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测试
- 格式:pdf
- 大小:20.75 KB
- 文档页数:3
织物及其分类织物: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即纺织品。
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规律纵横交错织成的制品。
针织物:由一组或者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弯曲成圈并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簇绒:在基布上‘载’上圈状纱线或绒状纤维的织物。
非织造布:由纤维、纱线或者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
编结物: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串套、扭辫、打结在一起的编织物。
纯纺织物:由单一纤维原料纯纺纱线所构成的织物。
混纺织物:以单一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
交织织物: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织成的机织物,或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原料的纱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纱织物:完全采用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针织物或编结物。
线织物:完全采用股线织成的机织物、针织物或编结物。
半纱线织物:经纬向分别采用股线和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单纱和股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花式线织物:采用各种花式线制织而成的织物。
长丝织物:采用天然丝或化纤丝织成的织物。
织物的紧度:纱线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经向紧度Et,纬向紧度Ew,总紧度Ez。
为经,纬纱线的直径(mm),a,b为两根相邻经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离织造缩率: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与所织成织物长(宽)度l的差值与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的比值,以a表示织物的分类:(1)按成形方法分为: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编结物。
(2)按原料构成分1按纤维原料分为纯纺、混纺、交织织物。
2按纱线的类别分为纱线、半线、花式线和长丝织物。
(3)按织物的规格分为1按织物的幅宽分为带织物(幅宽为0.3-30cm的纺织品)小幅织物(40cm左右)窄幅织物(90cm以下)宽幅织物(大于90cm)双幅织物(150cm左右)2按织物的厚度(织物在一定压力下的稳定厚度)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织物。
简述机织物的七大检验指标
机织布料要想质量好,得过几关重要的“体检”,咱们通俗点讲讲这七大检查点:
经纬线的密集度:想象织布时那横竖交错的线,这项检查就是数数横线(纬线)和竖线(经线)每厘米里头有多少根,线越多布就越紧实、摸着也细腻。
线的结实度和弹性:就像是给布料做“拉力赛”,看看它能承受多大劲儿不被拉断,还有拉长了还能不能缩回去,这决定了布是不是耐用、能不能撑得住拉扯。
颜色牢不牢:就像衣服洗了之后颜色还在不在,这项测试是看看布的颜色坚不坚固,揉搓或者洗洗会不会掉色,保证咱们穿出去的衣服颜色鲜亮不褪色。
缩水情况:新衣服买回家一洗就变小可不行,这项检查就是模拟洗衣服,看看布料缩多少,确保大家买了衣服回家洗了还能穿。
平整度和外观:就像出门前照镜子看衣服整不整齐,这项检查是看布料表面平不平,有没有疙瘩或者图案有没有印歪,关系到布料看起来是不是高档、整洁。
耐磨程度:衣服穿在身上总免不了摩擦,这项测试就是模拟日常的摩擦,看看布料能抗多久不磨坏,尤其是衣服的领子、袖口这些容易磨损的地方。
透气透湿性能:就像咱们皮肤也需要呼吸,这项检查是看布料能让空气和汗水顺利通过不闷着,穿起来舒服,不会让人感觉潮湿黏糊。
这些检查点就像给布料做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它既好看又实用,让人穿得开心、放心。
织物的基本质量检测方法棉本色机织物按生产工艺分为普梳机织物和精梳机织物两种;按组织规格分为平纹、斜纹、府绸、哔叽、华达呢、卡其、绒布等。
检测的基本质量有等级、匹长、幅宽、经纬密度、强伸度、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和布面疵点等。
(一)品等评定按GB/T 406-93规定,棉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四个等级,低于三等品的为等外品。
组织规格、幅宽、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断裂强力、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按批评等,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
表1为织物幅宽、经纬密度和断裂强力的分等标准,表2为织物紧度、棉结杂质疵点格率和棉结疵点格率的分等标准,表3为布面疵点的评分限度,表4为本色面布的布面疵点分级评定。
表1 织物幅宽、经纬密度和断裂强力的分等标准表2 织物紧度、棉结杂质疵点格率和棉结疵点格率的分等标准注:1.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超过表2规定降到二等为止。
2.棉本色布按经、纬纱平均特克斯数分类;细织物:11~20tex;中粗织物:21~30tex。
表3 布面疵点的评分限度表4 本色面布的布面疵点分级评定(二)布幅检测检测机织物幅宽采用GB/T 4667-1995《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织物幅宽是指织物最靠外的两边经纱间与织物长度方向垂直的距离,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把整段织物平放在测量桌面上,做好标记,用钢尺在每一标记处测量织物的幅宽,检测时,当整段织物长度超过5m,能放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的,分三个步骤进行操作,即做好临时标记、调湿处理和最后测量,先将织物放在测量桌上,头端摊平,在离头端1m且靠近织物边部作一临时标记,再拉动织物使中段放平,作第二个记号,然后轻拉剩余部分到最末1m拉平,作第三个记号,把标记好的纸样暴露在标准大气下调湿,调湿过程中进行连续测量,直至三个标记处的实测幅宽小于标记幅宽的0.25%时为止,至此,把临时标记抹去,在相近间距处测量5点,求平均值,即为棉织物的幅宽。
