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将于16日起访问东南亚三国 重启价值观外交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42日本研究·2018年第3期【内容摘要】 根据对安倍内阁着力打造的“日美澳印”四国合作情况的分析,本文认为“日美澳印”四国合作具有联盟属性。
“日美澳印”四国联盟经过安倍内阁前后近六年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并为深化合作奠定基础,“日美澳印”四国联盟在国际社会逐渐发挥重要影响。
安倍内阁如此倾力打造“日美澳印”四国联盟的根本意图是更好地维护日本国家利益,既有制衡中国在东亚崛起的意图,也有平衡美国对日本内政外交影响及确保日本能源资源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准确分析安倍内阁打造“日美澳印”四国联盟的意图是全面认识该联盟的必要条件,更为中国制定相关外交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安倍内阁 日美澳印 日本外交 能源战略 印太战略【中图分类号】 F753/757 【文章编号】 1003-4048(2018)03-0042-52【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96/ki.rbyj.2018.03.004【基金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8XNH027)。
【作者简介】 陈新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北京 100872)。
于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陈新明 于海龙安倍内阁打造“日美澳印”四国联盟意图分析引言安倍内阁始终将打造“日美澳印”四国之间的合作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2017年11月12日“日美澳印”四国召开会议并签署了关于印度太平洋的协议,推进日本印太战略向前发展,协议明确指出,“各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坚持尊重基于规则的秩序·国际法,以最大的压力应对朝鲜的核·导弹问题,确保在印度太平洋地区航行自由及海洋安全保障,应对关于恐怖主义对策合作的方向性,与包括域内各国合作在内进行商讨”。
[1]2018年6月7日,“日美澳印”四国在重申自由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理念的基础上,协议进一步提出尊重主权、飞行自由、持续开发等内容,强调“四国支持东南亚国家联盟在印太地区的中心性”,并就“定期召开四国协议达成一致”,[2]“日美澳印”四国联盟内容更加充实并逐渐制度化。
安倍终战日致辞是图穷匕见8月15日,是日本的“终战纪念日”,也是日本政府主办“全国战没者追悼式”的日子。
据共同社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致辞中表示:“,实现让众人心灵富足生活的世界。
”他还表示,“将谦虚面对历史,铭记应当汲取的教训”。
1994年以来,自时任首相村山富市以降,历任首相均在致辞中提及日本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并表示反省,同时会在致辞中表示坚持“不战誓言”。
今年,这些在安倍的致辞中全都不见了。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安倍首次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在同一个日子同一个场合的致辞中,加害责任、反省、“不战誓言”这些说法还都是存在的。
时隔六年之后,安倍还是那个安倍,表态却不是那个表态了。
安倍一直都是强硬的鹰派,2006年刚刚担任日本首相的时候,有很多人曾经认为他会冒险将日本推向极右翼,但他当时却并没有这样做。
在首任首相的那些日子里,他以“明智的温和派”形象示人,表现出足够的灵活、务实和妥协,不仅修复了当时因为小泉执政而降至冰点的中日关系,在对待二战历史问题的态度上,他也表示“道歉”,甚至把外祖父岸信介列为指责对象。
这种变化曾经被日本媒体称之为“豹变”,但《产经新闻》当时曾在一篇社论中指出,“看起来安倍似乎在竭力抑制他的本色”。
《产经新闻》数年前的这个说法,不幸言中了。
安倍其实还是那个安倍,六年前的种种表现不过是形势使然,梅开二度之后,现在的安倍才是真正的安倍,而在日本“向右转”的趋势下,他不再需要“抑制他的本色”,只需要顺应现时现势,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政治抱负了。
二度上任以来的种种言行,以及今天致辞的“破例”,都说明安倍已经铁了心,要为他理想中的日本寻找“突破”了。
虽然今天他并没有去参拜靖国神社,但他仍然奉上了“玉串料”,这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其避免与邻国发生外交纠纷的掩耳盗铃。
“将谦虚面对历史,铭记应当汲取的教训”,这是一句貌似正确的话,但实则模棱两可,可以有多种解释。
如果邻国或左翼对此话不满意,安倍可以把它解释成其对二战历史的忏悔;如果右翼不满意,则可以把它解释成以史为鉴、避免“向右转”失败。
作者: 庞中鹏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学习月刊
页码: 44-4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价值观外交 安倍晋三 意欲 国家利益 首相 悲喜剧 日本 政治家
摘要:日本政坛“旋转门”继续上演着首相年度更换的悲喜剧.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在时隔5年多后,再次登上首相宝座.这也使他成为二战后继吉田茂之后.第二位在首相去职后又再度成为首相的日本政治家。
