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养生名言一
- 格式:docx
- 大小:16.10 KB
- 文档页数:3
药膳养生馆,名人名言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2、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4、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
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6、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
——《吕氏春秋》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9、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1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1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1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1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1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1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1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1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养生要集》2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
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2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
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
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养生名言大全1、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2、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一一孙思邈3、心安病自除。
一一陆游4、热食伤骨,冷食伤肺。
一一曹庭栋5、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一一李时珍6、节饮食,慎言语。
一一蒋捷7、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
一一梁章钜8、疾小不加理,浸淫将遍身。
一一欧阳修9、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一一梁章矩10、养生之道,颜开喜笑。
一一佚名11、饥梳头,饱洗澡。
一一杨慎12、旷达的人长寿。
一一莎经亚13、心气和平,五体安宁。
一一佚名14、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
一一《卫生诀》15、养生以少怒为本。
一一曾国藩16、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一一梁章矩17、心察损神,语多伤气。
一一中居郧18、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一一李悝19、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一一佚名20、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一一庄子21、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一佚名22、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一一葛洪23、爽口物多终作疾。
——李时珍24、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一一达芬奇25、厄穷而不悯,遗失而不怒。
一一韩婴26、朴能镇浮,静能御躁。
一一中居岩27、笑长命,哭生病。
一一佚名28、饱生众疾。
——赵遵路29、怒后不可食,食后不可怒。
一一梁章矩30、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一一苏轼31、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 曹庭栋32、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一一颜之推33、势顺则强,气顺则舒。
一一刘基34、节饮食而后得健康。
一一弗拉科利35、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一一林逋36、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一一林逋37、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一一钱大昕38、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一一桓范39、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一一李光庭40、忧郁生疾,疾困乃死。
一一管仲41、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栋42、书可益智,书可熏性,书可养生。
一一杨名时43、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
一一何坦44、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一一吕坤45、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一一李光庭46、举世尽从愁里老。
古人修身养性三十名句,请看这里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养身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
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
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昨非庵日纂》)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4、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太平御览》)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
”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
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
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
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
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
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
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中医古代养生名言1.古代养生名句来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 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秋胡戏妻> 每想病时则尘心渐减,常防死日则善念自生.<传家宝>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寿世保元> 富甚足忧烦,贫甚多饥饿.要于贫富间,知足随缘过.<拟寒山诗>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 食不厌细嚼,饮不厌细呷.<寿世青编> 春夏秋冬历一年,稍知调护自无愆.安然无病称真福,莫恃身当壮盛年.<寿世传真>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 修心可补相,积善得延寿.<自警> 除却钱财烦恼少,无烦无恼即神仙.<醒世恒言> 当欢须且欢,过后买应难.<惜欢>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老夫>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闲适吟>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偶成> 枕上得诗愁健忘,披衣起写残灯光.山妻窃笑老何苦,儿辈读书无此忙.<枕上> 世人笑我拙,谁知拙为贵.口拙无是非,事拙无冤对.饭菜充我饥,不想珍馐味.布衣暖我身,不想绫绸被.手拙不出拳,时常拢袖内.脚拙不妄行,邪径早回避.需择君子交,不入奸狡队.心中有主张,外面推聋聩.不管短与长,不管兴与废.呵呵笑几声,嘻嘻吃一醉.日间安稳坐,夜里安稳睡.行止有天良,俯仰都不愧.<学拙歌>。
2.古代养生名句来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秋胡戏妻>每想病时则尘心渐减,常防死日则善念自生.<;传家宝>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寿世保元>富甚足忧烦,贫甚多饥饿.要于贫富间,知足随缘过.<;拟寒山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食不厌细嚼,饮不厌细呷.<;寿世青编>春夏秋冬历一年,稍知调护自无愆.安然无病称真福,莫恃身当壮盛年.<;寿世传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修心可补相,积善得延寿.<;自警>除却钱财烦恼少,无烦无恼即神仙.<;醒世恒言>当欢须且欢,过后买应难.<;惜欢>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老夫>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闲适吟>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偶成>枕上得诗愁健忘,披衣起写残灯光.山妻窃笑老何苦,儿辈读书无此忙.<;枕上>世人笑我拙,谁知拙为贵.口拙无是非,事拙无冤对.饭菜充我饥,不想珍馐味.布衣暖我身,不想绫绸被.手拙不出拳,时常拢袖内.脚拙不妄行,邪径早回避.需择君子交,不入奸狡队.心中有主张,外面推聋聩.不管短与长,不管兴与废.呵呵笑几声,嘻嘻吃一醉.日间安稳坐,夜里安稳睡.行止有天良,俯仰都不愧.<;学拙歌>3.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古人养生经典格言: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养生名言大全本文是关于养生名言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2、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孙思邈3、心安病自除。
——陆游4、热食伤骨,冷食伤肺。
——曹庭栋5、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李时珍6、节饮食,慎言语。
——蒋捷7、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
——梁章钜8、疾小不加理,浸淫将遍身。
——欧阳修9、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梁章矩10、养生之道,颜开喜笑。
——佚名11、饥梳头,饱洗澡。
——杨慎12、旷达的人长寿。
——莎经亚13、心气和平,五体安宁。
——佚名14、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
——《卫生诀》15、养生以少怒为本。
——曾国藩16、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梁章矩17、心察损神,语多伤气。
——申居郧18、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李悝19、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佚名20、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21、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佚名22、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葛洪23、爽口物多终作疾。
——李时珍24、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25、厄穷而不悯,遗失而不怒。
——韩婴26、朴能镇浮,静能御躁。
——申居岩27、笑长命,哭生病。
——佚名28、饱生众疾。
——赵遵路29、怒后不可食,食后不可怒。
——梁章矩30、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苏轼31、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曹庭栋32、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颜之推33、势顺则强,气顺则舒。
——刘基34、节饮食而后得健康。
——弗拉科利35、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36、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林逋37、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钱大昕38、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桓范39、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李光庭40、忧郁生疾,疾困乃死。
