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统计指标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7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一、产值统计指标
1、核算产值:
(1)核算产值=实际产品成品价值+半成品价值+定期折旧产品资用价值+成品及半成品累计折旧价值
(2)产品成品价值=产品出厂价格×产品产量
(3)半成品价值=半成品成本价格×半成品数量
(4)定期折旧产品资用价值=定期折旧年限×定期折旧率
(5)成品及半成品累计折旧价值=成品及半成品累计折旧年限×成品及半成品累计折旧率
2、计算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核算产值×100%
3、计算工业劳动生产率:
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工资×100%
二、金融指标
1、计算股本权益率:
股本权益率=股本/资产总额×100%
2、计算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计算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年净利润/资产总额×100%。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附件一:《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有关氮肥部分)(1993年)一、产量(一)、合成氨合成氨产量按实物量计算,不折100%的纯品。
合成氨产量包括:①厂内各用氨单位的使用量;②出厂的商品液氨量;③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自用量(铜洗与脱硫用);④自氨罐驰放气、合成塔吹出气中回收的氨量(按回收产品含氨折100%计);但不包括:①冰机自用氨(损失)量;②铜洗、氨水脱硫回收的氨水含氨量;③碳化清洗塔及回收塔出来的氨水含氨量。
合成氨产量应以仪表计量为准,企业暂没有安装液氨计量表时,合成氨产量一律以最终含氮产品的产量进行核算。
取消氨罐液面计计量法和按氨加工产品耗氨定额核算法计算合成氨产量。
(1)仪表计量:用仪表计量液氨产量时,液氨必须经过中间槽减压解析液氨中溶解的气体,并要进行温度压力补偿,以保证计量准确。
当企业既有总氨表,又有各用户的分表时,氨产量必须与其使用量相平衡,不允许存在产量大而用量小的人为差额。
①总氨表装在氨库前: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
②总氨表装在氨库后: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自用氨量+商品液氨量+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氨罐期末库存-氨罐期初库存)。
③当以各用户的氨计量分表之和作为氨产量时:合成氨产量(吨)=各用户氨计量分表之和(包括自用氨和商品液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
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是指合成塔吹出气、中间槽解析气、氨罐弛放气回收到系统内加以利用并销售的氨量。
(2)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
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时,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等各种固体化肥以及浓硝酸的氨利用率规定为90%;氨水的氨利用率为95%。
合成氨产量(吨)=商品液氨量(吨)+〔折含氮100%的合格固体化肥(吨)+折含氮100%的不合格固体化肥(吨)〕×+〔折含氨100%的合格氨水(吨)+折含氨100%的不合格氨水(吨)〕×+自用氨量(吨)+〔氨罐期末库存(吨)-氨罐期初库存(吨)〕式中:=1/×90%是氨的理论含氮量。
三、铝电解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一)质量指标1、Al99.70以上品率Al99.70以上品率是指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交库的铝产量中含铝99.70以上的铝锭占全部铝锭产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如下:铝锭Al99.70以上率(%)=)()(%10070.99⨯吨报告期铝总产量吨以上铝总量报告期含铝说明:①只生产重熔铝锭的企业:子项指报告期交库铝锭中Al99.70以上的总量。
母项指全部交库铝锭总产量。
②生产多品种的企业:子项指报告期交库铝锭中含铝99.70以上的总量。
包括普铝中含铝99.70以上铝锭、电工铝、铝线坯、铝导杆、稀土普铝中含铝99.70以上铝锭、稀土电工一级等。
母项指与子项同品种的全部交库铝锭量。
变形合金(如硅镁铝合金)、铸造铝合金、炼钢及铁合金用铝(脱氧铝)等不参与本指标计算。
2、铝合金综合合格率是指报告期经检验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入库铝合金产量占全部铝合金数量(合格品数量与不合格品数量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如下:铝合金综合合格率(%)=)()(%100⨯吨报告期全部铝合金数量吨品产量报告期交库铝合金合格 式中: 子项指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入库的铝合金产量。
母项指报告期生产的全部铝合金数量,包括经检验合格品的入库量和产生的不合格品数量。
各企业根据铝产品品种可分别计算6063合金铸造合格率、铝板卷、铝母线合格率3、铝铸造损失率铝铸造损失率,也称铸造损耗率或称火耗,是指铝液在铸造过程中损失的铝量,亦指从电解铝液到铝产品铸造过程损失的金属量,通常以千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铸造损失率(‰)=1000⨯电解铝液量(吨)(吨)铸造过程金属铝消耗量 式中:铸造过程金属铝消耗量在企业产品计量设施齐全的条件下,应该建立严格的电解铝收、耗、存平衡即投入产出平衡制度。
并按下式计算:铸造过程金属铝消耗量=期初在产铝结存量+本期铝液产量-入库铝产量-期末在产铝结存量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产品单一且期末期初差不大的企业也可按下式计算:铸造损失率(‰)=()1000_1⨯吨)报告期铝液实际数量((吨)报告期铝产量实际数量‰式中:子、 母项的实际产量均包括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数量。