安倍在首相生涯中能够“梅开二度”.不可谓不是“春风得意”.但安倍重登首相宝座.乃是“受益于”他一贯强硬的“鹰派风格”.而这位“鹰派首相”的“二进宫”.表现在外交路线上.就是重新标榜他在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没有来得及实施的“价值观外交”路线.而这条外交路线的实质就是.重操冷战对抗思维.以中国为“价值观”排挤对象.联合与中国有矛盾分歧的国家合围中国.最终达到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安倍称日美韩联手可强硬制华“强硬条件已具备”
2013-01-11 23:04人民网114字号:T T
人民网1月11日讯日本共同社今日发表文章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1日批评中国的行为“作为负责任的国家是错误的”。
此番发言的背后是安倍相信日美、日韩关系的改善有了一定的眉目。
他认为,如果日美韩切实开展合作,就可以对华采取强硬态度。
文章说,安倍政府上台前后中国在钓鱼岛周边的相关活动日趋增加。
对此,安倍在出任首相后不久表示,暂时不会按众院选举竞选纲领派遣公务员常驻钓鱼岛,可谓采取“安全起见”的态度(日本政府高官语)。
但是,年初安倍派遣特使访问韩国,找到了修复因竹岛(韩国称独岛)问题而陷入对立的日韩关系的突破口。
作为最优先课题的日美关系方面,虽然安倍1月访美没有成行,但外相岸田文雄将从18日起访美就强化日美同盟进行确认。
另外作为首次外访,安倍计划从16日起访问东盟3国。
日本外务省高官指出:“对华强硬的条件已经具备。
”
责任编辑:赵衍龙。
孟 秋本刊特约评论员安倍访华,策略性做法背后的战略性意义在安倍晋三踏上日本首相7年未曾访问的中国国土的前一天,美国股市出现暴跌,道琼斯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均回吐年内涨幅,纳斯达克下跌4.4%,创7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安倍访华和美股暴跌相逢,当然只是巧合。
但谁也不会否认,中日关系正在回暖,和美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外交和贸易政策有微妙的关系:美国正在打算和日本重开贸易谈判。
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吞下了对己方极为不利的“毒丸”条款在前,日本亟需做出新的姿态,以加重自身谈判时的砝码。
而且,美股暴跌和随后的震荡下行,说明“特朗普增长”可能已经走到尽头,日本需要为自身经济寻找避风港,降低美国发展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安倍访华,自然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在整体趋势上,中日友好是当前地缘政治发展所需。
无论是谁,在这一历史趋势推动下都会需求与中国接近。
落在具体变化上,中日关系逐渐改善的趋势在2017年已逐渐显现。
中日贸易总额从当年起扭转了过去5年的负增长趋势。
日本企业对华的投资也开始由负转正。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双方在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成为中日关系改善强有力的粘合剂。
此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能够为日本提供更加广阔的贸易和投资空间。
本次安倍访华之际召开的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实际上包含着日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来为自己开发新市场的目的。
当然,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对诚心诚意合作的伙伴向来都是欢迎的。
在11月初上海召开的首届进口博览会就表现出了合作姿态。
安倍访华所带来的另外一项成果是重启货币互换协议。
双方上一个货币互换协议是在2002年到2013年,数额为30亿美元。
本次协议的数额为2000亿元人民币(287亿美元),远超之前。
这一协议签署的时间背景在美联储连续加息缩表期间,美元升值导致全球除美国外各国美元资产流失、本币面临巨大贬值压力之际。
从阿根廷到土耳其已连续出现本币崩盘状况。
安倍意欲何为安倍意欲何为?在遭到美国冷遇之后,安倍选择东南亚作为就任后首访的目的地。
东京学习院大学教授井上寿一说:“东南亚成为安倍的第二选择,因为他试图与位于亚洲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国家加强外交关系。
”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令远分析认为,安倍此举是为了打造一张地缘政治网络,在东南亚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安全网,范围涵盖理念、经济、文化各方面。
安倍在访问前就称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与日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
安倍还把眼光放到了欧洲,自民党众议院外务委员长河井克行近日访欧,与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会谈,并向其转交安倍亲笔信。
有分析指出,目前除了菲律宾外长鼓动日本修改宪法、增强军备以对抗中国以外,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愿在中日之间选边站,更不用说在军事方面同日本联手对抗中国,安倍外交已经初露失败端倪。
