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经络调理步骤
- 格式:pdf
- 大小:86.71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头面部按摩25法消除疾病防衰老中医头面部按摩25法消除疾病防衰老18小时前 | 阅读原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保健,尤其在疾病高发的冬季更是加重了保健工作。
中医指出,在我们的头和面部分布着很多的穴位,如果你闲来无事,不妨按按头面部的这些穴位,可以帮助你缓解头痛等一些不适的症状,还可防止皱纹的出现,延缓衰老。
(1)双掌按头:坐位,用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头两侧的颞部,用力对按1分钟左右。
该手法有健脑、宁神、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虚性头痛、低血压病、头晕等症。
(2)按揉脑空: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脑空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置于旁边以助力。
该手法可防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病症。
脑空穴大致位于头后枕外隆突的上缘,距正中线约三横指。
(3)按揉风池: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在旁助力。
该手法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防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中风、颈项强痛等病症。
风池穴大致位于耳后高骨与颈肌之间的窝中,后发际内。
(4)拍击头顶:坐位,眼睛平视前方,牙齿咬紧,用一手的手掌心在囟门处做左右节律的拍击动作,约半分钟。
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消除大脑疲劳、宽胸理气的作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胸闷心悸等病症的防治。
(5)指叩头部:坐位,双手五指自然弯曲成钩状,手指之间自然分开,双手交替从头的前发际处叩或点至后发际处,反复叩、点约半分钟。
其作用和防治的疾病同上法。
(6)分抹前额:坐位或仰卧位,以双手食指屈曲成弓状,用第二指节的桡侧面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抹至鬓角发际处,约半分钟。
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润泽额部皮肤、增强额部皮肤的张力、防止额前出现皱纹的作用,常用于美容和防治头痛、头晕、失眠等病症。
(7)指抹眉弓: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中指、食指罗纹面对置于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由内向外沿眉弓经鱼腰至眉梢处,约半分钟,两手的拇指分置于两侧面颊部以助力。
头面部7个穴位,掌握好推拿手法,大人小孩都适用
首先是头面四穴:
第一、开天门
定位是眉心至前发际线成一直线,按揉1分钟;
第二、推坎宫
定位是眉心向眉梢成一直线,按揉1分钟;
推坎宫
第三、揉太阳穴
定位是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凹陷处,按揉1分钟;
第四、揉耳后高骨
定位是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处,按揉1分钟。
百会穴
定位是头顶部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顺时针3-5分钟,每天1-2次,睡前效果最好。
百会穴
睛明穴
定位是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按揉3-5分钟,每天1-2次。
迎香穴
定位是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中,按揉3-5分钟,每天1-2次。
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出现无意识不自主的眨眼、挤鼻、咧嘴、清嗓子、耸肩等,排除了其他疾病,就要考虑抽动症了。
虽然抽动症病因尚不明确,但是中药和推拿治疗抽动症是有一定临床疗效的,试试这个头面部推拿手法吧!。
头面部按摩
1、点按头面部的穴位,每个穴位按30次。
(1)印堂(2)攒竹(cuánzhú)(3)太阳(4)四白(5)迎香
2、用手法进行操作
(1)开天门,用拇指从印堂推到神庭三遍到五遍;
(2)从印堂经攒竹丝竹空到太阳推三到五遍,再整个前额部进行操作;
(3)按揉太阳穴,顺时针(正揉)方向十次,逆时针方向十次;
(4)用中指按揉睛明穴十到三十次;
(5)用拇指在眼眶下面推摩到太阳穴,再从印堂沿眉的上缘推摩到太阳穴,各推三到五遍;(6)用拇指按迎香穴(鼻翼两侧5分),在从迎香穴推到颧髎(quánliáo)两遍,然后再按颧髎;(7)按揉人中穴十次,再从人中穴到地仓穴按十次,然后再从地仓穴到承浆穴按十次;
