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手术合并颅内感染的病因与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开颅术后或头颅外伤后颅内感染病原学检测及临床治疗目的:对开颅术后或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55例开颅术后或外伤后怀疑有颅内感染患者,取脑脊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同时做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Phoenix 100进行菌种鉴定。
采用静脉联合鞘内给予敏感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患者。
结果:55例患者共取得110份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阳性51例,阳性率46.36%,分离培养出致病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3株(71.74%),革兰阴性菌12株(26.09%),真菌1株(2.17%)。
排名前5位的致病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株(54.35% )、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10.87%)、肠杆菌属3株(6.52% )、不动杆菌3株(6.52%)、铜绿假单胞菌2株(4.35%)。
55例患者中,51例效果明显,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3.63%)。
结论: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诊断,尽早静脉联合鞘内给予高效、敏感的抗菌药物,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标签:颅内感染;病原体;药敏试验;鞘内给药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4%。
由于其波及脑、脊髓及邻近的解剖组织,单纯静脉使用大剂量抗生素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患者预后总体较差,病死率高达27.4%~39.2%[1]。
本文对55例开颅术后、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联合静脉和鞘内给予敏感药物,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009年1月-2013年1月开颅术后、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1)临床上有高热、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2)脑脊液中WBC>0.01×109/L,其中多核白细胞>50%。
血中WBC>10.0×109/L。
颅脑手术中的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颅脑手术是一种对脑组织进行操作的重要医疗过程,但这也使得患者容易受到颅内感染的风险。
颅内感染是指手术后颅内脑组织或者导管、脑室等部位发生的感染。
此类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颅脑手术中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的措施。
一、预防措施预防颅内感染的关键在于减少术中和术后的感染风险。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措施: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以评估颅部感染的风险。
术前的合理洗净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第一步。
此外,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以及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2. 使用抗生素:术前和术后的适当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颅内感染。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手术类型来确定。
并且,应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指南的建议进行使用。
3. 术中措施:手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对于防止感染至关重要。
包括使用无菌手套、巡视手术部位,保持手术器械的无菌和手术部位的湿润等。
4. 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软膏:根据术后伤口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软膏,以防止感染。
5. 患者护理:术后几天,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和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二、治疗措施尽管采取了预防措施,仍然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及早的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
1. 切口感染的处理:一旦发现切口感染,要及时清洗切口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的感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切口引流或者重新缝合。
2. 脑脓肿的处理:脑脓肿是颅内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对于脑脓肿的治疗,常规做法是通过手术切开头盖骨,将脓肿排出,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抗生素治疗:在诊断颅内感染后,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剂量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4.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对于颅脑手术中常用的导管,如引流管或者脑室分流管,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并进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对于神经外科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采用开颅手术时容易造成颅内感染,因此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当患者出现颅内感染以后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相关的后遗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早期针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并发的颅内感染进行治疗,多采用常规的抗菌药物进行,在应用一段时间后开颅手术的抗感染发生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但是现阶段由于各种抗生素的不断研发与应用,临床中对于抗生素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耐药菌株也出现了强烈的增加趋势,导致现阶段采用抗菌素治疗时,其治疗效果得不到显著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因此针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造成颅内感染的致病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结合相关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1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特点1.1开颅手术导致的颅内感染并发率患者在进行开颅手术以后,3-7天内是患者颅内感染并发症出现的高发期,因此在患者手术之后的3-7天,我们应着重针对患者的颅内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的诊断标准、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期所出现的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并发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9世纪40年代,颅内感染的病发率为15%左右,后期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得到了显著的下降,到上世纪30年代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发率下降到1%-2%。
现阶段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使得颅内感染的病发率又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
