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之佝偻病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18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4)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填空题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发于、两季,岁以内,尤以月婴儿发病率较高。
2.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
二、选择题(一)A型题13.佝偻病的病机主要是()A.肺脾不足B.心肝两虚C.心肝火旺D.脾肾两虚E.肝肾不足4.佝偻病的主要辨证方法是()A.六经B.气血C.痰瘀D.三焦E.脏腑5.佝偻病诊断要点中,常有维生素及钙的缺乏史。
维生素缺乏主要指缺乏维生素()A.AB.BC.CD.DE.E6.佝偻病在我国各地发病率不同,从地理位置分布,高发地区为()A.东部B.北方C.南方D.东南E.沿海7.佝偻病激期,最主要的表现为()A.多汗B.夜惊C.骨骼改变D.血磷升高E.血钙升高8.佝偻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健脾养血B.益气温阳C.固表止汗D.平肝潜阳E.调补脾肾9.佝偻病在临床上分为()期A.2期B.3期C.4期D.5期E.不分期10.佝偻病初期治疗主法是()A.健脾益气B.健脾助运C.益气养血D.柔肝平肝E.补肾壮骨11.辨别佝偻病的轻重,主要根据()A.症状B.骨骼改变C.血钙D.血磷E.血碱性磷酸酶12.佝偻病常需与呆小病鉴别。
在血生化方面,可资鉴别的是()A.血钙B.血磷C.血碱性磷酸酶D.甲状腺素T4E.甲状旁腺素题型(二)A213.患儿,5个月。
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开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
其治法是()A.补肺养阴,固表敛汗B.平肝降火,镇惊安神C.清心泻火,平肝潜阳D.健脾益气,补肺固表E.补益肝肾,填精生髓14.患儿,4个月。
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坐立行走无力,易惊多惕。
证属()A.肾阴不足B.脾虚肝旺C.心肝火旺D.肺气不固E.肝阴不足15.患儿,11个月。
出牙延迟,头颅方大,肋骨串珠,行走迟缓。
证属()A.肾阳不足B.肝肾阴虚C.肾精不足D.脾气虚弱E.肺气不足16.患儿,4个月。
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坐立行走无力,易惊多惕,甚则抽搐。
中医儿科常见病
中医儿科常见病有如下几个:
1.小儿肺炎: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
喉中痰鸣为主要症状,重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
2.小儿泄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3.小儿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喘息性疾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常因气
候变化而发作。
4.小儿厌食: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
为主的症状。
5.小儿感冒: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季多见。
6.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
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丢失。
7.小儿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因体内维生
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
8.小儿鹅口疮: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
引起。
9.小儿抽动障碍:以儿童青少年时期出现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
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10.小儿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受伤,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而
出现面黄肌瘦、毛发枯黄、羸弱矮小、精神萎靡、饮食异常等一系列症状。
11.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发生于三岁以下的小
儿。
以上便是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名词解释:1.* 生长发育2.* 纯阳3.* 稚阴稚阳4.上、下部量5.变蒸四、名词解释:1.生长发育:生长指小儿形体的增长,如身高.体重等为量的变化。
发育指小儿各种功能的演进。
2.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稚阴稚阳: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
4.上、下部量: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5.变蒸:是指初生儿到周岁时由于生长发育旺盛,其“骨脉”.五脏六腑.神智都在不断的变化,蒸蒸日上,逐渐向健全方面发展,在此时期,如出现低热和出汗等证而无病态者,谓之变蒸,即所谓,变者变其情志,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也。
