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四章作业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0
3. 试列出绘制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的基本步骤,并按次步骤绘制下列6种二元共聚物的组成曲线,同时说明其所属的共聚类型。
答: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F 1-f 1曲线)绘制步骤:● 判断曲线类型:写出竞聚率r1、r2并比较其大小与0和1的大小关系,判断其所属共聚物组成曲线类型(5中典型曲线中的一种);● 写F 1-f 1式(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关系式):代入具体单体对应的r1、r2值到F 1-f 1式中,并且化为最简式;● 计算:代入几个f 1值(0, 0.2, 0.4, 0.5, 0.6, 0.8, 1),根据F 1-f 1式计算F 1值;如果是有恒比点共聚(反S 形曲线)或嵌段共聚(S 形曲线),再代入F 1 = f 1,计算出恒比点; ● 绘图:依据上述选取的f 1与对应的F 1值绘图,横坐标为f 1值,纵坐标为F 1值。
(1)r 说明控制共聚物组成的主要方法有几种,如果两种单体进行共聚的竞聚率为 r 1=0.40, 21并说明如何控制共聚物组成达到要求。
解:控制共聚物组成的主要方法:(1)控制转化率(在一定范围内);(2)补加消耗得快的单体(活泼单体);(3)上述两种方法同时应用。
r 1=0.40, r 2=0.60(r 1 < 1, r 2 < 1,有恒比点共聚),且F 1-f 1的公式及曲线如下:令F 1=0.5,求得f 1=0.55按照f 1=0.55,f 2=0.45投料即可得到共聚物组成为F 1=0.5的聚合物。
(亦可从图中求出)5. 已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Q 值分别为1.00和0.74,e 值分别为-0.80和0.40,试计算这两种单体分别进行共聚时的竞聚率,并说明共聚类型。
解: Q 苯乙烯=1.00, Q MMA =0.74, e 苯乙烯=-0.80, e MMA =0.40,则: 由竞聚率皆小于1可知聚合为有恒比点共聚,共聚物组成曲线为反S 形。
图4-2 交替共聚组成曲线0.000.200.400.600.80 1.00f 112112-22-f f f )e (e e 211211e Q Q r --=)e (e e 122122e Q Q r --=。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化学习题:1、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有哪些测试方法?分别适用于何种聚合物分子,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何不同?(10分)答: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渗透压、光散射、粘度法、超离心法、沉淀法和凝胶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中,有些方法偏向于较大的聚合物分子,有的方法偏向于较小的聚合物分子。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指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Mn ) 采用冰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和蒸气压降低等方法测定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即总质量除以样品中所含的分子数。
(2)质均相对分子质量( Mω) 采用光散射等方法测定质均相对分子质量。
(3)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Mη) 采用粘度法测定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2、详述高分子聚合物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并举例。
(20分)答:高分子化合物常以形状、合成方法、热行为、分子结构及使用性能进行分类。
1、按高聚物的热行为分类(1) 热固性高聚物高聚物受热变成永久固定形状的高聚物(有些不需加热)。
不可再熔融或再成型。
结构:加热时,线型高聚物链之间形成永久的交联,产生不可再流动的坚硬体型结构,继续加热、加压只能造成链的断裂,引起性质的严重破坏。
利用这一特性,热固性高聚物可作耐热的结构材料。
典型的热固性高聚物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等。
(2) 热塑性高聚物熔融状态下使它成型(塑化),冷却后定型,但是可以再加热又形成一个新的形状,可以多次重复加工。
结构:没有大分子链的严重断裂,其性质也不发生显著变化,称为热塑性高聚物。
根据这一特性,可以用热塑性高聚物碎屑进行再生和再加工。
聚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聚酰胺等都属于热塑性高聚物。
2、按高聚物的分子结构分类(1) 碳链高聚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于组成,绝大部分烯类聚合物属于这一类。
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等。
(2) 杂链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
如聚醚、聚酯、聚硫橡胶等。
第四章1. 无轨、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举例说明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单体前后位置的规定。
⑴. 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 1、M 2按概率无规排布,M 1、M 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自一至十几不等。
多数自由基共聚物属于这一类型,如氯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⑵. 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 1、M 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属于这一类。
⑶. 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 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 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每一链段可长达几百至几千结构单元,这一类称作AB 型嵌段共聚物。
