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CT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398.60 KB
- 文档页数:43
脊柱骨折ct的报告单
脊柱骨折CT的报告单
姓名:×××年龄:××岁性别:××就诊日期:××年××月××日
患者主诉:腰部剧烈疼痛,行走困难。
临床资料:
患者由急诊科转入本科,于急诊科病史表明:患者因意外事故导致背部受伤,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行走困难。
体格检查:背部椎体有明显触痛。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以横断面和冠状面的方式进行扫描。
扫描结论:
1. 脊柱骨折:L2椎体显示明显骨折,骨折线呈横行走向,骨折面稍有移位。
L2椎体圆锥脊索显示正常。
2. L1椎体:L1椎体骨质结构规则,未见明显异常。
3. L3-L5椎体:L3-L5椎体骨质结构规则,未见明显异常。
4. 椎间盘:L1-L5椎间盘结构规则,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脊柱骨折:L2椎体明显骨折,骨折线呈横行走向,骨折面稍有移位,伴有腰部剧烈疼痛和行走困难,需进行详细的进一步临床评估和治疗。
注意事项:
1. 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需要进一步进行腰椎骨折的类型评估,以指导后续治疗决策。
2. 需要查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情况,以确定合理的疼痛控制和功能康复计划。
3. 患者需遵循严密的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并随访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以上报告仅供临床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医生指导决定。
如有问题,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人体脊椎(CT)正常值测量标准脊柱一、颈椎1、齿状突前间隙的前后径:<2mm2、矢状径:C1≥21mmC2≥20mmC3≥17mmC4-C7=14mm3、椎管前后径a第一颈椎椎管前后径:16-27mm。
b第二颈椎至第七颈椎椎管前后径:12-21mm。
4、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5、脊髓宽度:矢状面>6-7mm二、胸椎1、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2、椎管的矢状径:T1~T11=13-14mmT12=15mm3、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4、椎间隙的宽度:在T1处最小 T6-T11:约4-5mm在T11-T12处最大三、腰椎1、腰椎椎管前后径:15-25mm.2、腰椎椎管横径(椎弓根间距):20-30mm。
3、腰骶角(S1横剖面):26-57度4、椎间隙宽度或腰椎间盘高度:8-12mm,(从L1/2到L4/5递增,从L5/S1递减)5、椎管宽度(椎弓根水平之椎管横径):L1-L4>20-21mmL5>24mm6、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7、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8、侧隐窝高度(椎体后缘至上下关节突前缘间的距离):正常时大于5mm,小于2mm肯定是狭窄,2-3mm可疑狭窄。
9、黄韧带:宽度<6mm,颈、胸段黄韧带较薄。
10、椎间盘CT值:70Hu±5Hu。
脊柱骨关节疾病CT诊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脊柱骨关节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了解CT扫描在脊柱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 学会阅读和分析脊柱骨关节疾病CT图像。
4. 能够运用CT图像判断脊柱骨关节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二、教学内容1. 脊柱骨关节疾病概述脊柱骨关节疾病的定义脊柱骨关节疾病的分类脊柱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2. CT扫描技术在脊柱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CT扫描原理及设备CT扫描参数的选择CT图像的重建和显示3. 脊柱骨关节常见疾病的CT表现颈椎疾病胸椎疾病腰椎疾病骶尾骨疾病4. 分析脊柱骨关节疾病CT图像的方法CT图像的阅读方法脊柱骨关节疾病CT图像的识别和判断常见疾病的CT特征性表现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脊柱骨关节疾病CT图像进行解析让学生通过CT图像判断疾病类型和程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脊柱骨关节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CT扫描技术及图像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脊柱骨关节疾病CT图像,让学生参与诊断过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病例,分享诊断心得,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脊柱骨关节疾病基本概念和CT扫描技术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脊柱骨关节疾病CT图像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让学生课后练习,提高诊断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脊柱骨关节疾病CT诊断相关书籍。
2. 课件:PPT课件,包含文字、图片、病例等。
3. 影像资料:脊柱骨关节疾病CT图像,包括正常影像和病变影像。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学术资料,了解脊柱骨关节疾病CT诊断的最新进展。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活动安排如下:第1课时:讲解脊柱骨关节疾病概述及分类。
第2课时:介绍CT扫描技术在脊柱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第3课时:学习颈椎疾病的CT表现。
第4课时:学习胸椎疾病的CT表现。
第5课时:学习腰椎疾病的CT表现。
