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结合中医辩证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郁证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302.25 KB
- 文档页数:4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大丁癀为主治愈阴虚瘀毒病案:傅某,女,32岁,未婚。
初诊:1982年5月12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2年前面部两颊呈现鲜红色斑,以鼻梁为中心逐渐形成蝴蝶形,初起发高热,以后转为不规则低热,面色潮红,口干喜冷饮,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睡时盗汗,五心烦热。
X光下见胸腔有少量积液,实验室检查有红斑狼疮细胞,血沉37mm/h,抗核抗体阳性,某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曾用激素、左旋咪唑、氯喹等,均无显效。
诊查:就诊时患者精神委顿,四肢无力,关节酸痛,面部红斑呈蝴蝶形,曝晒日光则颜色紫红,时有恶心,大便秘结,月经已停潮4个月,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辨证:乃阴虚瘀滞,内毒蕴结。
治法:治以清热养阴,活血解毒法。
处方:大丁癀10g 元参10g 生地10g 丹皮10g 紫草10g 蒲公英10g 白芍10g 红花7g 板蓝根15g 银花15g 白花蛇舌草15g 每日服1剂,连服药12剂,诸症均见改善,低热盗汗已瘥,面色转苍黄,精神较为疲乏,胃纳及大小便尚可。
改用养阴活血,- 1 -扶正祛邪。
处方:生晒参7g 川三七5g 大丁癀10g 北沙参15g 白芍15g 生地15g 鳖甲15g 白花蛇舌草15g 阿胶10g(烊服)分两次炖药汤煎服山茱萸、肉苁蓉、紫草各10g。
连服药1个月,诸症基本痊愈。
2年后随访,见精神充沛,面部红斑消失,月经正常,关节痛未再复发。
按语中医学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均由阴虚瘀滞而成,治疗先应养阴活血、清热解毒之法,继用扶正养阴,常可收到良好疗效。
据此医理,盛老近几年来治疗一些“红斑狼疮”,突出应用“大丁癀”。
此药产于印度及我国福建、广西一带,又名落地生根、土三七、大还魂、新娘灯等,性味甘酸凉寒,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消炎解毒退肿,入肺、肾两经,民间用于各种急性炎症、无名肿毒、外伤等。
盛老取其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治疗“红斑狼疮”,对于改善临床症状甚佳。
中医音乐疗法在临终关怀肿瘤病人郁证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音乐疗法在临终关怀肿瘤病人郁证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肿瘤住院患者9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个组别。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干预组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采用中医音乐疗法治疗。
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20.15±0.04)、抑郁评分(21.46±0.19);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33.98±1.43)、抑郁评分(34.70±1.25)。
结论:应根据肿瘤病人辨证分型的结果,将中医音乐疗法应用到肿瘤病人郁证的临终关怀中,使其郁证得以减轻。
关键词:中医音乐疗法;临终关怀;肿瘤;郁证前言:肿瘤患者晚期常存在严重的郁证,给予其临终关怀,对于患者心理问题的解决,以及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有研究指出,将中医音乐疗法应用到肿瘤患者临床关怀中,对患者郁证的缓解,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于本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肿瘤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样本,观察了中医音乐疗法的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肿瘤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个组别。
两组患者各48例,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癌症晚期,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如果在6个月内死亡,家属及工作人员不会感到意外的患者。
(2)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的患者。
(3)SAS评分50分以上的患者和SDS评分53分以上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
(2)有脑出血或者脑卒中,有语言障碍的患者。
(3)本人不知晓病情,家属要求保密的患者。
(4)有听力障碍的患者。
(5)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1.3.1 研究方法从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及百度、Google等大型搜索引擎的学术搜索以中文关键词“中医音乐治疗”,及英文关键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usic therapy ”,搜索发表时间为1995年~2015年的论著、会议论文、综述等各类研究,通过文献整理法,系统整理中医音乐治疗的主要方法。
红斑狼疮的辅助疗法如何通过辅助疗法缓解疾病症状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免疫抑制剂、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等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然而,红斑狼疮的辅助疗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辅助疗法能够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红斑狼疮的辅助疗法及其在缓解疾病症状方面的作用。
一、饮食调理饮食对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患者应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缓解症状。
此外,红斑狼疮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限制糖和盐的摄入。
同时,注意饮食中的病毒负荷,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食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养生保健红斑狼疮患者应重视养生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循环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坚持每天锻炼一定的时间。
此外,合理的作息也是重要的,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节。
三、中医治疗中医在红斑狼疮的辅助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为基础,注重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一些中医药物,如当归、川楝子、甘草等,被广泛应用于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减轻炎症的程度。
此外,中医还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四、心理疏导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压力和负担。