也有ABA 型(如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 )和(AB )。
(AB)x 型。
⑷.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 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 2单元组成。
抗冲聚苯乙烯(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属于这一类。
3. 说明竞聚率21,r r 的定义,指明理想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时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⑴. 定义:竞聚率为均聚增长和共聚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2122212111k k r k k r ==⑵. 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①. 理想共聚:1,21=r r ;②. 交替共聚:021==r r ;③. 恒比共聚:理想恒比共聚:1121,1f F r r ===其5. 示意画出下列各对竞聚率的共聚物组成曲线,并说明其特征。
5.01=f 时,低转化阶段的1F 约是多少?且曲线不对称。
=?可求出由组成方程:122221211212111F f r f f f r f f f r F +++=6. 醋酸烯丙酯(028.0 ,13.1=-=Q e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74.0 ,41.0==Q e )等摩尔共聚,是否合理? 根据e Q -式:()[]()[]0066.041.013.113.1exp 74.0028.0exp 211211=--=--=e e e Q Q r ()[]()[]056.1413.141.041.0exp 028.074.0exp 122122=+-=--=e e e Q Q r 由21,r r 值知,醋酸烯丙酯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而共聚,而甲基丙烯酸甲酯则易与自身反应而均聚,所以等摩尔共聚,不合理。
第四章离子聚合习题参考答案1.与自由基聚合相比,离子聚合活性中心有些什么特点?解答: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的根本不同就是生长链末端所带活性中心不同。
离子聚合活性中心的特征在于:离子聚合生长链的活性中心带电荷,为了抵消其电荷,在活性中心近旁就要有一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存在,称之为反离子,当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之间得距离小于某一个临界值时被称作离子对。
活性中心和反离子的结合,可以是极性共价键、离子键、乃至自由离子等多种形式,彼此处于平衡状态:BA B+A B+A B AⅠ为极性共价物种,它通常是非活性的,一般可以忽略。
Ⅱ和Ⅲ为离子对,引发剂绝大多数以这种形式存在。
其中,Ⅱ称作紧密离子对,即反离子在整个时间里紧靠着活性中心。
Ⅲ称作松散离子对,即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之间被溶剂分子隔开,或者说是被溶剂化。
Ⅳ为自由离子。
通常在一个聚合体系中,增长物种包括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它们彼此之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反离子及离子对的存在对整个链增长都有影响。
不仅影响单体的的聚合速度,聚合物的立体构型有时也受影响,条件适当时可以得到立体规整的聚合物。
2.适合阴离子聚合的单体主要有哪些,与适合自由基聚合的单体相比的些什么特点?解答:对能进行阴离子聚合的单体有一个基本要求:①适合阴离子聚合的单体主要有:(1)有较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化合物主要有丙烯酸酯类、丙烯腈、偏二腈基乙烯、硝基乙烯等。
(2)有π-π共轭结构的化合物主要有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
这类单体由于共轭作用而使活性中心稳定。
(3)杂环化合物②与适合自由基聚合的单体相比的特点:(1)有足够的亲电结构,可以为亲核的引发剂引发形成活性中心,即要求有较强吸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
如V Ac,由于电效应弱,不利于阴离子聚合。
(2)形成的阴离子活性中心应有足够的活性,以进行增长反应。
如二乙烯基苯,由于空间位阻大,可形成阴离子活性中心,但无法增长。
(3)不含易受阴离子进攻的结构,如甲基丙烯酸,其活泼氢可使活性中心失活。
第四章自由基链式聚合实施方法本章要点:1.自由基链式聚合的实施:通常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它们有不同的适用场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2.本体聚合:为解决散热问题,采用分段聚合;3.溶液聚合:溶剂的选择性是关键;4.悬浮聚合:聚合机理同常规的本体或溶液聚合,分散剂起到关键作用,产物的粒径达到mm级;5.乳液聚合:具有特殊的聚合机理和聚合规律,通过增加乳化剂用量可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产物的分子量;6.大品种高分子: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酸乙烯酯和丁苯橡胶等等,宜采取适当方法生产。
本章难点:1.乳液聚合的聚合场所:增溶胶束和乳胶粒为乳液聚合的主要差所;2.乳液聚合的聚合过程:根据聚合速率,乳液聚合分为三个阶段;聚合过程中单体和乳化剂的物料转移由单体液滴、至水相、再至乳胶粒;聚合过程中分散相(胶束、单体液滴和乳胶粒)按一定规律变化;3.乳液聚合动力学:经典的乳液聚合包含许多理想条件。
4.1 聚合方法和聚合体系4.1.1 单体在反应介质中的分散状态本体聚合没有反应介质,溶液聚合中单体以分子状态溶解在反应介质,悬浮聚合中单体以mm级的分散相悬浮于反应介质中,在乳液聚合中单体主要存在于分散相的单体液滴和乳胶粒中。
4.1.2. 按聚合体系的相态单体及其聚合物以分子状态溶解在反应介质中,聚合体系成为一相,此时为均相聚合;反之,单体或/和聚合物不溶于反应介质,聚合体系具有多个相,此时为非均相聚合。
4.1.3. 按单体的物理状态分类分为气相聚合、液相聚合和固相聚合。
4.2 本体聚合4.2.1 本体聚合的组成和特点本体聚合体系由单体、引发剂和少量助剂组成。
除用引发剂进行聚合以外,还可用光和辐照来进行聚合。
本体聚合的聚合速率高,产物纯度大,但是散热和搅拌困难。
4.2.2 本体聚合的适用场合产物纯度高,特别适用于生产板材和型材等透明制品,且所用设备比较简单。
本体聚合反应,也特别适合于实验室研究。
第一节习题
1 在热机械曲线上,为什么PMMA 的高弹区范围比PS 的大? (已知PMMA 的=g T 378K ,=f T 433—473K ;PS 的=g T 373K ,=f T 383—423K
2 为什么热机械曲线上f T 的转折不如g T 明晰?
