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23.82 KB
- 文档页数:2
腰椎推拿治疗心得体会腰椎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揉捏和施力手法在腰椎区域进行治疗的方法,常被用于缓解腰痛和改善腰椎相关疾病。
我在最近的一次腰椎推拿治疗中,深受其益,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体验和体会。
首先,腰椎推拿能够显著缓解腰痛。
我之前长期面临腰痛的困扰,常常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缓解。
但是在推拿治疗中,师傅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针对我的腰椎区域施加适当的力量,能够有效地缓解腰痛症状。
每次治疗后,我能够感到腰部的舒展和松弛,疼痛明显减轻。
这种疗效令我倍感惊喜和满意。
其次,腰椎推拿有助于改善腰椎相关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疾病常常导致腰部不适和肢体功能受损。
在推拿治疗中,师傅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适度的按摩和推拿手法,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痛以及腰椎管狭窄对神经传导的阻碍。
治疗后,我能够感到症状的明显改善,肢体的灵活度也有所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此外,腰椎推拿还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在推拿治疗中,师傅通过按压和推拿的手法,刺激腰部的穴位和经络,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气血的畅通。
在治疗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腰部温热的感觉,以及腰部周围肌肉的舒展和松弛,这是血液循环的良好反应。
血液循环的改善,不仅能够帮助身体废物的代谢,还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健康。
另外,腰椎推拿还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
现代生活中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往往会导致身心疲惫和紧张。
在推拿治疗中,师傅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能够舒缓紧绷的肌肉,疏通经络,缓解身体的紧张和压力。
同时,推拿治疗中的舒适环境和温暖的氛围也能够让我放松身心,释放压力,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困扰。
总体而言,腰椎推拿是一种能够缓解腰痛、改善腰椎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
在推拿治疗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其疗效,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好处。
腰椎推拿不仅能够缓解腰痛,改善腰椎相关疾病,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心压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选择腰椎推拿这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推拿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进行周期性推拿治疗。
结果有效率达到98%。
无一例产生不良反应。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推拿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
根据本人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现将腰间盘突出症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进行治疗。
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
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5岁;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2d,50例患者中,体力劳动者38例,非体力劳动者12例。
有腰部外伤史者14例。
2 临床治疗本人经多年临床探索实践,采用重手法进行推拿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急性期采取卧床休息,避免活动,治疗手法宜轻柔,不宜用板拉及大幅度的摇法;慢性期:手法可稍重一些,可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加肌肉的弹性、柔韧性及耐受力。
推拿疗法主要是患者取俯卧位,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循环行区域,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施以推、搓、点、揉各种手法5次,放松骶棘肌,重点腰部肌肉放松。
继以肘揉法在患椎腰骶部,臀部痛点处作揉按舒筋,着力深透,患者能耐受为宜,年龄越大力度越要适中,不可力大劲猛,再以双手拇指重叠点压承扶、殷门、委中、风市、阳陵泉及承山等穴位。
捏拿法于大腿后侧至小腿腓肠肌反复操作2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
3 结果本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痊愈48例,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占98%。
典型病例患者王某,女,52岁,职员,5年前伴有腰部外伤史,近年来病情加重,腰痛伴左下肢牵扯痛,询问病史,曾就诊多家医院,现在患者行动不变,站立,坐起需家人护理,查L4~5椎间盘左侧压痛明显,坐骨神经分布区压痛阳性,直腿抬高40°,加强试验阳性,左臀部、大腿部及小腿部肌肉萎缩,较右腿小2.5~3cm。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方红【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后方突出,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导致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约80%的患者可经非创伤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2].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非创伤性手术疗法之一,是使腰椎间盘膨出的髓核复位、挤碎或位移、松解粘连,以解除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大推拿正骨复位术,同时进行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0(027)004【总页数】3页(P291-292,298)【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作者】方红【作者单位】310005,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推拿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后方突出,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导致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约80%的患者可经非创伤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2]。
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非创伤性手术疗法之一,是使腰椎间盘膨出的髓核复位、挤碎或位移、松解粘连,以解除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大推拿正骨复位术,同时进行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大推拿正骨复位术,其中男182例,女138例。
