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_第四章
- 格式:doc
- 大小:167.04 KB
- 文档页数:5
2.解:(1)k
=k11/r1 = 49/0.64=76.56 L/(mo l·s),
12
k21=k22/r2 =25.1/1.38=18.19L/(mo l·s)
(2)1/ r1为丁二烯单体的相对活性、1/r2为苯乙烯单体的相对活性。
1/
r1=1.56>1/
r2=0.725说明丁二烯单体活性较苯乙烯单体活性大,又因为k12>k22说明
丁二烯自由基活性较苯乙烯自由基活性小。
(3)两种单体共聚属无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共聚物组成方程为F1=( r1f12+f1f2)/(r1f12+2f1f2+r2f22),代入r1和r2值,作图如下
(4)欲得组成均匀的共聚物,可按组成要求计算投料比,且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补加丁二烯单体,以保证原配比基本保持恒定。
2. 假定一: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假定二:链自由基的活性只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的结构,与前末端单元的结构无关。
假定三:聚合反应是不可逆的,无解聚反应;
假定四:共聚物的聚合度很大,单体主要消耗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而消耗在链引发中的单体数可忽略不计,Rp >>Ri。
假定五:聚合过程为稳态反应,即体系中总自由基浓度及两种自由基浓度都保持不变。
3. 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定义为竞聚率。
它表征两种单体的相对活性,
反映了单体自身增长(均聚)和交叉增长(共聚)的快慢。
r1= k11/k12,r2= k22/k21
当r1 r2=1时,可进行理想共聚;
当r1<1且r2<1时,可进行有恒比点的共聚;
当r1<<1,r2<<1,r1→0,r2→0或r1= r2=0时发生交替共聚。
第四章离子聚合习题参考答案1.与自由基聚合相比,离子聚合活性中心有些什么特点?解答: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的根本不同就是生长链末端所带活性中心不同。
离子聚合活性中心的特征在于:离子聚合生长链的活性中心带电荷,为了抵消其电荷,在活性中心近旁就要有一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存在,称之为反离子,当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之间得距离小于某一个临界值时被称作离子对。
活性中心和反离子的结合,可以是极性共价键、离子键、乃至自由离子等多种形式,彼此处于平衡状态:BA B+A B+A B AⅠ为极性共价物种,它通常是非活性的,一般可以忽略。
Ⅱ和Ⅲ为离子对,引发剂绝大多数以这种形式存在。
其中,Ⅱ称作紧密离子对,即反离子在整个时间里紧靠着活性中心。
Ⅲ称作松散离子对,即活性中心与反离子之间被溶剂分子隔开,或者说是被溶剂化。
Ⅳ为自由离子。
通常在一个聚合体系中,增长物种包括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它们彼此之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反离子及离子对的存在对整个链增长都有影响。
不仅影响单体的的聚合速度,聚合物的立体构型有时也受影响,条件适当时可以得到立体规整的聚合物。
2.适合阴离子聚合的单体主要有哪些,与适合自由基聚合的单体相比的些什么特点?解答:对能进行阴离子聚合的单体有一个基本要求:①适合阴离子聚合的单体主要有:(1)有较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化合物主要有丙烯酸酯类、丙烯腈、偏二腈基乙烯、硝基乙烯等。
(2)有π-π共轭结构的化合物主要有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
这类单体由于共轭作用而使活性中心稳定。
(3)杂环化合物②与适合自由基聚合的单体相比的特点:(1)有足够的亲电结构,可以为亲核的引发剂引发形成活性中心,即要求有较强吸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
如V Ac,由于电效应弱,不利于阴离子聚合。
(2)形成的阴离子活性中心应有足够的活性,以进行增长反应。
如二乙烯基苯,由于空间位阻大,可形成阴离子活性中心,但无法增长。
(3)不含易受阴离子进攻的结构,如甲基丙烯酸,其活泼氢可使活性中心失活。
第四章自由基链式聚合实施方法本章要点:1.自由基链式聚合的实施:通常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它们有不同的适用场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2.本体聚合:为解决散热问题,采用分段聚合;3.溶液聚合:溶剂的选择性是关键;4.悬浮聚合:聚合机理同常规的本体或溶液聚合,分散剂起到关键作用,产物的粒径达到mm级;5.乳液聚合:具有特殊的聚合机理和聚合规律,通过增加乳化剂用量可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产物的分子量;6.大品种高分子: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酸乙烯酯和丁苯橡胶等等,宜采取适当方法生产。
本章难点:1.乳液聚合的聚合场所:增溶胶束和乳胶粒为乳液聚合的主要差所;2.乳液聚合的聚合过程:根据聚合速率,乳液聚合分为三个阶段;聚合过程中单体和乳化剂的物料转移由单体液滴、至水相、再至乳胶粒;聚合过程中分散相(胶束、单体液滴和乳胶粒)按一定规律变化;3.乳液聚合动力学:经典的乳液聚合包含许多理想条件。
4.1 聚合方法和聚合体系4.1.1 单体在反应介质中的分散状态本体聚合没有反应介质,溶液聚合中单体以分子状态溶解在反应介质,悬浮聚合中单体以mm级的分散相悬浮于反应介质中,在乳液聚合中单体主要存在于分散相的单体液滴和乳胶粒中。
4.1.2. 按聚合体系的相态单体及其聚合物以分子状态溶解在反应介质中,聚合体系成为一相,此时为均相聚合;反之,单体或/和聚合物不溶于反应介质,聚合体系具有多个相,此时为非均相聚合。
4.1.3. 按单体的物理状态分类分为气相聚合、液相聚合和固相聚合。
