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病理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0.57 KB
- 文档页数:1
阑尾炎临床病理分析阑尾炎,又称盲肠炎,是指阑尾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其周围发炎的一种常见疾病。
临床上,阑尾炎通常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等症状。
本文将对阑尾炎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一、病理特征阑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充血、水肿、坏死及化脓。
1. 充血:在阑尾炎的早期阶段,黏膜血管扩张,导致阑尾壁充血。
镜下观察可见黏膜血管充盈,周围组织水肿。
2. 水肿:随着炎症的发展,阑尾黏膜及黏膜下组织逐渐出现水肿。
水肿使得阑尾扩张,可能引起腹痛。
3. 坏死:当炎症加重时,阑尾黏膜细胞遭受损伤,出现坏死。
镜下观察可见局部黏膜脱落和溃疡形成。
4. 化脓:在严重的阑尾炎情况下,淋巴组织和阑尾周围组织也可能发生感染,形成脓肿。
脓肿会在阑尾腔内或其周围形成,进一步加重症状。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阑尾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1. 阑尾梗阻:阑尾梗阻是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阑尾腔内存在的异物、粘液栓或肿瘤等可以导致阑尾腔的完全或部分梗阻,进而引发炎症。
2. 阑尾黏膜损伤:某些病原体或细菌感染可以直接损伤阑尾黏膜,刺激炎症反应的发生。
3. 免疫反应异常:个体体质、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发生阑尾炎的风险。
免疫反应受损的人更容易感染和发展为阑尾炎。
三、临床表现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但以下症状是常见的:1. 右下腹疼痛:阑尾炎疼痛起初为中度隐痛,随着炎症的加重,疼痛逐渐加重,定位于右下腹。
2. 发热:由于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3. 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4. 积极表现:在严重炎症下,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咳嗽、腹泻、头痛等。
四、诊断与治疗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液分析、盆腔超声、CT等。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手术切除阑尾或抗生素治疗。
1. 手术治疗: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切除阑尾是首选治疗方法。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一、定义: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阑尾穿孔致腹膜炎,甚至造成死亡。
解剖位置:阑尾一般位于右下腹麦氏点(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
阑尾长约8~~9cm,直径约0.5~~0.7cm,其个体差异较大。
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管端与盲肠相通。
二、病因:1、急性阑尾炎(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病因。
引起阻塞的原因有阑尾壁内淋巴小结增生、粪石、异物、炎性狭窄、寄生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阑尾的解剖特点也是造成阑尾管腔容易梗阻的因素。
(2)细菌入侵:当阑尾管腔发生阻塞后,阑尾腔内压力升高,细菌穿通过损害的黏膜引起感染。
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2、慢性阑尾炎: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也可开始即呈慢性过程。
三、病理:1、急性阑尾炎分为四种病理类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变扩展致阑尾壁各层并有小脓肿形成,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可形成局限性腹膜炎;③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腔内积脓,压力不断升高致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穿孔,穿孔如未被包裹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④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穿孔的过程较慢时,大网膜将阑尾包裹并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可随机体防御功能强弱、治疗是否及时而有不同的转归:①炎症消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有效的药物治疗后,一部分炎症消退痊愈,一部分将转为慢性阑尾炎;②炎症局限化:③炎症扩散: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甚至感染性休克。
四、临床表现(一)症状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70~80%,另外部分一开始即为右下腹痛。
⑴、特殊异位阑尾炎腹痛:盲肠后位阑尾炎侧腰部疼痛;盆位阑尾炎疼痛在耻骨上区;肝下阑尾炎疼痛在右上腹。
病理素材阑尾描述
案例一:
①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浆膜表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各层组织均有充血、水肿和中性多核白细胞浸润,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最为显著,黏膜上可出现小的溃疡,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出液。
②化脓性阑尾炎:又称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高度充血,并有脓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
各层组织除充血、水肿和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外,常有壁间小脓肿,黏膜面可有溃疡和坏死,腔内常有积脓。
腹腔内有少量混浊渗液。
③坏疽性阑尾炎及穿孔:阑尾管壁已全层或部分坏死,外观呈暗紫色或黑色,表面及其周围有大量脓性、纤维素性渗出物,阑尾腔内积脓。
如为嵌顿梗阻,则嵌顿远端坏死;如炎症波或阑尾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则整个阑尾坏死,并为大网膜包裹。
约2/3病例可见穿孔,细菌和脓液通过坏死区或穿孔进入腹腔。
案例二:
阑尾是位于盲肠根部的一种管状器官,体表投影在右下腹部。
阑尾位于右下腹部,形状像蚯蚓状,长约5~10cm,直径在0.5cm左右,阑尾起于盲肠的根部,是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可沿盲肠的结肠带追踪阑尾。
阑尾系膜内有阑尾动脉和静脉组成,阑尾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没有其他侧支,当出现血运障碍时,容易发生坏死。
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传入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当急性阑尾炎发病时,早期表现为肚脐周围的牵扯痛。
阑尾属于淋巴组织,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大约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所以切除成年人的阑尾,对身体没有影响。
阑尾疾病【大纲】1.解剖解剖2.急性阑尾炎(1)病因(2)病理类型(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6)手术并发症3.慢性阑尾炎(1)诊断(2)治疗4.特殊类型阑尾炎(1)婴幼儿(2)老年人(3)妊娠期5.阑尾肿瘤(1)病理类型(2)临床表现(3)治疗一、解剖盲管,长约6~8cm,直径0.6~0.8cm。
1.会坏疽——为什么?答:动脉由回结肠动脉终末支供应。
2.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什么?答:阑尾炎症早期交感受刺激,疼痛位于上腹或脐周;炎症加重,腹膜受累,脊神经受刺激,疼痛固定于右下腹麦克泊尼点(McBurney point)。
二、急性阑尾炎(一)病因1.梗阻。
2.感染细菌侵入。
3.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饮食习惯、遗传。
(二)病理类型病理改变临床进展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WBC<15×109/L;阑尾管腔阻塞,病变早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有脓性渗出物附着WBC>16×109/L;炎症加重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紫黑色或黑色WBC>16×109/L;病变进一步加剧,可发生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三)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典型特点,70%~80%有。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较早,但较轻;里急后重和排尿疼痛——盆位阑尾炎时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弥漫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
(3)全身症状:早期:乏力、头痛等。
炎症加重:出汗、口渴、脉速、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腹膜炎时:畏寒、高热。
如发生门静脉炎——黄疸。
2.体征(1)压痛:右下腹压痛——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阑尾炎已发展到化脓、坏疽或穿孔阶段。
第40章阑尾疾病教学要点1.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手术并发症。
2.熟悉阑尾的解剖与生理;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和病理;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3 .了解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
重点难点剖析一、阑尾的解剖与生理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
其系膜短于阑尾本身,使阑尾屈曲成祥状或半邮瓜状。
阑尾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富含淋巳组织,故感染常沿黏膜下层扩散。
阑尾动脉为一无侧支的终末动脉,易致阑尾坏死。
二、急性阑尾炎(%1)急性阑尾炎的病因1.阑尾管腔的阻塞淋巴滤泡的增生、粪石或其他异物堵塞、阑尾木为、盲肠和阑尾壁的病变。
2.细菌感染直接侵入、血源性感染、邻近感染的基延。
(%1)临床病理分型急性阑尾炎在病理学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代表着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表面有少量纤维蛋白性渗出。
阑尾黏膜表面可能有小溃疡和出血点,阑尾壁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最显著。
临床症状较轻。