面料的经纬密度测试原理面料的经纬密度测试原理是通过对织物的纱线的数目进行计数,以确定其单位长度上的纱线数目,进而确定织物的经纬密度。
经纬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纱线的数目,也可以理解为每平方英寸或每平方厘米上的纱线数。
在进行经纬密度测试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纱线计数法和计数镜法。
纱线计数法是最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使用纱线计数器对纱线进行计数。
首先,需要将测试样品的一定长度的织物取下,将织物进行展开,然后使用纱线计数器进行计数。
计数的时候,可以选择横向或纵向,即经纬方向进行计数。
通过对经纬纱线的计数,可以得到织物的经纬密度。
计数镜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织物上的纱线数来进行计数。
在进行计数前,需要确定计数的倍数,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纱线数相对于实际数量的倍数。
然后,在显微镜下对纱线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乘以倍数,得到纱线的实际数目。
通过计数纱线的数量,可以计算出织物的经纬密度。
无论是纱线计数法还是计数镜法,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当的测试长度:测试的样品长度需要足够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测试样品长度为1英寸(2.54厘米)或更长。
2. 避免纱线重叠:在对纱线进行计数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纱线的重叠,以免导致计数结果不准确。
可以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将纱线分开,确保每根纱线都能够清晰地看到。
3. 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测试并取平均值。
这样可以减小因测试误差而导致的结果偏差。
面料的经纬密度测试原理是通过对织物上纱线的计数来确定织物的经纬密度。
这种测试方法简单、直接,而且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进行。
通过测试得到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织物的品质和性能,并提供参考数据给生产人员进行织物设计和优化。
总之,经纬密度是织物的重要参数之一,测试其原理可以通过纱线计数法和计数镜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纱线进行计数,从而得出织物的经纬密度。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测试长度、避免纱线重叠,并进行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织物经纬密度织物的经纬密度是指纱线在单位长度上的交错情况,也称为纱线密度或纱线织度。
它是织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织物的手感、光泽、透气性、耐磨性和强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从织物经纬密度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应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织物的经纬密度定义: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纺织品中纱线经轴线和经纱纱线间的垂直轴线之间的距离和纬纱纱线间的距离。
经线是横穿纬线的线,纬线是纺织品上的竖线,织物的质量和性能主要取决于经纱和纬纱的总体分布和纱线的粗细。
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越高,织物的质量就越好。
影响织物经纬密度的因素:1.纱线粗细:纺织品的经纬密度与纱线的粗细成反比。
纱线越细,相同长度时交织的纱线就越多,织物的密度就越高。
2.布机结构:不同的布机结构对织物的经纬密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经纬纱从左上往右上穿插的斜纹布,比纱线直接垂直交错的平纹布经纬密度高。
3.纱支:纱支是指纱线的细度,它与织物的经纬密度成反比。
较细的纱线将帮助提高织物的经纬密度。
4.纹路设计:纹路设计中的纱线细节和纱线的长宽比例也会影响织物的密度。
纱线长短的变化会改变织物的密度。
测量织物经纬密度的方法:织物的经纬密度通常使用计数方法来测量,主要有计数线和显微镜的使用。
计数线是一种特殊的标尺,通常每厘米标记一定的格数。
通过测量纱线在计数线上的跨越数量,可以计算出纱线在单位长度上的交错情况,从而得到织物的经纬密度。
显微镜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织物纱线的交织情况,通过计算纱线在视野中的交织数量来确定织物的经纬密度。
织物经纬密度的应用:织物经纬密度直接影响织物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在纺织品设计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质量鉴定:通过测量织物的经纬密度可以判断织物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密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织物的质量问题。
2.织物性能:织物经纬密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织物的手感、光泽、透气性、耐磨性和强度等性能。
根据不同的用途需求,可以调整织物的经纬密度以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
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4668—84及有关实验方法,对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以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