发病年龄19~62岁,平均(40±9.82)岁。
病程6 d至3年。
首次发作226例,复发94例。
所有患者均有腰痛伴一侧或双侧直腿高试验阳性,CT或MRI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3]:(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方位快速牵引复位后的护理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它发生于不同人群。
本人统计了2003~2006年我院针灸科收治的1286例患者,经过多方位快速牵引复位及护理,获得了预期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964例,女322例,年龄16~65岁,平均40.5岁。
合并高血压82例,糖尿病52例。
1.2 症状均诉腰腿痛,大部分伴有半侧下肢麻木,疼痛,转侧不利及间歇性坡行。
查体:腰部活动受限1 286例,伴下肢放射痛1 032例,棘突偏歪63例,肌萎缩96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 286例。
全部患者均经CT,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治疗方法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复位: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用牵引带固定,根据患者CT 提示,通过电脑调整好牵引距离,成角方向及度数,旋转方向及角度。
术者站于患侧,双手拇指按压突出病变椎体两侧,一拇指固定在健侧椎体下缘,另一侧拇指按压突出部位,嘱患者做腹式呼吸,在呼气结尾,脚踏开关双手协同使用正脊手法,瞬间快牵复位1~3次。
检查局部症状减轻后,松解牵引固定带,将患者送回病房休息。
3 护理3.1 牵引复位前的护理牵引复位前检查心电图,排除心源性疾患;做好情志护理,消除对牵引复位的恐惧心理;饮食指导:少喝水,吃饱饭,在复位前排除大小便。
3.2 牵引复位后的护理牵引复位后,去枕平卧硬板床6 h,双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以保证肌肉放松。
不适时可以活动四肢,以减轻疲劳。
也可以侧身并小量活动。
翻身时先将腰部挺直后再翻身,以保持腰椎的稳定性。
下床时用腰围带固定腰部,采取俯卧跪于床边。
或先侧向健侧,由上肢协助缓慢起身,先健侧下肢着地,上床时则相反;如果牵引复位后疼痛加重应立即采取措施。
如安慰患者,解除其紧张心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效果不佳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遵医嘱使用活血痛络药物;每天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指导患者避免做弯腰,扭腰,提物的动作。
洗脸时避免身体前倾,上厕所时保持腰部直立下蹲,鼓励患者部分生活尽量自理;嘱患者戒烟。
浅谈推拿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作者:王飞龙等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1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1]腰部疼痛剧烈,严重者翻身困难,不敢坐、站、走,并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障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或有脊柱侧弯,主观麻木感,走路跛行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
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治疗该病的临床体会,浅述一下见解,供同道参考。
1 推拿手法要柔和对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手法一定要柔和。
不能施以暴力,手法暴力或蛮力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手法柔和,不是要患者没有感觉,而是要在患者得气的基础上,比如酸、麻、胀、重、走串等"得气"感[2],手法的作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要刚中含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手法动作变换要自然流畅,不得跳动、碾压、损皮。
令患者舒适畅和为宜。
2 卧硬板床休息对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下肢放射痛的症状。
这时要嘱咐患者卧硬板床,尽量平躺着,减少活动,减少对腰椎间盘的压力,直至患者下肢放射痛消失为止,这对于早日康复与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3 腰部宜保暖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剧烈,多与寒邪有关[3]。
正如《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因此又有"寒性凝滞而主痛"之说。
所以此时要嘱咐患者避免风寒,注意保暖。
又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4]《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而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这也是推拿能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理论根据,"寒者热之",故注意腰部保暖,则气血畅通,以达"通则不痛"之作用。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法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腰腿疼最常见的病因,是骨科、疼痛科和针灸理疗科常见病,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呈上升、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1]。
在我院国医堂门诊患者中约占20~30%,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运用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50例患者,短期和长期疗效均很满意,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归纳介绍如下,以供交流参考。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0 例患者,全部经影像检查确诊为腰推间盘突出症。
男性93 例,女性57 例;年龄21~68 岁;病程1d~5年。
其中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者98 例,单纯腰痛者41 例,单纯坐骨神经痛者19 例。
1.2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標准》制定[2]。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③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一致。
1.3治疗方法1.3.1针刺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腰腿部充分暴露,常规消毒取穴部位。
取腰阳关、夹脊穴、承扶、殷门、委中、环跳、风市、命门、中渎、承山、绝骨、阳陵泉等穴,其他的穴位根据需要,可以平补平泻或补法即可。
针刺后以中等刺激强度进行提插捻转,要求局部有酸麻胀痛感或放电感,有向下肢传导者为最佳,留针30min,1次/d,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2d,3个疗程统计疗效。
针具一般选择35号2.5寸长不锈钢毫针或35号4寸长不锈钢毫针。
1.3.2推拿治疗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滚、按等手法进行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拉宽椎间隙,降低盘间压力,患者仰卧,用手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