(8)用拇指从承浆穴沿下额的边缘到耳门穴进行分推五遍;
(9)从耳门穴用拇指向上经头维穴到神庭穴,然后双拇指在向上推到百会穴;
(10)从百会穴按揉到风池穴,两侧同时进行按揉;
(11)以承浆穴向上分推,经迎香穴、四白穴、攒竹穴、整个前额部分,推三遍;
(12)用大鱼际揉法,揉面颊部来回揉动三遍,也可用单手操作,先操作一侧,在操作另一侧。
3、梳理头皮
(1)用五指的指面,由前向后进行慢慢的梳理三遍;
(2)用中指放在印堂穴,食指和无名指放于阳白穴,用五指拿法又叫拿五经,做三到五遍;(3)用指端击法,轻轻击打头部,三遍
4、按耳廓部,
(1)在耳廓进行按揉神门穴,在按肝、脾、心,最后按耳垂,两侧同时操作;
(2)对整个耳廓进行按揉,双侧同时按揉三遍。
头面部保健按摩程序1、开天门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顾客两眉间的印堂穴处,自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上。
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0~30次。
2、分推前额以两手拇指挠侧置于前额正中线,向外进行分推,由轻至重,重而不滞,反复进行3~5次,然后两拇指挠侧在头维、丝竹空长按1~2分钟。
3、抹双柳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端掐双侧攒竹穴处,再以指腹自攒竹穴沿眉弓,自内向外经鱼腰至丝竹空穴止,推抹数次。
4、掐鱼腰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端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然后用拇指指腹自攒竹穴经鱼腰穴、丝竹空穴到上关穴止,反复推摩数次。
5、环抹眼周以双手拇指指腹置于上、下眼皮,由内向外进行摩动,使眼眶上的皮肤跟着运动,分抹的力度宜轻,不宜重,反复进行3~5次。
6、揉太阳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挠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太阳穴处,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经太阳太阳穴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抹。
7、掐四白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甲掐四白穴,然后以两手拇指指腹自四白穴分推到瞳子髎穴。
8、掐睛明以两手拇指甲缘轻掐两眼内眦处睛明穴,持续1~2分钟。
再以两手拇指端轻揉睛明穴,然后以双手拇指指腹向外下方推抹,经四白、颧髎到下关穴止,反复推抹3~5次。
9、点按巨髎以双手拇指指腹置于巨髎穴反复点按3~5次,力度逐渐渗透,以有酸胀感为宜,切勿暴力。
再以双手拇指指腹置于迎香穴,经巨髎、颧髎穴至耳门穴进行分抹反复2~3次。
10、点按鼻通以双手中指指腹置于鼻两侧的鼻通穴,反复点按3~5次,力度宜轻,不宜重。
再以双手中指指腹推摩鼻翼两侧,力度宜轻,频率不宜太快,向下用力大于向上用力,反复推摩8~10次。
11、推颊车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两侧颊车穴进行按揉,然后以拇指置于两耳前下方听会处,沿下颌外缘经颊车至大迎穴,反复推摩。
12、环摩嘴周以双手拇指指腹置于嘴唇上人中穴处,子内向外分推,动作要缓慢,力度不要太重,推抹到地仓穴,反复2~3次。
头面部操作(一)仰卧位操作一.体位。
患者仰卧位,医生坐在其右侧或头顶后侧。
二.取穴与部位。
印堂、太阳、头维、攒竹、睛明、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迎香、地仓、颊车、下关等穴、以及头面其他相应部位。
三.手法。
偏锋推法、指揉法、大鱼际揉法、指摩法、指尖击法、指按法、抹法、推法等。
四.操作步骤1.中指揉印堂操作用右手中指末节指腹吸于印堂,作小幅度的环旋揉动一分钟。
注意事项手法操作用力轻柔,着力点吸定;手法频率不要太快,摆动的幅度要小,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2.偏锋推前额操作用右手拇指由印堂到神庭,往返3次;前额正中线到左右太阳上下左右往返移动,3次注意事项手法操作着力点要吸定,腕关节要放松,不要用力向下按压,要紧推慢移3.偏锋推眼眶操作用右手拇指偏锋由印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四白→对侧睛明→对侧攒竹……如此反复顺眉毛曾∞形移动,往返3次注意事项手法操作时,指腹要贴眼眶边缘,沿眼眶内侧移动,手腕摆动幅度要小,移动缓慢,以防止拇指滑脱而戳碰眼球。
4.偏锋推面颊操作由右手拇指偏锋由睛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太阳→前额→印堂→对侧睛明→对侧迎香……往返3次。
注意事项手法操作吸定,取穴位准确,力量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并要紧推慢移。
