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有多大》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55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 (12)一. 教材分析《一亿有多大》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一亿这个数的大小,感受一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对一亿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方法,但对于一亿这个数的大小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通过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万的概念,因此,可以从一万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一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感受一亿的大小,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建立数感。
2.难点:理解一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展示一亿的数量。
2.准备一些数字卡片,上面写有一万、一亿等数字,用于游戏环节。
3.准备一段关于一亿的视频资料,用于导入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一亿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亿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亿有多少个一万?一亿里面包含了多少个一?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一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包含了一亿个物品。
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对一亿的数量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数字卡片,上面写有一万、一亿等数字。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组成一亿的数字序列。
在组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一亿是由一万重复一千次得到的。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一亿的数学题目,如“一万乘以一千等于多少?”、“一千个一万是多少?”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该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一亿有多大”,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识数字大小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关系,为后续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该课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课堂时间为40分钟。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数字的大小;2.让学生掌握数字1-100000000之间的大小关系,能够快速判断数字大小;3.让学生学会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2.数的大小关系;3.估算大小和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1.一亿的概念及大小;2.数字大小的比较和估算。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2.数线图;3.尺子。
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用电子白板写下数字1-1000的大数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注意数的大小变化,引入数字大小的概念;2.老师展示数线图,让学生了解数线图的构造,能够用数线图表示数字大小关系。
2. 基础知识讲解1.老师介绍一亿的概念及大小;2.老师让学生一起朗读数字1-10,并介绍每个数字的读法及大小;3.老师让学生朗读数字1000-1000000,并介绍每个数字的读法及大小;4.老师让学生朗读数字10000000-100000000,并介绍每个数字的读法及大小。
3. 数字大小的比较和估算1.老师让学生比较数字大小,先比较小的数,然后逐渐增大,最后比较到一亿;2.老师让学生用数线图比较数字大小,练习数字大小关系;3.老师让学生用尺子估算一些物品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总结1.老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数字大小关系;2.老师询问学生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感想及收获;3.老师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基础,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并非难度很高的数学知识点。
虽然是教学基础,但也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更适合的课程计划。
2.教学方式的改进: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数字大小关系的比较、尺子估算等,并且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也很强,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及不习惯互动的情况,需要更加努力地把每个学生都带动起来。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和对照反思的过程,充分感受一亿这个数有多大。
2. 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体验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建立数感。
3.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研究的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4.结合学习素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材料用品:量筒 2个、空桶、空矿泉水瓶、直尺 2把、A4纸一箱、数粒米、纸杯 2个、水彩笔 8盒、信封、任务单、宣传海报、资料单(各8份)胶头滴管4个、水槽2个、电子秤、计算器8个、空塑料桶一个、卷尺 2个课时1学生各小组根据研究任务,领取相关材料教学过程片段一:提出驱动型问题师: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小学生也要养成每天观看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家大事。
现在,闫老师给大家回放一段,认真看。
(播放一段自己录制的新闻资讯视频)师:从这段视频中,你能捕捉到哪些数学信息?生 1:经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人。
生 2:排名前五位的姓氏人口近 4亿。
师:找的真准,他们都是用亿做单位。
看来,亿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那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提出驱动型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一亿有多大”的神秘面纱。
(出示课题)师:单纯提出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不好回答,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播放一则公益广告,启发一亿相当于......具体的事物)师:现在,你能借用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一亿有多大了吗?片段二:头脑风暴“亿”想天开生1:一个一个的不停数,一亿要数上 1年。
生 2:一亿滴水可以汇成一条河。
生 3:一亿本书叠起来相当于一座小山。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猜测—实验—推理—对比”的探究过程,借助具体数量和生活经验,感受1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在探究活动中体会、领悟由小数量推算大数量的数学方法。
3.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经历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推算1000000000张纸的厚度是多少的这个过程,发现1亿张纸厚度的推算过程。