通过实验,掌握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基本知识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
一般以10cm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表示。
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间比较。
紧度是用纱线特(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藉此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进行紧密程度的比较。
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透气性、保暖性和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指标。
因此在产品标准对各种织物规定了不同的密度和紧度。
了解织物的紧度,可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供依据,并为织物性质的理论计算提供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样实验仪器为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分析仪。
试样为机织物和针织物数种。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织物密度测试⑴直接测数法: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计法:常用的织物密度计有放大镜、转动螺杆、刻度线和刻度尺组成。
实验时将织物密度计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纬纱方向(针织物沿线圈纵行或横列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准,用手缓慢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或线圈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0mm中的纱线根数(或圈数)。
机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密度用10cm内的纱线数表示。
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
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2-1规定进行。
点数经纱根数或纬纱根数,需精确至0.5根。
点数的起点均已在两根纱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准。
如迄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超过0.75根作1根计。
织物经纬密度摘要:一、织物经纬密度的概念与意义1.经纬密度的定义2.经纬密度与织物性能的关系二、织物经纬密度的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2.间接测量法三、织物经纬密度的应用领域1.纺织行业的生产与质量控制2.服装设计与制作3.家居纺织品的选择与使用四、织物经纬密度的标准与分类1.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2.经纬密度的分类方法与等级划分五、织物经纬密度的调整与优化1.影响经纬密度的因素2.经纬密度调整的方法与技术正文:织物经纬密度是衡量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了解织物性能、生产过程和产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织物经纬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应用领域、标准分类以及调整与优化方法。
一、织物经纬密度的概念与意义经纬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纱线在织物中排列的疏密程度。
经纬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手感、强度、透气性、吸湿性等性能。
因此,经纬密度的测量与控制是纺织行业的关键环节。
二、织物经纬密度的测量方法织物经纬密度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纱线的排列数量;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织物的幅宽、长度和线密度来计算经纬密度。
三、织物经纬密度的应用领域织物经纬密度在纺织行业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服装设计与制作、以及家居纺织品的选择与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掌握经纬密度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各类纺织品的需求。
四、织物经纬密度的标准与分类我国对织物经纬密度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经纬密度的分类方法多样,通常根据纱线的粗细、织物组织结构、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
五、织物经纬密度的调整与优化影响织物经纬密度的因素包括纱线种类、纱线粗细、织机类型、工艺参数等。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实现经纬密度的优化,进而改善织物性能。
织物紧度练习题织物紧度是指织物中单位长度内的纱线密度,也称为纱线数量。
它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对织物的结构、手感、外观等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掌握织物紧度调节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织物的质量。
以下是几个织物紧度练习题,帮助你提高对织物紧度的理解和把握。
练习题一:巧用纱线密度计算织物紧度纱线密度(表示为tex)是指每条纱线的单位长度所需的纺纱纱线质量。
织物紧度与纱线密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纱线密度来确定织物的紧度。
