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彼得与狼》(动画音频都能播放)
- 格式:ppt
- 大小:23.83 MB
- 文档页数:38
四年级音乐《彼得与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作品,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如乐器、演奏形式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元素。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交响乐中的乐器特点,如弦乐、木管乐、铜管乐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能力,能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彼得与狼》交响乐的音频资料。
2. 准备交响乐相关的基本知识资料。
3. 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彼得与狼》这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如乐器、演奏形式等。
b. 分析《彼得与狼》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如彼得、狼等。
c. 欣赏《彼得与狼》交响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元素。
3. 课堂实践:a. 让学生模仿作品中角色的音乐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b.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c. 选取学生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对作品的理解。
4. 总结与拓展: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交响乐的认识。
b. 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的交响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c.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交响乐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分享,评价学生对《彼得与狼》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学生的音乐实践,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2. 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相长。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9彼得与狼》word教案 (3)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著名的交响童话作品,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
本课选取的是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通过学习这首作品,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交响乐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音乐形式,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感受交响乐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知道交响乐的组成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彼得与狼》的音乐情感。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交响乐的基本知识介绍。
2.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彼得与狼》的音乐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和《彼得与狼》的背景。
2.示范法:播放《彼得与狼》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情感变化,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参与音乐演奏或合唱,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交响乐的基本知识介绍、《彼得与狼》的音频、视频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交响乐常用的乐器。
3.合唱队: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包括交响乐的组成、特点等。
让学生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的音频,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乐器演奏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交响乐的演奏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合唱《彼得与狼》的部分片段,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著名的交响童话作品,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通过学习这首作品,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法,感受音乐与故事情节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彼得与狼》这首作品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熟悉并欣赏这首作品。
此外,学生对故事的认知和想象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知道交响童话的概念。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故事情节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知道交响童话的概念。
2.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与故事情节的紧密联系。
3.运用想象力,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交响童话的概念。
2.示范法:播放《彼得与狼》音频,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3.引导法: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4.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音乐与故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彼得与狼》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交响乐相关知识PPT。
3.准备乐器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分辨音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交响童话的概念。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师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音乐与故事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深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交响乐相关知识,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音色。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
这首作品以交响乐的形式,描绘了彼得与狼之间的故事,富有戏剧性和生动性。
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欣赏古典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交响乐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彼得与狼》这首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欣赏古典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
2.引导学生感受《彼得与狼》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介绍《彼得与狼》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示范法: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分析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教材内容、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视频:准备《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视频,以便学生欣赏和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等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简短的语言,介绍《彼得与狼》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欣赏和感受。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首交响乐作品,尝试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力。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彼得与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交响童话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
这首作品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描绘了小彼得与狼之间的斗争。
通过这首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古典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能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理解乐曲的结构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乐曲的结构和主题,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故事导入法,引导学生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彼得与狼》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乐曲的结构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加深对乐器特点的理解。
5.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彼得与狼》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彼得与狼》动画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3.分析乐曲结构,讲解各个乐章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乐曲。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乐曲的结构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加深对乐器特点的理解。
6.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7.欣赏拓展:播放其他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彼得与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著名的交响童话作品,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
这首作品以交响乐的形式,讲述了彼得与狼之间的故事,通过不同的乐器代表不同的人物和动物,展现了丰富的音乐情感和故事情节。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选择了这首作品,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目,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曲目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乐器知识和交响乐的常识。
但对于《彼得与狼》这首作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听、演、赏等环节,逐步了解和感受这首作品。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作品的基本情节和创作背景。
2.通过聆听和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理解其在作品中的表现意义。
3.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这首作品的基本情节和创作背景,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表现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听、演、赏等环节,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聆听分析、分组讨论、示范表演、音乐欣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听、演、赏等环节,了解和感受《彼得与狼》这首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彼得与狼》的音频资料和乐谱。
2.准备不同乐器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3.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以故事的形式,简要介绍《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和基本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作品。
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简要介绍作品中各个乐器的代表角色。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狼圆号《彼得与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
