的影响”这一“小”点出发来写作,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世界金融危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另外,同学们还要做到见微知著,由事物的苗头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2.因中探因。
在探究事物的原因方面,一般同学的作文只能推论事物的直接的、一般性的原因,不能“打破砂锅问到底”;善于说理的同学的作文则能追本溯源,追本刨底。
如《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的作者,对成功的“创造”作原因探究,在一般同学归因于“刻苦”“机遇”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根溯源,揭示出创造的根本原因是“源于对世界的爱”,从而使文章立意超拔,思想深刻。
第四讲学习写得新颖1.掌握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的一些作文创新的技巧。
2.阅读“范文鉴赏”,体会富有时代感、构思个性化的写作特点,从中感受作文创新的魅力。
3.在“实战演练”中选择一题,从新颖的角度入手,写一篇创新作文。
高考写作中要求“有创新”。
“有创新”是就文章总体而言的,它既是对文章的要求,更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倡导。
“有创新”,具体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一、见解新颖1.变换角度,发散思维对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会有不同的见解。
如以“愚公移山”为话题,除了批评智叟的愚,赞美愚公的恒心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愚公从这个地方搬走;②愚公和他人合作,共同搬山;③愚公先做生意赚钱,等有钱后再雇人搬山。
这种变换角度的思维方法会令人耳目一新。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角度进行思维,也就是对人们司空见惯已形成定论的观点,从相反的角度思考,打破认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话题,从正面讲,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和方法固然是好的。
但从反面讲,这种费时的读书方法,确无可取之处。
如果确实难以读懂,就要通过问别人、查资料(包括上网查询)等多种渠道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逆向思维法,在人们已有的普遍认识上通过逆向思维产生新的认识,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申拓展引申拓展,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
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纵向发展;一是扩展地想,横向发展。
这样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观点。
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
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
作者见解新颖,文章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由此可知,只要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就完全有可能获得新颖的见解。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写作同步序列导学案第一讲学习写得深刻1.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比较鉴别、探究因果等缘事析理的几种方法。
2.体会探究因果、比较论证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方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感悟文章如何做到思想深刻的具体方法。
3.在“实战演练”中选择题目,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进行写作构思,写一篇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文章。
“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在议论文写作中,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摆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境,讲道理可以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结合,可使议论文论证更严谨、科学,说理更深刻。
写议论文要说理,而且要从社会生活或材料中发现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说一些空泛的不痛不痒的话。
这就要求说理深刻。
附庸风雅、故作高深、晦涩难懂都不是深刻,深刻来自对生活阅历的独到理解,来自对社会事件的探索思考,来自对书本知识的体悟反思。
本专题意在教给同学们一些把文章写得深刻的方法。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1.小中见大。
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
这些小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若用它们来体现“大道理”,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关注社会,更多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小事,并将它们同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的变化。
例如“世界金融危机”这一大事件,涉及面广,有位同学从“金融危机对我家餐桌的影响”这一“小”点出发来写作,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世界金融危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另外,同学们还要做到见微知著,由事物的苗头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2.因中探因。
在探究事物的原因方面,一般同学的作文只能推论事物的直接的、一般性的原因,不能“打破砂锅问到底”;善于说理的同学的作文则能追本溯源,追本刨底。
