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外板排列的一般规则
- 格式:pdf
- 大小:131.37 KB
- 文档页数:4
文案大全3 船体结构(Construction of Ship Hull )船体是由骨材和钢板组合而成的复杂结构体。
由于骨材布置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船体结构形式。
船体结构各部位的作用不同,各个结构的细节也不相同。
现将船体进行分解,按各个部位给出结构细节的名称。
3.1 船体结构形式船体横向布置的骨材间距较小,纵向布置的骨材间距较大,这种船体结构称为横骨架式结构;船体横向布置的骨材间距较大,纵向布置的骨材间距较小,这种船体结构称为纵骨架式结构。
船体的强力甲板和船底采用纵骨架式结构,而舷侧和下甲板采用横骨架式结构,这种船体结构称为混合骨架式结构。
图3.1.1 单甲板横骨架式船体结构 transverse framing system○12 ○13 ○15 ○16 ○1 ○2 ○9 ○10 ○11○3○4 ○8 ○14 ○7 ○6 ○5 图3.1.1 单甲板横骨架式船体结构of single-deck hull○1甲板板 decked plate○2舷顶列板 top side plate, sheer strake ○3舷侧外板 side plate○4舭列板 bilge strake○5船底板 bottom plate○6龙骨 centerline vertical keel○7平板龙骨 flat keel,plate keel○8旁内龙骨 side keelson○9梁肘板 beam bracket○10甲板纵骨 deck longitudinal○11肋骨 frame○12强肋骨 web frame○13舷侧纵骨 side longitudinal○14肋板 floor○15横梁 beam○16横舱壁板 transverse bulkhead plate○1○2○3○4○5○6○7○9○10○8○11○12○13○14○15○16○17○18○19图3.1.2有二层甲板横骨架式船体结构文案大全图 3.1.2 有二层甲板横骨架式船体结构 transverse framingsystem of two-decked hull ○1 上甲板 upper deck ○2 上甲板舱口围板 hatch coaming on upper deck ○3 甲板间肋骨 tweendeck frame ○4 二甲板 second deck ○5 甲板横梁 deck beam ○6 二甲板舱口围板 hatch coaming on second deck ○7 船侧外板 side plate ○8 舱内肋骨 hold frame ○9 肘板 bracket ○10 横梁 beam ○11 舭肘板 bilge bracket ○12 主肋板 main floor ○13 内底板 inner bottom plate ○14 舭部外板 bilge strake ○15 舭龙骨 bilge keel○16 扶强材 stiffener ○17 旁底桁 bottom side girder ○18 船底板 bottom plate ○1 ○2 ○3○4○5○6 ○7 ○8 ○9 ○10 ○11 ○12○13 ○14 ○15○16 ○17 ○18 ○19 图3.1.3纵骨架式船体结构○19中底桁 bottom central girder图 3.1.3 纵骨架式船体结构 longitudinal framing system of hull○1上甲板 upper deck○2甲板纵桁 deck girder○3甲板纵骨 deck longitudinal○4舷侧外板 top side plating○5强横梁 web beam○6水平扶强材 horizontal stiffener○7强横梁 web beam○8肘板 bracket○9舷侧纵骨 deck longitudinal○10纵舱壁 longitudinal bulkhead○11强肋骨 web frame○12撑材 strut○13肋板 floor○14面板 face plate○15肋板 bottom transverse○16舭龙骨bilge keel○17船底纵骨 bottom longitudinal○18船底纵桁 bottom girder○19船底板 bottom plate图3.1.4 混合骨架式船体结构 combined framing system of hull ○1船底板 bottom plate○2中纵桁 center girder○3旁纵桁 side