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多形红斑
- 格式:docx
- 大小:15.64 KB
- 文档页数:1
多形红斑的临床表现多形红斑常发生于春秋二季,往往起病较急。
前驱症状有低热、头痛、四肢乏力、关节及肌肉酸痛。
部分病人可同时或发病之前易患单纯疱疹或上呼吸道感染。
皮疹好发于面颈部及四肢远端,口腔、眼等粘膜也可被累及。
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呈红斑、斑丘疹、水疱、大疱、紫斑有风团等,但以斑丘疹和红斑为最常见。
典型损害色泽为内紫外红,中央可出现水疱。
外观甚奇特,个个皮疹境界楚楚,宛以靶状形态,此乃所谓虹膜样皮损。
见到这样皮疹,对诊断有帮助。
患处搔痒或轻度疼痛和灼热感。
发病期中、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病程自限,皮损约经2~4周可望消退,但常常再复发。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尚可见到两种特殊类型,即寒冷型多形红斑和斯蒂芬斯一约翰逊(Stevens-Johnson)综合征。
寒冷型多形红斑:本型以女性青年占多数,均在每年寒冷季节发病。
惯发于手足背及指趾部,皮疹呈暗红色丘疹或紫颜色血疱,大小约米粒至绿豆大,间也可见虹膜样损害,患者有时轻度肿胀,手足冰冷,似冻疮样的改变。
自觉作痒、遇暖尤剧。
此起彼落,愈后留有暗红色素斑。
斯蒂芬斯-约翰逊(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又名恶性大疱型多形红斑。
本型可视为多形红斑重症型。
其常见原因是由药物引起的。
该型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发病急骤,病情重笃。
皮疹全身各处皆可被侵犯,但以颜面、手足尤其剧烈。
口,眼、鼻以及尿道生殖器等处粘膜受累者屡见不鲜,而且口腔炎常是本综合征的一个早期症状,几乎全部病人都可查见该部粘膜有损害。
皮疹表现为红斑、紫斑、水疱、大疱、血疱、糜烂及结痂。
损害常迅速扩大,可相互融合,但表皮棘层松解现象,即尼氏(Nikolsky)征为阴性。
患者常伴有头痛、疲乏、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毒血症性衰竭。
有时还可全并细菌感染,而死于肺炎或败血症,该综合征病程较长,约3~6周方能痊愈。
多形红斑中医药治疗概况王伟;刘高峰;张玉玲;丁宝成;梁广斌;郑红;赵延明【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01(018)003【摘要】@@ 多形红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10~3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程常具自限性易复发,皮疹为多形性红斑,还表现为丘疹水泡.常有粘膜损害并可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与中医药记载的"雁疮”、"猫眼病”相类似,兹就近十余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报告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禀性不耐所致.复受风寒侵袭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致病;或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郁于皮肤为病;或血分蕴热外感风邪妄行泛发于肌肤粘膜所致.现代医学对此病有以下几种看法:①感染,包括各种细菌和病毒.②药物,可引起多形红斑样药疹.③某些系统性疾患,如红斑狼疮、皮肌炎、恶性淋巴瘤等可引起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据推测本病可能为发生于皮肤小血管的变态反应.【总页数】2页(P8-9)【作者】王伟;刘高峰;张玉玲;丁宝成;梁广斌;郑红;赵延明【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哈尔滨市药材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市药材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市药材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相关文献】1.中医药治疗多形红斑3则 [J], 李明俊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药治疗概况 [J], 陈立强;吴二利;张家墉3.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概况 [J], 李建洪;龚瑞莹;吕锐萍;铁明慧;李开韵;李俊贤;庞永诚4.中医药治疗宫寒型不孕症的研究概况与思考 [J], 杨柯;李天禹5.近5年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研究概况 [J], 杨星星;秦晓光;杨小芳;柯义泽;张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如何治疗多形性红斑