——管仲41、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栋42、书可益智,书可熏性,书可养生。
——杨名时43、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
——何坦44、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古代健康养生名言精选1.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子·形势解》2.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
——《管子·形势解》3.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左传·昭公元年》4.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元·刘元素《素问·上古天真论》5.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6.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7.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清·沈德潜《古诗源·击壤歌》8.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孔子家语·五仪解》9.起居无常,惟适之安。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10.起居宜慎,节以安乐之条;却病有方,导以延年之术。
——明·高濂《遵生八笺·序》11.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审居宅安乐者,为得安乐窝。
——明·高濂《遵生八笺》12.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唐·韩愈《原道》13.饮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14.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居可安而不必丽。
——《愿华集》15.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清·李渔《笠翁文集》16.不觅仙方觅睡方。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半山翁诗》17.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
——明·尤遵叙《饮食坤言》18.能息心,自瞑目。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19.先睡心,后睡眼。
——宋·蔡季通《睡诀》20.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安寐》21.卧不安,大抵以清心为切要。
古代中医养生名言1、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明·胡文焕《养心要语》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4、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5、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7、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清·尤乘《寿世青编》8、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明·高濂《尊生八笺》9、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10、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1、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12、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13、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1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5、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1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7、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明·万全《养生四要》18、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
——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19、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20、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养生金句名言名句大全
以下是养生方面的一些金句名言名句:
1.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吕不韦
2. 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就等于慢性自杀。
——威廉·弗雷
3. 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
——曾国藩
4. 食服常温,一体皆春;心气常顺,百病自退。
——蔡清
5. 服药千副,不如一宵独卧;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
——杨慎
6. 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
先睡心,后睡眼。
——蔡季通
7.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
——徐甜斋
8. 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
——梁章钜
9. 草食之兽不疾易蒌,水生之虫不疾易水。
——佚名
10.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司空图
希望这些金句名言名句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古代中医养生名言1、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2、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3、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4、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明·高濂《尊生八笺》5、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6、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明·胡文焕《养心要语》7、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8、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9、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清·尤乘《寿世青编》10、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3、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14、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
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15、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16、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17、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18、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19、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明·万全《养生四要》20、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21、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22、养生以不伤为本。
古代养生至理名言
以下是一些古代养生至理的名言:
1. "养生之道,顺应自然,和谐身心。
" -张仲景
2. "寡欲知足,淡泊名利,保持心境平和是养生之道。
" -道家养生理念
3. "饮食有节,适度运动,舒缓压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 -古代养生原则
4. "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益于身心健康。
" -古代生活习惯
5. "调理五脏,注意防护,预防疾病胜于治疗疾病。
" -中医养生观念
这些名言强调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与自然和谐、心态平和、饮食有节、适度运动、规律作息、调理五脏等。
它们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保持身心健康的智慧和经验。
然而,请注意,这些名言和观念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个人医疗建议,如果有具体的健康问题,还是应该咨询医疗专业人士的意见。
古代中医养生名言古代中医养生名言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中医养生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2、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3、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4、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明·高濂《尊生八笺》5、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6、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明·胡文焕《养心要语》7、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8、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9、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清·尤乘《寿世青编》10、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3、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14、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
——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15、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16、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17、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古人养生格言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人养生格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养心莫善于寡欲。
2、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4、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5、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6、三分医治,七分调养。
7、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8、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9、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10、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11、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12、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13、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14、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15、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16、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17、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18、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19、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20、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21、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22、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2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24、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25、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26、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27、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28、呼吸吐纳,熊经鸟伸,为寿而矣。