假设某种纱线的纱线密度为30 tex,织物的幅宽为150厘米,经纬密度均匀为100根/cm。
那么我们如何计算织物的紧度呢?首先,我们可以计算纱线在纱筘的总纱线根数:总纱线根数 = 幅宽(cm)×经密度(根/cm) = 150 × 100 = 15000。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织物的紧度:织物紧度 = 总纱线根数 / 纱线密度 = 15000 / 30 = 500。
因此,该织物的紧度为500。
练习题二:通过调整浆纱张力控制织物紧度浆纱张力是指浆纱在整个染整过程中所受到的张力。
调整浆纱张力可以对织物的紧度进行控制。
下面以染整长丝织物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调整浆纱装置的张力控制装置,使得浆纱的张力达到适宜的水平。
一般来说,浆纱的张力过大会导致纱线过紧,织物紧度过高,而张力过小会导致纱线过松,织物紧度过低。
其次,我们需要在织机上设置适宜的浆纱张力。
过大的浆纱张力会导致织物紧度过高,而过小的浆纱张力则会导致织物紧度过低。
通过逐步调整浆纱张力,观察织物的紧度变化,找到合适的浆纱张力。
注意,在调整浆纱张力时,还需要考虑纱线的种类、纺纱工艺以及织物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调整。
练习题三:利用织物紧度调整工艺调整织物紧度织物紧度调整工艺是指通过改变织物的编织结构和工艺参数,实现织物紧度的调整。
以下以提高织物紧度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可以通过调整织物的针梳比(即经纱的密度与纬纱的密度之比)来实现织物紧度的调整。
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在织物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称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织物密度的计算单位以公制计,是指10cm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
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抗折性,透气性,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机械指标,同时他也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大小。
经,纬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直接测数法直接测数法是凭借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来完成。
织物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5cm,在分析镜头下面,一块长条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条红线,在分析织物密度时,移动镜头,将玻璃片上红线和刻度尺上红线同时对准某两根纱线之间,以此为起点,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根数,直到5cm刻度线为此。
输出之纱线根数乘以2,即为10cm织物的密度值。
在点数纱线根数时,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超过0.5根,而不足一根时,应按0.75根算;若不足0.5根时,则按0.25根算。
织物密度一般应测得3-4个数据,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二)间接测试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大的,纱线特数小的规则组织的织物。
首先经过分析织物组织及其组织循环经纱数(组织循环纬纱数),然后乘以10cm中组织循环个数,所得的乘积即为经(纬)纱密度。
五:测定经纬纱缩率经,纬纱缩率是织物结构参数的一项内容。
测定经纬纱缩率的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的特数和织物用纱量等。
由于纱线在形成织物后,经(纬)纱在织物中交错屈曲,因此织造时所用之纱线长度大于所形成织物的长度。
因而我们把其差值与原长之比值称为缩率。
以a(%)表示。
缩率=100%*(伸直长度-试样中长度)/伸直长度经纬纱缩率的大小,是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他对纱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
影响缩率的因素很多,织物组织,经纬纱原料及特数,经纬纱密度及在织造过程中纱线的张力等的不同,都会引起缩率的变化。
分析织物时,测定缩率的方法,一般在试样边缘沿经(纬)向量取10cm的织物长度。
实验十一 机织物密度测定实验一、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熟悉织物密度镜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机织物密度的测试原理、方法标准和相关指标计算。
二、 基础知识机织物密度是指机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
有经密和纬密之分。
经密(即经纱密度)是沿机织物纬向单位长度内所含的经纱根数。
纬密(即纬纱密度)是沿机织物经向单位长度内所含的纬纱根数。
经、纬密能反映由相同直径纱线制成的织物的紧密程度。
当纱线直径不同时,机织物的紧密程度只能用紧度表示。
机织物的紧度又称覆盖系数,也有经纱紧度与纬纱紧度之分。
经纱紧度是机织物规定面积内,经纱覆盖的面积对织物规定面积的百分率;纬纱紧度是机织物规定面积内,纬纱覆盖的面积对织物规定面积的百分率。
机织物的总紧度是织物规定面积内,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对织物规定面积的百分率。
由于紧度考虑了经、纬纱的覆盖面积,即同时考虑了纱线直径和织物密度,故紧度可用来比较不同纱线直径所组成的织物的紧密程度。
机织物密度可用织物密度镜直接测量。
先测出织物经向及纬向5cm 内的纬纱根数及经纱根数(因为密度镜的测量标尺长度为5cm ),然后换算成经密(经纱根数/10cm )和纬密(纬纱根数/10cm )。
机织物的紧度不是直接测量值,而是计算值,算式如下:100(%)⨯=T T T M d E 经纱紧度 式中:T d 、W d ——经、纬纱直径,mm;100(%)⨯=W W W M d E 纬纱紧度 T M 、W M ——经、纬密度,根/10cm.100(%)w T W T EE E E E -+=总紧度密度测定的常用方法有三种:1. 织物分解法。
适用于所有机织物,特别是复杂机织物。