*导读:金芪方黄芪12,金雀根30,茜草30,生地30,研粉,混匀制成糖衣片。
每日30片,分3次服,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
中医治疗多形性红斑:
1. 地肤子方地肤子30,槐花12,白菊花9,款冬花9,夜交藤9,水煎服。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多形红斑。
2.益气活血温阳汤当归9,赤芍9,丹参9,桂枝9,党参9,黄芪15,附子6,陈皮6,水煎服。
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3.金芪方黄芪12,金雀根30,茜草30,生地30,研粉,混匀制成糖衣片。
每日30片,分3次服,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外治方:
1.皮肤糜烂者,用三黄洗剂(经验方),外擦。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共研细末。
上药10~15,加入蒸馏水100ml,医用碳酸1ml。
临用时摇匀,以棉花蘸药汁搽患处,每日4~5次。
2.粘膜糜烂者,用锡类散外吹,1日4~5次。
对风寒型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等刺激;忌食鱼、虾、蟹、蒜、韭等发物。
第1 页。
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是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性病变。
本病类似中医之“猫眼疮”、“雁疮"、“寒疮”。
由外感风寒,营血凝滞,或血分有热,外感风湿搏结而成。
病灶感染、服某些药物或食鱼、虾、蟹等发物皆可诱发。
有自限性,3~4周后消退。
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易复发。
【诊断】1.皮疹呈多形性,开始多为红斑或丘疹,以后可有风团或水疱,可互相融合。
红斑颜色鲜红,中心呈暗红至紫红,周围隆起红色环,同时中心部常发生重叠水疱,而形成重叠的环状。
2 .皮疹好发于指缘、手掌、足背,其次是前臂、小腿伸侧、面部及颈侧等处。
常对称发生。
重者累及口腔黏膜及生殖器部,破溃后糜烂。
3 .多见于青壮年,妇女较多;春秋两季容易发病。
4 .自觉灼热、疼痛,如有风疹块时可感瘙痒。
5 .发病急骤,个别严重病例有发热、咽痛、头痛、关节痛。
6 .重症型即为斯一姜氏综合征,其特征是发病突然,伴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皮损广泛,以大疱较为明显,并有口腔、生殖器等严重黏膜损害,同时有肺、肝、肾、心血管等脏器受累。
7 .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型患肢皮肤发凉,斑多呈暗红色,类似冻疮,每于气候寒冷时发作或加重,气候转暖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治法:和营散寒。
方药举例: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桂枝、赤芍、川茸、羌活各IOg,细辛3g,甘草5g,生姜2片,红枣4枚。
8 .风热型,不分季节和气候冷热,斑色鲜红,灼热,水疱较多,常伴有发热、咽痛、口干、关节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
方药举例:消风散加减。
荆芥、防风、牛劳子、当归、生地黄、赤芍、苦参各10g,蝉蜕、川木通各5g,大青叶15g。
加减:咽痛、口干,加玄参、桔梗、甘草各IOgo关节痛加秦无、防己各IOgo高热加生石膏30g,知母、黄苓各15g。
二、局部治疗1.风寒型用桂枝、当归、艾叶各10g,红花5g,煎汤浸泡或热敷。
并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刺激。
2 .风热型未破用解毒搽剂,已破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涂。
.实用文档.