girder○4内底边板 margin plate○5船底纵骨 bottom longitudinal○6内底板 inner bottom plating○7内底纵骨 inner bottom longitudinal○8肘板 bracket○9主肋板 main floor○10舭龙骨 bilge keel○11舱内肋骨 hold frame○12甲板纵桁 deck girder○13舷侧外板 side plating○14上甲板 upper deck○15甲板纵桁 deck girder○16甲板纵骨 deck longitudinal○17甲板横梁 deck beam○18二层甲板 second deck○19三层甲板 third deck○14○15○16○17○18○13○19○11○12○7○6○4○10○8○9○5○3○2○1图3.1.4混合骨架式船体结构文案大全3.2 船首结构船的首部是指上甲板以下,防撞舱壁以前的船体,这部分船体处于船的最前端。
水火弯板与外板排板第卷第期 . .中国修船年月.水火弯板与外板排板闫金忠,高嵩,韩冰天津中交博迈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天津摘要:外板加工一直是各修船厂在船舶改装及修理时所面对的难题,文章通过考虑船体外板在排板时,如何与水火弯板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加工的方便性与快捷性,方便船舶的修理并节省坞期。
关键词:船舶;水火弯板;外板排板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 ,., ? :;;主体外板:底部、舭部、舷侧、首部、尾部、球外板分类及水火弯板鼻、球尾、舷墙等。
附体外板:舵、假舵、分水外板分类。
通常船级社规范将外板划分为踵、突出船体的艉轴包板等。
样箱板较多出现在:中部.为船长,首尾部.,和过渡部首尾柱外板、首尾球腰窝处外板、锚穴及锚台外分个区域。
普通双曲度板主要集中在过渡区域,板、侧推喇叭口处外板、尾滚筒处外板。
复杂双曲度板主要在首尾。
除首尾柱板基本上都可对于更换外板的船舶,分为进坞与不进坞两在肋骨线型图上排板,首尾柱板则需在侧面或水线类。
不进坞船舶换新外板都在水线以上,但在船舶面排板。
修理中,有些船舶已无肋骨线型图资料,考虑修理外板分为平板和曲板。
曲板按加工可分为挠的成本、修理周期等原因,放样间不进行全船的线弯、抱弯、挢弯。
肋骨横向弯称为挠弯,船体纵向型放样工作,线型较大时进行局部线型光顺,线型弯称为抱弯,抱弯除用外板加工样子或数据表查看不大基本都可现场做外板。
进坞船舶一般分改装及外,还可用投影法简单地判别,从该板横剖面投影大修两类。
改装船多保留机舱与尾部,从机舱前壁上任意画一直线,,趋势平行于整张板,按肋距新制,或者平行中体处加长。
大修一般针对海损船进行投影,得到的曲线:即为,的实形即该板抱舶,典型的是球鼻首换新,船底板换新,舵板换弯,测量该曲线舷高便知抱弯的大小。
新。
除保证接口处线型精度外,排板时要注意便于扭曲弯称为挢弯,把首肋骨和尾肋骨沿同一轴水火加工。
大型修理时首次进坞确定更换外板范线叠加即可看出挢弯大小。
船体外板放样及展开第一节船体分段编码及其含义1、船体分段标准代码介绍在船体生产设计中,用编码系统的代码标注图表,不仅可以简化图面,提高设计效率和现场读图效率,而且使用统一的编码系统作为传递结构、工艺和管理等信息的共同语言,对工作管理图表进行标注,把各种工作图和管理表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各工序,工位之间的工作管理图表联系起来,成为工序间的衔接,工艺配套生产过程控制等的重要手段。
我公司的船体结构分段代码如下:(1)一般分段的代码:英文字母英文字母数字数字英文字母分段横向位置代码表6—1(2)第一位结构区域代码见表6—2 表6—2(4)第三位分段层次代码见表6—4a、b 表6—4a表6—4b(8)总组分段代码见表6—7顺序号总组代码为“Z”表6—7第二节船体零件编码及其含义一、实行新船体零件编码的目的为适应造船总量的快速增长,原有的船体零件编码在加工配套和分段配套中的弊端越来越来明显,为改变这种现状,更好地做到加工与分段的顺畅交接,新的船体零件编码势在必行。
二、新船体零件编码的形式新船体零件编码采用段式结构,零件编码的完整形式为:〈分段码〉/〈装配码〉〈位置码〉〈零件码〉装配码为字母,代表装配属性或组装件名位置码为先数字后字母,代表该零件所处位置位置码为先数字后字母,代表该零件所处位置该编码形式以字母/数字/字母/数字间隔方式来区分。
