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考核评价表
- 格式:doc
- 大小:207.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及评比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一、目的: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他们的日常表现,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依据:本规范守则依据学校教育法规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适用范围:本规范守则适用于全校小学生。
四、要求:全体小学生应遵守本规范守则,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二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守时守纪1. 准时到校,不迟到、早退。
2. 讲课、上课、课间不随意走动,不私自离开教室。
3. 按时完成作业,不拖延,不抄袭。
4. 按时完成早晚自习任务,不私自玩耍、说话。
5. 遵守校园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
二、文明礼仪1. 尊敬师长,不违背教师要求,在老师面前不说脏话、不耍小动作。
2. 与同学友善相处,热爱集体,不欺负弱小,不与同学打闹、打架。
3. 注意个人卫生,学会礼貌用语,说话文明,不吐痰、乱扔垃圾。
4. 遵守公共秩序,排队有序,不插队、推搡他人。
5. 维护校园环境,爱护树木、花草,不损坏学校公共设施。
三、诚实守信1. 绝不抄袭他人作品,不作弊,不利用偷窃、讹诈等方式获取好处。
2. 诚实守信,不撒谎、不讲假话。
3. 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权益。
四、安全文明1. 遵守校园安全规定,不进行危险游戏和赌博活动。
2. 注意个人安全,不在校外乱跑,遵守交通规则。
3. 捡到他人遗失物品应当上交,不私藏、不占为己有。
4. 遵守网络安全规则,不浏览不良、不适合自己年龄的内容。
5. 适当使用电子设备,不沉迷于游戏和网络。
第三章学生日常行为评比办法一、评比目的:通过评比激励学生遵守规范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彼此间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二、评比标准:根据学生遵守规范守则的表现进行评比,包括但不限于守时守纪、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安全文明等方面。
三、评比级别:1. 个人级别:评选学生表现最优秀者,奖励个人荣誉称号。
2. 班级级别:评选学生表现最优秀的班级,奖励班级荣誉称号。
小学生行为规范一、尊重师长、团结同学1、遵从老师指导,听从老师的话,做到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
2、礼貌待人,对师长及同学说话要客气,不可随意谩骂、嘲笑、挑衅等。
3、关心同学,和同学间友好交往,不可欺负、排挤同学。
4、承认错误,接受批评,不得对师长、同学说谎、故意隐瞒。
5、团结同学,和同学一起学习、成长、进步。
二、文明礼仪、讲卫生1、做事有规矩,注意文明礼仪,不乱跑、乱吐痰、乱扔垃圾等。
2、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别放置。
3、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手指、鼻屎等。
4、讲一口干净的普通话,不使用粗口、不说脏话。
5、友善对待动物,保护环境。
三、遵守校规、爱惜教室1、遵守校规,不打架斗殴、不玩危险游戏、不带违章物品进校。
2、教室爱卫生,按时打扫、清洗桌椅,不破坏教室设施。
3、珍爱校园环境,不随便往墙上涂画、乱拉带子等。
4、课前快速整理好行李,不带危险物品如刀、石头等。
5、不要随意插队乱穿越,排队行动,文明交往。
四、学习劳动、勤奋好学1、热爱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珍爱学习环境,不大声喧哗,不玩手机、电脑、电子游戏等。
4、尊重师长、遵守纪律,迟到早退不得。
5、珍惜时间,不要拖延做事,培养勤奋好学的作风。
五、培养公民意识1、了解国家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不参与不良行为。
2、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关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活动。
3、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性别和宗教信仰的人,不歧视、不欺负他们。
4、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越道路,不在车道上玩耍。
5、积极传递正能量,多关心身边人,互帮互助,尊重他人。
小学行为规范评分
标准一般是根据学校的具体规定和教育要求制定的,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评分标准:
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包括尊重老师和同学,不侮辱、欺负或霸凌他人,平等对待每个人。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为表现,比如能否听从老师的指导和规则、是否礼貌待人等。
2. 守纪律:守纪律包括服从教师的指导和规则,按时完成任务,不迟到、早退或旷课,不在课堂上打闹等。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违纪的轻重程度进行评估。
3. 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包括言行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为表现,比如是否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文明礼仪规定。
4. 勤奋学习:勤奋学习包括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用心听讲等。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学习成绩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5. 合作友爱:合作友爱包括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愿意帮助他人等。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这些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校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公正评估。
同时,学校可以将这些评分标准与学生进行明确的沟通,让学生们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行为规范评分范文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合理的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评分范文,用于评价小学生的行为表现。
