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同步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8
《乡愁》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二、巩固题: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高题: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延伸拓展: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测验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乡愁是一杯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香醇(A.chún B.zhūn)_______。
当游子徘徊.(A.huí B.huái)________在异乡的十宇路口时,母亲的dīng níng________会穿过万水千山,回荡在游子的耳边;当游子饱经异乡的凄风苦雨后,他们会发现故乡的草房是那么w ēn xīn________。
2.结合语境,写出加点词语的具体含义。
(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邮.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船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坟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B.清冷的月光/在诉说思乡的离愁C.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D.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4.下列对《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具体可感的事物寄托感情。
B.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反衬了诗人内心思乡之浓,爱国之深。
D.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对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歌的形式于整齐之中有参差之美。
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
3乡愁余光中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 每句限1处)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下列对《乡愁》一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诗是说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这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
B.第二节诗是说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
此时,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
C.第三节诗是说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
“坟墓”在诗中代指封闭的旧社会。
D.第四节诗是说海峡虽然“浅浅”,但把“我”和祖国隔开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家国之思。
3.某中学以“记住乡愁”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余光中先生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一湾浅浅海峡下联:(2)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资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浮海远游,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不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诀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文段中加点词“桑梓”指代:。
(3)有同学认为,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交通发达,信息便捷,不再需要乡愁情结。
请你对这位同学的看法予以纠正。
4.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 ”( 《次北固山下》);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 《黄鹤楼》)。
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
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处各填写一种事物的名称。
初秋,好朋友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送行路上,晓依顺手折下路边的①,以表达惜别之意。
过了一个月,朋友给晓依发来一封邮件,邮件里画了②,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
3乡愁【课前学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邮.票(yóu) 窄窄.(zhǎi) 揣摩.(mó) 乡愁.(chóu)B.海峡.(xiá) 矮矮.(ǎi) 弦.乐(xián) 一枚.(méi)C.坟墓.(mù) 掠.夺(luè) 一湾.(wān) 浅浅.(qiǎn)D.颠簸.(bǒ) 倾.听(qīng) 承载.(zài) 大陆.(1ù)2.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B.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C.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D.大陆/在那头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具体所指.(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邮票:(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坟墓:4.诗中有四处表示时间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对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表示时间的推移,诗人年岁的增长。
B.表示诗人在不同的时间对于乡愁有不同的理解。
C.前三个时间段写诗人思念母亲、妻子的儿女之情,第四个时间段感情升华到思念祖国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高度。
D.表时间的词与主题关系不大,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所以表时间的词语可以删掉。
【课堂检测】(二)阅读《乡愁》,完成1~4题。
(共12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4分)1.诗中的四个物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2分)3.诗歌所选取的一组意象之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4分)4.对《乡愁》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节是说作者小时离家,只凭书信宽解乡愁。
3乡愁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恋是什么?是艾青的执着.——即使变成一只鸟,即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要用斯哑的喉咙歌唱;是余光中的忧愁——似一枚.小小的邮票,如一张窄窄的船票,像一方矮矮的坟mù,是一弯浅浅的海xiá。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执着.()一枚.()坟mù() 海xiá()(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2.朗读《乡愁》这首诗时,应采用的感情基调是()A.慷慨、悲壮B.欢快、幸福C.深沉、怅惘D.轻柔、平淡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和重音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乡愁..的/邮票..../是一枚/小小B.新娘/在那头..C.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D.母亲/在里头..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方面,他认为,通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5.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
②不管是“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还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都是站在异乡的大地上,远望苍茫,发出最为动人的乡愁呼唤。
③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留下了数不清的乡愁文字。
④古人背井离乡成为游子,乡愁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主题。
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6.乡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诉不尽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诗句。
《乡愁》[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二、巩固题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高题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1)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和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基础存盘]1.找出下列书写有误的字并改正。
