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子发芽实验(阳光)(一)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教案)标题:培养孩子实践动手能力的小学科学教案——11种子发芽实验引言:种子发芽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中常见的实践活动之一,旨在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本篇教案将介绍11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实验目的以及可能的结果,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一、实验目的种子发芽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于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增加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容器或塑料盒子2. 基质土或棉花球3. 11种不同的种子(例如豌豆、玉米、南瓜、小麦等)三、实验步骤1. 准备透明容器或塑料盒子,并用基质土或棉花球填满一半的容器。
2. 根据实验材料准备好的11种不同种子,将其均匀撒在基质土或棉花球上,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3. 为每个容器标注种子的名称、日期和实验编号,以便观察和记录。
4. 手轻轻浇适量的水,使基质土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润。
5. 将每个容器摆放在明亮而适度温暖的位置,避免阳光直射。
6. 定期观察并记录每个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芽茎的长度、叶片的数量等。
7.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不同部位的变化,并帮助他们辨认根、茎和叶片等植物器官。
四、可能的结果和讨论1. 不同种类的种子发芽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有些可能会快速发芽,而另一些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比较不同种子的发芽速度、生长情况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关于种子发芽和生长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种子的发芽机制、光线、水分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或实验设计的可能性。
五、教学提示1. 在实验前,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向学生介绍种子发芽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图表、表格、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清晰地呈现出来。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案【教材分析】教材结构:种子发芽实验: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的发芽实验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2)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3)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
活动一:提出要解决的问题1、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教材提示的“土壤、水分、气温"是学生熟识的,如果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还可能提出什么来呢?(空气、阳光、肥料、休眠期……2、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可能会说“种子不能发芽了")!草率吗?也是现实及真实的。
追问:是这样吗,你们有什么依据?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怎么做呢?这样自然地进入了下一活动。
(科学教师就应该学会追问) 活动二:种子发芽需要那些条件,讨论用实验证明1、明确:(1)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2)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只能用于观察的。
2、提示学生:研究要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明确研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呢?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书本中,提示“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活动三:配备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过程,有不少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化和明确。
例如:教材提示把绿豆种子种在纸巾而不是土壤里,为什么要这样改?不改可以吗?教材提示每个盒子种两颗种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怎样一步一步地操作?放多少纸巾、怎样折、怎样放、种子怎么种到纸巾里、每个盒子里滴多少水、配备好器材后怎么保管?是可以提示学生在之后的观察活动中应该注意观察哪些内容,怎样观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
2、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明确对比实验的规则(或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绿豆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初步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感受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观察实验的兴趣。
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反思(1)在完成了《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的教学后,我深感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主动探索的价值。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比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我尝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讨论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有了初步的预期。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种子发芽条件的猜测和讨论,我成功地保留了他们的不同观点,为后续的实验验证创造了条件。
在探索环节的设计上,我着重让学生体验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
通过以“土壤”条件为例的集体讨论,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设置实验条件、预测实验结果以及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其他可能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计划。
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虽然我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计划时强调了对比实验的公平性,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未能完全理解并应用这一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比实验方法的讲解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其次,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验计划后未能及时开展实验。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调整教学进度,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实验时间。
总的来说,这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魅力以及学生主动探索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反思(2)本次我执教的《种子发芽实验》一课,主要围绕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
种子的发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原理,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水、玻璃瓶、湿纸巾、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准备玻璃瓶和湿纸巾,将湿纸巾放入玻璃瓶中,确保湿度适宜。
