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异同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异同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呈现矛盾冲突和互补融合之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各自特色。
一.首先,对比看待两种文化,可知其各自独特及长短之处。
1.起源发展:希伯来文化中,摩西和耶酥是希伯来人的先知,他们为全人类创造了唯一神信仰的宗教和神学,创造了《圣经》的《旧约》和《新约》。
希伯来人的祖先为全人类提供了神学,唯一神论的宗教和圣经。
简而言之,摩西和耶酥创造了属于希伯来文化的神学和宗教,“十诫”和“基督”也是希伯来律法的开始,他们的文化大都就表现在宗教伦理思想方面。
希腊最早的文化则大概是诺索斯文化,在爱琴海最南部的克里特岛上逐渐发展起来,后来亚历山大国王大面积扩张土地,随着战争,希腊文化开始传播到印度河以西的广大亚洲和北非等地区。
其表现主要是以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为首的神学以及以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为首的哲学。
希腊在哲学这一层面的理论水平相当先进,其关于国家的建立、管理、立法等方面也对今天的西方颇有影响。
2.内容差异:希伯来文化则注重行,关心实践;正确的行为是希伯来人终极关切的事。
希伯来文化理想的人是有信仰的人。
是个作为整体的具体的有信仰的人。
希伯来文化并不仰望普遍的和抽象的事物,它始终盯着具体的、特殊的、个体的人;希伯来文化的重点是献身,是人对自己有死的存在(同时是肉和灵),对他的子孙后代、家庭、种族和上帝的热情介入;永恒在希伯来人看来是模糊的,除非在不可知的上帝身上;希伯来人认为理性和逻辑并没有触及生活得终极问题,这些问题发生在语言无法企及的深处,即信仰的至深处;希伯来人不把美和善等同起来,罪感乃是由于他的不完满性而达到的对他的彻底有限性的意识,善有时必须戴上丑的面具,恰如美对他可能是罪感和腐败的假面。
希腊文化注重知,关心知识;正确的思想是希腊人终极关切的事。
希腊文化理想的人是理性的人,是作为对所有时间和存在的旁观者必定超越哲学的哲学家,是历史上第一批思想家。
1.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体现出现世的、世俗的乐观的气质。
同时他们又相信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抗拒。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很大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许多作品还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征。
③古希腊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具有独创性。
后世西方文学的几乎所有样式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原型。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答: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①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是氏族公社瓦解,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②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和寓言;从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的奴隶制兴盛时期,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是悲剧、喜剧和文学理论;③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被马其顿控制,亚历山大开始东侵,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这时期文化中心逐渐由雅典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希腊本土文学进入衰落阶段。
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3.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答:①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②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
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
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
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
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
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比较西方文明“两希”传统的异同众所周知,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
尽管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但在根本上,我们仍缺乏对两大源头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自然会存在诸多的联系,但在比较它们之前,我觉得有必要了解它们的历史。
古希腊—罗马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对古代的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搏斗的英雄行为、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等,表现了古希腊古罗马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强调了古希腊罗马人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饶的精神。
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在公元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叶“希腊化”时期,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出现的第一次交流、冲突与互补、融合后产生的,它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虽然有着某种相似,但它仍是一种以希伯来文化精神为主体,区别于古希腊—罗马传统的异质文化。
虽然看了如此多的书籍,但我仍是懂非懂,一知半解,只能浅谈心中所想。
一:人的自然原欲说到人的自然原欲,首先,应该明白何谓“人”,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是文化;文化无非是人的本质的外化与对象化;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人自身以他自己的符号化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
古希腊文学中蕴含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同时又强调“天人之别”,古希腊人认为,“人同自然的划分是知识和智慧的起点,是人自觉其为人的起点”。
由于强调人与自然分离,因而,古希腊人有特别重视个人与整体的分离,因为,“个人同整体分离开来也是一种‘天人之别’”。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主要倾向是重个人,重个人的感觉意识,重经验。
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古希腊人那强烈自我意识的表露。
论文标题:两希文化异同及在文学中表现对真理的渴求、明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深刻的判断------这就是希腊文化。
希伯来精神则追求公正、要求道德完善、坚持需求人们的行动准则。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民主与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也是近代民主和法制的起源,所以可以划分为一大西方文明传统即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
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
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
“两希”文化之间联系紧密,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而发展。