煤炭生产统计有关指标计算办法摘编现将《煤炭工业计划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1989年版)有关生产统计指标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办法摘编,供生产统计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重点是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回采工作面利用、掘进工作面利用、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等指标。
一、原煤产量原煤指毛煤经过简单加工,拣除大块矸(大于50毫米)之后的煤炭。
一切统计指标,都以原煤为对象。
选前煤炭一般称毛煤。
原煤产量必须加工拣选,实行选后计量,即拣出50毫米以上的矸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计算原煤产量。
(一)原煤产量的计量1、原煤计量形式原煤产量必须由矿井验收计量,不得按选后产品的数量倒算原煤产量。
原煤计量方法由于提升运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手段。
(1)矿井采用矿车运煤、提煤时,矿车计量以实际装载量计算。
计算时扣除车底积煤;(2)箕斗和罐提煤的,以容积计算,定期(季)测定罐率和容积比重。
全水分超过规定在容积比重中予以扣除(3)皮带提升的矿井安装电子(核子)称计量,定期测定比重和含矸率。
(4)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计量采用盘方计量,即按照体积和原煤容重计算。
回采产量=工作面采长×推进度×采高×原煤容重×工作面采出率掘进产量=煤巷(半煤岩)掘进毛断面×进尺×容重×掘进出煤系数原煤容重是本煤层实际测定的原煤比重(毛煤扣除含矸率后),与计算储量用的纯煤比重(视密度)不同。
2、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由于煤炭生产具有生产数量大且是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原煤计量手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计算误差,必须在月末进行产量核定工作,保证原煤产量的准确性。
一般采用“选前验收计量,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核定的方法:月末对原煤的实际库存量进行一次盘点,与通过本月逐日累计产销平衡关系结出原煤的账面库存进行对比。
如实际库存量大于账面库存说明实际产量比逐日验收的产量大,叫“盘盈”(或称涨吨),反之叫“盘亏”(或称亏吨)。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1. 煤炭产量(Coal Production)煤炭产量是指其中一地区或其中一时间段内的煤炭产量总和。
煤炭产量可以分为总产量和单产量两种指标。
总产量(Total Production)的计算公式为:总产量 = 原煤产量 +选煤产量 + 其他煤炭副产品产量原煤产量(Raw Coal Production)是指通过采矿、露天矿探矿等方法从煤矿中开采出的煤炭数量。
选煤产量(Clean Coal Production)是指经过洗选或其他选煤加工工艺处理后的煤炭数量。
其他煤炭副产品产量(Other Coal By-product Production)是指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副产品的数量,如煤焦油、煤气等。
单产量(Production per Unit)的计算公式为:单产量 = 总产量 / 生产时间或占地面积单产量是指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的煤炭产量。
2. 煤质(Coal Quality)煤质是指煤炭中各种化学成分、热力特性、物理特性等的综合表现。
常用的煤炭热值指标有发热量(热值)、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硫分等。
发热量(Calorific Value)是指单位质量的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计量单位为千焦耳/千克(kJ/kg)或兆焦耳/吨(MJ/t)。
挥发分(Volatile Matter)是指煤炭中可在加热过程中逸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总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灰分(Ash Content)是指煤炭中无机物(主要是石英、黏土矿物和其他硬质无机物)的总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固定碳(Fixed Carbon)是指煤炭中的有机碳成分,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硫分(Sulfur Content)是指煤炭中的硫元素含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3. 煤炭产业结构(Coal Industry Structure)煤炭产业结构是指煤炭生产中不同类型或等级煤炭的相对比例以及煤炭企业数量和规模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一、生产部门绩效考核指标1、主要物料耗用率;1-1 指每月的主要物料实际耗用量与标准耗用量的比较结果1-2 主要物料:(价值大、数量多的常用物料,如 SMC 的片材制作、 SMC 板材生产、低压组装的板材消耗、硅胶的各种硅橡胶原材料及半成品、电器的不锈钢钢板、镀锌板、气体等,具体根据公司相关物资的归类标准和制度)1-3 主要物料耗用率=各主要物料耗用率之和1-4 各物料耗用率=该物料当月实际总耗用量/计划总耗用量*该物料权重1-5 物料权重分配;1-6 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1-7 相关记录:《生产制令单》、《退补料单》、《BOM 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1-8 期限为:每月考核一次2、计划达成率2-1 指各车间在规定时间内的产出比2-2 计划达成率=实际产量/计划产量*100%2-3 实际产量以《成品进仓单》统计数量为准。
2-4 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2-5 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制令单》2-6 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