感受1亿有多大。
2.动手操作测量10枚硬币摞起来的高度,推算1亿枚硬币的高度和100粒米的重量及1亿粒米的重量。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知道从少量的物品的量推算多量物品的量的过程,会推算,会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通过测量、计算、填表、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会用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是13亿,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1亿是多少?指明学生到讲台上写出“1亿”这个数字来。
提问学生对“1亿”的数学认识。
学生可能讲出“是最小的九位数”,是10个1千万,100个100万,1000个10万等。
我们经常用到纸,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大家猜一猜,今天我们来学习和感知“一亿有多大?”(2)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呢?我们可能找到1亿张纸摞起来吗?不可能。
我们可以数100张纸测量摞起来的厚度,进行推算,推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出示课件:100张纸,厚度是1厘米。
1000张10厘米,推算10000张100厘米,100000张1000厘米,1000000张10000厘米……1亿张,1000000厘米=10000米。
10000米有多高呢?相当于飞机在空中的高度。
和我们的教学楼高度比较呢?(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大约高20米)。
填表,感知推算过程和1万米的高度。
(3)分组活动:1亿枚1元硬币摞起来有多高?以10元硬币摞起来的高度约为2厘米,开始推算1亿枚硬币摞起来的高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 (10)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亿有多大》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理解一亿这个数字的概念,体会一亿的大小,并能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数学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概念,但是对于一亿这个较大的数字,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理解一亿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亿的大小,能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亿的大小,能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理解一亿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理解一亿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与一亿相关的事例和实际操作的材料,如图片、视频、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以及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与一亿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一亿的硬币、一亿的字符等,让学生对一亿的大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一亿的理解和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一亿的大小,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如一万粒种子、一千克大米等,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最新苏教版《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连云港市院前小学李吉爱[教学内容]苏教版修订本四年级下册46-47页。
[教学目标]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提前发放学生“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计算器;倒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1.揭示课题。
a.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最大的8位数是几吗?比它多1的数是几?(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0000 0000与1亿)b.揭示课题:一亿到底有有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
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2.认定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能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能以具体的实物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二、预习反馈,交流展示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教师故事引入: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和尚名叫一休,他绝顶聪明,家喻户晓。
有一年闹旱灾,好几个月都没有下雨,一休知道后,非常着急,带领老百姓开沟引渠,费劲周折才把很远地方的水引到当地,让老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一休,家家户户都挂上了一休的画像,有个大将军知道后,非常嫉妒。
他满心想惩罚一休,但是又害怕老百姓在背后说闲话,于是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他召见一休,对一休说:“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将军我每个月奖赏你1亿粒大米吧。
”刚说完,在场的人都笑了,可是一休却十分感激大将军,连连道谢。
过渡:如果你在场也会嘲笑一休吗?你觉得1亿粒大米是很重还是很轻?学生猜想谈话:我们真的去一粒一粒的数出1亿粒米,再去称一称吗?有什么好办法能巧妙的推算出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呢?学生同桌讨论交流:(预设a先数出100粒大米再称出重量,进行推算;预设b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与要求:谈话: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已经称出了100粒大米约重2克,下面请小组长带着组员核对交流“预习作业”的2-3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亿的概念,掌握亿的读法。
2.能正确快速地向他人介绍亿的大小,掌握亿的大小关系。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亿的概念,理解亿在数字中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1.亿的概念和读法。
2.亿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把亿与其他数字做比较,理解亿的数量有多大。
四、教学准备1.教案、黑板、粉笔。
2.数学数字卡片和算盘。
3.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拿出数学数字卡片,让学生看看卡片上的数字有多大。
2.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1亿是多少吗?你们见过这么大的数吗?第二步:呈现(10分钟)1.通过数字卡片展示出1亿的数字写法,并向学生大声读出1亿的读音。
2.让学生用算盘模拟1亿这个数字,体会1亿有多大。
第三步:引导(15分钟)1.拿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看看1亿和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做练习题,练习如何与1亿进行比较,加深对1亿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拓展(10分钟)1.让学生想想1亿有多少钱?如果1亿个人站一起,需要多大的场地?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1亿这个概念描述一些现象或数字。
第五步:总结(5分钟)1.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1亿在数字中的特殊意义。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1亿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2.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尝试用1亿这个概念描述一些真实的场景或数字。