众所周知,古希腊早期哲学的理性精神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世界确定性、世界秩序的探索上,是人的知性力量的推动使之然。
因之,古希腊哲学总是力图通过询问世界之本原,给人们描述世界的规律和秩序,为人们提供一个有确定意义的世界。
其实,基督教同样有这种理性特征,而且直接受益于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禀赋。
而且,正是基督教文化中这种直接传承于古希腊哲学的对世界探究的知识性冲动和理性精神,培植了中世纪和近代西方人的科学理性精神和追求科学的理性精神。
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对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是原欲型的,但是,它在哲学文化中体现的理性精神,却沿着希伯来—基督教的传统得以流传。
双希文化的文学呈现—《荷马史诗》和《圣经》,保存了双希文化最古老的记忆和想象,也是两希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文本资料。
然而,学界在论证这两种文化的异质性以及互补性时,引用更多的是两部著作提及的神话、历史等典故,而对两个重要意象—贯穿了《伊里亚特》全诗并在《奥德赛》中也有隐性出现的“战场”意象以及在《圣经》中反复出现的“园”意象的比较研究甚少。
《荷马史诗》的“战场”意象和《圣经》的“园”意象在文本中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双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积淀下来的成长体验和民族心理的折射,体现了两种文化传统不同的审美旨趣和性格。
《外国文学(1)》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文学史上称为“二希”传统。
2.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想象力极强)2、(故事性极强)3、(哲理性极强)3.(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4.(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
5.(《列那狐传奇》)是中世纪市民文学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6.在《神曲》中,(豹)象征(淫欲),(狮)象征(强暴),(狼)象征(贪婪)。
7.(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8.(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其抒情诗集(《歌集》),抒发了对女友(萝拉)的真挚爱情。
9.(堂·吉诃德)性格中既有(悲剧)性因素,也有(喜剧)性因素;他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悲喜剧)剧人物。
10.(哈姆莱特)与(克劳斯)的冲突,其实质是(人文主义者)和(封建王权)之间的斗争。
11.在(弥尔顿)的作品中,(撒旦)的形象塑造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在(《失乐园》)中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斗士)的形象,在《复乐园》中,他又成为(魔鬼)的化身。
12.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的成就最大,(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13.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的法国文豪,(“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在(《伪君子》)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女仆,她是(桃丽娜),而其主人公(达尔杜弗)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14.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理性崇拜”),这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15.(孟德斯鸠)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为法国的启蒙文学开辟了道路。
16.马克思认为,(席勒)在剧中“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种戏剧创作中的(简单化)、(概念化)倾向,又叫(“席勒式”)。
17.(歌德)的代表作是(《浮士德》),其体裁是(诗体悲剧)。
欧美文学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公元前12 世纪——公元476 )第一节概述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与古希伯来文学共同构成欧洲文学的两大渊源——“二希”传统。
古希腊文学中强烈的人本意识,经由古罗马文学的传承,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古希腊文学(一)古希腊文学的价值1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1 )思想渊源古希腊文学重视“人”的价值和需求,强调个性张扬和理性发展,肯定人与异己力量(大自然、命运)的搏斗,在思想上为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艺术典范:古希腊文学首创了许多文学体裁,如史诗、抒情诗、寓言、诗剧(悲剧、喜剧)、演说辞、对话录和文学理论等;首创了许多表现形式,如“三联剧”形式、“回顾式”结构、对比手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等,在艺术表现上为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范例,因而是欧洲文学的直接源头,与后来的希伯来文学,共同形成欧洲文学的“二希”传统。
2 、古希腊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古希腊文学的产生晚于亚非各文明古国,但从思想观念的成熟,文学样式的丰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在思想和艺术探索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对世界各民族文学产生的影响看,古希腊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二)古希腊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可分为四个阶段:1 、“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公元前12 世纪——前8 世纪),是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1 )神话的本质、起源神话本质: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容格:“神话是大众的梦,而梦是个人的神话。
”神话起源:A 、解释说:远古先民通过神话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B 、愿望说:表现远古先民战胜强大自然力和社会力量的愿望。
(2 )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包括前俄林波斯神统和俄林波斯神统,叙述众神的诞生、神的谱系、天地万物的起源人类的诞生和神在人间的活动。
外国文学史知识点第一章(西方文学)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相当的地位。
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
知识点一古希腊文学发展概况☆☆☆☆(一)古希腊文学的特征1、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二)古希腊文学发展阶段1、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1)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2)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2、第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1)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
(2)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3)“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4)文艺理论家:①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
代表作《对话录》、《理想国》、《伊安篇》。