分解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记数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 长度内的纱线根数;2. 织物分析镜法。
适用于每厘米纱线根数大于50根的织物,测定在织物分析镜窗口内所看到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 长度内的纱线根数;3. 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
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84及有关实验方法,对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以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
通过实验,掌握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基本知识
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
一般以10cm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表示。
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间比较。
紧度是用纱线特(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藉此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进行紧密程度的比较。
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透气性、保暖性和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指标。
因此在产品标准对各种织物规定了不同的密度和紧度。
了解织物的紧度,可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供依据,并为织物性质的理论计算提供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样
实验仪器为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分析仪。
试样为机织物和针织物数种。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织物密度测试
⑴直接测数法:
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计法:常用的织物密度计有放大镜、转动螺杆、刻度线和刻度尺组成。
实验时将织物密度计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纬纱方向(针织物沿线圈纵行或横列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准,用手缓慢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或线圈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0mm中的纱线根数(或圈数)。
机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密度用10cm内的纱线数表示。
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
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2-1规定进行。
点数经纱根数或纬纱根数,需精确至0.5根。
点数的起点均已在两根纱线间
空隙的中间为标准。
如迄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超过0.75根作1根计。
对机织物应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 长度内所含的纱线根数。
分别求出算术平方根。
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按数学修约规则进行修约。
表2-1 密度测试时的最小测定距离
密度(根/cm ) 10以下 10~25 25~40 40以上
最小测定距离(cm ) 10 5 3 2
⑵ 间接推算法:
间接推算法适用于检点密度大的,或者纱线特殊地的高密度规则组织的织物。
首先检点出组织循环的经纱数和纬纱数,然后分别乘以10cm长度的组织循环数,其所得的积加上不足一循环的尾数即为织物的经(纬)密度。
然后按规定求出经向或纬向密度的算术平方根。
2、织物紧度计算
在比较不同特数纱线构成的织物紧密程度时,常采用紧度指标。
织物的紧度是指织物中纱线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值,比值大说明织物紧密,比值小说明织物稀松。
紧度分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三种。
经向紧度(E t )为所纱线直径与两根经纱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100100(%)100t t t
t t t P d P d a d E =×=×= (2-1) 纬向紧度(E w )为纱线直径与两根纬纱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100100(%)100w w w
w w w P d P d b d E =×=×= (2-2) 织物总紧度(E)为织物中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与织物总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
01.0(%)01.0%100)(%100w t w t w t w t w w t t t w t E E E E P P d d P d P d ab
d d d b d E −=−+=×−+•=×=织物总面积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 (2-3)
经纬纱线的直径可由纱线特数求得:
δtex
N d 0357.0= (2-4) 或 tex N A d = (2-5)
以上是在纱线成圆柱形的情况下求得的,没有考虑到由于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变形,因此所得的结果只是近似值。
在计算紧度时,通常经纬纱的紧度小于或等于100%,若大于100%,则说明织物中纱线有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