四、名词解释1.传变迅速:是指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肾常虚:主要指肾精不足,即小儿容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各种疾患,如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等疾病,也可由脾胃之精摄取不足,影响肾气藏精而产生佝偻病等疾病。
3.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可迅速转化为虚证,虚证也可转化为实证,或为虚实并见之证。
4.易寒易热: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呈现阴伤阳亢,表现热的证侯,又由于稚阳未充,机体脆弱,尚有容易阳虚衰脱的一面,而出现阴寒之证。
四、名词解释1.母乳喂养2.人工喂养3.混合喂养4.补授法1.生后5~6个月内的婴儿,以母乳为主要食物的称为母乳喂养。
2.因母乳缺乏或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完全改用代乳品(代替母乳的食品)喂养者称人工喂养。
3.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用母乳喂养,部分用牛乳或其他乳品,称为混合喂养。
4.指每日喂哺人乳的次数照旧,每次喂完人乳后再补喂代乳品,直到婴儿吃饱。
四、名词解释1.. ﹡苗窍2.﹡一指定三关3.﹡囟填4.指纹5.闻诊6.五脏辨证四、名词解释1.苗窍:指舌、目、鼻、口、耳及前后二阴。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中医儿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81)(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小儿水肿水气上凌心肺的临床表现有A. 心悸胸闷B. 尿少或尿闭C. 咳嗽气急D. 肢体浮肿E. 喘息不得平卧2. 引起五迟、五软的后天因素有A. 护理不当B. 乳食不是C. 体弱多病D. 大病之后E. 人工喂养3. 佝偻病之病在心的临床特征有A. 两目干涩B. 精神烦躁C. 夜啼不安D. 语言迟钝E. 头方囟大4. 属于小儿肾病常见病因的是A. 禀赋不足B. 久病体虚C. 素体热盛D. 外邪入里E. 情志不调5. 单纯性血尿临床表现为A. 复发性血尿B. 良性家族性血尿C. 重型血尿D. 轻型血尿E. 持续性血尿6. 肾病综合征肺脾气虚证的主证有A. 气短乏力B. 纳呆便溏C. 易汗出感冒D. 下肢不温E. 头晕目眩7. 小儿水肿阴水的特点有A. 起病缓慢B. 病程长C. 水肿以头面为重D. 皮肤色暗E. 按之凹陷难起8. 治疗五迟五软证的常用中成药有A. 杞菊地黄丸B. 金匮肾气丸C. 十全大补丸D. 附子理中九E. 养阴润肺丸9. 佝偻病之病在肺的临床特征有A. 毛发稀软B. 面白多汗C. 容易感冒D. 语言迟钝E. 精神烦躁10. 属于小儿肾病中医证侯之本证的有A. 肺脾气虚证B. 脾虚湿困证C. 脾肾阳虚证D. 肝肾阴虚证E. 气阴两虚证11. 下列条件能确诊尿路感染的是A. 女童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男童≥104/ml,无论性别经导尿获得的尿标本菌落数≥104/mlB. 未离心尿沉渣白细胞>5个/HPF或离心尿沉渣白细胞>10个/HPF或有尿路感染症状C. B型超声提示肾增大,肾皮质光点增多D. 血压高,血脂高E.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12. 尿频湿热下注证的证候表现有A. 病程短B. 小便频数短赤C. 小腹坠胀D. 发热E. 脉细数13. 风水相搏型水肿的临床表现有A. 水肿从眼睑开始B. 浮肿腰腹下肢为甚C. 皮肤光亮D. 浮肿按之凹陷难起E. 尿少或血尿14. 五迟、五软证肝肾亏损型的主症有A. 头颈萎软,天柱骨倒B. 筋骨萎弱,发育迟缓C. 坐起,站立,行走,生齿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D. 精神呆滞、智力低下E. 语言迟钝,口角流涎15. 佝偻病之病在肝的临床特征有A. 肋骨外翻B. 坐迟立迟C. 两目干涩D. 惊惕抽搐E. 性情急躁16. 单纯性肾病的特征性症状和体征有A. 高脂血症B. 低蛋白血症C. 大量蛋白尿D. 明显血尿E. 全身水肿17.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也可确诊泌尿系感染的是A. 女童B. 有明显尿路刺激症状C. 尿中有较多的白细胞D.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0/mlE. 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类或腐物寄生球菌18. 尿频阴虚内热证的证候表现有A. 病程短B. 小便频数短赤C. 盗汗心烦D. 手足心热E. 苔少19. 小儿水肿的变证有A. 水气上凌心肺B. 邪陷心肝C. 水毒内闭D. 心阳不振E. 心阳虚衰20. 五迟、五软证心脾两虚型的主症有A. 语言迟钝B. 精神呆滞C. 智力低下D. 天柱骨倒E. 口角流涎21. 佝偻病病情较重者,其临床特征有A. 精神淡漠B. 肌肉松弛C. 囟门开大D. 下肢弯曲E. 颅骨软化22. 小儿IgA肾病发作期的证候有A. 瘀血内阻证B. 风热伤络证C. 气不摄血证D. 血热妄行证E. 下焦湿热证23. 尿频脾肾气虚型的症状有A. 面白无华B. 畏寒怕冷C. 四肢不温D. 小便频数E. 晨起眼睑轻度水肿24. 五迟、五软的病因有A. 胎禀不足B. 肝肾亏损C. 后天失养D. 痰瘀阻滞E. 心脾两虚25. 小儿水肿邪陷心肝的临床表现有A. 抽搐B. 烦躁C. 神昏D. 眩晕E. 头痛26. 