29、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30、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31、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
32、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33、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34、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35、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36、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
37、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38、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39、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40、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41、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
42、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43、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44、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
45、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46、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47、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2012.5/FOR YOUR HEALTH 名人养生“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名人养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名人养生“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名人养生“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名人养生“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名人养生“六节”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名人养生“七食”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名人养生“八乐”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名人养生“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
”代名人养生一席话养生益寿/养生有道向前肝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古代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肝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为四肢之本,藏魂之所在。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条达舒畅,充满生机。
因此,春季养肝尤其显得重要。
春季怎样养肝呢?按中医理论有三个方面。
一是正确辨证。
春季肝气旺盛,但仍有盈亏虚实之分。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古代养生格言,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国古代养生格言1、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2、常开窗,透阳光,空气流通保健康。
若要不生病,处处扫干净。
3、饭后百步,遇事不怒。
多愁多病,越愁越病。
4、床铺干净,舒坦入梦。
饭要细嚼,衣要勤洗。
勤穿勤脱,胜似吃药。
5、饭前要洗手,饭后要嗽口,习惯成自然,百病全赶走。
6、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饮食不检点,大病在眼前。
7、常讲卫生,百病不生。
干干净净一身轻,不干不净生百病。
8、胸怀要开阔,坦荡无忧愁。
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9、夫妻同苦共甘,棒打鸳鸯不散。
恩恩爱爱虽老不老,打打闹闹未老先衰。
10、寒从足下生,百病凉上起。
病从口中入,凉从脚上来。
狗从嘴冷,人从腿冷。
11、小小一口痰,病菌千千万。
洗脸洗额脑,扫地扫旮旯。
12、干干净净,吃了太平。
吃喝净,少生病。
13、动为纲,素为常;少饮酒,不悲伤。
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肾。
14、心胸坦荡,体健寿长。
心胸宽大能撑船,欢乐健康享百年。
15、秋风凉,添衣裳。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16、鲜花虽美怕寒霜,夫妻恩爱寿无疆。
子孝父心宽,妻贤夫兴旺。
17、一片忠诚是长寿之本,满怀善良是快乐之源。
人闲长指甲,心闲长头发。
18、乐观使人长寿。
动则不衰,乐则长寿。
饭养人,歌养心。
19、食不过饱,衣不过暖。
饭吃得不饱不饿,衣穿得不冷不热。
20、不讲不笑,不成世道;不玩不笑,不成老少。
笑一笑,老来少,心灵美,人更俏。
21、宁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
饭要定时吃,衣要看天穿。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
22、注意营养味道好,讲究卫生饭菜香。
贪图凉快吃冷饭,吃后容易把病犯。
23、勤洗衣裳勤洗澡,多晒被褥身体好。
勤洗衣裳勤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4、健康使人快乐,快乐使人健康。
怒伤肝,愁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25、劳不过累,逸不过安。
生活上要适度,精神上要大度。
有关健康的古代名言名句1.中国古代关于身心健康的名言健康: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
——(中国作家)吴运锋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
(中国作家)葛德文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伟大的事业基于高深的学问,坚强的意志在于强健的体魄。
——(中国政治家)孙中山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锻炼身体,短时间内效果不显,但持之以恒,其功自见。
就像储蓄一样,零存整取,积久即成巨款。
——(中国作家)孙允中2.中国古代关于身心健康的名言健康: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
——(中国作家)吴运锋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
(中国作家)葛德文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伟大的事业基于高深的学问,坚强的意志在于强健的体魄。
——(中国政治家)孙中山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锻炼身体,短时间内效果不显,但持之以恒,其功自见。
就像储蓄一样,零存整取,积久即成巨款。
——(中国作家)孙允中。
3.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歌赋、格言警句格言警句: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文嘉《明日歌》)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3.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4.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6.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7.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8.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9.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10.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养生语录(ZT)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养生以不伤为本。
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
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
爽口物多终作疾。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养静为摄生首务。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人不得夜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饱生众疾。
夜饱损一日之寿。
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语,寝不言。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便怒。
慎言语,节饮食。
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冬月宜温足冻脑。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
冬寒尤可近火,火在表;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
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
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先睡心,后睡眼。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
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
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
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
独抱浓愁无好梦。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名利如山,隔断神仙路往还。
恩爱牵缠不自由,名利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地,免致中年早白头。
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
欲求长生先戒性。
古今名人养生名言一
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曹庭栋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食欲数而少,又欲顿而多。
曹庭栋
食不语,寝不言。
怒后不可食,食后不可怒。
梁章矩
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林逋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曹庭栋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庄子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李光庭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梁章矩
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梁章矩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梁章矩
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李光庭
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栋
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李悝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诸葛亮
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吕坤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
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佚名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