以上是本节《1亿有多大》教案的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能够在课后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1亿这个概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综合实践课《一亿有多大》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概念,知道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并能够正确地读写一亿。
2. 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估算和比较能力,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感受一亿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一亿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一亿的概念:一亿是一个由十个零组成的数,写作1后面跟着8个零,即100,000,000。
2. 一亿的大小: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相当于一千万的两倍,或者一百万的十倍。
3. 一亿的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一亿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例如:中国的人口、国家的GDP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读写一亿。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感受一亿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大数的估算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一亿的概念图、一亿的大小比较图等教具,准备相关的例子和数据。
2. 学生准备:预习一亿的概念和大小,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问题来引起学生对一亿的兴趣,例如:如果每天给你一元钱,你要花多少天才能花完一亿?2. 讲解一亿的概念:教师通过教具和例子来讲解一亿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一亿是一个由十个零组成的数,写作1后面跟着8个零。
3. 讲解一亿的大小:教师通过教具和例子来讲解一亿的大小,让学生知道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相当于一千万的两倍,或者一百万的十倍。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感受一亿的大小。
例如:每组学生尝试用一亿个小小的物品(如:米粒、豆子等)来填充一个容器,看看需要多少个容器才能装下一亿个物品。
5. 总结与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活动结果,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一亿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读写一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 (11)一. 教材分析《一亿有多大》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概念,并能够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亿的大小,以及与之相关的计数单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能够理解千、万等较大的数,但对于一亿这个较大的数,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亿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亿的大小,能够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较大数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亿的大小。
2.教学难点:如何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一亿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一亿的大小。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亿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一亿的相关图片和例子。
2.教学素材:包括一亿的计数单位卡片、练习题等。
3.教学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亿的图片,如一亿人站在一起、一亿颗米粒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亿的大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亿是一个怎样的数?它有多大?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亿的计数单位,如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引导学生理解一亿是由这些计数单位组成的。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一亿的大小,如“一亿是十个千万”、“一亿是十个亿的一百分之一”。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一亿的计数单位卡片,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组成一亿。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组成一亿的方法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亿的概念,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1亿与其他整数的比较。
3. 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亿与其他整数的比较。
2. 教学难点: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1亿的实际物品(如纸币、米粒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对1亿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1亿的概念,如:“你们知道1亿是什么吗?1亿可以用来表示什么?”2. 新课导入(1)讲解1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通过课件展示1亿的实际物品,如纸币、米粒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亿的数量。
然后讲解1亿的表示方法,如用数字“100000000”表示。
(2)比较1亿与其他整数。
通过课件展示1亿与其他整数的比较,如1亿与1千万、1百万等。
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1亿是这些整数的10倍、100倍等。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1亿可以买多少房子、汽车等。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1亿的概念、表示方法、与其他整数的比较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1亿的其他应用,并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1亿的概念、表示方法、与其他整数的比较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1亿有多大》教学课例一、主题阐述【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
《1亿有多大》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认真组织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
【教材与学情分析】《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呈现】教材是从探究1亿张纸的厚度中让学生感知1亿有多大的,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量、时间、和长度)来感知和体验1亿有多大,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设了两个活动:称一称和数一数。