3、生产计划准交率3-1 指各车间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3-2 生产计划准交率=准交总批数/总成批数*100%3-3 准交批数以《成品进仓单》为准3-4 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3-5 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制令单》3-6 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4、制程检验合格率4-1 指各车间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状况4-2 制程检验合格率=制程检验合格总数/制程检验总数*100%4-3 考核部门为品管部4-4 相关记录:《制程检验报告》、《返工单》4-5 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5、成品抽检合格率5-1 指品管部对装配车间成品进行抽检的合格率5-2 成品抽检合格率=当月抽检合格总数/抽检总数*100%5-3 因仓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不计入。
5-4 考核部门为品管部5-5 相关记录:《成品检验报告》、《成品抽检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周报、月报二、生产部门绩效考核数据的采集1、物料耗用率1-1 记录表单:《生产制令结案单》、《物料耗用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1-2 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1-3 步骤1-3-1 由各生产车间根据《生产制令单》完成后将制令单结案后经仓库、品管确认后报计划物控部物控员。
统计指标解释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周珉一、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
成品价值=∑报告期某产品实际销售价格*生产量。
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包括工厂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税金和利润,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
企业不得采用零售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因为零售价格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不得采用企业内部制定的固定价、计划价或者合同价格等。
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计算。
工业总产值=本年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1)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2)计算原则: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包括在内。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则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
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统计范围跟财务口径计算)(3)内容及计算方法: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对工业总产值(原规定)的内容及计算原则和方法做了某些修订,修订后的工业总产值(新规定)包括三项内容:即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产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化学工业是指以化学原料为基础,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生产出各种化学产品的工业。
化学工业的生产统计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化学工业生产状况和效益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1.产量指标产量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产品生产数量的基本指标。
常用的产量指标包括总产量、单产和能耗产量等。
-总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通常以吨为单位。
总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数量相加得到。
-单产是指单位原料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
单产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原料消耗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除得到。
-能耗产量是指单位能源消耗量生产的化学产品的数量。
能耗产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单位时间内能源消耗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相除得到。
2.能耗指标能耗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水平的指标。
常用的能耗指标包括单位产品能耗、综合能耗和能源消耗强度等。
-单位产品能耗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化学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
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产量相除得到。
-综合能耗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能力所消耗的能源量。
综合能耗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单位面积或单位生产能力相除得到。
-能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产品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能源消耗强度的计算方法是将能源消耗量与对应产值相除得到。
3.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产品质量的指标。
常用的质量指标包括产品纯度、含量和回收率等。
-产品纯度是指化学产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百分比。
产品纯度的计算方法是将目标物质的质量与总质量相除并乘以100%。
-产品含量是指化学产品中其中一种成分的质量分数。