5.大鱼际揉前额和面颊部操作一手拇指内收,用大鱼际着力由印堂揉到神庭,在前额正中到左右太阳穴位上下左右往返移动;再从太阳揉到下关;从下关开始依次开始做下关到颊车、下关到地仓、下关到迎香的往返操作,最后返回太阳,往返3次。
注意事项操作时,腕关节要放松,揉到下关后,沿下颌骨向下经颊车,揉到地仓、返回到下关,沿颧弓下方揉到迎香,返回下关,再沿下关到太阳,来回数次,左右同之,然后双手同时揉两侧太阳穴。
6.双中指揉按两侧颊车、迎香、太阳穴等操作双手中指同时分别按揉两侧太阳、下关、迎香、地仓、颊车、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求双手同时操作,手法轻柔和缓,以酸胀为度。
7.按眼眶操作用双手拇指同时分别依次按两侧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四白、反复3次注意事项取穴准确,按而留之,以酸胀为度8.勾揉睛明操作双手中指或食指、中指以及拇指和食指分别按揉两侧睛明穴0.5分钟注意事项手法要轻松柔和,以酸胀为度9.按压印堂到百会操作用单手拇指罗纹面从印堂按压到百会,或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交替按压或叠指按压1次。
头面部推拿手法头面部推拿手法主要分:面部、头部、颈部三步操作。
第一步:面部主要手法眼睛模糊,视物不清:不断点按攒竹,睛明,四白等穴位。
鼻塞:按揉迎香,反复擦鼻翼。
牙痛:点按地仓,颊车等穴。
1.开天门:(是起始手法)用拇指指腹沿印堂至神庭,反复推摩,轻轻操作,宁轻勿重,或用大鱼际推摩20-30次,其优点是接触面大。
2.推坎宫用拇指指腹从印堂至太阳进行分推,反复操作,再沿头面部正中线依次分推前额(也可用大鱼际)。
小儿感冒发热:反复分推摩眉弓。
3.揉运太阳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紧贴太阳穴(眼角和眉角交界处)进行揉运,揉和运共同进行。
4.揉耳后高骨:(中医解剖学专有穴位:耳后高骨,丹田)采用食、中二指指腹一起揉耳后高骨,然后揉翳风穴。
若失眠多梦,应反复揉,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以上是面部的四大基本手法,老师有时会提问,要边答边做。
另外还附加一些手法如下:(1).分推前额,揉印堂,分推眼周,点掐四白,睛明,攒竹等。
近视,对头面部除以上治疗外,可配合熏蒸。
若鼻塞:进行擦鼻翼,按揉迎香穴。
(2)分推颧骨,分推上颌若精神萎靡不振,喝酒的配合掐人中。
(3)分推下颌,要由下往上推勿相反推,有悖于女士美容理念。
(4)两耳:手法操作:反复揉,提,拉耳朵,手法很关键,耳穴很多,可配合耳针治疗。
高血压:可在耳尖放血。
偏头痛:若患侧痛,就在换侧放血,血由紫黑变鲜红为止。
感冒发热:应反复搓揉擦热耳背耳面。
耳鸣:点按听宫,听会,下关,耳前,翳风等耳部穴位。
第二步:头部1. 从神庭开始沿前发际,边揉边点,(要沉住气,不要慌,时间掌握好半小时)如神庭穴,头维穴等,用拇指点揉绕到耳后,就不再用拇指,改用食、中指拿捏胆经,加揉耳后高骨,然后再用食指向上顶揉风池,以促进脑部的供血。
后再单手反复拿风府。
枕骨下有个窝,窝两边有可触及的筋腱,可用食指指腹弹拨。
2. 从神庭开始用指腹(也可用二拇指重叠按压)紧贴发际皮肤揉擦至百会穴,点,揉,指震百会,做强有力的静静震颤,可双手操作,交替进行。
30分钟拍打经络教程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拍打经络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花费3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拍打经络有助于改善
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
首先,我们先找到经络的位置。
经络是人体内的能量通道,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
我们可以用手按压或拍打的方式来刺激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1. 头部:用双手的指腹轻轻按摩头部,可以从额头开始,逐渐向后按摩。
按摩头部能够舒缓压力,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2. 面部:用双手的指腹按摩面部,可以从眼眉开始,向下按摩至下巴。
面部的经络与五官的功能相关,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
3. 胸部:用手掌的整个部分拍打胸部,可以从左胸开始,再拍打右胸,循环进行。
拍打胸部能够刺激心脏和肺部,促进气血流通。
4. 腹部:用手掌的平整部分轻轻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可以帮助促进消化和排便,舒缓胃肠不适。
5. 肩部:用手掌的整个部分拍打肩部,可以从左肩开始,再拍打右肩,循环进行。
拍打肩部能够缓解肩颈的疲劳和僵硬。
6. 腿部:用双手的指腹按摩腿部,可以从大腿开始,逐渐向下
按摩至小腿和脚踝。
按摩腿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久坐引起的不适。
在进行拍打经络的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和频率的控制。