佝偻病的临床特征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A. 汗证B. 五迟五软C. 鸡胸D. 肾疳E. 泄泻27. 佝偻病的发病因素有A. 胎养失宜B. 乳食失调C. 感受外邪D. 日照不是E. 内伤七情28. 关于小儿IgA肾病的治疗,正确的有A. 偶有血尿发作的病例主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B. 呈肾病综合征者,主张应用糖皮质激素C. 急进性肾炎患者,主张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D. 反复扁桃体发炎、血尿者,可考虑行扁桃体摘除术E. 终末肾衰竭者需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29. 患儿男性,6岁,经常睡中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形寒肢冷,或有智力低下,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佝偻病与中医“五迟”、“五软”相似。
中医认为,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脾肾不足,骨质柔软所致。
治宜调理脾胃。
方1 排骨面条组成:猪排250克,胡萝卜25克,卷心菜50克,精盐、味精适量,面条50克,猪肝25克。
用法:将排骨洗净切块下锅。
加清水适量,沸后撇去浮沫,置小火上煮约1小时,然后取出排骨。
猪肝洗净剁成泥,胡萝卜、卷心菜洗净切成米粒小丁。
将胡萝卜、卷心菜丁和猪肝泥人油锅炒至呈牙黄色,加入排骨汤适量烧开,放人面条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
每日2次,温服。
功效:补肾养血。
主治:小儿佝偻病,形体瘦弱无力,夜惊多汗,午后身热者。
附注:本品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对小儿佝偻病有治疗作用。
方2 香菇鸡组成:香菇250克,母鸡1只。
用法:二者一起用文火烧熟,每隔3~5日服食1次。
功效:补精填髓。
主治:佝偻病,生长发育迟缓,出现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倦怠乏力。
方3 盐核桃组成:核桃250克,粗盐250克。
用法:核桃敲开剥去外壳。
粗盐放人锅内用武火炒热,然后倒人核桃肉,不断翻炒至熟,起锅后筛去盐粒,装瓶备用。
每次取10~20克食用,每日1—2次。
功效:补肺肾,强筋骨,润肠通便。
主治:佝偻病,驼背,鸡胸,发育迟缓,大便秘结者。
方4 栗子饼组成:生板栗1 000克,白糖500克。
用法:先将板栗加水煮30分钟,待凉后剥去外壳,放人碗内蒸40分钟,趁热将板栗压碎研成泥,加入白糖调匀,把栗子泥做成饼状,待凉后即可食用。
可作为点心经常食用。
功效:补肾填精,强健筋骨。
主治:小儿筋骨不强,发育迟缓,出牙、坐立、行走皆迟。
方5 枸杞杜仲鸽子汤组成:鸽子1只,枸杞子30克,杜仲15克。
用法:鸽子去毛及内脏,加枸杞子、杜仲煎水取汁饮,并食鸽子肉,连食1周。
功效:益肝肾,强筋骨,补气血。
主治:佝偻病,多汗夜惊,骨骼畸形,形体消瘦者。
方6 胎盘鱼骨粉组成:胎盘粉5克,醋炒鱼骨25克,炒鸡蛋壳10克,白糖15克。
用法:一起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第九、十单元合并讲解蛔虫病辨证论治肠虫以发作性脐周腹痛为主要症状。
蛔厥证腹痛在剑突下、右上腹,呈阵发性剧烈绞痛,痛时肢冷汗出,多有呕吐,且常见呕吐胆汁和蛔虫。
分证论治肠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散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虫瘕证—行气通腑,散蛔驱虫—驱蛔承气汤保守治疗无效时及时手术治疗患儿,7岁。
突然胃脘部绞痛,弯腰曲背,肢冷汗出,呕吐蛔虫1条。
治疗应首选A.使君子散B.加味温胆汤C.丁萸理中汤D.乌梅丸E.定吐丸『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蛔厥证证候:有肠蛔虫症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
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
重者腹痛持续而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
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代表方剂:乌梅丸。
蛲虫病蛲虫病是南蛲虫寄生人体所致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附近奇痒并见到蛲虫为特征。
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
蛲虫的寿命不超过2个月,如果无重复感染可自行痊愈。
因此,本病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杜绝重复感染,否则药物治疗也难奏效。
第十单元其他疾病夏季热发病特点夏季热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5岁以上者少见。
发病集中在6、7、8个月。
1.夏季热的发病原因,在于小儿体质不能耐受夏季炎暑。
2.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基本原则。