1. 守时(满分10分):守时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培养的良好习惯之一。
守时的小学生能够按时进行各项活动,包括日常作息和课堂上的学习。
他们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不耽误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评分时,可以根据小学生是否能够准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尊重师长和同学(满分10分):尊重他人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的关键之一。
尊重师长和同学意味着小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
他们能够主动尊重老师的教导,听从老师的指导,并且友善地与同学相处。
评分时,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校园中是否有礼貌,是否尊重老师和同学的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诚实守信(满分10分):诚实守信是小学生必需具备的品质之一。
诚实的小学生不会说谎、偷窃或者欺骗他人。
他们守信用,能够信守承诺,并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评分时,可以根据小学生是否诚实地回答问题,是否诚实地交代自己的错误以及是否守信等方面进行评价。
4. 自律自控(满分10分):自律自控是小学生成长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自律的小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他们能够主动遵守校规,自觉完成作业,不被手机、游戏等娱乐方式所吸引。
评分时,可以根据小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能否控制自己的冲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5. 乐于助人(满分10分):乐于助人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一环。
乐于助人的小学生愿意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
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乐于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资源。
评分时,可以根据小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帮助他人,是否乐于与人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以上是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评分范文。
希望通过合理地评价小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这样,他们不仅在学习上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有益的社会成员。
小学生操行评定表一、前言操行评定表是对小学生操行水平的评价工具,它旨在通过对小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和评估,全面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生操行评定表的内容、评定标准及其重要性。
二、小学生操行评定表内容小学生操行评定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勤奋学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包括如何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2. 守纪律:评估学生的守纪守法程度。
包括如何遵守课堂纪律、学校纪律、社会公德等。
3. 诚实守信:评估学生的诚实守信行为。
包括如何坦诚面对错误、遵守承诺、诚实相待等。
4. 礼貌待人:评估学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貌程度。
包括如何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友善待人等。
5. 乐于助人:评估学生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包括如何关心他人、乐于分享、主动帮助他人等。
三、小学生操行评定表评定标准小学生操行评定表的评定标准通常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评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 优秀: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对学习和生活有积极的态度,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表现。
2. 良好:学生在大部分方面表现良好,能够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遵守纪律,与人为善。
3. 及格:学生在一些方面尚需改进,但整体表现还可以接受,还需要继续努力。
4. 不及格:学生在多个方面表现不好或存在严重违纪行为,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及时纠正。
四、小学生操行评定表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操行评定表对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通过定期评定,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品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激励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操行评定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通过对自身操行的评估,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管理和改进。
小学行为规范评分标准
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评分标准示例:
1. 自觉遵守纪律(10分):
- 按时到校、上课;
- 遵守课堂规则,不讲话、不乱动、不打闹;
- 尊重老师和同学。
2. 注意礼貌(10分):
- 有礼貌地问好、道谢、请别人;
- 与人交往时言语文明,不使用粗俗话语;
- 待人友善,不欺负同学或对他人恶意行为。
3. 爱护公物(10分):
- 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
- 爱护教室设施、桌椅书籍和其他公共物品;
- 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4. 课余活动(10分):
-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 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