本病为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常伴黏膜损害。
重者有严重的黏膜和内脏损害。
病因复杂,以变态反响为常见。
一、临床表现
1.皮疹呈多形性,开始多为红斑,以后可出现风团、丘疹、结节或水疱、紫癜等。
红斑大小如同扁豆或指甲盖,颜色鲜虹,中心暗红或紫红,可相互融合。
有些虹斑中心可消退,形成环状,或出现重叠水疱,形如虹膜,颇具特征性。
2.皮损多对称分布于手足背部、掌跖,腕肘、膝、面颈及臀部。
严重者泛发全身,可累及口、眼、外生殖器等黏膜,出现黏膜红肿、糜烂、溃疡等。
3.自觉瘙痒或灼热感,常伴有轻重不等的全身病症,如疲乏、头痛、发热、关节痛等。
4.病程轻者1~2周,重者3~4周方可消退。
常有季节性复发,以春秋季多见。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尤以女性多见。
二、诊断
1.根据水肿性多形性皮疹及好发部位,一般不难诊断,如有典型虹膜样皮疹,更易确诊。
2.需与冻疮及荨麻疹鉴别,冻疮常表现为暗紫色水肿性斑片,边界不清,且极少在掌跖口腔部位;荨麻疹那么发无定处,发生及消退迅速,疹形为单一风团,一般无水疱,自觉剧痒。
.。
多形红斑的诊断与治疗多形红斑又名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组原因较复杂的累及皮肤粘膜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
表现为丘疹、水疱多形性损害和具有靶形或虹膜样特征性红斑。
重症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病因不明,认为与感染、药物、系统疾患有关,月经、妊娠、放射线、寒冷等亦可诱发。
本病有自限性,重症型可伴内脏受损,甚至死亡。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年女性为多,好发于春秋冬季,病前有头痛、低热、关节肌肉痛等前驱症状。
依其临床症状特点可分为:红斑-丘疹型,水疱及大疱型和重症型。
1. 红斑-丘疹型⑴ 好发于手足背、指缘、掌跖、前臂及小腿等处。
⑵ 皮损以红斑及丘疹为主。
初发为指甲大小圆形水肿性红斑,境界清,后向周围扩大至钱币大小,1~2日后中央色变暗或呈紫癜状或出现小血疱,形成虹膜状(即虹膜状红斑或靶形红斑)。
⑶ 皮疹多散在对称分布,亦可融合成回状或图纹状。
⑷ 粘膜不受累或受累较轻。
⑸ 自觉微痒。
⑹ 病程约2~4周,消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但常复发。
2. 水疱及大疱型⑴ 可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亦可直接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和大疱,粘膜亦常受累。
⑵ 在红斑丘疹的基础上发生水疱、大疱,或在红斑的边缘出现环形血疱。
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或浅在性溃疡,自觉疼痛。
⑶ 可发生关节炎、咽喉炎、蛋白尿或血尿。
3. 重症型亦称粘膜-皮肤眼综合征或Steven-Johnson综合征或重症大疱性红斑。
⑴ 发病急骤,有较重的前驱症状。
⑵ 损害广泛,除上述部位外,躯干亦常累及。
⑶ 粘膜损害出现早且重,如眼、口、鼻、食道、外阴等均可受累,表现为水疱、糜烂、甚至溃疡。
⑷ 皮损为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或紫红色斑,其上有水疱或大疱,常有瘀斑及血疱,常融合成大片,尼氏征阴性。
⑸ 全身中毒症状重,有高热、寒战、气促、腹泻、甚至抽搐昏迷等。
⑹ 可并发心、肝、肾、肺等损害。
还可并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
⑺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多、贫血、血沉快、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加等。
⑻ 组织病理示水疱位于真皮表皮交界处,真皮上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多形红斑分型治疗-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多形红斑分型治疗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现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与广大中医执业医师考生分享!(1)风热枚湿治法:清热燥湿,活血散瘀。
处方:银花12克,黄连8克,牛蒡子10克,白鲜皮10克,生地20克,薄荷6克,木通8克,赤茯苓15克,苍术10克,车前子10克,甘草6克。
加减:发热偏盛加板蓝根、蒲公英;皮疹红赤鲜艳加丹皮、赤芍;瘙痒明显加蝉蜕、蚤休;皮疹散发此起彼伏者加防风、荆芥;咽喉疼痛者加桔梗、芦根;水疱明显者加苦参、玄参;湿重者加川朴、泽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出入共治22例,全部治愈。
常用成方:消风导赤散、多形红斑二方。
(2)风寒血瘀治法:温经散寒,通络化瘀。
处方:桂枝6克,赤芍12克,制川乌3克,当归12克,羌活9克,防己12克,川芎9克,生姜皮3克,红枣9克,甘草6克,葱管2根。