2.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显著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盖有脓性渗出。
阑尾黏膜血溃疡增大,腔内积脓,管壁各层有小脓肿形成。
腹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形成局限性腹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3.急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是一种重型阑尾炎。
阑尾壁的全部或一部分全层坏死,呈暗红色或黑紫色,局部可能已穿孔。
穿孔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4.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缓慢,大网膜可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1)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
出现早,逐渐加重,由阵发到持续,但腹痛严重性与病情不成正比,而与阑尾炎类型有关。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最为常见。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头痛、脉速、出汗等全身中毒症状。
2.体征(1)压痛出现早,在未感到右下腹痛时,已经有阑尾区压痛,部位固定。
阑尾炎精选题及答案一、选择题01.支配阑尾的神经是交感神经腹腔丛和( )A.内脏小神经B.第10胸神经C.第12胸神经D.内脏大神经E.第1腰神经02.关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都有转移性腹痛B.肝下区阑尾炎可刺激泌尿系统引起血尿C.坏痕性阑尾炎呈持续性腹痛D.陶尾穿孔后腹痛可暂时减轻,体温下降E.出现轻度黄疸表明同时合并胆管结石03.急性阑尾炎常见的最典型临床表现是( )A.阵发性右下腹痛B.腰大肌试验阳性C.发热D.转移性腹痛E.恶心呕吐04.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疗治愈,择期行阑尾切除的时间是治愈后( )A.一周B.2周C.1个月D.2个月E.3个月05.阑尾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B.粪瘘C.腹腔脓肿D.切口感染E.粘连性肠梗阻06.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错误的是( )A.病情发展快且重B右下腹体征明显C.穿孔率达80%D.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E.宜早期手术07.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是( )A.阑尾容易缺血、坏死B.腹痛、恶心明显C.常有寒战、高热D.右下腹压痛明显E.显著腹肌紧张08.不符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表现的是( )A.均有腹肌紧张B.右下腹局限性轻度反跳痛C.有低热表现D.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E.右下腹局部压痛09.女性,25岁,妊娠5个月,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小时就诊。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不宜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A.行阑尾切除术B.围手术期加用黄体酮C.手术切口应偏低D.尽量不用腹腔引流E.可应用广谱抗生素10.男,32岁,腹痛伴呕吐8小时,起初疼痛在脐周,继而转移至右下腹疼痛逐渐加重,既往无腹痛与便血史。
查体:全腹紧张,有明显压痛反跳痛,麦氏点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腹穿抽出脓性液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克罗恩病穿孔B.阑尾炎穿孔C.肠套叠坏死D.肠伤寒穿孔E.胃穿孔11.女,18岁。
腹痛9小时。
起初上腹痛伴恶心、呕吐,之后局限在右下腹,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慨念】急性阑尾炎是阑尾的急性感染性炎症,是最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食物残渣等阻塞阑尾管腔是其常见的病因,此外,细菌入侵也是其病因之一,根据临床过程和病理解剖学变化,急性阑尾炎可分为四种病理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
【病史采集】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逐渐加重;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
3、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4、可有类似腹痛。
5、女性病人疑有妇科情况者应请妇产科医生会诊。
【体格检查】1、全身情况。
2、局部检查:(1)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压痛,可有反跳痛,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腰大肌试验可能阳性。
病变早期呼吸疼痛征、提跟震动试验、皮肤敏感试验对诊断有帮助。
(2)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有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
(3)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
2、必要时B超检查了解右下腹包块的性质、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和右下腹定位压痛的特点,一般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右输尿管结石。
3、妇产科疾病:宫外孕,卵巢滤泡、黄体滤泡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急性输卵管炎等。