分证论治暑伤肺胃证—入夏后体温渐高,发热持续,皮肤灼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引饮,小便频数,口唇干燥,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数—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上盛下虚证—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衰,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数无度—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汤夏季热上盛下虚证的病机是A.脾胃亏虚B.脾阳不振C.胃热炽盛D.心火内盛E.脾肾阳虚『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夏季热上盛下虚证的病机是脾肾阳虚。
《儿科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佝偻病的好发年龄是:()A.胎儿时期B.新生儿时期C.婴幼儿时期D.幼童时期E.儿童时期2.佝偻病好发季节是:()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E.不分季节3.佝偻病的主要病因是:()A.心气虚亏B.脾肾虚亏C.肺气虚亏D.肝血虚亏E.津液虚亏4.下列哪项不是佝偻病的症状:()A.高热不退B.多汗夜啼C.枕秃肌松D.囟门迟闭E.鸡胸肋翻5.明确提出日照可预防佝偻病的说法见于:()A.《内经》B.《诸病源候论》C.《医林改错》D.《温热经纬》E.《医宗金鉴》6.佝偻病的发病特点是:()A.病程迁延B.病程较短C.热病传入D.起病急骤E.反复发病7.佝偻病脾虚肝旺型的治法是:()A.健脾益气B.平肝潜阳C.健脾平肝D.养血柔肝E.温脾助运8.佝偻病症见烦躁夜啼,神情淡漠,枕秃多汗,囟门迟闭,牙齿迟出等属:()A.活动期B.发病初期C.疾病后期D.休息期E.后遗症期9.佝偻病脾虚肝旺型,治疗首选方剂是:()A.逍遥散B.半夏白术天麻汤C.缓肝理脾汤D.益脾镇惊散E.香砂六君子10.佝偻病出现头颅骨软,齿生迟缓,鸡胸龟背,下肢弯曲,肋骨外翻,其病变部位主要是累及:()A.心B.肝C.肺D.脾E.肾B型选择题:1. A.健脾平肝B.健脾补肺C.健脾助运D.健脾燥湿E.健脾养血(1)佝偻病肺脾气虚者首选治法是:()(2)佝偻病形胖神疲,面白多汗,发稀枕秃,肌肉松软属轻证者首选治法是:()2. A.人参五味子汤B.六味地黄汤C.补天大造丸D.玉屏风丸E.益脾镇惊散(1)佝偻病脾肺气虚型首选方剂是:()(2)肺炎喘嗽肺脾气虚型首选方剂是:()3. A.坐、立、行迟,智力低下,表情呆滞,皮肤粗糙,囟门迟闭B.多汗夜啼,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C.形体消瘦,低热颧红,干咳少痰,纳呆食少,四肢无力D.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发稀枕秃,纳呆嗜异,肚腹青筋E.囟门头颅增大,前囟饱满,紧张,两眼下视,骨缝分离(1)佝偻病的主证是:()(2)呆小病的主证是:()(3)脑积水的主证是:()4. A.心B.肝C.肺D.脾E.肾(1)佝偻病坐立行迟,两目干涩,甚至抽搐病在:()(2)佝偻病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病在:()D型选择题:1.佝偻病在中医学范围属:()()A.五迟证B.缠喉风C.慢脾风D.马脾风E.五软证2.佝偻病预防,调摄论述中哪项不妥?()()A.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B.提昌母乳喂养及时增添辅食C.患儿宜久坐久立,有助增强骨骼生长D.患儿作俯卧抬头,防止鸡胸形成E.患儿可注射维生素D2或D3,每日1次,连用3次3.佝偻病脾肾亏损证的治法是:()()A.补益气血B.补肾填精C.益气活血D.温肾助阳E.补脾益肾4.佝偻病治疗原则是:()()A.健脾益气B.健脾宁心C.健脾利湿D.补肾填精E.健脾和胃5.佝偻病常用中成药有:()()A.三黄片B.六味地黄丸C.理中丸D.藿香正气丸E.玉屏风颗粒X型选择题:1.佝偻病病位辨证要点是:()()()()()A.病在脾,肌肉松弛,形体虚胖,纳呆便稀B.病在肺,发热恶寒,咽痒咳嗽,喷嚏流涕,畏光羞明,皮疹显露。
王传吉应用新加玉屏风汤治疗儿科病经验
李安源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4(13)7
【摘要】王传吉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40余载,有着丰富的经验,善用自拟的
新加玉屏风汤(黄芪、白术、防风、陈皮、生龙牡、当归)治疗小儿佝偻病、厌食症、气管炎、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证,屡获良效。
现简介于下。
1 佝偻病邬某,女,5个月。
自汗盗汗、烦躁易惊、夜寐欠安、乳食难进、大便溏薄,病已月余。
毛
发稀少,舌淡苔薄,指纹浅淡。
查尿钙(-)。
证属脾气亏虚,治以益气运脾,方拟新加玉
屏风汤主之:黄芪12g,白术6g,防风9g,生龙骨、生牡蛎各10g,陈皮5g。
【总页数】2页(P323-324)
【关键词】新加玉屏风汤;儿科病症;临床应用
【作者】李安源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任勤教授应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儿科病证经验 [J], 孙继娜
2.王新志教授应用瓜蒌桂枝汤合止痉散治疗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经验总结 [J], 杨
海燕; 刘彩芳
3.王作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经验 [J], 王亚贤;王作顺
4.王新志教授应用大黄甘草汤治疗呕吐经验总结 [J], 刘彩芳;李宁康