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摘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
我们应用北京葛长海老教授的《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治疗300例,总有效率98.3%,通过临床观察,北京葛长海老教授的《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捏筋拍打【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67-02腰椎间盘突出是针灸推拿科学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较多,而且各有千秋,我们应用北京葛长海老教授的“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210例,女性90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68岁。
患者腰部疼痛,由腰骶部开始逐渐延至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足背外侧部,行走困难,站坐时间稍长,活动,咳嗽和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支持腰间盘突出。
2.疗效标准治愈: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久站或久行后小腿有酸胀感.好转:腰腿痛明显减弱,功能活动明显改善。
无效:经一个疗程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治愈240例,显效54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3%。
3.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其身旁,用掌跟揉腰背部及下肢肌肉,用双拳压脊柱两侧肌肉,拿揉腰部肌肉及下肢肌肉,用肘点揉腰眼脉和骶侧上脉骶侧下脉及臀外侧脉,点揉髂侧上脉髂侧下脉臀下脉股后脉及胫侧双脉的外侧脉腘脉腘侧双脉及风门脉。
用斜板法,一手按住尾肾脉处,另一手扳住膝部做斜板动作,再以同法做对侧。
然后让患者侧卧位,做侧板法,术者用一肘部按于患者肩前方,另一肘按于臀后方,两肘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扳动,相同方法做对侧。
患者俯卧位,两手抓住床前缘,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关节处,用力将下肢及腰臀部提起,并同时进行牵抖。
最后用拍打法,拍打腰部及下肢。
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穴位按摩与扣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与分析,显示病程长、年龄大、突出间隙型对疗程均有一定的影响。
方法穴位按摩与扣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程为 2-5个。
结果治愈优良率达88.3%。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行穴位按摩与护理疗效较好,且无毒副作用,解除忧虑心理,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穴位按摩护理功能锻炼穴位按摩、卧硬板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穴出症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2月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近期治疗优良率为88.3%。
本文就患者的年龄,病情、突出间隙型等3项客观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及护理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7例子,女23例,30岁以下29例,31-50岁22例,51-68岁9例,病程2个月内22例,2个月-18年38例,突出间隙:L3-4突出21例,L4-5突出26例,L5-S1突出13例。
1.2 治疗方法1.2.1按摩穴位足三里、中渚、承山。
扣击环跳、悬钟、血海。
每穴5-6分钟,每天3-4次,每疗程1-3周,2-5个疗程。
1.2.2卧硬板床休息1—3周,下床、起座时戴腰围。
3个月内不能弯腰及携提重物。
1.2.3适当止痛痛点热敷或轻轻扣击。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调护,可提高疗效。
损伤初期,由于局部炎症,疼痛较剧烈,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生冷、酸辣刺激及发物,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补品,如“杞子炖羊脑汤”、“附片炖狗肉”、“杞子大枣骨头汤”,以达到补充营养,强壮筋骨的目的。
3.心理护理患者担忧疼痛及疾病复发,要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调护,鼓励其不要怕痛,主动穴位按摩及积极功能锻炼,从而达到康复。
4.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则可功能锻炼,先在床上做肢体锻炼,然后下床室内走动,从而达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如进行直腿抬高练习,“鱼跃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做腰背前后左右的旋转弯腰练习,也可仰卧做挺腰运动[1]。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作者:李康善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2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300-02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本证的发生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蜕变与外力损伤等因素使纤维环部分破裂,随和从纤维环的缺损处向外湓出,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腰伴下肢放射性疼痛。
临床上以腰椎 4、5和腰椎5、骶椎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
一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
局部疼痛,肌肉紧张痉挛、腰部前驱后身、旋转受限,下肢有神经受压迫的疼痛,麻木症状。
咳嗽、喷嚏、售粮、劳累后症状加重。
急性发作时,患者为减轻疼痛,会选择姿势,时间较长时,脊柱可出现生理前突攻减小或消失,脊柱侧弯。
神经根受压迫后,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甚至足背外侧,足指发生麻木疼痛。
3、4间突出,大腿前外侧麻木疼痛,放射至膝部;4、5间突出,小腿外侧皮肤知觉减退;5、骶1间突出,足背外侧,足底拇指知觉减退。
患者不能久坐久立,幻肢无力、怕冷甚至萎缩。
二检查方法1 疼痛:有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脊柱多数有侧弯。
2 压痛点:在椎间旁一横指或敏感区,用力按压及出现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便为阳性。
3 区颈试验:头部前倾,用力向上一台,如疼痛麻木及为阳性。
4 直腿抬高试验:仰卧,腿伸直,抬离床面,如70度内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5 西反射、跟腱反射异常,小腿伸肌肌力减退。
6 拇指背趋试验:按压幻肢拇指,令其上翘,力量减小或消失即为阳性。
7 病程较长时可出现腰椎变直、侧弯,臀部、大小腿肌张力减小和肌肉萎缩。
8 ct检查可以确诊。
三治疗方法1 常规手法1.1 患者俯卧位,竖者利于患侧,用手掌或掌根部由青到重,自下向上推、揉骶、腰部两侧5到7遍;叠掌或钱币揉压腰骶部脊柱两侧数遍。