有意思的是,安倍出访东南亚本在围堵中国,但因阿尔及利亚人质危机而提前结束,本来想在印尼就海洋问题发表的演讲也被取消,这显然已让本次出访虎头蛇尾,出师不利的意味很浓。
而且,要想超越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对日本而言将十分困难。
借用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话说:“中国执牛耳而日本跟进已成为东南亚常态。
由于日本经济一直无法复原,日本已别无选择,只能让中国带头。
” 胡令远认为,安倍实质上是个“赌徒”,他的冒险策略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不会完全达到其目的,而他把赌注都押在美国身上也有失策之处,“美国对日本是利用加制约,这一点日本要‘拎得清’。
美国不会让日本走得太远,这样才有益于东亚的稳定局面。
安倍想要构建一个对中国的包围圈,但要想真正制约中国他也做不到。
中日双方最好的局面就是‘斗而不破’。
” (据《新闻晚报》)。
拜登执政6个月后密集派员访问东南亚有何考量拜登上台后,依然延续特朗普时期对中国的打压,而且手段更加阴狠。
外界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打压不断呢?这就是美国霸权主义在作怪,美国认为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威胁,美国不允许中国崛起,所以美国必然要下狠手。
1、密集访问东南亚拜登上台后,先是联合西方盟友展开对中国围堵,抹黑造谣中国新疆、香港等问题,派军机降落台湾,不断触及中国底线,频频试探中国反应。
就在舍曼访问中国前,这个女人曾于5月就访问过印尼、越南、柬埔寨,然后7月访问日韩蒙三个国家,国务卿布林肯则访问印度。
最忙的当属美国黑人防长奥斯汀,他访问了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
据媒体资料,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将于8月访问新加坡和越南。
而且布林肯很忙,还将参加东盟10国的外长会议,与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外长进行单独交谈。
美国拉开史上最密集的访问东南亚外交行动,历史上很少见。
国务卿、防长、副总统等美国高官齐上阵,无论奥巴马时期,还是特朗普时期,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当然谈到美国高官密集访问东南亚国家,还要关注美国在中国南海台海的军事行动,美国3次派军机降台湾,而且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甚至配合英国航母进入南海,挑衅中国。
这些军事动作,再配上美国的密集访问,这在历史上也不常见。
美国到底为什么在这期间频繁访问东南亚?美国到底有何企图?让我们通过一些媒体资料分析一下美国企图。
2、美国意图对于美国突然在今年7月密集访问东南亚各国,美国意图很明显,无外乎三点:一是拉拢东南亚国家,分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近几年关系平稳发展,但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美国拉拢东南亚国家,就是想以东南亚一些国家与中国在南海存在的领海之争,分化与中国的关系。
比如越南、菲律宾等国与中国在领海上有争议。
因此,美国想以此拉拢一些国家,分化与中国关系,让有些国家与中国再次出现矛盾,然后美国在东南亚进一步布局打压中国的战略。
二是弥补特朗普时期留下的漏洞。
2013年7月25日新闻时事报道(最新国际新闻_国内外新闻联播)2013年7月25日时事政治(国内)人社部: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步伐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25日表示,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步伐,出台多项条例和规定。
尹成基说,随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贯彻实施,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平稳推进,截至6月中旬,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备案率超过90%。
尹成基表示,今年下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推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政策解释,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奖励、考核、竞聘上岗等规定。
同时,完善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研究制订卫生、教育行业公开招聘办法,探索文化、科技、农林等行业公开招聘办法。
尹成基还表示,关于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中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严肃处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的规定,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出台。