产品含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其中一种成分的质量与总质量相除并乘以100%。
-回收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目标物质的回收量与总消耗量之比。
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是将目标物质的回收量与总消耗量相除并乘以100%。
4.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化学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指标。
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化学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3.11.21•【文号】化计发[1993]第797号•【施行日期】1993.1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方法(1993年11月21日化计发(1993)第797号)一、工业统计的范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工业统计的基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下,逐步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既满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又适应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要求的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工业统计不仅要进行实物量指标的统计,也要进行价值量指标的统计;既要反映生产状况,也要反映经营状况;要建立和健全人、财、物和供、产、销的全面统计,完整地揭示出工业企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以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从而为党和政府以及各级经济领导部门实行宏观决策和宏观控制,为基层企业发展经济,实行科学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和决策依据。
(一)工业的定义工业是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划分,均属农业生产活动,不包括在工业生产活动内。
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
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冶金加工、石油加工、化学加工、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
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以及轮胎翻新等。
工业的具体划分,详见附录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有关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动、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分类。
(二)工业统计调查单位1.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分为两类: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活动单位。
主要生产单位统计指标口径规范第一部分:总论产品产量的计算原则:1、质量原则。
一切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判定合格的方可计算产量。
2、时限和入库原则。
报告期产品产量,截至报告期最后一天24时止,经检验合格、办理入库手续(包括就地入库)的产品数量。
3、目录原则。
钢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指标目录规定的产品名称、产品分组、排列顺序、计量单位、统计口径等,填报钢铁工业各种统计报表和完成各种统计报表上报任务。
4、度量原则。
钢铁工业产品产量应按实际度量的数量计算,如实际重量、长度、体积、个数、件数等。
计量方法和计量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定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单位执行。
5、权属原则。
企业填报的产品必须是所有权归属于本企业、本企业有权销售和处理的。
6、不重复原则。
企业(单位)计算产品产量时,应消除本企业(单位)范围内小工序之间中间产品相互供料造成的内部重复计算。
调整产品产量统计数据的规定:对本年已经上报的产量,如发现数据不实(多报或漏报等),应于发现月调整“本年本月”和“本年本月止累计”数,并加以说明,不足扣除时,以负数表示。
上年生产的产品在本年发现数据不实,若在年报报出一个月内发现,应更正上年12月和上年全年数据。
第二部分:炼焦一、焦化产品焦炭产量是指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焦炭扣除水份后的干焦重量(按发出量计算)。
包括合格品、不合格品,它具体分为以下三类:1、冶金焦:指筛分后块度大于25毫米的焦炭。
2、小块焦(焦丁):指筛分后块度在10至25毫米之间的焦炭。
3、焦粉:指筛分后块度小于10毫米的为焦粉。
焦炭产量=冶金焦+焦丁+焦粉炼焦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有:焦炉煤气、焦油、粗苯、氨水、硫酸铵等。
焦炉煤气输出量是指焦化厂向外单位的公共管网输送的煤气量。
二、质量指标①冶金焦率是指冶金焦产量占经筛分的全部焦炭产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冶金焦率(%)=冶金焦炭量(干基)(吨)/ 全部焦炭产量(干基)(吨)×100%计算说明:冶金焦产量是指大于25毫米的焦炭产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能反映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出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展开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1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存货变动和进出口贸易等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在支出法中,最终消费是指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是指投资支出,存货变动是指库存增减对GDP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2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生产活动的总值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生产法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和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
