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全位错
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特点:不全位错一定与层错共存,是层错与完整晶 体的交界。
堆垛层错不发生在晶体整个原子面上而是部分区域, 层错与完整晶体的交界处就存在不全位错: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不全位错:
肖克莱(Shockley)不全位错
弗兰克(Frank)不全位错
(1)肖克莱不全位错 1948年Shockley首先提出该位错模型。
(2)扩展位错 定义: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 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组态。
层错电镜照片
反应可以进行。
能量条件: 反应前:b2=(a/2[ 110])2=a2/2 反应后:b2=(a/6[121])2+(a/6[211])2=a2/36[(-1)2+22+(-1)2] +a2/36[(-2)2+12+12]=a2/3 a2/2> a2/3 几何条件: 反应前:b=a/2[110] 反应后:b=a/6[121]+a/6[211] =a[(-1/6 - 2/6),(2/6+1/6),(-1/6+1/6)]=a[-3/6 3/6 0] =a[-1/2 1/2 0 ]=a/2[110]
L
位错源
nτobδX = τbδX,
可得: τ = n τo
n ∝ L , τ∝ n
表明:当n个柏氏矢量相同的位错在障碍物前受阻形成位错 塞积群,前端产生的应力集中相当于外加切应力的n倍。 在此应力集中作用下:若塞积群发生于晶界处,且不能借 攀移或交滑移松弛应力,可能迫使临近晶粒位错源启动或导 致晶界裂纹的产生。
四个面:滑移面 6各棱边:全位错12个柏氏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