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提起公诉新华网济南7月25日电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经依法指定管辖,今日已由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薄熙来享有的诉讼权利,并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其委托的辩护人的意见。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薄熙来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贪污公款,数额巨大;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并予以数罪并罚。
国务院: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中新网7月24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研究确定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
日首相发表对亚洲外交五项原则再打价值观牌原标题:“中日在岛屿争端上需要规则”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因岛屿争端擦枪走火似乎渐成中日美三国共识。
■ 安倍资深外交智囊吁中日建防走火机制■ 中方称两国就钓鱼岛问题保持沟通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因岛屿争端擦枪走火似乎渐成中日美三国共识。
昨日,日本内阁官房助理谷内正太郎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日中在钓鱼岛问题上制定一些规则避免擦枪走火。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日亦表示,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领土争端。
中日就钓鱼岛问题保持着沟通。
洪磊称,中方希望日方切实冷静对待,显示诚意,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磋商找到妥善解决和管控问题的方法。
中方主张中日双方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安倍晋三昨日到访印尼,会见了印尼总统苏西洛,后者表示,印尼对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持开放态度。
在与苏西洛会谈后的记者会上,安倍还发表了所谓“亚洲外交五项原则”,呼吁与东盟国家一道“维护海洋权益”。
随后,因为阿尔及利亚人质危机事件,安倍匆匆回国。
而日本媒体还报道称美国空军投入了一架空中预警机参与钓鱼岛附近空域的警戒飞行。
山口访华或是安倍授意“我们(日中)需要(在钓鱼岛问题上制定)一些游戏规则。
我们不得不讨论预防措施。
”日本内阁官房助理谷内正太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虽然作为一名资深的保守派政治家,在当前局势下,谷内依然十分担心中日在钓鱼岛海域或空域爆发一场意想不到的冲突。
谷内是主导与制定安倍团队外交政策的资深智囊。
2006年安倍首次就任首相时,谷内担任的是外务省事务次官,他当时与戴秉国在东京举行的中日第六轮战略对话,被认为最终促成了当年安倍的破冰之旅。
安倍当前推进的是官邸型外交,谷内目前担任内阁官房助理,被认为是影响安倍外交政策的核心成员,而“自由繁荣之弧”正是谷内提出的。
这位老派政客甚至拿中日目前的紧张状态与冷战进行比较,他说,“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就曾有过…游戏规则‟,以此来避免可能发生擦枪走火,我们(日中)也可从中吸取经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越南鼓吹联手“应对”中国2013年01月17日06:41 来源:新京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原标题16日,越南总理阮晋勇(右)欢迎来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任首相后首次外访,自称“日本战略外交”开端,日媒称日越两国反对“强行改变东海、南海现状”1月1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夫人安倍昭惠乘坐日本政府专机,从东京出发南下,于当天下午抵达越南首都河内,开启了他就任首相以来的首次外访。
整个行程,恰好沿着中国沿海“画了一个弧”。
“我希望此访将成为安倍政权战略外交的开端”,在启程前,安倍对日本媒体称。
在当天晚些时候与越南总理阮晋勇的会谈中,中国成为热点话题。
安倍公开呼吁越南与日本联起手来,共同应对中国在本地区“日益活跃的行动”。
安倍外交新战略从越南启动六年前,中日关系因为靖国神社问题跌入历史低谷,安倍晋三就任首相次月便访问中国,实现两国关系破冰。
六年后,中日关系再次因为钓鱼岛问题跌入历史低谷,但在同样背景下就任首相的安倍,却作出了不同的外交选择。
16日,在访问越南期间,安倍大谈“中国问题”,并鼓吹日越联手应对中国强化海洋影响力的举动。
对安倍而言,第二次就任首相后的首次外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16日上午启程前往越南前,安倍对日本媒体称,这次对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三国的访问,将是其战略外交的开端。
“这次的外访,我希望其成为安倍政权战略外交的开端,通过这次访问,日本将与在民主主义、基本人权以及法治领域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强化合作。
”安倍称。