加减:形寒肢冷者加附子、干姜;脉缓迟涩者加细辛、麻黄;兼风寒表证者加苏叶、蝉蜕、僵蚕;皮疹面颈部多者加川芎、白芷;上肢多者加姜黄;下肢多者加牛膝;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脾虚便溏者加白术、苡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化裁治疗70例,痊愈15例,显效22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5%.常用成方:加味桂枝汤、当归四逆汤。
(3)气虚血瘀治法:益气活血,温经通脉。
处方:党参9克,黄芪15克,附子6克,桂枝9克,当归9克,赤芍9克,丹参9克,陈皮6克。
加减:寒证显著者加干姜、炙甘草;血瘀显著者加桃仁、红花;气虚明显者重用党参、黄芪,加菟丝子;阳虚肢冷者加肉桂、细辛;兼气郁者加枳实、郁金;头昏目眩者加川芎、白芷;脉涩络阻者加路路通、威灵仙;皮疹硬结者加茜草、泽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加减治疗85例,痊愈64例,显效5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5%.常用成方:黄芪桂枝五物汤、血府逐瘀汤、活血解毒汤。
皮肤科多形红斑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概述】多形红斑是一种以红斑为主,兼有水疱、丘疹等多形性损害,常累及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本病类似于中医文献中所称的“雁疮”“猫眼疮”。
【诊断要点】1.轻型多形红斑,皮疹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
2.典型临床表现:为躯干、四肢虹膜状皮损,即圆形红斑的中央略凹陷,颜色较深,外围以一个颜色较浅的环。
可相互融合,红斑可中心消退,形成环状,瘙痒轻,无高热,眼、口、生殖器等处黏膜损害轻。
3.重症型患者即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躯干、四肢水肿性红斑,出现水疱和大疱,同时还伴有发热或眼、口、生殖器等处黏膜损害。
4.本病好发于春秋季。
发病急剧,急性经过。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体癣、玫瑰糠疹、寻常型天疱疮等相鉴别。
1.体癖皮疹环状,形态不规则,边缘部有丘疹、小水疱和鳞屑,经过慢性,鳞屑查真菌阳性。
2.玫瑰糠疹红斑椭圆形,黄红色,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斑的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皮疹数目多,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无黏膜损害,经过慢性。
3.寻常性天疱疮疱壁薄,尼氏征阳性。
疱易破裂,形成大片糜烂,病理变化为表皮内水疱,有棘层松解现象。
【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红斑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2.显效红斑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3.有效红斑消退50%以上,偶有瘙痒感。
4.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1)湿热蕴肤证候:虹膜状皮损较多,大小不等,色潮红,并伴有红色丘疹、水疱,发热,咽痛,口干,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
方剂: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等。
(2)寒湿瘀阻证候:虹膜状皮损散布手足,色紫红或黯红,间有少量水疱,四肢不温,遇寒加重,下肢沉重,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或弦紧。
治则:散寒祛湿、温通经络。
多形红斑多形红斑是一种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的急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粘膜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性红斑,形似虹膜状,以春秋两季最为多见,冬季亦可罹患。
好发于手、足背,颜面及四肢伸侧,常呈对称性。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妇女发病有╳╳╳╳╳╳╳╳╳╳╳╳╳╳╳╳╳╳╳╳╳╳的特点。
多形红斑相当于中医的“猫眼疮”、“雁疮”、“血风疮”、“寒疮”等范畴。
【病因及发病机理】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或因风寒外袭而致阳气不足,不能通达四末,加之寒气隆盛,致使气血周流不畅,气血凝注,阻于肌肤而发;或因素体血热,复感风热之邪,以致营卫不和、血热蒸肤,湿热内蕴,外淫肌肤而成;或因素体禀赋不耐,感受药毒,或血热化毒,入扰营血,毒热内攻而致,甚则热毒炽盛内陷成危候。
2.西医发病机理发病原因未明。