- 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5. 完成作业(10分):
-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整洁规范地完成书写;
- 作业经检查无错误或错误较少。
6. 课堂表现(10分):
- 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 互相合作,参与小组活动;
- 课堂携带必备的学习用具。
根据以上标准,可以按照10分计算总评分。
当然,具体评分标准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讨论,以确保公平、科学、合理。
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分细则以下是一个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分细则的例子:
评分标准:
1. 行为表现(满分10分):
1.1. 课堂纪律(坐姿端正、注意听讲,不打扰他人):5分
1.2. 完成作业(按时、认真、整洁完成作业):5分
2. 礼仪(满分10分):
2.1. 尊敬师长(对老师、长辈说话有礼貌):5分
2.2. 与同学和睦相处(友善、合作、不欺负他人):5分
3. 自律能力(满分10分):
3.1. 自我管理(自觉整理书包、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整齐):5分 3.2. 时间管理(按时完成作业、准时上下课):5分
评分等级:
90-100分:优秀行为标兵
80-89分:良好表现
70-79分:一般行为表现
60-69分:较差表现
59分及以下:不合格行为标兵
评分细则是根据小学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该细则主要评分标准包括行为表现、礼仪和自律能力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两项
具体的评分标准。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给予相应的分数,并根据总分进行相应
的评级。
评分细则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帮助他们更好
地发展和成长。
五年级行为习惯养成评比细则为使我班每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养成,树立模范班集体形象,增强班纪、学风的建设,特制定以下评定细则,望全体学生认真执行。
一、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1、进校第一次见老师,鞠躬问好,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奖1分。
2、着装整洁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奖1分。
3、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奖1分。
4、参加集会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观看演出、比赛时适时鼓掌,奖1分。
5、对待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奖1分。
二、卫生习惯的养成。
1、校园不准吃零食,否则扣1分。
2、做好事一件奖2分。
3、教室内座位旁有纸片者扣1分。
4、不讲卫生、不洗脸、不洗手者扣1分。
5、书本摆放不整齐者扣1分。
6、往校园或教室乱丢纸片、食品袋者扣1分。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自主学习。
1、早读,自习课擅自离开座位或大声喧哗者扣2分。
2、课堂上打架者扣2分。
3、校集上点名表扬者奖3分,批评者扣3分。
4、破坏公物者扣2分。
5、不完成作业者扣1分。
6、每次月考两科平均分85分以上者奖5分。
7、发生重大事故者扣一颗星。
8、能自主学习奖3分。
以上细则从即日起,由学习班长和纪律班长共同监督,负责管理,根据安全员的记录分别给予每个学生进行加、扣分评比,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每学期进行表彰。
三年级行为习惯养成评估细则一、文明待人习惯。
1、从小养成文明待人,见老师长辈要问好,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习惯,加一颗星。
2、不说脏话,不打人、骂人,爱护小学生,不拿别人的东西,发现一次减半颗星。
二、守纪律习惯。
1、每天准时上学放学,做到有事请假。
违反一次减半颗星。
2、早读或吃过饭进教室要自觉主动学习,不准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违反一次减一颗星。
三、卫生习惯1、养成着装整洁,每天洗手脸、刷牙、梳理头发、洗脚的习惯。
违反一次减半颗星。
2、养成在校园、教室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细则范本1. 文明礼貌方面:a) 对师长和长辈说话要客气,用语文明。
b) 听到老师或长辈讲话时,要专心听讲,不打断。
c) 听到他人说话时,要保持安静,不做打扰他人的事情。
d) 遇到他人需要帮助时,要热心援助,不冷漠或欺辱他人。
2. 学习成绩方面:a)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不推课。
b) 记得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在作业本上,避免忘记。
c) 在课堂上要积极回答问题,不躲避。
d) 考试时要按时到达考场,不迟到。
3. 卫生习惯方面:a) 保持课桌、书包的整洁,不乱扔垃圾。
b) 每天要洗澡、刷牙,保持身体清洁。
c) 吃饭时要按规定的区域用餐,不乱跑。
d) 保持宿舍或家中卫生,不乱扔废纸、食物等。
4. 行为规范方面:a) 在校内行走要保持队伍整齐,不乱跑乱闹。
b) 遇到行人要礼让,不走在车辆道上。
c) 离开自己座位时要将椅子放回原位,不乱放。
d) 集体活动时要服从指挥,不随意离队。
5. 爱护公共财物方面:a) 使用公共设施时要爱护,不故意损坏。
b) 借用他人的物品要小心使用,不弄丢或损坏。
c) 细心保管自己的书包、文具等物品,不随意丢失。
6. 健康饮食方面:a) 吃饭时要按时就餐,不挑食或过量。
b) 吃饭时要慢慢咀嚼食物,不狼吞虎咽。
c) 避免吃垃圾食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d) 饮水时要使用自己的杯子,不乱喝别人的饮料。
7. 安全意识方面:a) 上下楼梯时要扶着栏杆,不奔跑。
b) 玩耍时要遵循安全规则,不玩危险游戏。
c) 不随意接触陌生人,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d) 出门要记住家庭住址和家长电话号码。
8. 社交礼仪方面:a) 与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
b)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偷窥或传播谣言。
c) 对待亲友要友善礼貌,不粗鲁指责。
d) 参加集体活动时要积极参与,不消极退缩。
以上仅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细则的范本,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规范评比的方式,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