4、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5、其它:右肺肺炎,急性胃肠炎,胆道系统炎症,回盲部肿瘤、结核,美克耳憩室炎,肠套叠等。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急性阑尾炎病程超过72小时,已形成炎性包块。
2)病人不愿手术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3)接受手术的前后,或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尚未明确。
(2)非手术治疗的主要内容是休息和抗感染,观察12—24小时病情有发展趋势者考虑手术。
急性阑尾炎的概述急性阑尾炎民间俗称“盲肠炎”,这是在解剖部位上的一种误解,实际阑尾是在盲肠末端的一个废用性器官。
如果发生了感染时,则容易发炎而导致发病。
其诱因可能来自粪石梗阻、淋巴增生、寄生虫侵入等。
该病根据发病急缓和轻重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可发生脓肿、坏疽和穿孔导致腹膜炎等并发症。
一般诊断治疗并不困难,予后良好。
但由于阑尾的末端几乎可以位于腹部的任何一个部位。
所以,其体征可能有极大差异。
因此,须和其他急腹症进行认真的鉴别,以免误诊。
发病机制1、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管壁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3种类型,三者通常是炎症发展的3个不同阶段,但也可能是由于发病因素的不同而得到的3种不同的直接后果,由于并发穿孔,因而合并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使急性阑尾炎的病理更为复杂多变。
(1)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有轻度炎症改变,水肿充血不严重;或浆膜充血发红,阑尾壁各层中均有炎性细胞浸润,以黏膜层较重,有浅表小出血点或溃疡(图3),此类阑尾炎属早期轻度感染,临床症状和机体反应也较轻,如能及时处理,可达到炎症吸收,感染消退,阑尾可恢复正常。
(2)化脓性阑尾炎:由早期炎症加重而致,或由于阑尾管腔梗阻,内压增高,远端血运严重受阻,感染形成和蔓延迅速,以致数小时内即成化脓性甚至蜂窝织炎性感染,阑尾肿胀显著,浆膜面高度充血并有较多脓性渗出物,有的部分或全部为大网膜所包裹,阑尾壁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的已形成微小脓肿,或已为大小不一的大量微小脓肿所占,阑尾腔内有脓性分泌物,有明显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感染的现象,化脓性阑尾炎可引起阑尾周围的局限性腹膜炎,也可因为穿孔而致弥漫性腹膜炎,此类阑尾炎的阑尾已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即使保守恢复,阑尾壁的瘢痕挛缩,可使管腔狭窄,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图4)。
(3)坏疽性阑尾炎:由于阑尾化脓性感染加重所致,或因阑尾管腔严重梗阻,阑尾血运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而致阑尾坏疽,达到阑尾急性炎症中最严重的程度,根据阑尾血运阻断的部位,阑尾呈现部分或全部坏死,坏死部分呈紫黑色,黏膜几近全部糜烂脱落,阑尾腔内有血性脓液(图5),多数合并有穿孔,并为大网膜所包盖,周围有局限脓液积存或已成弥漫性腹膜炎,此类阑尾炎既可发生于特定的发病条件,也可发生于临床上误诊和延误治疗后,一旦出现,不但有严重的局部体征,同时有剧烈的周身反应如中毒性休克,会出现致死性的后果,因此有人将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合称为重度阑尾炎(advanced appendicitis),也是急性阑尾炎发展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发生的。
第六章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大纲要求〔1〕阑尾的解剖与生理〔2〕病因〔3〕病理类型〔4〕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6〕并发症〔7〕医治与手术并发症〔8〕特别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和医治〔一〕阑尾的解剖和生理1.解剖〔重点关注与外科紧密相关的〕1〕盲管,长5~10cm,直径0.5~0.7cm,起自盲肠根部,为三条结肠带的集合点,内腔开口于回盲瓣远侧2~3cm处。
2〕体表投影: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称麦氏〔McBurney〕点。
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志点。
位置变异很大,最常见〔2/3〕盲肠内侧。
阑尾尖端指向:①回肠前位;②回肠后位;③盲肠外侧位;④盲肠后位;⑤盲肠下位;⑥盆位。
3〕阑尾神经:来自交感神经丛,与脊髓第10胸节相接。
当急性阑尾炎发作时——脐周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迟钝、模糊、定位不明确〕;当炎症累及腹膜时——躯体感觉性痛〔敏感、定位精确〕。
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4〕阑尾动脉:无侧支的终末动脉,血运障碍时易发生阑尾坏死。
5〕阑尾静脉:最终汇入门静脉,当阑尾炎细菌栓子脱落时,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6〕其他:阑尾系膜呈三角形,与回肠系膜相连,因其较短,常使阑尾远端弯曲而成半月形。
2.阑尾的生理阑尾黏膜能分泌黏液;深部的嗜银细胞是产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根底。
阑尾壁内有丰富淋巴组织。
〔二〕病因和病理类型1.病因〔1〕阑尾管腔堵塞: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肿瘤等。
〔2〕细菌入侵:G-杆菌及厌氧菌。
〔3〕胃肠道疾病影响。
