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 格式:pptx
- 大小:184.78 KB
- 文档页数:27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咸阳城东楼》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水平。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咸阳城东楼》中描绘的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美的感知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唐代诗人许浑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增进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等经典名句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色的感慨之情。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感与哲思,体会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融入对诗歌的解读中,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咸阳城东楼》原文、注释、背景介绍、配乐朗诵等)•许浑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资料•相关古诗词鉴赏文章或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与情感。
•讨论法:小组合作,探讨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与情感。
•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段与咸阳城或唐代历史相关的简短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出《咸阳城东楼》这首诗。
•设疑激趣:“在历史的长河中,咸阳城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
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许浑的脚步,登上咸阳城东楼,一同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
”2.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停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字词疏通: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扫清阅读障碍。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蒹葭”、“杨柳”、“夕阳”等)与人文意象(如“秦苑”、“汉宫”等),分析它们各自承载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contents壹咸阳城栋楼贰无题叁行香子肆丑奴儿壹咸阳城栋楼壹作者介绍许浑许浑(约791—858),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人。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
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
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
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白话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尾联作结,融情于景字词赏析1.万里2.山雨欲来风满楼3.颈联中何为虚实4.故国东来渭水流“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朗读诗词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诗句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赏析诗词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