1.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要素收入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收入法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本折旧。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GDP = C + I + G + (X-M),其中C代表最终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通过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综合计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经济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也直观地展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从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角度全面了解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过程。
我们也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结构和发展状况。
在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各种指标和数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公式: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其计算公式为:GDP=C+I+G+X-M其中,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国内净生产总值(NDP)NDP是在其中一时期内国家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减去折旧费用的总和。
其计算公式为:NDP=GDP-折旧费用3.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GDP deflator是一个用来衡量物价水平的指标,它表示一组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水平与基期相比的变动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GDP deflator = (当前年份的GDP / 基期的GDP)× 100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人口数量后得到的指标,它表示每个人在其中一时期内所创造的平均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人均GDP=GDP/人口数量5. 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单位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或创造的价值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GDP/劳动力数量6. 增长率(growth rate)增长率是衡量其中一指标(如GDP、人口等)在两个时期之间的变化程度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率=(当前数值-前期数值)/前期数值×1007. 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总产品中延续和发展生产的财富部分。
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新增值+存货增长-资本耗费8. 私人储蓄(private savings)私人储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在其中一时期内所储蓄的总和。
经济统计指标及其计算经济统计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估经济发展、经济状况以及经济政策效果的量化指标。
它们对于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经济统计指标,并讨论它们的计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了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可以采用三种方法: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产出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将各产业部门的产出相加来计算GDP。
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产值,再计算其附加值,就可以得到GDP的数值。
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CPI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对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调查,并将其与基准年份的价格进行比较。
CPI的计算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通货膨胀情况,从而制定货币政策和价格调控政策。
三、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指标。
PPI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对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和价格进行统计,然后与基准年份的价格进行比较。
PPI的计算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产领域的价格趋势,从而指导产业政策和价格决策。