2. 在湿纸巾上均匀摆放玉米种子,然后再放入一层湿纸巾,保持湿度。
3. 将玻璃瓶放置在室内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4.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在观察的同时,注意保持玻璃瓶内的湿度,确保种子的生长环境。
实验结果:第一天,玉米种子表面无明显变化,湿纸巾保持湿润状态。
第二天,部分玉米种子开始出现微小的裂缝,有些种子开始发芽。
第三天,大部分玉米种子均已经发芽,幼苗开始生长。
第四天,幼苗继续生长,根部逐渐加粗,茎叶开始展开。
第五天,幼苗生长迅速,根部向下延伸,茎叶呈现出翠绿的颜色。
实验分析: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了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种子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芽生长。
这说明湿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
另外,观察发现,种子的发芽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氧气,这也是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比如光照、土壤等因素。
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结语:种子的发芽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也让我们对植物生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激发大家对植物生长的兴趣,也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验中不断探索,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种子发芽实验(一)》练习一、填空题1、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2、植物的一生是从_______开始的.3、在做“水是否影响种子的发芽实验”时,实验组是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
4、我们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_____个条件。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随风飘飞,它们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应放2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4)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同一组我们要种植至少两粒绿豆种子。
()(5)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水越多发芽越快。
()(6)播种后下一场雨,种子发芽会更快。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的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有()A、温度、水、空气等B、水、光、空气等C、温度、光、空气等2、研究种子发芽和光照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操作方法有误的是()A、两组都放在有光照的阳台上,其中一组用不透光的盒子盖住B、两组都适时地浇水C、一组放在阳台上,另一组放无光照的房间里3、把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放在常温下,一组放在冰箱内保持低温,同时都加适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A、光B、温度C、水4、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条件不变A、光照和水B、光照和温度C、水和温度5、在做探究种子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实验组放入1粒,对照组放入1粒B、实验组放入3粒,对照组放入2粒C、实验组放入4粒,对照组放入4粒6、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两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B、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墨里保持适量的水分C、ー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7、在验证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水,而另外一组则始终保持平燥,这一组保持干燥的种子叫做()A、对照组B、观察组C、实验组8、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保证湿巾湿润,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一次性多浇水,让种子浸泡在水里B、可以在盒子底下扎两个小孔C、常观察,适时适量浇水四、读图题从下面的卡通图中,你获得哪些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实验》作业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几种常见的植物种子(如小麦、玉米、豌豆等)2. 透明玻璃容器3. 水4. 风扇5. 恒温箱6. 实验记录表格三、实验设计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几种不同的植物种子分别按照编号进行标识,并保持种子的湿润状态。
2. 实验过程(1)将同等数量的不同种子分别放置在透明玻璃容器内,每个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水。
(2)将不同的容器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一组放置在常温下(室温),一组放置在低温环境中(冰箱),一组放置在高温环境中(恒温箱),一组放置在有风的环境下(风扇吹拂)。
(3)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发芽速度、幼苗生长情况等。
3.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学生们可以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探讨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四、实验效果评价1.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2.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并针对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可通过此实验,掌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控制好温度、湿度等因素。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学生需要尊重实验材料和仪器,做好实验后的清洁工作。
通过这个《种子发芽实验》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其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种子发芽的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水对植物的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及(环境):
实验材料:六粒种子、水、两盆干燥的土壤
实验环境:充足的阳光、普通、正常的温度。
三、实验步骤(实验分为两组):
第一组:
1、将三粒种子平均的放置于一盆干燥的土壤中;
2、在土壤中浇水,使其水分充足,土壤变得潮湿;
3、将它放在阳光下;
4、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
第二组:
1、将三粒种子平均的放置于一盆干燥的土壤中;
2、将它放在阳光下;
3、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
四、实验结果:
在第一组中的三粒种子,在一周之内,三粒全部都发芽了,每一粒种子都抽出了嫩绿又可爱的新芽;
而第二组中的种子在一个月后依然没有动静,在刨开了土壤层之后发现,三粒种子与先前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就连种子的表皮都没有剥去。
五、讨论和分析:
在种子的发芽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水分,如果没有了水分,那么种子就会像第二组一样,不管别的条件是多么的充分,种子依然是不会有变化的。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课堂知识重现1. 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 我们研究种子的发芽实验,一般采用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3. 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对比实验的结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因此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不需要施肥,但生长需要阳光。