邮票辟膀乡愁张灯结采海峡呐喊训炼言简意该2.仿写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别离后梦萦魂牵;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岁月中永不老去;,。
3.修改下列病句。
(1)通过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海峡两岸亲人相离的切肤之痛。
(2)余光中的名篇《乡愁》把乡愁主题所包含的亲情、爱情、乡情和爱国情融合为一,内涵虽然厚重,语言却很浅白,使得这首诗易于流传。
[课内精读]阅读《乡愁》,完成下列各题。
1.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何作用。
3.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乡愁》里,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化的?4.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基础存盘】1.辟—臂采—彩炼—练该—赅2.示例: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在夜晚里勾人心魄3.(1)删去“通过”或“使”。
(2)把“内涵虽然厚重,语言却很浅白”改为“语言虽然浅白,内涵却很厚重”。
【课内精读】1.时间顺序。
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来。
2.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作用: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中,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
3.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把它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具体可感的对象上,形成诗的意象,从而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
4.不是。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诗人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第3课乡愁用时:得分◆基础预学(20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0分)邮.票( ) 窄窄.( ) 乡愁.( ) 海峡.( ) 矮矮.( ) 一枚.( ) 坟墓.( ) 一湾.( )浅浅.( ) 大陆.( )2.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B.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C.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D.大陆/在那头3.诗中有四处表示时间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对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表示时间的推移,诗人年岁的增长。
B.表示诗人在不同的时间对于乡愁有不同的理解。
C.前三个时间段写诗人思念母亲、妻子的儿女之情,第四个时间段感情升华到思念祖国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高度。
D.表时间的词与主题关系不大,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所以表时间的词语可以删掉。
4.文学常识填空。
(6分)《乡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地区)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他的诗作的特点是具有和,构思奇巧,意象新奇。
◆提优助学(20分)阅读《乡愁》,完成5-10题。
(20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5.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4分)6.诗中的四个物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3分)7.诗歌所选取的一组意象之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4分)8.“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其深意是什么?(4分)9.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具体所指。
(3分)(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邮票:(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坟墓:10.对《乡愁》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节是说作者小时离家,只凭书信宽解乡愁。
3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pi co/我/在这头/母亲/ f制汙、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说忙邙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mu/我/在外头/母亲/圧卫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xi /我在/这头/丿(需』祁头⑴柜阳卄齐写汶&邮piao()坟mu()海xid(〕(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句是■■ 「只JU」"门(3)诗歌中,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4)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A .急速、悲壮B . 靛快、卡雄C .缓慢、忧伤D . 详柔、平淡(5) _____________________ “窄窄的船票”是姑吨询如;%(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愁》的作者是,辿昱我I寸当代百名岸人、浪丈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愁》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之情,表达了中华儿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强烈愿卑* 阅读理解提升能力、•谍内精读阅读课文I回答问题.3 .在诗中,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诗人在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4 .这首诗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的?请简要说明。
♦谀外阅读阅读悻歌7回答问题。
乡谜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苗■&在有月亮知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切卫一种模训旳,?11 仿优雾里的挥丁别离别离右乡愁是一櫟没有年轮的树水不老天5 .诗人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什么特点?(3分)6 .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诗人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化为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慰藉.(jiè)海峡.(xiá)相.机调控(xiàng)锐不可当.(dāng)B.卖弄.(nong)坟.墓(fén)外溢.效应(yì)一气呵.成(hē)C.栅.栏(zhà)哺.育(fǔ)重.足而立(chóng)心无旁骛.(w ù)D.骸.骨(hái)一枚.(méi)给水系.统(jǐ)参.差不齐(cēn)2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光中,诗人、散文家。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散文集《听听那冷雨》等。
B.我们可将余光中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视为整个中诗坛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他写下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如《乡愁》《光的赞歌》《乡愁四韵》等。
C.“思乡”是古往今来的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鸿雁、月、浮云、柳等意象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D.《乡愁》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
3.用“乡愁是……”写几句话,构成排比句。
二、课内阅读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乡愁》以四个表示时间的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表达了他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含蓄、有张力的,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情感与相国之爱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游子的绵绵乡关之思。
04《乡愁》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2022·初中必刷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慰藉.(jiè)海峡.(xiá)相.机调控(xiàng)锐不可当.(dānɡ)B.卖弄.(nonɡ)坟.墓(fén)外溢.效应(yì)一气呵.成(hē)C.栅.栏(zhà)哺.育(fǔ)重.足而立(chónɡ)心无旁骛.(wù)D.骸.骨(hái)一枚.(méi)给.水系统(jǐ)参.差不齐(cēn)【答案】C【解析】“哺”应读bǔ2.(2022·杭州中考)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续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①②④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通读四个句子,可以看出语段是以设问的形式,指出青年一代应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根据第②句末的问号,可知这句是提出疑问;再根据②④句中的“想今朝”“忆往昔”,可知④句为首句,然后引出②句的疑问;接着①③句针对提问作出回答,根据③句首的“然后”,可知应先是①,再是③句。