手法应当轻柔,避免用力过猛伤害皮肤或经络。
频率建议每天进行一次,持续30分钟以上,以达到最佳效果。
拍打经络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健康养生方法,不需要任何器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希望大家通过拍打经络,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记得每天坚持哦!。
人体头部23个穴位(高清图解),附取穴窍门!讲解得太细致了头皮按摩,一个被广为认可的对头发很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抽出十分钟,给头皮做一次大保健,或者去按摩馆让工作人员帮忙按一按,每次按摩结束都会让你感到舒适又畅爽。
要坚持下去,效果肯定惊人,当然,找准穴位也是一大要点,若是胡乱地按一按,没有对准穴位,那是起不到太大作用。
头部主要穴位图:一、头正面穴位详解头正面穴位图1 印堂穴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
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 迎香穴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
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3 水沟穴(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4 睛明穴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5 攒竹穴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二、头背面穴位详解1 百会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
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2 风池穴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
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
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鼻衄、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3 完骨穴位置: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与风府穴平。
刘氏头面部按摩法刘克强【一】基础知识介绍:1、头面部神经在体表的分布示意图。
头面部神经分布图2、头顶部的血管神经分布见下图头顶的神经、血管分布3、头面部的经络及其巡行方向见以下各图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由以上各图可知,头面部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经络、穴位分布,而且,经络巡行方向大致都是:面部从下向上、头顶部从前向后、枕部从上向下。
【二】头面部的按摩作用:1、是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气血运行、止脱生发和美容养颜的好方法。
按摩可以刺激头面部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
从而发挥其止脱生发和祛斑祛痘的功效。
2、改善毛囊营养,有利于头发的生长,使头发亮泽、质地柔韧,并可防止头发变白、脱落,推迟衰老。
3、头面部分布着许多经络、穴位和神经末梢,通过按摩能够疏经活络、松弛神经、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经络按摩顺经方向为补,逆经方向为泄)4、按摩也是促进大脑运动的好方法,能够健脑安神。
头面部是神经中枢所在地,分布有很多重要穴位。
按摩不只是对头面部皮肤按摩,还能刺激头面部穴位,促进头颅内血液循环,使脑神经兴奋性提高,血管扩张,淋巴回流加快,从而改善颅内的供氧,减缓脑细胞老化过程,起到健脑防衰的作用。
5、头面部按摩还可以治疗头痛。
因为通过按摩能刺激头皮,能使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使紧张痉挛的血管得以舒张,因此对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三】头面部的按摩方法:1、双手盖在嘴的两侧面部,指尖约与鼻尖同高,十指微微分开,自下向上用手指和手掌推按面部,当十指指腹到达前额眉上时,改用十指指腹用力,从前向后推按头皮直达枕后,止于颈部,当按至头皮时,单用指腹按摩并加大指腹的按摩力度。
时间为5分钟左右(按摩头皮的力量应该大于面部)。
2、弯腰,头部约与臀部同高,感觉脑部有充血的涨感,持续1分钟左右。
3、身体直立,重复1的动作5分钟。
4、每天至少按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