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及其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在阑尾阻塞的基础上,细菌入侵阑尾壁而引起的;而慢性阑尾炎常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即呈慢性经过。
发病机制和病因:1主要病因: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
2发病机制:阑尾是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易潴留来自肠腔的粪便及细菌。
阑尾壁富于神经装置,根部有类似括约肌的结构,受刺激时易于收缩使管腔更为狭窄。
阑尾腔因粪石、寄生虫等造成机械性阻塞,或因刺激引起阑尾挛缩,致使阑尾壁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粘膜损害,导致阑尾缺血甚至坏死,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引起阑尾炎。
阑尾炎病变分3种主要类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炎的早期病变,病变只限于阑尾粘膜或粘膜下层。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是急性化脓性炎,阑尾的化脓性炎主要表现为蜂窝织炎,因为阑尾组织比较疏松,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重型阑尾炎,阑尾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坏死。
常导致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肠肿瘤1大肠息肉(1)与癌变无关的非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2)与癌变关系密切的息肉:①乳头状腺瘤;②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变率很高,有重要意义;③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最低。
2大肠癌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变形,并有粘液血便。
有时出现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症状。
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乙状结肠为次,其他部位较少。
(1)大肠癌的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肉眼观分为四型:①隆起型;②溃疡型;③浸润型;④胶样型,此型多见于青年人,预后较差。
镜下可见有:①乳头状腺癌:癌细胞为柱状上皮排列成细乳头状,乳头内间质很少;②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③粘液腺癌:常有两种类型。
一种表现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细胞;另一种表现为囊腺状结构,囊内充满粘液;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不形成腺管状结构;⑤未分化癌,癌细胞常较小,形态较一致,细胞弥漫成片或不成团,不形成腺样结构;⑥腺鳞癌;⑦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直肠肛门附近的被覆鳞状上皮,为数较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上第21卷第16期·医学综合论坛·作者简介:王静,功能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诊断率观察王静(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功能科,江苏 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诊断率。
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诊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01例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急性阑尾炎检查结果,并同病理诊断率对比;针对急性阑尾炎超声像图进行分析大小;各型阑尾炎彩色多普勒结果。
结果:超声诊断单纯、化脓、坏疽性各项阑尾炎符合率为12例(85.71%)、59例(98.33%)、27例(100.00%),总符合率97.03%与病理诊断100.00%比较无差异(c 2/P =3.047/0.081,P >0.05),漏诊3例(2.97%,3/101。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长度(53.10±7.22)mm、管腔直径(7.10±3.15)mm、管壁厚度(3.12±0.97)mm ;化脓阑尾炎为(57.82±8.56)mm、(10.58±4.80)mm、(4.64±1.34)mm ;坏疽阑尾炎为(58.56±7.67)mm、(11.86±4.32)mm、(4.87±1.67)mm ;化脓及坏疽阑尾炎阑尾长度、管腔直径、管壁厚度高于单纯性阑尾炎(t /P =2.733/0.008,3.320/0.002,5.033/0.000,2.939/0.005,4.012/0.000,5.147/0.000,P <0.05)。
单纯性阑尾炎CDFI 见管壁散在点状及棒状血流信号。
化脓性阑较丰富点状及棒状血流信号, 疽性阑尾炎阑尾管壁血流信号减少,偶见点状血流信号。
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诊断率高,应用价值较为明显,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的指导。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概述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阑尾的炎症)。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病人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有时诊断相当困难。
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o.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
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认识误区有关阑尾的传统的错误观念应该彻底纠正:1.阑尾炎就是盲肠炎。
由于阑尾紧紧挨着盲肠,所以许多人把阑尾炎与盲肠炎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2.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无重要生理功能,切除阑尾对机体无不良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对阑尾功能有许多新的认识,特别是免疫学和移植外科的发展,给临床外科医生提示:应严格掌握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对附带的阑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态度。
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它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
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以及促使肠管蠕动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
解剖生理阑尾(lán wěi 英文名:vermiform appendix)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阑尾尖端指向的方向有四种类型:①盲肠后指向上方,占大多数。
②:指向盆腔和髂窝,约占1/3。
③回肠前或后方指向脐,仅少数。
④盲肠右外侧,亦较少见。
此外,一部分盲肠后位阑尾位于腹膜后间隙内。
了解阑尾位置的变异,对阑尾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婴儿阑尾位于盲肠顶端,在发育过程中,盲肠的右前部生长较快,这种偏心性生长,使得成人的阑尾基底部移至盲肠左后侧、回盲瓣下方2.5cm处。
急性与慢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以及病理分型的比较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阑尾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因是阑尾腔内黏液梗阻、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
慢性阑尾炎则是指阑尾反复发作或长期受慢性炎症影响的情况。