安倍还称,在亚太地区战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与亚洲各国强化关系,“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也与日本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分析人士认为,安倍所指的“地区战略环境变化”,影射的便是“中国的海洋崛起”。
早在安倍启动这次外访前,其东南亚三国的外交选择,就被日本媒体解读为“包围中国”之举。
自安倍去年12月带领自民党取得政权以来,加上安倍本人即将访问的三个国家,日本政府高官(副首相麻生太郎、外相岸田文雄)已访问了八个国家,其中7个在东南亚。
日本战后经济外交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以东南亚地区为例东南亚是“三洲两洋”的交汇点,从经济角度来说,这一地区有着良好的港湾条件,而且有着繁多的贸易链。
因此,发展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对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政治方面来说,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地区不仅是其和平崛起的战略依托地带,而且是中国发挥大国影响力的第一平台,因而,搞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关系非常必要。
但是,随着域外大国的介入,以南海问题为中心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不断的升温,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已经逐渐表现出不信任感。
而正值中国在东南亚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要如何化解东南亚国家与其之间的矛盾。
在这一方面,日本战后在东南亚地区推行的经济外交值得借鉴。
一、赔偿外交——经济外交的前奏(1)实行赔偿外交的原因二战结束后,日本迅速投入到国内经济恢复建设中,到1955 年,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
但是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要想稳定经济,必须要有稳定的资源输入。
而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之一,当时,难以在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获得信任,掌握资源来源。
资源匮乏的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间恢复经济,离不开美国的扶植。
但是,美国在1953 年结束对朝战争后,切断对日本的“特需”供应链,这就迫使日本不得不迅速考虑独立外交,打开海外市场,另寻能长期稳定保证供应的资源渠道。
从地理角度来讲,日本考虑的最为便利的资源区理所应当是亚洲地区。
再考虑政治因素,日本与台湾政府签订“ 华和平条约” ,表明了日本不可能承认社会主义中国。
种种考量,日本选取的最合适的资源供应链的范围就被缩小到了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
而根据地理位置上的就近原则,东南亚地区是其外交的首要区域。
(2)赔偿外交的形式——提供牛产产品与劳务日本想要打开东南亚市场,取得东南亚地区的资源供应链,就不得不先“低头认错” ,进行战争赔款,安抚东南亚国家,为尽早实现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正常化奠定物质基础。
安倍将访东南亚欲向菲海岸警卫队提供巡逻船
中新网7月23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从25日起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及菲律宾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安倍将与三国首脑就促进经济和安全领域合作进行确认,还将会晤菲律宾总统阿基诺,表示有意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提供巡逻船。
由于菲律宾政府和棉兰老岛反政府武装的对立悬而不决,为了棉兰老岛的和平,预计安倍将在与阿基诺的会谈中表示通过日本新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对菲律宾提供支援。
在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会谈上,安倍将阐述安倍政府经济政策,以及日本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上的立场。
安倍还计划在新加坡与美国副总统拜登进行会谈。
由于自民党在参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
胜利以巩固了政权基础,安倍拟与拜登就加强日美关系进行确认。
日媒:安倍鼓动越南对华行动南海帮越对付中国
2014-05-24 09:55:2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考消息网5月24日报道:外媒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5月23日在东京会见越南副总理武德谭,双方确认将围绕越南与中国之间持续紧张的南海局势开展合作。
日本政府正协调6月派外相岸田文雄出访越南。
围绕海洋安全保障,双方加强了牵制中国的姿态。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3日报道,武德谭首先就日本在南海局势上的姿态表示谢意:“对安倍首相基于积极和平主义的努力表示欢迎。