并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引导学生制定好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大米、纸、天平、计算器、尺。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讲故事引入新课:由古时的一个皇帝奖给他的大臣刘恩100000000粒大米的故事引出引入课题,并让学生说说1亿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猜一猜:1亿有多大?3、揭示新课:(二)、活动探究体验感知活动1称一称(借着重量体验一亿有多大)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亿有多大》教案 (5)一. 教材分析《一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感受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一亿这个较大的数,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数据,帮助学生建立对一亿大小的直观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亿的意义,能够用一亿来表示较大的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一亿的意义,能够用一亿来表示较大的数。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直观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感受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大小。
2.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一亿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数据。
2.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动的例子,如“我国的总人口约为13亿,相当于多少个班级?”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一亿这个较大的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具体的数据,如一亿颗米粒的厚度,一亿个乒乓球的体积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亿的大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每组分配一亿颗米粒,观察和记录米粒的厚度;每组计算一亿个乒乓球的体积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亿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如“一根绳子长10米,如果每米截成10段,一共可以截成多少个1米长的绳子?”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一亿的理解。
一亿有多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一亿有多大。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亿这个数的大小,并能够进行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计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亿的大小,能够准确地数出一亿个物品。
2. 掌握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计数方法。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计数方法。
难点是一亿有多大,如何直观地感受一亿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计数器、一亿颗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亿颗小球,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一亿的数量。
2. 讲解:通过课件,我会向同学们讲解一亿的大小,以及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计数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同学们了解一亿的计数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当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亿有多大1. 一亿的数量:一亿颗小球2. 亿以内数的认识:3. 亿以内数的计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数一数,自己有多少根手指头和脚指头?2. 家里有多少个成员?请写下来。
3. 学校里有几个班级?请算出来。
答案:1. 手指头和脚指头的总数。
2.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3.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对一亿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随堂练习中的表现。
同时,我还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在家里继续深入学习,加深对一亿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一亿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计数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一亿的数量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
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对于四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教案标题:1亿有多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亿的概念,能够进行1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1亿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1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 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据,如人口数量、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等,引发学生对大数的思考。
2. 引入本课的主题:1亿有多大。
二、探究1亿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亿和1万的区别,让学生发现1亿是1万的10000倍。
2. 学生通过数数、观察、思考,理解1亿的概念。
3. 教师讲解1亿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整数的读写规则。
三、1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1亿以内的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2.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3. 教师讲解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中。
四、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据,如人口数量、GDP等,让学生感受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1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1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1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亿以内的数,并进行大小比较。
2. 学生能够运用1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掌握了1亿的概念、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同课异构)一. 教材分析《一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体会一亿这个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一亿的数量级,并能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千、万等较大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一亿这个数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相对较大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数量级,能够认识和读写一亿。