据此排序为:④②①③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海峡溢出薄雾B.朝霞坟墓浪漫C.侠窄浅陋温馨D.铺垫客居静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能力,C项,“侠窄”应为“狭窄”。
4.(2022·天津中考)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乡愁(余光中)》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piào mùxiá邮________ 坟________ 海________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嘶哑(sī)汹涌(xiōng)腐烂(fǔ)怅惘(mǎng)B. 残损(sǔn)灰烬(jìn)锦幛(zhàng)蓬蒿(gāo)C. 蓬勃(pēng)驱逐(qū)蝼蚁(lóu)永恒(héng)D. 隧洞(suì)深邃(suì)纤绳(qiàn)喷薄(bó)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滥竽充数随波而逝明察秋毫宫阙B. 余音绕梁俯首贴耳秋风箫瑟精采C. 抑扬顿挫声色俱厉关关雎鸠嶙峋D. 腐草为萤锲而不舍静影沉璧珠帘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 《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D. 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A. ③①⑥④②⑤B. ④②⑥①③⑤C. ⑤③①④⑥②D. ⑤①③④②⑥6.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____)票(2)乡愁是一张窄.(_____)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____)墓(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_____)二、综合性学习2.填空。
(1)本诗作者是著名诗人___,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2)后来啊/______/我在外头/______(3)诗中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向?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
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联:一湾浅浅海峡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于台湾逝世。
请你在网上发帖对其表示哀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4.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3乡愁【积累运用】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恋是什么?是艾青的执着.——即使变成一只鸟,即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要用斯哑的喉咙歌唱;是余光中的忧愁——似一枚小小的邮票,如一张窄窄的船票,像一方矮矮的坟mù,是一弯浅浅的海xiá;是席慕蓉的眷恋——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乡恋是甲(A. 刻骨铭心 B.入木三分)的思念,乡恋是乙(A. 炙手可热 B.脍炙人口)的华章。
可以这样说,乡恋无时无刻牵动着身处他乡的游子的愁思。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执着.()怅惘.()坟mù() 海xiá()(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3)为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只填序号)甲:乙:(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和重音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乡愁....的/邮票../是一枚/小小B.新娘/在那头..C.乡愁..窄窄的/船票..../是/一张D.母亲/在里头..3.乡愁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作了很多关于乡愁的作品,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古诗词的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句子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抒发游子浓重乡愁的名句是:,。
(3)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情景交融,其中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用“,”两句抒发了对家人的依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渡荆门送别》中“,”两句,诗人借写故乡之水送别自己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下列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节是说诗人小时候离家,靠书信解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节是说诗人成年后和妻子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1《沁园春雪》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1)红装素guǒ( ) zhé( )腰稍xùn( )顿失tāo tāo( ) 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 )(2)下列词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2.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惟余..莽莽( ) A.只有我B.只剩下 C.只有(2)惟余莽莽..( ) 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3)顿.失滔滔( ) A.立刻 B.停顿 C.安顿(4)须.晴日( ) A.必须B.须要 C.等到(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A.弯腰B.折服C.弯腰行礼,倾倒(6)稍逊风骚..( ) A.文章辞藻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离骚》3.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雪”是________。
(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4.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拥有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乡愁》课文赏析随堂练习含答案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者: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
其诗《乡愁》用朴实形象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故乡之思,亲人之恋,故国之情。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赏析一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乡愁》[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巩固题;;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提高题;;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1)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
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8.本文的记叙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分别是(写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0.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延伸拓展]一、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940年春)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
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二、阅读诗歌《新月》,完成习题。
新月何其芳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
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
5.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
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冬日香山(1)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2)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
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3)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4)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
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
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