四、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一定人口范围内就业人口比例的指标。
它的计算方法是将就业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进行计算。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从而指导就业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
五、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衡量一定范围内失业人口比例的指标。
它的计算方法是将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口总数,并乘以100%。
失业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失业情况和就业市场的状况,为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一、回采工作面指标1、回采工作面期末再籍个数:是指期末那一天实有的全部工作面个数。
包括生产工作面和备用工作面。
2、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从事回采工作面个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月平均个数(个)=月内各回采工作面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累计平均个数(个)=各月的平均个数之和/累计月数3、回采工作面长度:是指回采工作面从下顺槽到上顺槽的煤壁长度。
月平均总长度(米)=月内(每个回采工作面的长度 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累计平均总长度(米)=各月的平均总长度之和/累计月数4、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是反映矿井集中生产程度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在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和平均总长度的基础上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月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米/个)=月平均总长度(米)/月平均个数(个)累计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米/个)=各月平均总长度之和(米)/各月平均个数之和(个)5、回采工作面月进度:是指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的距离。
它是综合反映生产技术、正规循环作业与合理劳动组织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作面进度的计算,应视回采工作面个数的多少而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平均月进度(米/个/月)=月内各工作面采煤面积之和(平方米)/工作面月平均总长度(米)累计平均月进度(米/个/月)=各月工作面采煤面积之和(平方米)/各月的平均总长度之和(米)6、回采工作面采煤面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回采工作面已采煤层的面积。
它是以每个回采工作面为计算基础的,然后逐级汇总出井、矿、集团的回采工作面采煤面积。
其计算公式如下:每个回采工作面月采煤面积(平方米)=本月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 本月实测进度(米)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指工作面的可采全长。
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每日工作中工作面的有效长度之和(米)/本月工作面生产日数实测进度:是按工作面的有效长度实际测量出来的推进距离。
7、每平方米采煤面积产量(煤层生产能力):是反映煤层厚度和煤的容重等自然因素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每平方米采煤面积产量(吨/平方米)=回采产量(吨)7采煤面积(平方米)8、回采工作面平均月产量(单产):指矿井全部工作中的回采工作面平均每个面的月产量。
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引言工业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相应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则是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重要工具,通过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等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分析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情况以及制定相应政策的意义。
1.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生产总值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总和。
在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中,生产总值常被用作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采用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等不同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产出法。
产出法计算生产总值主要考虑工业企业直接生产的价值。
生产总值的意义:生产总值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生产总值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的总体规模和变化趋势,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体增值金额。
它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一般采用产出法,即通过减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价值,得到最终产品的净增值。