作品通过交响乐与童话故事的结合,描绘了勇敢的彼得和狼之间的斗争。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在逐步提高,但部分学生对交响乐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欣赏交响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交响乐与童话故事的结合。
2.引导学生欣赏和辨别不同的乐器和音乐风格。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彼得与狼》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音频播放:让学生聆听交响乐,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3.乐器介绍:向学生介绍交响乐中的各种乐器,并讲解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
4.音乐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风格。
5.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演奏,体验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彼得与狼》的童话故事课件。
2.准备交响乐的音频资料。
3.准备各种乐器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4.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乐器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彼得与狼》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的交响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聆听交响乐,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并讲解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风格。
5.拓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更多的交响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品味。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交响乐与童话故事的结合,以及各种乐器的特点。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听赏)彼得与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听赏曲目。
这首曲目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现了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魅力。
通过欣赏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也能体会到音乐在表现故事情节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交响乐的深入了解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往往注重旋律,而对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不够关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紧密结合。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的乐器。
2.能够感受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魅力,理解音乐在表现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的乐器。
2.难点:感受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魅力,理解音乐在表现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和乐器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与故事结合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交响乐的基本知识、乐器图片及音乐片段。
2.音响设备: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
3.纸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绘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交响乐与故事的结合。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紧密结合。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与故事结合的看法。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4.巩固(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特点,再次强调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和乐器特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交响乐作品,找出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地方。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彼得与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著名的交响童话作品,由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了解交响乐的特点,以及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音乐欣赏能力参差不齐。
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认识各种乐器和它们的音色。
3.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4.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识别各种乐器的音色和作用。
3.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理解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作品主题和情感。
2.示范法:播放《彼得与狼》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让学生模仿乐器演奏,体验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彼得与狼》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各种乐器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3.准备教学PPT,包括作品介绍、乐器介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彼得与狼》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学PPT,详细介绍《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作用。
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乐器模仿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观看《彼得与狼》的视频,边观看边欣赏音乐。
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主题5》教案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主题5》选自湘艺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本节课通过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作品,让学生了解交响童话,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能够辨别出各个角色所对应的乐器。
教材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交响童话这种体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交响童话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各个角色所对应的乐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童话的特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交响童话的特点。
2.分析并辨别各个角色所对应的乐器。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响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彼得与狼》的音乐片段、乐器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3.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彼得与狼》的乐谱,让学生了解交响童话的组成。
同时,教师讲解各个角色所对应的乐器,如彼得-小提琴,老爷爷-长笛,猫-钢琴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别演奏各个角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辨别并说出对应的乐器。
然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用乐器演奏故事情节。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交响童话特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交响童话故事。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主题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主题2》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彼得与狼》这首作品,让学生了解交响童话,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音乐与故事的完美结合。
教材以动物角色代表不同乐器,形象直观地展示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对交响乐及乐器音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提高对交响乐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彼得与狼》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音乐与故事的相互映衬。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4.激发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了解交响乐的特点,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2.重点: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结合,理解作品的主题。
3.难点:对交响乐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对比教学法: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彼得与狼》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乐器:准备各种乐器,如钢琴、长笛、小提琴等,以便展示音色特点。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播放《彼得与狼》主题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介绍《彼得与狼》的背景,讲解交响乐的特点。
然后,分别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辨别乐器音色,并简单阐述各自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乐器演奏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4.巩固(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全曲,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尝试分析音乐与故事的相互映衬。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彼得与狼》人音版(五线谱)(2)一.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作品以交响乐的形式,描绘了彼得与狼之间惊心动魄的斗争。
通过这首曲目,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与故事的完美结合,领略到不同乐器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彼得与狼》这首曲目,学生可能对交响乐的认知尚浅,对乐器之间的对话和情感表达还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故事的关联,培养他们对交响乐的兴趣和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彼得与狼》的创作背景,理解音乐与故事的相互映衬。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使学生能够感知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懂得乐器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音乐与故事的融合,理解交响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乐器音色和情感表达的敏感度。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引入,营造有利于学生想象和感知的学习氛围。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感知美好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彼得与狼》的故事图片、乐器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彼得与狼》交响乐。
3.乐谱:提供给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彼得与狼》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彼得与狼》交响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与故事的融合。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聆听、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如:弦乐、木管乐、铜管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