下面就详细说明各个字段所表达的意思:1、〈分段码〉〈分段码〉延用《HD船舶产品船体结构分段代码》标准。
2、〈装配码〉〈装配码〉为一个字母表达装配属性或组装件名,见表6—8当零件中不需要中组装或船台散装时,船体零件编码中不出现〈装配码〉。
3、〈位置码〉〈位置码〉由一个整数后继一或二个字母构成。
〈位置码〉体现部件(零件)的船体位置和图面位置。
如果该位置的各零件需部装,则〈位置码〉也就是部装后的部件名。
见表6—9:常用位置码表6—9说明:当同一位置的图面中只有一个部件时,<位置码>中只出现一个字母,当同一位置图面中有多个部件时,在上表的常用位置码后再附加一字母(如A、B、C、D、E……)以区分同一位置的不同部件。
第6 节结构布置原则符号本节未定义的符号,见第4 章第1 节中所定义的表。
bh :货舱开口的宽度,mlb :端肘板的自由边的长度,m1. 适用范围本节要求适用于货舱区域。
对其他区域,应适用第9 章第1 至4 节的要求。
2. 一般原则2.1定义2.1.1 主要骨架间距主要骨架间距,m,是指主要支撑构件间的距离。
2.1.2 次要骨架间距次要骨架间距,mm,是指普通扶强材间的距离。
2.2 结构连续性2.2.1 一般要求自船中部至端部的尺寸应尽可能地逐渐减少。
应注意船体骨架系统改变处,主要支撑构件或普通扶强材的连接处,船首、尾部和机舱端部,以及上层建筑端部的结构的连续性。
2.2.2 纵向构件纵向构件的布置,应确保强度的连续性。
承受船体梁总纵强度的纵向构件应向船舶的端部连续延伸至足够的距离。
特别是,应确保货舱区域内的纵舱壁包括垂直和水平主要支撑构件连续延伸至货舱区域以外。
嵌接肘板是可以接受的方法。
2.2.3 主要支撑构件主要支撑构件的布置,应确保足够的强度连续性。
应避免高度或横剖面的突然变化。
2.2.4 普通扶强材承受船体梁总纵强度的普通扶强材一般应连续穿过主要支撑构件。
2.2.5 板材对承受载荷方向,板厚的变化不得超过较薄板厚的50%。
对接焊预加工应按照第11 章第2 节[2.2]中的要求。
2.2.6 应力集中如应力集中可能发生在结构间断处,则应充分考虑减少应力集中,并应作足够的补偿和加强。
开口应尽量避开高应力区域。
如布置开口,则开口形状的应力集中应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开口应有良好的圆形,且边缘光滑。
焊接接头应适当错开应力可能高度集中的部位。
2.3 与高强度钢的连接第3 章–结构设计原理散货船结构共同规范第51 页2.3.1 与高强度钢的连接如船体结构中使用不同强度的钢材,应适当注意与高强度钢相邻的低强度钢的应力。
如低强度钢的扶强材由高强度钢的主要支撑构件支撑,则应适当注意主要支撑构件的刚度及其尺寸,以避免由于主要支撑构件的变形而造成扶强材的额外应力。
焊接顺序的基本原则在船体建造中,为了减小船体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正确选择和严格遵守焊接顺序,是保证船体焊接质量的重要措施。
由于船体结构复杂,各类型的船体结构也不一样,因此焊接顺序也有所不同。
所谓焊接顺序就是减小结构变形,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并使其分布合理的按一定次序进行焊接的过程。
船体结构焊接顺序的基本原则是:(1)船体外板、甲板的拼缝,一般应先焊横向焊缝(短焊缝),后焊纵向焊缝(长焊缝),见图14-1,对具有中心线且左右对称的构件,应该左右对称地进行焊接,最好是双数焊工同时进行,避免构件中心线产生移位。
埋弧焊一般为先纵缝后横缝。
(2)构件中如同时存在对接缝和角接缝时,则应先焊对接缝,后焊角接缝。
如同时存在立焊缝和平焊缝,则应先焊立焊缝,后焊平焊缝。
所有焊缝应采取由中向左右,由中向艏艉,由下往上的焊接次序。
(3)凡靠近总段和分段合拢处的板缝和角焊缝应留出200~300毫米暂不焊,以利船台装配对接,待分段、总段合拢后再进行焊接。
(4)手工焊时长度≤1000毫米可采用连续直通焊,≥1000毫米时采用分中逐步退焊法或分段逐步退焊法等方法,参照第十三章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图13-35。
(5)在结构中同时存在厚板与薄板构件时,先焊收缩量大的厚板多层焊,后焊薄板单层焊缝。
多层焊时,各层的焊接方向最好要相反,各层焊缝的接头应相互错开。
或采用分段焊法,见图14-2。
焊缝的接头不应处在纵横焊缝的交叉点。
(6)刚性较大的接缝,如立体分段的对接接缝(大接头),焊接过程不应间断,应力求迅速连续完成。
(7)分段接头T形、十字形交叉对接焊缝的焊接顺序:T字形对接焊缝可采用直接先焊好横焊缝(立焊),后焊纵焊缝(横焊),见图14-3(a)。