因此,心理疏导在红斑狼疮的辅助疗法中至关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沟通来减轻心理压力,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的帮助。
此外,一些心理放松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如冥想、瑜伽等。
2020年第33卷第1期抑郁情绪是在遭遇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等情况时产生悲观消极的一种主观感受。
持续的忧郁常导致顽固性睡眠障碍、社会功能丧失等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抑郁患者人数已达3.5亿,每年约100万人因其自杀[1]。
预计至2030年,抑郁症将可能成为人类第一大疾病负担[2]。
面对逐年增长的患病率,及时发现和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刻不容缓。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早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的“五音疗疾”观点中表明: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根据其音乐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选择曲目,以调畅情志,调理脏腑,使得人体气机动态平衡,从而维护人体身心健康[3],并在广泛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对治疗抑郁患者不良情绪有较大意义。
1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改善抑郁情绪原理人的五脏之气可化生喜、怒、悲、惊、恐5种不同的情志活动,音乐能够调理五脏、感染情绪,进而缓解精神与身体痛苦[4]。
抑郁,中医称之为“郁证”,主要因肝气郁结、肾气不足、脾失健运、心神失养所致[5]。
中医五行音乐可根据“郁证”病机所涉及的脏腑,利用相生相克原理和五音之间的关系在脏腑的阴阳盛衰及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乐,从而改善抑郁情绪[6]。
如对心梗伴抑郁患者选用心脏所对应的徽调式:《茉莉花》《化蝶》等活泼轻松、情绪欢畅的曲目进行五音治疗,可促进人体气血循环,从而益气养心,缓解抑郁[7]。
2单用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改善抑郁情绪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缓解抑郁情绪,亦有部分研究者结合其他中医特色技研究进展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改善抑郁情绪研究现状*屈群芳1,谭玉婷2,吴传芳3,易霞1,刘红华1,袁群1△1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机专科病房;3长沙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摘要]从原理、单用五音疗法及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改善抑郁情绪的研究入手探讨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指出大脑及体力超负荷工作易使人类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红斑狼疮的针灸疗法针灸如何帮助红斑狼疮患者红斑狼疮的针灸疗法:针灸如何帮助红斑狼疮患者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疼痛,炎症和其他不适症状。
本文将重点介绍针灸疗法在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针灸是通过在具体穴位上刺激,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
在红斑狼疮的治疗过程中,针灸能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帮助患者:1. 调整免疫功能: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反应异常导致的,而针灸可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免疫功能。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活性,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红斑狼疮患者的症状。
2. 缓解炎症和疼痛:红斑狼疮患者往往伴随着关节炎和疼痛症状,而针灸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来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针灸还能刺激神经末梢,分泌内源性镇痛物质,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3. 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红斑狼疮患者常伴随着情绪波动和睡眠问题,而针灸被证明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此外,针灸还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物钟。
4. 提高生活质量:红斑狼疮患者常常对各种症状感到疲倦和无力。
在针灸疗法的帮助下,患者能够恢复体力,改善身体机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的疗效,针灸疗法的安全性和无副作用也使其成为红斑狼疮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针灸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红斑狼疮患者。
患者在针灸治疗前需要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评估,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接受针灸疗法。
在针灸治疗红斑狼疮时,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舒适的位置上,接受专业针灸师的刺激。
针灸师会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通常会结合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来确定合适的穴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进展惠新园;杨勤军【摘要】中医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疗有多种分型,临床因证立法,随法选方论治,疗效甚佳。
现代临床学者立足于传统中医药经典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生理、病理理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选方用药论治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开启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篇章。
建议研究学者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形成一个完整而规范的理论体系,进而拟定一套规范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28)005【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辩证分型;病因病机;中医药;研究进展【作者】惠新园;杨勤军【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性免疫性疾病,其血清是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1]。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开始往往仅累及一到两个系统,表现为轻度的皮疹、关节炎、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演变为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害,甚或发生“狼疮危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者可威胁生命。