②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古希腊学术集大成者3、第三时期(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4、新喜剧:(1)古希腊“希腊化”时期的喜剧。
(2)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3)代表作家米南德。
知识点二古罗马文学发展概况☆☆1、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戏剧首先繁荣。
(2)黄金时代(代表作家、三大诗人):(3)衰落时期。
2、这时期作品缺乏真实的生活内容,雕琢粉饰,华而不实。
较有成就的是悲剧、讽刺文学和小说。
3、文人史诗:(1)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开始创立了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
外国文学(1)名词解释两希文学:“两希”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为“两希”传统。
他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冲突和互补之势,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源于这两大传统。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伊战争,在民间传唱的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神话故事。
到公元前9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定成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大口头史诗,故名“荷马史诗”。
在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成为欧洲英雄史诗的典范。
表现了战争和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塑造了阿基琉斯、赫克托尔、奥德修斯等英雄形象,并使大量希腊神话得以保存,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
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就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
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
埃斯库罗斯的古希腊戏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塑造了普罗米修斯这一位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光辉形象。
该作品是古希腊悲剧中主题最崇高、风格最庄重的作品之一,表现了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高尚精神和雄伟气魄。
潘多拉的匣子:灾难和后患无穷的代名词。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恼恨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在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同时,迁怒于人类。
他让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漂亮少女,•命神使赫耳墨斯将其送给普罗米修斯在人间的傻弟厄庇墨透斯为妻。
时潘多拉打开了随身带着的金匣子,于是,灾难、祸患、瘟疫疾病、死亡等变成虫子飞向人间,而希望却被关在匣底。
从此,人类开始了苦难而悲惨的生活。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与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
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的各自
文学特征和其对西方文学发展的作用古罗马后期以来的欧洲文学有两大主题,一是源于古希腊的人本主题,二是源于古希伯来的神本主题。
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一起构成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形成了西方文学的历史进程。
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有着各自的文学特征和影响,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总结。
古希腊文学特征:1.思想内容深刻性强——有着世俗的人本精神与命运观。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既描写社会生活又有自己的想象、夸张与抒情。
3.文学形式具有丰富性与开拓性。
具体分析:例如在希腊神话中神人同性同形,神其实是人的观念的具象和外化,神就是人,神话就是人话。
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相信命运的轮回又充分尊重人的个性自由。
如“不和的金苹果”、“伊阿宋取金羊毛”、“潘多拉之盒”、“特洛伊木马”,等等,无不反映了古希腊人张扬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同其他民族的神话一样,希腊神话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与变化,因而相信有所谓的神灵主宰着这一切,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主要讲天地的开辟和诸神的诞生、谱系以及神的活动,等等,人们想象出了主宰人类的众神,如主神宙斯、天后赫拉、
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阿瑞斯、海神波塞冬、太阳神阿波罗,等等。
这些神既不像《圣经》中的神在基督徒心中那么高不可及,也不是中国神话中的道德偶像,而是呈现出一个亲切可爱的人的形象,并且被赋予了同凡人一样复杂的性格。
古希腊文学影响:1.世俗文学的最大特点是世俗性,重生、重欲,情感色彩浓重。
2.肯定人的原始欲望,自由抒发人的自由本性。
3.所以其世俗性广泛被后世文学所继承。
4.用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形成口语性的文学传统。
5.叙事的文学传统。
6.重智的文学传统。
具体分析:古代希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希腊神话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
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许多文学作品深受其影响,有欧洲文化摇篮之称。
19 世纪英国文坛“ 勃朗特三姐妹” 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19 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摧毁、凌辱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
事。
古希伯来文学的特征:1.文学、历史、宗教相结合。
2.简洁生动的文笔和风格。
具体分析:古希伯来的历史书表现出他们散文的特色:简洁、生动、有力,既有史实,又有传说故事和诗歌,颇有文学价值。
如《撒母耳记》下卷第九到二十章描述大卫的生活,其细节的描绘极为出色。
第十八章写大卫的儿子押沙龙反对父王,正当他起兵进攻朝廷时,大卫兵分三路去讨伐。
临阵前大卫吩咐大将们要刀下留情,不要杀害年轻的押沙龙。
战正酣时,大卫坐在城瓮里,瞭望人上城门楼顶瞭望报信;这时大卫的心理十分复杂,一面希望王军战胜,一面又愁自己的儿子丧命;当他从报信人口中听到儿子的死耗时,便哀哭着走上城门。
这里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技巧。
希伯来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1.成为西方文学的书面源头。
2.使西方文学带有宗教特点。
3.使西方文学带有人道主义精神。
具体分析:、《旧约》对后世的影响——《旧约》中的宗教思想对后世欧洲作家的思想及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等。
2、《旧约》中平等、博爱、同情弱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19 世纪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
3、《旧约》对欧洲文学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形成,起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4、《旧约》中的情节、
人物、典故等,是后世欧洲作家和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宝库。
晋伟川美环艺二班201121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