5.王琦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经验 [J], 赵永烈;王济;王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儿科(医学高级):肾脏病证及答案解析1、多选佝偻病的发病因素有OA.胎养失宜B.乳食失调C.感受外邪D.日照不是E.内伤七情正确答案:A,B,D2、单选小儿水肿风水相搏型的首选方剂是OA.越(江南博哥)婢加术汤B.麻黄汤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D.五苓散E.五皮饮正确答案:C3、多选小儿水肿邪陷心肝的临床表现有()A抽搐B.烦躁C.神昏D.眩晕E.头痛Tr确答案∙ABCDF4、多选’.性⅛⅛遍人旺证的证候表现有OA.颗红潮热B.盗汗C.五心烦热D.胸闷不舒或乳房胀痛E.舌红少苔,脉细数正确答案:A,B,C,E参考解析:性早熟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额红潮热,盗汗,头晕,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胸闷不舒或乳房胀痛为性早熟肝郁化火证的临床表现。
5、多选患儿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大便酒薄,常自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少力。
治疗方剂可选()A.参苓白术散B.补中益气汤C.四君子汤D.缩泉丸E.菟丝子散正确答案:B,D6、羲性色熟最关键的诊断条件是O.A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B.体力较一般同龄儿强壮C.出现座疮和声音低沉D.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E.X 线摄片:手腕骨正位片显示骨龄成熟超过实际年龄,与性成熟一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性早熟的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出现。
B 、C 、D 、E 亦为性早熟的临床表现,但不是诊断的关键条件。
7、 A.8、9、 D.E.正参考解析:“五软”中不包括腰软。
8、单选五迟、五软之痰瘀阻滞证治疗首选方OA.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B.济生肾气丸合调元散C.通窍活血汤合二陈汤D.十全大补丸合天麻钩藤饮E .杞菊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五迟、五软之痰瘀阻滞证,应治以涤痰开窍,活血通络,方选通窍在^向9为A 一βφ½9、单£丁体金常的发育及性腺的成熟,主要与()有关A .肾、肝二脏功能及天癸的期至B .肾、肝二脏及冲脉、任脉二脉的功能C.天癸的期至D.冲脉、任脉、督脉、带脉的功能E .肾气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肾臧精,寓元阴元阳,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生理功能。
中医捏脊疗法辅助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医捏脊辅助治疗小儿佝偻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佝偻病患儿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
两组患儿均给予维生素AD滴剂口服治疗,并辅以每日2h日光浴及饮食干预。
治疗组同时辅以捏脊疗法,1次/d,7d为1疗程,连续4疗程。
两组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捏脊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小儿佝偻病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简便经济,值得推广。
标签:捏脊疗法;维生素D缺乏;小儿佝偻病小儿佝偻病是因为患儿机体缺乏维生素D,最终导致患儿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造成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的全身性疾病,此病大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儿童,属于我国四大婴幼儿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1]。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根据我国1977~1983年大面积普查的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佝偻病的患病率平均为40.7%,其中80%的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2]。
临床表现为初期以精神症状为主,如烦躁不安、易激惹、夜惊、多汗等,然后出现骨骼发育方面的病变,如脊柱弯曲,下肢出现O型或X 型腿,上肢表现为腕部的尺骨、桡骨远端呈圆顿面肥厚的”手镯状”,有些病例反复出现手足抽搐。
因此,应加强并重视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减少对骨骼生长、免疫、神经、造血等系统的影响。
为提高疗效,我科对36例佝偻病患儿采用补充维生素AD滴剂、日光浴、饮食干预并辅以捏脊疗法进行治疗,现将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2002年第五届全国佝偻病科研协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门诊诊断的佝偻病患儿36例,年龄在4个月~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1.23±0.45)岁,对照组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1.46±0.29)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