5.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等。
6. 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地蒸发水来适应炎热;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7.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8.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 企鹅、雪狼为适应寒冷的环境而长有又浓又密的毛,天鹅为适应水中生活而脚上长蹼,大雁的迁徙,青蛙、蛇类的冬眠都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10.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11.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2.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4.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15. 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食物,动物为植物提供养料,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16.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7.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8. 改变生态瓶条件的方法有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种子发芽实验》作业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实验材料1. 不同种类的种子(例如:豌豆、小麦、玉米等)2. 带有刻度的透明盒子或玻璃瓶3. 湿润的滤纸或棉花球4. 温水5.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透明盒子或玻璃瓶用温水洗净,保持干燥。
将滤纸或棉花球放入盒子或瓶子内,加入适量的温水使其湿润。
2. 种子处理:选取不同种类的种子,将它们分别放在湿润的滤纸或棉花球上,按照要求的条件进行处理(例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3. 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下发芽的时间、数量和状态,并照相留档。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种子发芽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要求1. 实验者需认真对待实验过程,细心观察记录每一个细节。
2. 实验者需尊重实验材料,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静。
3. 实验报告要求清晰明了,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及结论等内容。
4.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规范,无错别字,准确表达实验结果及分析。
五、实验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评价实验者的观察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鼓励实验者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实践。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注意用温水进行实验,避免烫伤。
2.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将实验材料撒落或打翻。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材料,并做好实验报告。
七、扩展实验1. 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其发芽情况是否有所不同。
2. 可以尝试添加不同的营养液或其他因素,观察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生长情况,并探讨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实验材料:- 纸巾- 透明塑料盒- 纸张或标签- 饱满的种子- 温水实验步骤:1. 首先,在透明塑料盒中铺一层纸巾,保持其湿润。
这将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给种子发芽。
2. 然后,将准备好的纸巾叠在一起,并将其放置在塑料盒的底部。
3. 接下来,将一些饱满的种子放在纸巾上。
可以选择相同的种子进行对比观察,或者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种子来观察它们的差异。
4. 将一定量的温水均匀地倒在纸巾上。
确保纸巾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润,以免导致种子腐烂。
5. 使用纸张或标签在盒子上标记每种种子的名称和日期,以便日后对比和记录。
实验观察和记录:1.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开始的日期。
2.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注意记录每个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情况和生长状态。
3. 对于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它们之间的差异。
4. 持续观察和记录至少一周的时间,以便能够观察到种子的整个生长过程。
实验结果和讨论:1. 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可以绘制图表或图示来表示每个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2. 分析和讨论不同种类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和生长状态之间的差异。
考虑到植物种类、种子质量、环境因素等可能的影响因素。
3. 探讨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例如水分、温度、光照等,以及它们对种子生长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种子的发芽过程,并了解了其生长情况。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不同种类的种子可能有不同的发芽率和生长状态。
这些结论对于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和相关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种子发芽试验(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试验目标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芽状况,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并培育同砚观察、记录和分析试验数据的能力。
二、试验材料1. 各种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豌豆、玉米、小麦等)2. 水3. 盆或者花盆4. 水杯5. 湿纸巾6. 温度计7. 太阳光或者灯光三、试验步骤1. 将不同种类的种子放在湿纸巾上,盖上一层湿纸巾。
2. 将湿纸巾上的种子放在水杯中,保持潮湿状态。
3. 将水杯放在室温下、阳光直射的地方、阴凉地方分别进行观察。
4. 每天记录观察到的种子的发芽状况,包括发芽的数量、速度、形态等。
5. 观察一周后,依据试验数据分析,总结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四、试验要求1. 每组选择同一种类的种子进行试验。
2. 每天按时观察和记录试验数据。
3. 试验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稳定,不要挪动种子和水杯位置。
4. 每组至少观察三颗种子进行试验。
五、试验数据分析1. 分析不同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状况的差别。
2. 比较阳光直射和阴凉环境对发芽的影响。
3. 谈论水质和潮湿水平对发芽的影响。
六、试验总结通过这次试验,同砚将能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并培育了观察、记录和分析试验数据的方法。
七、延伸试验1. 《种子发芽试验(二)》:探究光照对种子发展和发芽的影响。
2. 《种子发芽试验(三)》: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以上是本次《种子发芽试验(一)》的作业设计方案,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完成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度沉思和谈论。
祝试验顺畅!第二课时一、试验背景与目标:种子发芽试验是生物学领域中常见的试验,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状况,可以了解种子的发展发育过程,以及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性。
本试验旨在让同砚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深度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育同砚的观察力和试验操作能力。