1.2颅内感染的发病时间临床研究表明,患者接受开颅手术以后,其颅内感染的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一周,术后一周出现颅内感染的病发率可达到35%左右,还有30%左右出现在术后两周,在术后两周,出现颅内感染的病发率也占30%左右,还有少部分患者会在术后10-12天出现颅内感染。
对于开颅手术后采用的引流管,我们在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应尽量在手术之后24-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结合患者的引流情况,如果48小时以内不能拔除引流管,应尽量在术后5天内拔除引流管,防止患者在开颅手术后因为引流管的操作而成为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致病原因。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探析作者:周曦明陈彬梁慧兵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2年第06期【摘要】目的:对于患者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手术后,颅腔内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到2012年425例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28例并发颅腔内部感染者,和同期的26例手术之后没有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来找出导致颅腔内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影响患者颅脑外伤手术后的感染病症,主要是由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切口脑脊液外漏、术前GCS评分等所引起的(P【关键词】颅脑外伤手术后颅腔内部感染相关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发展,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越来越完善,但是如果在手术之后,出现颅腔内部感染,则会对患者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也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剧[1]。
所以,对于颅脑外伤手术之后,出现颅腔内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就要进行细致的研究跟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到2012年之间的28例颅脑外伤手术后颅腔内部感染患者的实际临床资料,主要内容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之前GCS评分以及手术之后是否气管切开等。
对于上面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然后再抽取同期在相同条件下治疗,没有出现颅腔内部感染的患者21例,进行实际对照,来进行相应的分析。
1.2 ICI诊断标准手术之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以及呕吐和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刺激症状;在CSF中WBC>0.01*109/L,这其中的多核白细胞超过百分之五十,患者血液中WBC10.0*109/L,在CSF中蛋白定量超过450mg/L,糖定量小于400mg/l,患者有明确的感染原因,比如说患者的脑脊液外漏等[2]。
1.3统计学处理办法把已经量化的指标输入到SPSS13.1for windows中,然后对变量的单因素进行实际分析,然后选择出和ICI有关的影响因素,然后再把有统计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这里的P二、结果2.1 实际结果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颅脑外伤手术之后ICI和自身的年龄、性别以及开放性颅脑损伤,没有本质关系(P>0.05)。
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20-11-06T02:36:30.266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6期作者:史飞侯卫东赵乃顺[导读] 颅脑外伤是急诊常见的重症损伤疾病,需立即实施手术治疗,降低致残和死亡风险。
(中部战区空军医院山西大同 037006)【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原因。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9年8月诊治的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治疗并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51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
结果:导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细菌感染(45.09%)、手术时间>3h(21.56%)、Ⅲ类手术切口(17.65%)、合并基础类疾病(7.84%)和住院时间>2周(7.84);病原菌分布特点如下:革兰阳性菌(65.79%)、革兰阴性菌(21.05%)和真菌(13.16%)。
结论:导致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等干预措施可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诊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061-02颅脑外伤是急诊常见的重症损伤疾病,需立即实施手术治疗,降低致残和死亡风险。
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但术后切口的恢复同样关系着疾病康复效果。
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不利于疾病康复。
外科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本文探究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9年8月诊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51例进行研究,患者均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
患者受伤原因如下:交通事故伤20例,钝器打击伤15例,高空坠落伤12例,其他原因4例。
脑外伤手术合并颅内感染的病因与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外伤手术合并颅内感染的致病因素及探讨预防、减少颅内感染的措施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85例因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引起颅内感染的病因,观察积极治疗颅内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85例患者经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67例,显效8例,有进步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24%。
结论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合并颅内感染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在手术治疗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引起感染的因素,对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以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脑外伤;颅内感染;抗感染治疗
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原因引起的需手术治疗的脑外伤病例亦不少见,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因脑外伤手术部位的不同、患者机体免疫以及长时间手术等因素的影响,则患者易发生颅内感染而影响预后及延长住院时间[1-5]。
观察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5例脑外伤手术治疗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分析引起颅内感染的因素并进行积极抗感染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本院脑外科疗区于2010年1月~
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85例脑外伤手术治疗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男54例,女31例,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41.5岁。
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符合第8版《外科学》[1]脑外伤诊断标准。
