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56
结核的名词解释医学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侵犯其他部位,如肾脏、骨骼和淋巴结等。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它通过空气中或受感染个体的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微小飞沫传播。
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结核菌会进入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细菌,就可能被感染。
这种传播方式使得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非常容易。
虽然大多数结核感染并不导致疾病,但约有10%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活动性结核病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持续咳嗽、咳血、胸痛、全身乏力、发热、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
如果不加以治疗,结核病可以致命。
结核的早期诊断对于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其中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是通过用结核菌感染后产生的超敏反应来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这个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结核菌,但不能确定是否感染了活动性结核病。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结核病的检测变得更加准确和快速。
现在,医生可以通过分析患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结核菌DNA来确认结核病的存在。
这种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以迅速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并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结核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最常用的是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
患者一般需要在治疗开始后的前两个月每天服用这些药物,然后减少剂量并继续治疗至少6个月,有时需要更长时间。
尽管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结核感染,但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坚持完成整个疗程。
预防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使用结核疫苗,称为BCG疫苗。
这种疫苗是通过注射弱毒化的结核菌来帮助人体建立对结核菌的免疫力。
BCG疫苗通常在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以帮助预防结核病的发展。
尽管结核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但它仍然是一个全球性健康挑战。
为了更好地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全球各国需要加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最终实现一个无结核病的世界。
1.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患肺结核后如果不能及时、彻底治疗,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还可能传染其他人。
2.肺结核有哪些症状?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连续咳嗽、咯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有血丝。
同时,还可能伴有胸痛、盗汗、午后低热、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其他常见的症状。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3.肺结核的传染性: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一听到办公室同事得了肺结核,人们难免会紧张,但并不是所有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
现代研究证明,在结核病人中,只有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这类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他们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
呼吸道传播是结核菌传染的主要途径。
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痰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传染。
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轻重以及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或办公室中有排菌肺结核病人,那么,其周围人尤其是儿童较易受到结核病菌的感染。
结核病的传染通常是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也就是在没有被发现明显症状时传染性最大。
及时治疗后,结核病传染性很快减弱和消失。
化疗后数天内,患者痰中结核菌急剧减少,即使痰中仍有少数结核菌存在,其活力也明显减弱,并且病人咳嗽症状也逐渐减少或消失,因此,与这些结核病人进行一般接触是不会受到传染的。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
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如果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差则容易发生结核病。
结核的名词解释中医结核,又称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中医学将结核称为痨病,多发于脏腑虚弱、体质弱、气血不足的人群。
中医对结核的认识与西医略有不同,中医将其归类为肺系疾病,认为其病因主要是因素内外交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肺失宣降功能。
中医对结核的病因认识相对复杂。
按照中医理论,结核与体质弱、气血不足有关。
体质弱表示体内的阴阳失衡,导致免疫系统不足以防御结核菌的入侵。
气血不足则是体内精气血液运行不畅,从而使得肺脏失去宣降清降的功能。
此外,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情绪波动等都可能是结核发病的诱因。
中医对结核的病症表现也有独特的看法。
在中医理论中,结核分为两种类型,即寒结和热结。
寒结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畏寒、肢冷等表现,患者多见于体质寒凉、阳气不足的人群。
热结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痰黄、口渴、身热等表现,患者多见于饮食不慎或情绪波动导致有热邪入侵的人群。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和症状特点,进行中药调理,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结核的目的。
中医对于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温通、祛风、祛湿、化痰等作用。
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来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加强机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
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往往结合应用,相辅相成,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当然,中医治疗结核的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配合西医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总结起来,结核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痨病,其病因主要是体质弱、气血不足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和肺脏功能失衡。
中医采取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结核的目的。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复杂性,中医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有时还需要配合西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