二、试验材料与仪器:1. 玉米种子、小麦种子、豌豆种子等不同种类的种子;2. 带有孔的培育皿;3. 滤纸、蒸馏水;4. 温度控制箱、恒温箱;5. 试验记录表格。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必不可少的资源。
那么,植物是如何孕育生成的呢?种子发芽实验能够为我们带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介绍一项关于种子发芽的实验,并探讨一些结果以及对种子发芽的不同因素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过程我们选择使用土壤、盆栽、水以及几种不同的植物种子进行这项实验。
首先,我们按照标准的种植方法,将土壤放入盆栽中,并在表面留下一层空气。
随后,我们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并轻轻地埋在了土壤之中。
最后,我们对每个盆栽进行了适度的灌溉,并将其放置于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等待,我们发现许多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
我们发现,不同的种子有着不同的发芽率和发芽时间。
例如,玉米和南瓜在两天内就开始发芽,而大豆和芥菜则需要大约四到六天的时间才开始发芽。
不仅如此,每个种子的生长速度也有所不同。
玉米最快生长,南瓜次之,大豆和芥菜稍慢。
此外,我们还发现,发芽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玉米和南瓜是他们种族中出现了最多的,而大豆和芥菜的数量要稍少一些。
讨论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将种子放在适宜的环境下非常重要。
例如,我们提供给每个盆栽的阳光和水的量是相同的,但玉米和南瓜却表现得更好。
这可能是由于土壤中的一些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更适合于这些植物生长。
此外,从我们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种子的尺寸之间有某种联系。
较小的豆类种子具有较慢的生长速度,而较大的南瓜种子生长得更快。
这可能是因为植物种子的大小与营养储备的多少有关。
结论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种子发芽的速度、数量和生长速度受到土壤条件、种子大小和物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让植物健康快速地生长,就需要给它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够探讨不同因素对种子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了解植物生态和打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都非常有帮助。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1种子发芽实验(一)一、填空题1、植物的一生是从 ( )开始的。
2、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有()个不同条件。
二、实验题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用到的材料: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记号笔。
两个小组的相同条件: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实验的方法:1、让一组种子,保持,叫组;让另一小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组。
2、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在盒子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把种子放在洞上。
3、往一个盒子的纸巾上,一个。
4、给两个盒子用记号笔标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种子发芽实验(二)一、填空题1、观察下面的图片,假如除了罩子是否遮光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一致,你认为容器里的种子会发芽(选填“A”、“B”或“A和B”),本组实验是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二、判断题1、做种子发芽实验只需一粒种子即可。
(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相同,其他条件不同。
()3、在探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种子数量可以不一样。
() 4、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 )5、移植绿豆幼苗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破坏根部。
( )三、选择题。
1、我们给种子编号的主要原因是( )。
A、利于回收B、防止丢失C、容易区别不同种子的情况2、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有( )。
A、光照、温度、空气B、土壤、空气、温度C、空气、温度、水分四、材料题。
1、小华在三个盘子里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并将数量和品质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的上面,然后在下面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
几天后的发芽情况没有发芽没有发芽全部发芽①要研究“空气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组和组。
②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豌豆种子发芽空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③甲组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是缺少( )。
A、光照B、水分C、温度五、【实验题·操作】下图是一名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实验。
种子的发芽实验(一)【案例背景】本节课是以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契机的,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推测的途径,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实验来说话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科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并参考书本上的对话和图解来设计如何做实验,然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指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探究学习气氛。
本课的引入从谈话开始,通过对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开始,提问它的发芽需要什么引入,学生会很快说出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教师再给予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通过选择一个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并进行实验,同时强调学生要观察和记录。
【案例描述】(一)新课导入师:植物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二)新课教学师:让学生展开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会讨论出需要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师:那么大家想想,依据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学生: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师:为了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研究条件,那么选择什么?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可能会选择水分,可能会选择适宜的温度,也可能会选择空气。
师:这里我们选择水分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讨论怎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
首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观测它们的大小,让学生记录它们的大小,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
下面来指导学生实验: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想清楚操作方法。
步骤:<1>首先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
<2>在两个盒子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
<3>在纸巾上各放三颗绿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