如《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的作者,对成功的“创造”作原因探究,在一般同学归因于“刻苦”“机遇”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根溯源,揭示出创造的根本原因是“源于对世界的爱”,从而使文章立意超拔,思想深刻。
第四讲学习写得新颖1.掌握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的一些作文创新的技巧。
2.阅读“范文鉴赏”,体会富有时代感、构思个性化的写作特点,从中感受作文创新的魅力。
3.在“实战演练”中选择一题,从新颖的角度入手,写一篇创新作文。
高考写作中要求“有创新”。
“有创新”是就文章总体而言的,它既是对文章的要求,更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倡导。
“有创新”,具体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一、见解新颖1.变换角度,发散思维对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会有不同的见解。
如以“愚公移山”为话题,除了批评智叟的愚,赞美愚公的恒心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愚公从这个地方搬走;②愚公和他人合作,共同搬山;③愚公先做生意赚钱,等有钱后再雇人搬山。
这种变换角度的思维方法会令人耳目一新。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角度进行思维,也就是对人们司空见惯已形成定论的观点,从相反的角度思考,打破认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话题,从正面讲,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和方法固然是好的。
但从反面讲,这种费时的读书方法,确无可取之处。
如果确实难以读懂,就要通过问别人、查资料(包括上网查询)等多种渠道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逆向思维法,在人们已有的普遍认识上通过逆向思维产生新的认识,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申拓展引申拓展,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
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纵向发展;一是扩展地想,横向发展。
这样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观点。
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
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
作者见解新颖,文章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由此可知,只要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就完全有可能获得新颖的见解。
二、材料新鲜1.选择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材料如江苏考生《青春从40岁开始》:“上楼的时候,我听见老妈在唱歌,而且是一首我会唱的歌,我跟着唱了起来,妈妈很惊讶,问我怎么也会唱,我笑道:‘这不是应该我问你的话吗?’”作者选取家庭琐事,叙写平实人生,情趣盎然,意味无穷。
2.选择富有时代特色的材料河南一考生《创新+合作=成功》文中所选店商、京东、习总书记讲话等材料富有时代气息,极具时代特色,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亲切自然。
3.对“旧材料”加工创造对于人家已经用过的材料,只要我们对它加以适当的加工改造,还是可以达到借人之物抒己之情的目的的。
如《“以德治国”不容忽视》片段:走入历史的长河,纵观历朝历代的兴衰功过,“以德治国”带来的实惠在史册上清晰可见,违背它所酿成的恶果也比比皆是。
你看汉朝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之后的“文景之治”,不都渗透着“以德治国”的思想吗?这些政策不都使汉初经济恢复,政治清明,到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的繁荣局面吗?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他的仁政措施,不也使唐王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可喜局面吗?而秦王朝,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民无德残暴成性,其结果不是命短得很吗?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切勿忽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刘邦、李世民、嬴政等的施政史实,不知有多少人在写作中已用过,这里作者对它加以适当的加工改造,达到了借人之物写己之旨的目的。
三、构思新巧1.注重细节,生动描摹成长中,我们或多或少积累了有关人、事、物、情、理的经验,单就其中某一细节进行生动描写,就可以成为一篇好文章。
如高考话题“心灵的抉择”,有位考生就回忆起高考前一天所见到的材料,并快速进入话题氛围,展开激情迸发的描写,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在生死的抉择面前,舍生忘死、舍己救人是人类共同的美德:那个13岁的女孩,看到自己9岁的同伴在深水中挣扎时,竟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毅然而又急切地跳进仍有些冰凉的水中,用自己软弱无力的双臂,硬是将自己的同伴推上岸。
那一刻,她将自己的生命力量全部传递给了落水的同伴,自己却力竭而亡。
慢慢地,慢慢地,她带着纯真而满足的微笑沉入幽暗的水底……2.联系生活,再现生活世界上万事万物本来就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不经过思考就不易发现。
很多学生,文思闭塞的主要原因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学生如果善于运用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则思路自然宽阔。
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石碑上的历史》,就将思维的触角探到当今现实生活。
文章采用古今对比“双轨式”结构,以古代县官和当今村民黄四娘的选择来扣题,分合恰当,起结新颖,立意深远。
在“以情代理”根基深厚的中国农村里,一个村妇说出“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难道不是对情感社会的反思、对理性社会的呼唤吗?这给人一种历史使命的凝重感。
四、想象独特1.想象力是想象独特的前提爱因斯坦说:“丰富的想象力比丰富的知识还重要。
”艺术创作也是这样。
“艺术的创作过程只能是通过想象才能得到完成。