2.病理类型病理改变——小结TANG 临床进展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各层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外表小溃疡和出血点阑尾管腔堵塞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脓性渗出物附着炎症加重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局部坏死,呈紫黑色或黑色加剧可发生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三〕临床表现1.病症〔1〕腹痛:70%~80%具有典型转移性腹痛。
急性与慢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以及病理分型的比较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阑尾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因是阑尾腔内黏液梗阻、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
慢性阑尾炎则是指阑尾反复发作或长期受慢性炎症影响的情况。
超声检查是诊断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常见方法,其表现可以提供诊断的依据。
以下是急性与慢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以及病理分型的比较分析:
1. 急性阑尾炎超声表现:
- 阑尾扩张:急性阑尾炎时,阑尾一般表现为扩张,超过6mm为异常,阑尾管内黏液堵塞。
- 壁增厚:急性炎症引起的阑尾壁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导致壁厚。
- 囊状改变:阑尾腔内积液或脓肿形成,可表现为囊状改变,一般可见阑尾腔内液性暗区。
- 周围炎症:阑尾炎时,阑尾周围可出现脂肪浸润、间隙积液等炎性表现。
- 血液征象:急性阑尾炎时,可有血流增强,超声多普勒可以显示阑尾周围炎症血流增强。
3. 病理分型的比较:
- 急性阑尾炎:包括非坏死性阑尾炎、坏死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
超声难以区分不同类型。
- 慢性阑尾炎:可分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性特异性炎症、慢性纤维炎和慢性黏液囊肿,超声一般无法明确病理分型。
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类似,均表现为阑尾扩张、壁增厚和周围炎症。
在超声检查中,根据阑尾扩张程度、壁厚度和周围炎症程度可以初步判断阑尾是否炎症。
对于病理分型,超声检查往往无法明确,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检查仅作为阑尾炎的辅助诊断手段,确诊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
阑尾炎的病理机制与病因分析阑尾炎是指由于阑尾发生炎症而引起的腹痛和其他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
虽然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其病理机制和病因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一、病理机制阑尾炎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阑尾黏膜炎、阑尾黏膜坏死和阑尾脓肿形成。
在阑尾黏膜炎阶段,阑尾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是导致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菌可以通过阑尾中的淋巴组织扩散进入阑尾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此外,肠道梗阻、外伤或者先前的感染也可能导致炎症的发生。
当阑尾黏膜炎严重时,黏膜可能会受到坏死,这就是阑尾黏膜坏死阶段。
坏死黏膜会形成溃疡,并可能导致黏膜穿孔。
黏膜的坏死还会引起阑尾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形成阑尾脓肿。
阑尾脓肿的形成是阑尾炎的最后阶段。
脓肿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脓液积聚形成的。
脓肿能够限制感染的扩散,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腹痛等不适症状。
二、病因分析尽管阑尾炎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是阑尾炎发生的可能因素:1. 阑尾腔梗阻:阑尾腔梗阻是导致阑尾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梗阻可以由粪便、结石或肿瘤引起,阻碍黏液排泄并导致细菌感染。
2. 阑尾内膜增生:阑尾内膜增生也是阑尾炎的重要原因。
这种变化可能由于慢性炎症、肠道感染或免疫异常引起。
3. 毗邻结肠感染:阑尾与结肠相连,如果结肠发生感染,细菌可能通过黏膜扩散到阑尾内,并引发炎症。
4. 免疫反应异常:个体免疫反应异常也可能导致阑尾炎的发生。
过敏反应或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使得机体对细菌感染失去合适的防御能力。
阑尾炎的病理机制和病因分析对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少阑尾腔梗阻、控制感染、改善免疫功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阑尾炎。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阑尾炎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其病理机制和病因,从而提高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预防阑尾炎的方面,强调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适量运动等措施能够降低发病率。