工业增加值的意义:工业增加值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
通过工业增加值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工业企业或整个工业部门的总体发展情况,比较不同企业或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
3. 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产能利用率是指工业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与理论最大生产能力之间的比率。
它是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煤炭生产统计有关指标计算办法摘编现将《煤炭工业计划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1989年版)有关生产统计指标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办法摘编,供生产统计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重点是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回采工作面利用、掘进工作面利用、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等指标。
一、原煤产量原煤指毛煤经过简单加工,拣除大块矸(大于50毫米)之后的煤炭。
一切统计指标,都以原煤为对象。
选前煤炭一般称毛煤。
原煤产量必须加工拣选,实行选后计量,即拣出50毫米以上的矸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计算原煤产量。
(一)原煤产量的计量1、原煤计量形式原煤产量必须由矿井验收计量,不得按选后产品的数量倒算原煤产量。
原煤计量方法由于提升运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手段。
(1)矿井采用矿车运煤、提煤时,矿车计量以实际装载量计算。
计算时扣除车底积煤;(2)箕斗和罐提煤的,以容积计算,定期(季)测定罐率和容积比重。
全水分超过规定在容积比重中予以扣除(3)皮带提升的矿井安装电子(核子)称计量,定期测定比重和含矸率。
(4)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计量采用盘方计量,即按照体积和原煤容重计算。
回采产量=工作面采长×推进度×采高×原煤容重×工作面采出率掘进产量=煤巷(半煤岩)掘进毛断面×进尺×容重×掘进出煤系数原煤容重是本煤层实际测定的原煤比重(毛煤扣除含矸率后),与计算储量用的纯煤比重(视密度)不同。
2、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由于煤炭生产具有生产数量大且是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原煤计量手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计算误差,必须在月末进行产量核定工作,保证原煤产量的准确性。
一般采用“选前验收计量,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核定的方法:月末对原煤的实际库存量进行一次盘点,与通过本月逐日累计产销平衡关系结出原煤的账面库存进行对比。
如实际库存量大于账面库存说明实际产量比逐日验收的产量大,叫“盘盈”(或称涨吨),反之叫“盘亏”(或称亏吨)。
本月核定产量=本月(逐日累计)原煤产量+(-)涨(亏)吨数量2、涨亏吨煤的处理(1)本月发生涨(亏)吨数量,应当在当月实际产量内进行调整,不得随意瞒报或虚报产量。
如果涨亏数量不大,一般只调整原煤总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如果数量较大,也应适当调整采掘产量。
(2)因存放日久或保管不善等原因导致自燃、风化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亏吨,不得从产量中扣除,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准数量注销账面库存量(国有煤矿)。
(二)原煤产量构成原煤产量按构成(开采方式)分为矿井(露天)产量和其它产量。
矿井产量又可分为回采、掘进和矿井其它产量。
1、矿井产量:井工开采生产的煤量为矿井产量,其费用由生产费用负担。
2、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
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虽然进行实际采煤,但这部分产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而出的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经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4)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用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3、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
4、矿井其它产量:是指生产矿井回采和掘进产量以外的其它产量。
包括:井巷维修出煤;已报废矿井复采后所出的煤;不合质量经处理后合格的回收煤;科研试采出煤;出井无牌煤;盘点发生的涨(亏)吨煤,以及由生产费用开支不计能力的矿井产量。
5、其它产量,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均属其他产量,包括:(1)基建工程煤:指基本建设矿井在没有移交生产以前的工程出煤和试生产期间所发生的产量。
(2)维简费工程煤:指在生产矿井中用维简费资金进行掘进所发生的煤量。
(3)小井产量:矿井报废进行回收(尚余的边角煤和保护煤柱)的产量和3万吨以下的小井产量。
二、实际生产日数是指实际从事原煤生产活动的日数。
不论其从事生产活动的范围多大(全部或局部)和时间多长,只要从事原煤生产活动,即算一个生产日数。
包括:节日照常生产的日数,非全日停工(即不足24小时)的日数,非全日检修(即非连续3个小班)的日数。
不包括,节日休假的日数,全日停工的日数,全日停产检修的日数。
计算实际生产日数的几项具体规定:1、采掘工作面:在一日内只要有生产活动(采煤,准备,充填),不论时间长短,是否有产量或进尺,即算一个生产日。
2、矿井:在一日内井下有一个工作面在进行生产活动,不论时间长短,即算一个生产日。
3、矿:多井口的矿,在一日内只要有一个井进行生产,全矿即算一个生产日。
4、集团公司(矿务局):只要有一个矿进行生产,就算一个生产日。
三、掘进进尺为了开采地下埋藏的煤炭,按设计规定在地下各种地层中开凿各种形状不同、断面各异、纵横交错的用于提升、运输、通风、排水、行人、供料、供电、采煤等各类井巷和峒室,从而获得足够的开拓、准备、回采煤量,以保证矿井、采区和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接续,这些开凿活动即称为井巷掘进工作。