也可以采用图14-4(b)所示的顺序,在交叉处两边各留出200~300毫米,待以后最后焊接,这可防止在交叉部位由于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同样横缝叉开的T字形交叉对接焊缝的焊接顺序,见图14-3(d)。
十字形对接焊缝的焊接顺序,见图14-3(c)。
1设计内容和方法1.典型横剖面图板缝线的布置参考散货船典型横剖面图。
1)对于平行中体的平直板宽度3000mm,长度20000mm 的原材料,排板时考虑到组立焊接补偿量和原材料边缘的平直度一般宽度用到2970mm ~2980mm,长度用到19970mm~19980mm。
2)典型横剖面图排板时一般考虑标准板规宽为:1980mm、2000mm、2500mm、3000mm、3500mm、4000mm,另外,还需考虑分段划分边界,以及分段中组立的划分。
如以上散货船典型横剖面图“双层底管弄组立”外底板、内底板采用宽度3000mm和宽度2400mm 的板比较合理。
“双层底舭部组立”的外板采用宽度2500mm(2张)和宽度3500mm(需加工成园弧)的板比较合理。
3)板缝距纵骨或纵桁的间距应75mm 以上,最小为50mm。
如图2。
图 24)包含舭部转圆板的分段一般先排圆弧板,板缝与圆弧切点的距离最小为75mm,由于其他板规等条件的限制当小于75mm 时,需要与加工部门协商决定。
如图3。
图 32.肋骨框架图板缝线的布置1)肋骨框架板缝的布置需考虑组立施工的方便性,以及材料的利用率。
如图5。
图 52)大型肘板板缝线布置时尽量考虑材料的利用率。
如图6。
图 63)狭长肋骨框架板缝线布置时一般“A”的尺寸为75mm ~100mm,为控制板规在板缝“S101”和“S102”布置时考虑板宽尽量一致。
如图7。
图 74)板缝布置时要考虑组立施工的方便性,尽量使同一厚度和材质的小组立零件和相临的组立零件套在同一张钢板上,便于零件集配。
如图8。
图 85)图9<a>中装补板的切口与板缝的最小距离为50mm,防止补板与板缝重叠。
考虑到材料的利用率板缝也可以如图9<b>布置在切口上。
图 93.船尾和船首的甲板板缝的布置1)如图11 所示分段缝“S104”与船中线的距离“A”在1000mm~2000mm 之间时,那么在右舷设置对称的板缝线“S110”。
1船体的主要支撑构件称为主要构件包括舷侧纵桁与甲板纵桁和强肋骨与强横梁次要构件一般是指板的扶强构件次要构件包括肋骨与纵骨横梁与舱壁扶强材。
2船体强度指船体具有承受和抵抗使其变形诸力的能力。
总纵弯曲强度指船体抵抗总纵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作用的能力。
大风浪中航行当船长L等于波长时船体最易出现中拱中垂变形。
引起船体发生总弯曲的主要原因是沿着船长方向每一点上重力和浮力不平衡造成的。
最大剪力发生在距首尾两端1/4L。
弯曲力矩和剪力值向首尾两端接近时将逐渐减少。
为保证船体固有的强度最大限度地减轻中拱、中垂及扭转变形必须注意接舱容比合理配载、控制船速、注意调整纵向摇摆。
船体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强度、定性和刚度。
船体发生扭转变形的时机是船舶斜浪航行时首尾装载对中心线左右不对称时。
3船体需要加强的部位有首部、尾部、上甲板。
4船体骨架形式有横骨架式、纵骨架式、混合骨架式。
5纵骨架式结构是纵向构件排列密而小横向构件排列疏而大。
优点是纵向强度大、船体重量轻。
缺点是舱容利用率低装卸不便。
甲板和船体外板可以做得薄一些。
适用大型船舶。
对于横骨架按纵骨架的对立面对于混合骨架按“较”思考。
6平板龙骨是外板中的“K”列板。
船长范围宽度不变。
7船壳外板简称外板由平板龙骨、船底列板、舭列板、舷侧外板、舷顶列板组成。
外板在船中0.4L范围内厚度最大。
船体外板用若干列板组成的目的是可减少沿船长方向上焊接的数量、可根据船体上下位置的受力情况来调整列板的厚度。
舷顶列板应加厚加厚的主要原因是舷顶列板是承受总纵变矩最大的一列板。
首尾舷侧列板较薄。
外板的排列顺序是自平板龙骨K列板为基准分别向左右将各列板依次编号为A BC D……至舷顶列板为止。
编号为“SF6”表示右舷F列第6块板“SC2”表示右舷C列第2块板PD8表示左舷D列第8块板8甲板板的排列在首尾中心线上的一行为K行。
舱口边至舷边的甲板板钢板的长边沿船长方向布置。
普通货船的强力甲板即主甲板是上层连续甲板强力甲板是指在船中0.5L区域内长度不小于0.15L的上层建筑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