”如有一篇以“墙”为话题的作文,文中既有“相对联想”,想到以色列的哭墙、柏林墙和神话中的叹息墙;也有“相似联想”,想到金子雕成的墙、水晶砌成的墙、单薄的纸墙和普通的砖瓦墙;还有“相关联想”,想到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在墙壁上的创作,想到凡尔赛宫,想到卢浮宫……正是这多种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才使文章有如此大的承载力,抒发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2.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想象独特的关键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
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
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即便这样,它们也互相争权夺利,钩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想象要以“新”取胜,以“特”见长。
当然,过于离谱,不切实际的想象是毫无价值的,歪曲事物本质的看法和错误的观点是不能算新颖的。
五、富有个性1.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就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的事物,从而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创造性的见解等。
如河南一考生《换个角度,天地一新》: ……谈到宋词,人们的评价众口不一。
有人欣赏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奇,而贬抑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丽;有人赞叹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纤巧,却排斥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壮。
答案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倘若你问我,你喜欢宋词的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两派都喜欢。
因为正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才构成了绝妙的宋词。
宋词有抵御外侮,忧国忧民之情;也有山水风月,伤春怀人之意。
前者振奋人心,慷慨激昂;后者朦胧浪漫,缠绵萦绕。
……宋词,两种不同风格的词作,是我永恒的热爱。
针对历来人们对宋词两种风格褒贬不一的事实,抒写自己全新的感受和认识:两派都喜欢。
因为正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才构成了绝妙的宋词。
见解独到,富有个性。
2.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是指将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模式,收到别开生面,面目一新的效果。
这就要求大家注意材料的个性化、构思的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
因此,“富有个性”要恰到好处,张扬力度不够则个性不显,张扬过度又失之偏颇。
可采用故事翻新、古今组合、中西合璧、童话写作、小品创作、虚拟访谈等形式。
如江苏考生的《四幕剧》,称得上是创造性表现的范例。
作者大胆采用剧本的形式,写得新鲜活泼。
生动的艺术画面,辅以情感饱满的议论性语句,表明了作者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①但行善举,莫问前程山东一考生②迪金森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
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行善举,暖人心”,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24小时书店”里,是爱、善、尊重、包容……的栖息地。
店员一句句“欢迎光临”的问候,亲切的目光,瞬间将爱的世界点亮。
柔和的灯光下,拾荒者得到了尊重,流浪者得到了包容。
店员用小小的善举,温暖了他人的人生,也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③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的善事可以低到尘埃里,①标题立论准确,角度新颖。
②首段采用名言引入,既生动优美,又增强了说服力,自然引出观点“‘行善举,暖人心’,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③此文在关键位置大量引用名言说理,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④使用整句,说理深入,气势但我们可以从中窥到行善者海纳百川般广阔的胸襟和兼爱的情怀。
你可知弘一法师圆寂时曾再三叮嘱弟子要在自己身旁放上一碗清水,只怕焚烧尸体时蝼蚁闻味而上葬身火海。
他的心会为一只蝼蚁而颤动,因为在他眼中,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是该被尊重的。
在他那如一泓清泉般澄明清澈的心中,早已没有了“他”与“我”之分,他用小小的善举去温暖每一个生灵。
④当行善成为习惯,我们的世界会更加温暖;当善举不再是偶然,我们的灵魂将会更伟岸。
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就会让行驶了五千年的中国之舟更坚固,因为,大爱无言存希望,善举无痕爱意长。
⑤“天下皆白,唯我独黑。
非攻墨门,兼爱平生。
”这就是墨家。
与儒、道并称“显学”,从儒学中我们可以学到仁、义、礼、智、信。
若将墨家的“兼爱”用实际行动来体现,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体现出价值,我们的社会将会有永不凋谢的春色,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24小时书店”的店员们从小小的善举中传递了温暖,同时也践行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等理念则尤为突出。
其实,很多事情的失败,就如《红尘客栈》中所唱的那样“无非是名和利放不下”。
很多人担心“24小时书店”无法很长时间的经营下去。
但是,哪怕只有一晚,传递了爱与善,体现了尊重与包容,将生命的价值实现,那也是成功了!⑥但行善举,莫问前程。
如虹。
这样的整句,文章随处可见,是其一大亮点。
⑤从儒家、墨家思想论证自己的观点,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⑥尾段呼应标题,重申论点,又极简洁,符合“豹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