西医学目前认为其是抗原--抗体变态反应,变应原种类甚多,包括各种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布鲁氏杆菌、白喉杆菌、类丹毒杆菌等)、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炎白质炎病毒等)、真菌(毛癣菌、球孢子菌、组织孢浆菌等)、原虫(疟原虫、毛滴虫等)、支原体、药物(长效磺胺、阿司匹林、安替匹林、砷剂、巴比妥、溴剂、洋地黄、大仑丁、碘、汞、青霉素、水杨酸盐、氨苯砜、米诺地尔等)、内脏疾病(结缔组织病、癌、Hodgkins病、恶性淋巴瘤、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钩虫病)以及其他(妊娠、月经、放射线、饮食和接触过敏)等。
【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特点(宋体,小四号字,空两格,加粗)前驱症状有四肢倦怠、头痛、低热、食欲不振和关节、肌肉疼痛,部分病例有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皮疹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
根据按皮疹特点,临床上可分为斑疹-丘疹型、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
(1)斑疹-丘疹型此型最常见,以红斑和丘疹为主要皮损。
多形红斑及护理一、概念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exudativum)又名渗出性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重症称史-约综合征,是一种原因尚不明了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有自限性,皮疹多形,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等,特征性皮损为靶形损害即虹膜状皮疹,有不同程度黏膜损害,少数有内脏损害。
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好发于手足背、前臂及小腿等部位,多见于春秋季节。
男性略多于女性,以10~30岁发病率最高,20%为青少年。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雁疮”、“猫眼疮”相类似。
二病理病因1.感染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均有可能,单纯疱疹感染最常见。
2.药物抗生素、抗惊厥药、阿司匹林、抗结核药、抗真菌药等,常见致敏药物为磺胺类、青霉素类、非激素抗炎药、抗癫痫药等。
3.接触物如报春花、常青藤、辣椒素、松香、甲醛、镍等。
4.内脏疾病结缔组织病、血管炎、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5.其他文身、食物(橙色浆果)、物理因素(放射线、寒冷、日晒)等因素。
三、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有头痛、发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关节和肌肉酸痛、扁桃体炎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皮疹多形,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和紫癜等。
临床分3型:四、临床分型:1.红斑丘疹型最常见,为轻症型,多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亦见风团,分布于四肢末端伸侧面。
充分发展的红斑可形成靶形损害。
皮疹光照后加重,可出现同形反应,有轻度瘙痒,黏膜损害轻,常局限于口腔黏膜。
2.局限水疱型介于轻症和重症之间。
皮疹以水疱为主,红斑中央有水疱或红斑为水疱围绕,皮疹数目不多,局限于四肢末端部位,有黏膜损害。
3.重症型发病前有前驱症状,红斑数目多,主要分布于四肢,常扩散至躯干,有多数典型的靶形损害,有发热,黏膜损害严重,可累及2个部位的黏膜。
全身浅表淋巴结增大。
五、发病机理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中医辩证多形红斑
*导读:风湿热型用导赤散加味,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竹叶清心除烦,木通利水以降火,甘草清热解毒,石膏泻热,蝉衣祛风,萆渗湿,大黄通腑泻热。
虚寒型以附子理中汤合桂枝汤加减,附子、干姜温阳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党参、甘草补中益气,加桂枝通心阳,赤芍、当归、川芎、防己和营祛瘀,除湿通络。
……
多形红斑以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多发于肢端,重者口舌糜烂为特点。
本病病因病机为心脾久郁湿热,复感风邪,以致风、湿、热三邪搏于肌肤;或心脾素虚,复感风寒,以致营卫失和,寒凝气滞,经脉瘀阻。
风湿热型用导赤散加味,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竹叶清心除烦,木通利水以降火,甘草清热解毒,石膏泻热,蝉衣祛风,萆渗湿,大黄通腑泻热。
虚寒型以附子理中汤合桂枝汤加减,附子、干姜温阳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党参、甘草补中益气,加桂枝通心阳,赤芍、当归、川芎、防己和营祛瘀,除湿通络。
笔者体会风湿热型疗效较好,治愈率较高,且复发少;虚寒型病程长,疗效较差,受气候影响大,复发率较高。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