此外,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高风险人群,及时诊治和预防护理也是预防阑尾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阑尾炎的疾病分级与危险评估阑尾炎是指由于阑尾发生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通常需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
为了更好地评估阑尾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医学界提出了一套疾病分级与危险评估系统。
本文将介绍阑尾炎的分级标准以及常用的危险评估方法。
一、疾病分级1. 分级标准根据阑尾炎的病变程度和腹腔感染的程度,国际上常用的分级标准有三种,分别是Hinchey分级、AAC指南分级和AAST分级。
这些分级标准依据不同的参数来对阑尾炎进行分类,并且对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
Hinchey分级是根据腹腔镜检查或手术所见,将阑尾炎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阑尾周围脓肿,第二阶段为阑尾脓肿,第三阶段是已经发生腹膜炎的早期,第四阶段为腹膜炎晚期。
AAC(Appendicitis Acute Complicated)指南分级是根据临床表现、病变程度和治疗方式来对阑尾炎进行分类。
根据该标准,阑尾炎分为三个等级:非复杂阑尾炎、复杂阑尾炎和腹膜炎。
AAST(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分级是一种基于病理标本来对阑尾炎进行分类的方法。
这种分级标准通过对病理类型的评估,将阑尾炎分为五个等级,从炎症局限于阑尾黏膜和肌层的轻微炎症到全层破坏和穿孔。
2. 分级意义疾病分级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恰当的治疗计划。
根据阑尾炎的疾病分级,医生可以决定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进行手术治疗,以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较轻的阑尾炎可以通过抗生素以及其他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严重的阑尾炎则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来去除阑尾。
二、危险评估除了通过疾病分级来评估阑尾炎患者的病情外,还可以采用危险评估系统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预后。
1. Alvarado评分Alvarado评分是一种常用的危险评估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分,来判断患者患有阑尾炎的可能性以及是否需要进行阑尾切除手术。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上第21卷第16期·医学综合论坛·作者简介:王静,功能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诊断率观察王静(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功能科,江苏 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诊断率。
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诊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01例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急性阑尾炎检查结果,并同病理诊断率对比;针对急性阑尾炎超声像图进行分析大小;各型阑尾炎彩色多普勒结果。
结果:超声诊断单纯、化脓、坏疽性各项阑尾炎符合率为12例(85.71%)、59例(98.33%)、27例(100.00%),总符合率97.03%与病理诊断100.00%比较无差异(c 2/P =3.047/0.081,P >0.05),漏诊3例(2.97%,3/101。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长度(53.10±7.22)mm、管腔直径(7.10±3.15)mm、管壁厚度(3.12±0.97)mm ;化脓阑尾炎为(57.82±8.56)mm、(10.58±4.80)mm、(4.64±1.34)mm ;坏疽阑尾炎为(58.56±7.67)mm、(11.86±4.32)mm、(4.87±1.67)mm ;化脓及坏疽阑尾炎阑尾长度、管腔直径、管壁厚度高于单纯性阑尾炎(t /P =2.733/0.008,3.320/0.002,5.033/0.000,2.939/0.005,4.012/0.000,5.147/0.000,P <0.05)。
单纯性阑尾炎CDFI 见管壁散在点状及棒状血流信号。
化脓性阑较丰富点状及棒状血流信号, 疽性阑尾炎阑尾管壁血流信号减少,偶见点状血流信号。
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诊断率高,应用价值较为明显,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的指导。
根据急性阑尾炎发病过程的病理解剖学变化,可分为四种病理学类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早期,阑尾管腔出现梗阻因素,阑尾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纽胞浸润,黏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此时炎症加重,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有脓性渗出物附着。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病变进一步加剧时,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呈紫黑色或黑色,可发生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
(4)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出现炎性包块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