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数量级,能够认识和读写一亿。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图片、卡片、计数器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一亿的数量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足球场、篮球场等,让学生猜猜这些场地上能容纳多少人。
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亿这个大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亿的数字,让学生观察和读写。
同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下一亿的来源和数量级,让学生对一亿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例如,让学生拿出一颗棋子,代表一个单位,然后让学生尝试摆放出一亿颗棋子,感受一亿的数量级。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如“如果一本故事书有100页,那么100本故事书有多少页?”通过这个题目,让学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计算。
《一亿有多大》(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一亿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
2. 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一亿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一亿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一亿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亿有多大吗?一亿到底有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活动1. 活动:让学生带来一千粒大豆,让学生亲手数一数,感受一千粒大豆的重量和体积。
2. 小组讨论:如果我们有一亿粒大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 全班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4. 拓展活动: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一亿元钱,可以买多少东西?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5. 全班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三、实际应用1. 出示题目:一个体育场可以容纳五万人,如果我们要举办一场比赛,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体育场才能容纳一亿人?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
3. 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感受,总结一亿有多大的认识。
2. 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一亿的其他实际应用,如一亿步可以走多远,一亿分钟有多久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亿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
同时,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一亿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亲手数大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亲身体验一亿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亿有多大》教案
2019-02-14
【设计片段一】感受对比物,估计实验结果,大胆猜测。
1、感受珠穆朗玛峰的高
提问: 我们金坛有个著名的山峰你们知道吗?你爬过吗?你们觉得它高
吗?它大约高400米。
师:茅山是我们金坛最高的山, 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介绍的是世界最高的
山。(出示珠穆朗玛峰课件图并配话音:10月12日,我们中国自行测量出了
珠穆朗玛峰的最新身高8844.43米,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准确的数据,这是
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又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相当于多少茅山叠起来的高?(学生估算)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想象一下,用20几座茅山叠起来,你们觉得珠穆朗玛
峰高吗?选择高度组的同学你们先估计猜想一亿张纸或一亿本书叠起来的高度
和珠穆朗玛峰比,结果会是什么呢?(学生猜想)
2、感受大象的重
师:我们班的陈江龙又高又壮,能告诉我们你的体重是多少吗?有没有人
愿意当当大力士背一背他。指名学生背一背,背后说一说背的感觉…… 课件出
示大象图:(我是陆地上最重的动物,我的体重是4000千克……)
师:4000千克有多重呢?它相当几个陈江龙同学的重量?(学生估算)
师:大象的体重相当于90几个学生的重量,确实很重,一亿粒大米的重量
和大象比,结果又会是什么呢?(学生猜想)
3、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大
(略)……
师: 到底结果是什么我们只好等这几组测出结果我们在来看看。
【评析】 一亿这个数对学生、甚至是对成人来说,是很大,也很抽象的。
因此,选择参照物时,戴老师首先考虑到的是接近学生活动结果。于是选择了
珠穆朗玛峰、大象、天安门等大的参照物。虽然这些参照物都是学生所熟悉
的,但实际上它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是很远的.,并不一定真正属于学生的生活经
验。学生可能仅仅停留在图片上,并没有真正感受它们的具体大小,如果按教
材的意图先算出一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1万米高,再与珠穆朗玛峰比较,学生
并不会产生惊讶的感觉,对一亿这个数的感受仍是不深。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戴老师在这里又巧妙的借助学生周围的茅山、班上的
学生和学习环境,作为认识参照物的铺垫,真正做到利用学生的可想象素材,
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加强了学生对参照物的感受,在感受参照物前加进了真
正属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山、人和校园作为过渡物,使本来离学生生活距离遥远
的参照物变成了学生脑海中可想象的素材。同时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自
己的想象,大胆估测结果,在心理上造成参照物庞大不可逾越的定向心理。最
后在得出结果时的发现,与已形成的心理反应造成了极大的落差,这样才能真
切的感受到一亿这个数之大。
【设计片段二】 小组汇报交流,感受一亿这个数的大小。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办法每一组进行交流,我们就每个课题中选一
组来进行交流。
师:从材料来看,你们觉得高度组那一种材料测出来的结果会最矮。(学
生实验测算的有一亿张纸、一亿本书的高度和一亿枝铅笔的长)让测算一亿张
纸张高度的小组汇报活动计算过程,师板书计算结果,并引导学生与珠穆朗玛
峰进行比较。
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呢?接着又分别测算重量和面积小组的同学
汇报。学生谈谈感想,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一亿的大!能让这么薄薄的纸,变得
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亿本书的书面面积,能铺满315个天安门广场。……
【评析】 片段二比较高度时戴老师选择一亿张纸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比而
不选一亿本书的高度或一亿枝铅笔的程度跟珠穆朗玛峰比,是因为一张纸是很
薄的,在学生原来心理认识中一亿张的高度再高也不可能比珠穆朗玛峰高。再
通一亿本书的书面面积,与天安门广场的比较,结果是不仅比它大, 而且是能
铺满315个天安门广场。过这样,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哇”、“吓死
人了”“太不可思议了”等等感叹。内心也才会产生了惊异感。这样,学生探
究的兴趣更浓了、探究的空间更大了、达到了最真切的感受到一亿这个数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