从事井巷掘进工作所掘的巷道进尺,称为掘进工作进尺。
(一)井巷掘进成巷标准及计量井巷掘进,必须达到成巷标准,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计量。
1、成巷标准:(1)巷道断面、底板标高、中心、腰线以及永久支护必须达到设计标准。
(2)有排水沟的巷道,水沟掘砌必须与巷道掘砌按作业规程要求同步完成。
(3)巷道内无浮矸、浮煤,淤泥。
2、井巷掘进计量(1)井巷掘进计量一律以报告期末最后一个班次为截止时间。
(实际工作中为了方便核算也有把验收时间提前到本月25日,即:上月26至本月25日为一个报告期)(2)以地质测量部门按成巷标准实测验收数量为准。
(3)掘进工程量以长度“米”和体积“立方米”分别表示。
(二)生产矿井井巷掘进总进尺1、生产矿井总进尺包括如下进尺:(1)生产掘进:即由生产成本负担的井巷掘进。
(2)由维简费用负担的井巷掘进。
(3)不停产进行改、扩建工程所掘的巷道进尺。
(4)回采工作面发生重大事故、或遇较大的地质变化另行开凿的切割眼或顺槽等巷道的掘进进尺(5)为处理自然灾害掘进的巷道进尺。
(6)为弄清地质情况所进行的巷探进尺。
(7)无效掘进进尺:指由于地质条件变化,测量错误以及其他技术错误等原因,所掘的巷道未能达到设计预期效果完全报废的巷道进尺。
2、生产矿井总进尺不包括下列巷道进尺:(1)新井移交后,由基建投资所做的收尾补套工程的各类巷道进尺。
(2)回采工作面发生事故或遇小断层等自然变化,一面回采一面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所掘的少量巷道进尺。
(3)“采后掘进”,即回采工作面开采后,所掘的巷道。
(4)临时性的水泵窝、钻机窝、放炮躲避洞、矸石洞等。
(5)报废矿井复采后所掘的巷道。
(三)巷道分类1、按开凿目的分的巷道(1)开拓巷道:指为构成开拓煤量以及为以后全矿井或二个采区以上的生产、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井巷。
(2)准备巷道:指在开拓煤量范围内,构成准备煤量,为准备新采区所开凿的以及为以后采区生产和二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服务的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巷道。
(3)回采巷道:指在开拓和准备煤量范围内,为了构成回采煤量和准备新回采工作面所开凿的并为以后生产时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巷道。
(4)其它巷道:凡不属于上述三类巷道,均列入其它巷道内。
如:高抽巷、内错巷、尾巷等。
2、按煤岩性质分的巷道(1)煤巷:指在巷道断面中,煤层占4/5以上(包括4/5在内)的巷道。
(2)半煤岩巷:指在巷道断面中,岩石(包括夹石层,以下同)占1/5—4/5(不包括1/5及4/5在内)的巷道。
(3)岩巷:指在巷道断面中,岩石占4/5以上(包括4/5在内)的巷道。
3、按用途分的巷道(1)提升井筒(运输、通风):主井、副井、风井、暗斜井、平峒、上下人井、材料斜井等(2)运输巷道:井底车场及绕道、暗井上下部车场、运输石门、运输大巷、采区运输和配风巷、集中和采区上下山配风巷横贯、溜煤眼等。
(3)通风巷道:通风石门、上下山通风道、风道(总回风及采区回风道)。
(4)峒室:包括水泵房、水仓、机车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火药库、煤仓、装载峒室、非常仓库、清扫峒室等。
(5)工作面切割巷道:回采工作面的顺槽及切眼巷道(6)其它巷道:人行道、安全出口、清扫巷道、各种探巷、临时施工巷、材料道、泄水巷、灌浆灭火巷等。
4、按掘进装载机械分的工作面进尺指掘进工作面采用各种掘进装载机械进行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工程进尺。
包括:(1)综掘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在掘凿、装载、运输等工艺过程,全部由掘进机完成的进尺。
(2)装岩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使用装岩机进行装载时进尺。
装岩机分为铲斗装岩机和耙斗装岩机。
(3)装煤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使用装煤机进行装载的进尺。
(4)其它装载机械工作面进尺:除以上掘进装载机械外,而使用其它机械装载的进尺。
四、掘进工作面指标掘进工作面是指掘进井巷尽端的工作场所。
不论巷道断面大小,长短或几个孔,凡井巷尽端各为一个掘进工作面,即使是平行作业,轮换作业,掘砌交替作业,锚喷和掘进交替作业,也应该是有一个算一个,不应以一个掘进队(组)视为一个工作面。
(一)掘进工作面期末个数的计算1、期末在籍个数:是指报告期末实有的全部工作面个数。
其中分为期末工作中个数和期末临时停止掘进的个数。
2、期末工作中个数:是指报告期末正在进行工作的工作面个数。
所谓正在进行工作,即指在最后一天内任何一个班正在从事掘进工作一个循环内的任何一个工序的工作。
3、期末临时停止掘进的个数:是指报告期末因人员不足、材料供应、机电设备事故或其它原因而临时停止掘进的工作面个数。
但不包括:一个月以上停工的掘进工作面个数。
(二)、掘进工作面平均个数的计算1、掘进工作面平均个数是指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进行掘进工作的工作面个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1)月平均个数(个)=月内各掘进工作面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2)累计平均个数(个)=各月的平均个数之和/累计月数“累计月数”是指报告期日历月份的累计数。
各级汇总期末或平均工作面个数时,都是各井相加等于矿,各矿相加等于集团公司(煤管局),余类推。
2、掘进工作面与掘进队(组)的区别。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掘进队是一种生产劳动组织,工作面是掘进工作场所。
一个掘进队(组)可以在一个或二个以上工作面进行工作,因此两者不得混淆,更不准以掘进队个数代替掘进工作面个数,进行各项指标的核算。
在计算掘进工作面个数时,要特别注意不得将掘进工作面与掘进队(组)等同起来。
(三)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简称“单进”)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是综合反映矿井各类井巷在一定时期的掘进进度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1、平均月进度(米/个/月)=月掘进进尺(米)/月平均个数(个)2、累计平均月进度(米/个/月)=累计掘进进尺(米)/各月的平均个数之和(个)目前煤炭行业生产统计报表分别计算开拓、准备、回采、煤巷、半煤巷、岩巷的月、累计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