患者具有以下颅内感染诊断标准:脑脊液细菌培养检查结果呈阳性;影像学或再次外科手术证实有脓肿;或患者具有脑脊液漏等明确的感染原因,术后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症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在10×106/L以上,多核占白细胞分类50%以上,蛋白定量>450 mg/L,糖定量4 h者46例。
1. 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明确脑外伤诊断后,均根据病情予以相应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出现颅内感染诊断后,立即给予抗感染治疗,按照经验联合应用2~3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抗生素,同时继续原发病的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除全身给药外,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鞘内或脑室内局部用药,如患者有脑室外引流,可同时行抗生素小剂量鞘内注射;如患者没有进行脑室外引流,在鞘内注射抗生素前需要放出等量脑脊液;如患者感染严重需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引流脑脊液150~200 ml/d,保持引流6~10 d;或进行双侧脑室引流冲洗。
抗生素应用至脑脊液白细胞、糖定量、蛋白指标检查正常。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体温、意识、颈项强直等征及检查脑脊液白细胞、糖定量、蛋白指标情况。
评定临床疗效[6]:痊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脑脊液检查指标明显好转;有进步:治疗后患者病情及脑脊液指标等项检查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及脑脊液等项检查未见好转或较治疗前恶化。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總例数×100%。
2 结果
85例患者经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67例,显效8例,有进步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24%。
3 讨论
脑外伤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其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受到以下危险因素的影响[2,7-11]:手术时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有脑脊液漏、患者机体免疫力以及伴随疾病等。
急诊手术因急诊手术间相对无菌条件差而易致患者颅内感染;因后颅凹解剖结构复杂,患者需行后颅凹部位手术时则存在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以及容易发生脑脊液漏等造成术后感染率升高;脑脊液漏及脑室外引流均是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存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患者使用胰岛素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升高,非致病菌群发生变化,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感染;另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及长时间的显微镜下手术,也会使感染几率增加。
本组85例脑外伤手术颅内感染病例中,开放性颅脑损伤31例,合并脑脊液漏13例,患者术后均行引流,Ⅰ类切口71例,Ⅱ类切口14例;手术时间>4 h者46例。
针对以上对脑外伤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3,12-16]。
围手术期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清洁择期手术,于皮肤切开前0.5 h应用抗菌药物1次,如手术时间>4 h,术中重复给抗生素药1次,术后再继续用药2~3 d。
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要及早彻底清除坏死脑组织,手术中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对术后是否需要引流及引流时间要严格掌握[4,17-20],引流管要加强消毒管理,放置引流袋时要注意防止引流液倒流。
调控血糖使用白蛋白及脂肪乳增强抵抗力。
本组病例回顾分析发现,在1476例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病例85例,感染率为5.76%。
分析以上颅内感染原因可知,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术前要引起手术医师高度重视,对可预防及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治疗中要采取适当措施,如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术者提高操作熟练程度,使手术时间尽量缩短,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颅脑术后引流管的放置及留置时间等,对于已经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例,应积极抗感染、加强支持对症治疗,使颅内感染及时得到控制,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 外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96-198.
[2] 陈艳龙. 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9-100.
[3] 裘天仑,金国良,王晓明.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53-2555.
[4] 韩昆,孟庆海,姚维成.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44-746.
[5] 陈贤斌,苏志鹏,朱丹华,等. 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75-176.
[6] 孙虎.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5-67.
[7] 林进平,杨绮帆,钱锁开.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3):143-145.
[8] 胡声斌,凌兴飞,孙伟. 13例颅脑外伤术后病人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5):71-72.
[9] 黄炜,蒋鑫彦,陈涛.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14-115.
[10] 石力涛,蔡新茹,张莉花,等.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河北医药,2013,35(11):1676-1677.
[11] 左健.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医疗装备,2015,23(8):155.
[12] 段绍兴. 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175-176.
[13] 武霄峰,侯林.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中国医药导刊,2013(9):1549-1550.
[14] 刘骞.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探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65-66.
[15] 杜忠胜,张雪芹,西永明.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关因素与治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5):3501-3503.
[16] 谢贤生,刘胜初,张显强. 47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
因素分析.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6):848-850.
[17] 李昌泰. 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信息,2015(16):205-206.
[18] 陈飞宇,陈光烈,任浩君,等. 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4):799-801.
[19] 樊天禹,向鹏,李京湘,等.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诊治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77-778.
[20] 俞新友.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分析及其治疗. 海峡药学,2005,17(2):103-104.
作者单位: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