本帖最后由longer、婷于2013-5-3 04:32 编辑很多骨科医生或者治疗疼痛的医生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对看CT、核磁很费劲,前几个月至今一直有很多大像的这个问题,希望可以从这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今天偶然发现这个专业的学习资料,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开心,所以分享给所有的有缘人,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做出精确的诊断。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振片子)。
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深”的CT/MRI片子啦(^o^)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
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
看看腰椎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
而从矢状面图(从侧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
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
第七节脊柱和脊髓CT诊断1.目的和要求(1)了解脊柱、脊髓CT的检查方法及正常解剖。
(2)掌握脊柱骨折、结核、转移瘤、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2.教具教学片、挂图、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1)检查方法:常规取仰卧位,先作定位,标定扫描层面并决定扫描架倾斜角度,椎间盘病变多用3—5mm层厚,脊柱病变则用10一15mm层厚扫描。
(2)正常脊柱CT表现:横断面像上有椎体、椎弓根和椎板构成椎管骨环,脊髓居椎管中央,呈低密度影、椎板和关节突的内侧为黄韧带,厚2—4mm。
侧隐窝前后径大于3mm,椎间盘密度低于椎体,CT值50—110Hu,推管前后径为15—25mm。
(3)脊柱骨折CT表现:CT上清晰显示骨折线、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以及椎管内骨碎片或椎管内血肿等。
特别是累及附件的复杂骨折。
CT还可以对脊髓外伤情况作出判断。
压缩性骨折在CT上表现为骨小梁密集,椎体前方可见断裂移位的骨片。
爆裂骨折表现为椎体垂直方向上的粉碎骨折,正常的外形与结构丧失,骨折片向前后上下各个方向移位。
CT检查的重点是观察骨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了解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及骨折移位对脊髓的压迫情况。
(4)脊柱结核CT表现:脊柱椎体和附件松质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
脊柱周围软组织肿胀或有钙化之寒性脓肿,椎间盘受累变窄。
CT还可以发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
(5)椎间盘突出CT表现:椎间盘膨出表现为椎体边缘之外出现对称的规则的环形软组织影,椎间盘后缘与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形态一致即向前微凹,也可呈平直或对称性均匀一致的轻度弧形,硬膜外脂肪层清晰,硬膜囊无明显受压、移位。
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椎体后缘见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块影,其内可见钙化,硬膜囊前脂肪层消失,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移位。
(6)脊柱转移瘤CT表现:椎体、椎弓根常有不同程度骨破坏,大多呈溶骨性骨破坏,其CT值低于或等于邻近骨质的数值。
硬膜外肿块边缘不规则,可呈弥漫性浸润,硬膜外脂肪层消失,肿瘤可压迫硬膜囊,使蛛网膜下腔阻塞,增强扫描部分肿瘤可强化。
一、课程简介1.1 课件背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查已成为脊柱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课件旨在介绍脊柱CT诊断的基本原理、扫描技术、图像解读及临床应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运用CT技术诊断脊柱疾病。
1.2 课件目标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能够:(1)了解脊柱CT扫描的基本原理及参数设置;(2)掌握脊柱CT图像的解读方法;(3)熟悉脊柱疾病CT诊断的临床应用;(4)提高脊柱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脊柱CT扫描技术2.1 扫描原理介绍CT扫描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探测器、计算机处理等,以及脊柱CT扫描的特殊性。
2.2 扫描参数详细讲解脊柱CT扫描的参数设置,如扫描范围、层厚、层距、重建间距等,以及如何根据患者情况和疾病特点进行调整。
2.3 对比剂应用介绍脊柱CT对比剂的应用原则和方法,以及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三、脊柱CT图像解读3.1 图像基本观讲解脊柱CT图像的基本观察方法,包括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的阅读技巧。
3.2 正常脊柱CT表现展示正常脊柱的CT图像,讲解正常骨结构、软组织结构及脊髓的表现。
3.3 疾病CT表现分析常见脊柱疾病的CT表现,如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并结合病例进行讲解。
四、脊柱CT诊断的临床应用4.1 骨折与脱位介绍脊柱骨折和脱位的CT诊断方法,以及CT在评估骨折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方面的应用。
4.2 椎间盘疾病讲解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等疾病的CT诊断,以及CT在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
4.3 脊柱肿瘤介绍脊柱肿瘤的CT诊断,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CT 在评估肿瘤范围、制定治疗计划等方面的应用。
4.4 其他疾病讲解脊柱感染、脊柱侧弯、脊柱畸形等疾病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
五、病例分析与实战演练5.1 病例展示展示典型脊柱疾病病例的CT图像,包括骨折、脱位、椎间盘疾病、脊柱肿瘤等。
5.2 病例分析针对病例图像,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讲解疾病诊断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