4.2 本体聚合4.2.1 本体聚合的组成和特点本体聚合体系由单体、引发剂和少量助剂组成。
除用引发剂进行聚合以外,还可用光和辐照来进行聚合。
本体聚合的聚合速率高,产物纯度大,但是散热和搅拌困难。
4.2.2 本体聚合的适用场合产物纯度高,特别适用于生产板材和型材等透明制品,且所用设备比较简单。
本体聚合反应,也特别适合于实验室研究。
第四章
1. 无轨、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举例说明这些共
聚物名称中单体前后位置的规定。
⑴. 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 1、M 2按概率无规排布,M 1、M 2连续
的单元数不多,自一至十几不等。
多数自由基共聚物属于这一类型,如氯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⑵. 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 1、M 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属于这一类。
⑶. 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 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 2链段构成的大分
子,每一链段可长达几百至几千结构单元,这一类称作AB 型嵌段共聚物。
也有ABA 型(如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 )和(AB )。
(AB)x 型。
⑷.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 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 2单元组成。
抗冲聚苯乙烯(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属于这一类。
3. 说明竞聚率21,r r 的定义,指明理想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时
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⑴. 定义:竞聚率为均聚增长和共聚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2122
21211
1k k r k k r =
=
⑵. 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①. 理想共聚:1,21=r r ;
②. 交替共聚:021==r r ;
③. 恒比共聚:理想恒比共聚:1121,1f F r r ===其
5. 示意画出下列各对竞聚率的共聚物组成曲线,并说明其特征。
5.01=f 时,低转化阶段的1F 约是多少?
且曲线不对称。
=?可求出由组成方程:12
2221211212111F f r f f f r f f f r F +++=
6. 醋酸烯丙酯(028.0 ,13.1=-=Q e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74.0 ,41.0==Q e )等摩尔共聚,是否合理? 根据e Q -式:
()[]()[]0066.041.013.113.1exp 74
.0028.0exp 211211=--=--=
e e e Q Q r ()[]()[]056.1413.141.041.0exp 028
.074.0exp 122122=+-=--=
e e e Q Q r 由21,r r 值知,醋酸烯丙酯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而共聚,而甲基丙烯酸甲酯则易与自身反应而均聚,所以等摩尔共聚,不合理。
但如果使醋酸烯丙酯的量远大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量,可以得到交替共聚物。
7.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
丙稀腈等等单体与丁二烯共聚,交替倾向的次序如何?说明原因。
(提示:如无竞聚率数据,可用 e Q , 值)
⑴. 当0 ,021→→r r 时表现为交替共聚,因此,可以从 021→r r 的
程度来判断两单体交替共聚的倾向大小
⑵. 从e 值差值的大小来判断,e 值相差较大的单体,交替共聚的倾
向大。
由此交替共聚的次序为:
马来酸酐>丙稀腈>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
马来酸酐:25.2 ,23.0==e Q ;醋酸乙烯酯:22.0 ,026.0-==e Q ; 丁 二 烯:05.1 ,39.2-==e Q 马来酸酐-丁二烯体系:
()[]52112
1
1107.5exp -⨯=--=
e e e Q Q r , ()[]51221
2
21086.1exp -⨯=--=e e e Q Q r
醋酸乙烯酯-丁二烯体系:013.01=r ,45.382=r 计算题:
1.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两对单体共聚,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浓度均为15%(质量分数),根据文献的竞聚率,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
⑴.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文献值,23.0 ,68.121==r r
[][][][][]
886
.0,
174.086
15,36.15
.6215100211121=+=
===-=M M M f M M 932.02114
.012
2
2212112
1211112=+++==-=f r f f f r f f f r F f f ⑵.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体系:文献值,52.0 ,46.021==r r
[][][][][]855
.0,144.0104
15
,85.012.10015100211121=+====-=M M M f M M 775.02145
.012
2
2212112
1211112=+++==-=f r f f f r f f f r F f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