西医治疗以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副作用较多。
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以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且在减少并发症、巩固临床疗效等方面有突出优势。
兹就近几年应用中医药治疗SLE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根据SLE的临床表现中国医学将其命名为“阴毒病”“茱萸丹”“温毒发斑”“蝶疮流浊”等。
SLE病情复杂,中国医学对于该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尚未完善,诸多医家对其认识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指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中医对红斑狼疮的解释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又被称为“红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代表。
根据中医学的原理,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可归为肝郁湿热、脾胃虚弱、气血关系失调三者的共同作用,尤以肝郁湿热为先导发病机制,其他因素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发挥协同作用,因此在保养和治疗红斑狼疮时需要重点调理肝郁湿热。
一、肝郁湿热肝郁湿热过盛,是红斑狼疮发病的关键。
肝郁湿热说法是指癌热形成,热毒会通过血液毒素随癌热流出,充斥全身,易发生四肢及躯干红斑。
肝郁湿热的机制可归为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抑制剂水肿,LNs(淋巴结)渗出物改变,阻断自身抗体由血液向淋巴结流出,累及全身微循环,表现为肝脾失调,发热,失眠,乏力,风湿,风热,关节疼痛,表皮红肿,脱毛,斑痕等症状。
二、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导致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脾胃经虚虚,容易感染败血,子宫传出的血激活肝郁湿热,妨碍脾胃的正常运行,继而形成湿热阻滞于淋巴,加重肝郁湿热的症状。
如虚损虚弱,腹脹难受、便多或便溏,精神疲乏无力,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健忘、情绪低落等。
三、气血关系失调气血在红斑狼疮中关系密切,凡是气血失调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肝郁湿热难以恢复正常,发挥配合作用,气血不足易发湿气上逆,阻断气血运行,激活肝郁湿热,形成症状及早期红斑狼疮病变。
中医治疗红斑狼疮,主要以补脾调节、清郁排毒为基本方法,疏肝泻火。
采用清热化湿,清虚枯润,苦寒、甘淡、微苦、温中等调理方法;采用活血物质,活血药物,温散、补血活血药物,祛痹活血药物,祛血瘀药物,改善气血运行和疏肝泻火药物,凉血药物,清热解毒药物来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9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单独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8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7.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明显增加,观察组的血象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进步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炎症性结蹄组织病变,临床可表现出出多系统和多脏器损伤,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药物。
相关报道[1]提示T细胞在该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成为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但该方案的疗效并不乐观,据统计越15%患者5年内死亡。
研究[2]指出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所带来的毒副作用是主要问题。
我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发国家,国内大量报道提示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9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男性12例,女性36例,年龄26~53岁,平均(36.2±4.3)岁,病程2~8年,平均(4.8±2.4)年,观察组48例,男性10例,女性38例,年龄25~54岁,平均(36.6±4.6)岁,病程2~10年,平均(5.2±2.5)年,两组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异常和精神病患者,上述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红斑狼疮的辅助治疗方法理疗针灸与中药红斑狼疮的辅助治疗方法——理疗、针灸与中药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关节和内脏器官的炎症反应。
传统治疗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但这些药物对于长期使用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很多患者开始寻求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理疗、针灸和中药。
本文将重点介绍红斑狼疮的辅助治疗方法。
一、理疗理疗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热疗、电疗、按摩等。
在红斑狼疮的治疗中,热疗和电疗被广泛应用。
1. 热疗热疗是利用热量传导、辐射或对身体进行热处理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红斑狼疮中,热疗可以通过增加血液循环和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
2. 电疗电疗是利用电流刺激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来减轻红斑狼疮患者的症状。
二、针灸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来改善人体的功能,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红斑狼疮的辅助治疗中,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药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红斑狼疮的辅助治疗中,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炎和减轻症状等方面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使用理疗、针灸和中药治疗红斑狼疮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理疗师,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红斑狼疮的辅助治疗方法中,理疗、针灸和中药都是具备一定效果的选择。
但是,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因此,对于红斑狼疮患者来说,寻求医生的建议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辅助治疗,患者还应坚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以提高免疫力,缓解症状,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互协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