3 假如从实验得到如下一些高聚物的热-机械曲线,如图6-12,试问它们各主要适合作什么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为什么?
橡胶
(a (b
(a (b
图6-12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
4 从化学结构角度讨论以下各对聚合物为什么存在g T 的差别.
T
ε
20 60 100 140 180 A 塑料
T
ε -60 0 40 B 20 210 T
ε C 纤维
80 100 T
ε D 塑料
CH 2CH 2
(1
(150K 和
CH 2
CH CH 3
(250K
(2
CH 2
CH C O OCH 3 (283K 和 CH 2
CH O C O CH 3 (350K
(3
CH 2
CH 2O (232K 和 CH 2 CH OH
(358K
(4
CH 2
CH C OC 2H 5
O (249K
和
CH 2
CH 2
CH CH 3
C
OCH 3
O (378K
5 从结构出发排列出下列各组高聚物T g 顺序并简要说明理由。
(1
C CH 3
CH 3
C
, C
H
H C
,
CH 2
CH
CH
CH 2
,
(CH
CH n
,
C
H
C H ,
CH 2CH 2
(N CH 2(5NHCO CH 2(4CO n , H
(2
(CH 2
CH Cl
n ,
(CH 2
C Cl
n ,
(CH CH n ,
Cl
Cl
Cl
(CH 2
CH C
CH 2Cl
n
(3
(CH 2
CH CH 3
n
CH C 2H 5
n
(CH 2
(CH 2CH C 4H 9 n
,
,
(CH 2
CH C 6H 13 n
(CH 2
CH n (CH 2
CH n (CH 2
CH n (CH 2
CH F
n
(4
Cl
CN
(CH 2
CH C
CH 3
CH 3
CH 3
n
(CH 2
CH C 4H 9 n
(5
,
(CH 2
2n
(CH 2
C CH 3 CH 3n (6 ,
CH (CH 2 C F
F
n (CH 2
C Cl
Cl n ,
(7
(NH (CH 2NHCO (CH 2CO 6
n (O (CH 2OCO 6(CH 2CO 2n (NH (CH 2NHCO CO n
66,,
(8(O(CH2OCO(CH2CO
8n
8
(OCH
2
CH2OCOCH2CH2COn
(O O CO(CH
22CO
n
,
(9(O(CH
2O
2(CH2O C CH C
O
O
CH2
CH3
2
(x
n
X=0 ,2 ,4 ,6 ,8
5 为什么腈纶用湿法纺丝,而涤纶用熔融纺丝?(腈纶不能nianliu
6 观察到含有线型(CH2n酯基的聚丙烯酸酯,其
g
T随n的增加而规则减少,用自由体积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7 解释为什么高速行驶中的汽车内胎易爆破.(链段来不及运动,处在玻璃态
第二、三节习题
1. 指出下列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非晶态热塑性塑料,晶态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硫化橡胶。
2.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结晶度分别为10%和80%的结晶聚合物的形变-温度曲线,并讨论结晶度对曲线的影响规律。
3. 何为强迫高弹形变?其形变能否恢复?(Tg之前不能恢复,Tg 之后可以产生温度范围?(Tb-Tg
4.已知某有机玻璃的T b=20℃、T f=190℃、T g=90℃, 试分别画出该种有机玻璃在0℃、75℃、130℃下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5.为什么PVC塑料袋不能用作食品袋?(增塑剂过多,易渗透出来
6. 简述炭黑增强橡胶作用机理。
7.简述高弹形变的特点。
8.画出非晶态聚合物在适宜的拉伸速率下,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30度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指出从该曲线所能获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