拇指或肘尖拨、压患侧大肠俞穴和腰部痛点“阿是穴”,双手大余悸向前上方推抖大肠俞穴2到3分钟;小余悸和掌指关节部滚腰骶部脊柱两侧3到5分钟,腰部肌肉放松;用掌根揉按臀部数遍再用拇指或肘尖玻梨状肌及臀部条所,揉压环跳、诚服、委中、诚津或大肠俞、阴门、成山、昆仑等穴“交替选用”,用鲍揉法揉幻肢数遍,再用掌指关节滚伤侧下肢坐骨神经路线数分钟。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发表时间:2018-09-13T11:53:26.23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作者:黄小云[导读]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其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410002【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干预为观察组。
同时选择6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病情得到显著好转。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其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正骨复位术;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受到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使得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由此造成腰部及下肢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1]。
大部分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能缓解或治愈病症,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手术疗法为大推拿正骨复位术,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大推拿正骨复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大推拿正骨复位术的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盘突出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过敏性体质的患者;(2)精神疾病的患者;(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4)患有颈椎骨折、占位性病变或其他严重创伤或有过重大手术的患者;(5)不符合纳入标准、资料不全的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下大推拿复位术护理发表时间:2010-12-07T11:51:22.1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徐玉萍王燕[导读] 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的组织。
徐玉萍王燕(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0021)【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262-02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硬膜外麻醉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后方突出,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约80%的患者可经非创伤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2]。
麻醉下大推拿复位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非创伤性手术疗法之一。
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共对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麻醉下大推拿复位术,同时进行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麻醉下大推拿复位术,其中男75例,女30例。
发病年龄19~62岁,平均(40±9.82)岁。
病程6d至3年。
首次发作95例,复发10例。
1.2 治疗方法1.2.1 硬膜外阻滞麻醉选用药物为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
1.2.2 手法(1)下脊椎旋转法。
(2)压腿法。
(3)斜扳法。
(4)腰椎后伸位挤压法。
1.3 疗效评定与结果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临床治愈:80%以上恢复正常工作。
65%以上可胜任日常工作。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本组治愈85例,好转1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达95%。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担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2.1.2 床上排便训练防止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
2.1.3 翻身卧位的训练术后需要绝对卧床3d,教会患者进行床上滚动式轴线翻身训练,防止腰部扭曲,保持脊柱的自然曲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术后的康复护理作者:韩霞陈曙艳孟宪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8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虽然不是重症疾病,但很难彻底根治,还常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
本文针对此病的手法复位术后的康复护理谈谈经验。
1 病因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有外伤史,常因腰部活动过度,并且承受重力所致,使腰部椎间盘外层部分的纤维环破裂及内层部分的髓核向外突出,压迫椎管内的神经根,好发于下腰段。
2 临床表现腰部偏于下部及椎旁部放射至坐骨神经区,由臀部经大腿后部,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甚至翻身困难,伴有脊柱侧凸。
平卧位,伸直膝关节时患肢不能充分抬高,患侧下肢感觉、肌力、跟腱反射减弱,重者有大小便失禁。
3 手法复位术后护理3.1 心理护理护士应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谈心,了解患者所思所虑,给予正确疏导解除患者各种疑虑。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倾听舒缓的音乐,使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3.2 体位护理手法复位术后患者应双腿平直,仰卧于硬板床上,腰部加一宽15~20 cm,厚5~7 cm的棉垫以维持生理曲度,6 h内躯干及双下肢绝对的制动。
复位6 h后,在维持腰部背伸位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应保持躯干上下动作一致,勿屈曲、扭转,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严格卧床3~7 d,可采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避免侧卧位与下肢抬高和屈曲动作。
可在患者俯卧位时用滚法、摩法、拍打法等轻手法放松双下肢肌肉。
3.3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米粥、汤类。
禁食辛辣油腻易产气的豆类食品及含糖较高食物,待大便通畅后可逐步增加肉类及营养丰富的食物。
3.4 尿潴留及便秘的护理了解患者产生尿潴留的原因,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心理安慰,给患者创造良好排便的环境,让患者听流水声及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必要时用穴位按摩排尿或导尿解除尿潴留。
指导患者掌握床上大便方法,术后3 d禁食辛辣及含糖较高的食物,多食富含纤维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