超声检查是诊断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常见方法,其表现可以提供诊断的依据。
以下是急性与慢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以及病理分型的比较分析:
1. 急性阑尾炎超声表现:
- 阑尾扩张:急性阑尾炎时,阑尾一般表现为扩张,超过6mm为异常,阑尾管内黏液堵塞。
- 壁增厚:急性炎症引起的阑尾壁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导致壁厚。
- 囊状改变:阑尾腔内积液或脓肿形成,可表现为囊状改变,一般可见阑尾腔内液性暗区。
- 周围炎症:阑尾炎时,阑尾周围可出现脂肪浸润、间隙积液等炎性表现。
- 血液征象:急性阑尾炎时,可有血流增强,超声多普勒可以显示阑尾周围炎症血流增强。
3. 病理分型的比较:
- 急性阑尾炎:包括非坏死性阑尾炎、坏死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
超声难以区分不同类型。
- 慢性阑尾炎:可分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性特异性炎症、慢性纤维炎和慢性黏液囊肿,超声一般无法明确病理分型。
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类似,均表现为阑尾扩张、壁增厚和周围炎症。
在超声检查中,根据阑尾扩张程度、壁厚度和周围炎症程度可以初步判断阑尾是否炎症。
对于病理分型,超声检查往往无法明确,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检查仅作为阑尾炎的辅助诊断手段,确诊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
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介绍阑尾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变,以急性阑尾炎多见,是诊疗中最为常见的急腹症类型,阑尾炎的发生与病原菌侵袭、阑尾腔阻塞等多种因素相关,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尤以青年人群多见,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人群,患者主要以发热、腹部疼痛、局部压痛等为常见症状,腹痛可向右下腹转移,阑尾炎病情进展极为迅速,患者多需要在明确诊断后开展手术治疗,而诊断及治疗的及时性及有效性是缓解病患痛苦、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
本文主要就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及常见治疗方式进行介绍分析。
1 阑尾炎是怎么回事?阑尾炎的高发与阑尾特殊的生理结构相关,阑尾是一个位于盲肠及回肠之间的弯曲盲管,长度一般在8cm前后,因该盲管较为弯曲且管腔较为狭窄,易发生堵塞,加之病原菌的侵袭,易出现炎性病变的发生,阑尾炎患者以剧烈的右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多难以耐受,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伴随机体免疫水平的降低,与此同时,阑尾炎发生导致的剧烈疼痛,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加剧疼痛症状。
目前阑尾炎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类型。
2 阑尾炎是怎么诊断的?阑尾炎患者发病后的症状较为典型,以剧烈的右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这也是临床初步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少部分患者发病初期无剧烈腹痛症状,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因而还需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及鉴别。
尿常规是阑尾炎诊断中的常用项目,通过尿液性质、酸碱度、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的测定进行诊断,阑尾炎患者多合并较为显著的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情况,一般将其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
同时C-反应蛋白检验多与尿常规检测联合应用,即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后留置上清液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CRP检验,其中水平在10mg/L及以上时为阳性,有部分临床研究发现,两种检测方式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缩短确诊时间,同时在对阑尾炎不同病理类型分型中的准确率也显著提升。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发⽣于阑尾的⼀种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常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体温升⾼,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现象。
(⼀)、病因和发病机制 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阑尾腔阻塞导致细菌侵⼊阑尾壁。
阑尾是⼀条细长盲管,管腔较狭窄,容易发⽣阻塞。
粪⽯、异物、寄⽣⾍等原因使管腔堵塞后,阻塞远端的粘膜分泌物不能排出⽽滞留于腔内,腔内压⼒升⾼,使阑尾壁受压,影响静脉回流,阑尾粘膜因淤⾎、⽔肿、缺氧⽽损伤,细菌(⼤肠杆菌、肠球菌)得以侵⼊引起阑尾炎。
(⼆)、病理变化 1.急性阑尾炎,有三种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acute simple appendicitis)为阑尾炎初期病变,病变多只限于阑尾粘膜或粘膜下层。
⾁眼观,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失去正常光泽。
镜下:⼀处或数处隐窝处上⽪坏死脱落,⼤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粘膜下各层有急性炎细胞浸润,浆膜层尚未受累。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来。
⾁眼观,阑尾充⾎、⽔肿明显,肿胀变粗,浆膜表⾯覆以纤维素性或脓性渗出物。
镜下:阑尾各层充⾎、⽔肿、⼤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纤维素渗出。
⼤量中性粒细胞积聚,可有脓肿形成,即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浆膜⾯有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即有阑尾周围炎及局限性腹膜炎。
(3)急性坏疸性阑尾炎(acute gangrenous appendicitis):常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进⼀步发展所致。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阑尾腔内积脓,腔内压⼒增⾼及阑尾系膜静脉受炎症波及⽽发⽣⾎栓性静脉炎等,均可引起阑尾壁⾎液循环障碍,以⾄阑尾壁发⽣坏死及腐败菌⼊侵,发⽣阑尾坏疽。
⾁眼观,阑尾呈⿊褐⾊,肿⼤变性,表⾯有纤维素性及脓性渗出物被覆,阑尾壁⼴泛坏死。
易导致穿孔。
如穿孔时迅速与周围组织发⽣纤维素性粘连,病菌不致⼴泛播散,往往在阑尾穿孔部周围形成脓肿,否则可迅速扩散为弥漫性腹膜炎。
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及其特点: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轻型或病变早期,病变只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阑尾轻度肿胀,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
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明显,浆膜充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病变深达肌层和浆膜的阑尾全层,腔内可积脓,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可形成局限性腹膜炎。
③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属重型,阑尾管壁坏死,呈暗紫或发黑,腔内积脓,压力高,可发生血运障碍,最后导致穿孔,感染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④阑尾炎周围脓肿:大网膜将坏疽或穿孔的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属炎症局限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