”
安倍表示:“日方对中国单方面钻探活动引发的地区紧张感到忧虑。
希望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
针对越南反华游行中日本企业遭受的损害,安倍要求越方采取行动,“确保日本企业可以安心开展业务”。
武德谭回应说:“将努力确保日本人安全。
”
报道称,日本外相岸田文雄6月出访越南时,预计将与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就中国进出海洋,达成“坚决不允许依靠武力改变现状”的一致认识。
报道称,日本还将与越南周边国家加强针对中国的联合。
安倍22日在首相官邸会见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共同表达了应依靠外交手段解决南海局势的认识。
5月21日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举行会谈时,双方就加强培养海上保安组织人才合作达成共识。
触目惊心,看日本是如何诱骗中国的!今天是9,18事变82周年,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日交往历史浮现脑际,久久不能平静。
谨写此文纪念数千万死于日寇铁蹄下的同袍们!日本作为东亚文明的边缘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因此很早就觊觎大陆。
初唐、晚明曾两次入侵朝鲜并企图以此为跳板侵略中国,但经过白江口、万历援朝两场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使之从此不敢轻衅与中华。
直至甲午战争前20年,由于大清极度腐败羸弱,日本再次定下吞并朝鲜,占领中国的计划。
诚如宗方小太郎言,“今视中国之情况,犹如病入膏肓,虽有扁鹊亦不可治之。
毋宁假借事端之名义,出兵与之作战,以取而代之。
”只不过此时日本因羽翼未满尚不能与中国直接决战,便以“日支提携”为诱饵,诱骗清廷上当。
宫岛诚一郎是日本左院少议官,1877年写信给清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说,“贵帮与敝国唇齿相依,真兄弟之国也。
近年西洋气运旺盛,忽开兵端,吞噬无止时。
唯有日支两大国加以联络,以维持大局。
”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也信誓旦旦地对李鸿章说,“实虑俄南侵高、日地界,方欲与中国、高丽并力拒俄,岂能同室操戈?”可悲的是大清上下轻信者满满。
有“诗界革新导师”之誉的晚清外交家黄遵宪在给有栖川炽仁亲王的诗中曰,“同在亚细亚,自昔邻封辑。
同类争奋兴,外侮自遣匿。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这位有栖川炽仁,甲午战争开始后荣任大日本帝国的总参谋长,开赴前线与“亲兄弟”决一死战。
连北洋水师高级将领也不例外,丁汝昌就曾给上面提到的宫岛诚一郎写道,“同合车书防外侮,敢夸砥柱做中流!”然而此时此刻,日本侵华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福泽渝吉在《时事时报》呼吁,“立即对清开战,准备天皇亲征。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清国征讨方略》,明确作战目标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将中国分为六块,然后分别处置之。
”战争开始后,日本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但其计划的直隶决战尚未开始便戛然而止。
这是因为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严重侵犯了列强在华的利益,英法德俄等开始对其施加前所未有之压力。
安倍将于16日起访问东南亚三国重启价值观外交
J 中新网1月10日电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1月16日至19日,安倍晋三将进行他就任日本首相以来的首次出访。
访问目的地由美国改成了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分析称此举意在加强与三国的经贸合作,及共同牵制中国。
本次首访东南亚三国,安倍晋三是出自与将军事战略重心转移至亚洲的美国保持相同步调的考虑。
除此之外,安倍还将与三国首脑就强化经济合作问题进行协商,确立东南亚成为日本新经济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今年是日本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交流开始40周年,安倍晋三将参加1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纪念仪式。
安倍晋三欲重新启动其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打出的“价值观外交”方针,牵制中国。
安倍晋三本想将就任首相后将首访目的地定为美国,并参加1月21日举行的奥巴马总统连任仪式。
然而1月6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针对此事表明,美国方面称由于本月日程繁忙,“迎接日本首相来访的准备时间不足”。
为此,安倍首相的访美计划暂时被推迟至2月上旬。
据悉,安倍晋三的祖父岸信介1957年就任日本首相后,首次出访外国就到了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诸国。
安倍晋三希望效法祖父,通过外交让日本成为引导亚洲经济发展的指导者。
本文地址: 棋牌,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