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土地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41
3.2 《土地资源》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学会阅读图文资料,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3.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4.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学习重难点】1.重点: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2.难点: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地区差异的成因;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较小(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农业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资源的特征①特征:我国的幅员辽阔,土地资源________,但是由于人口众多,________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优缺点:我国土地利用类型______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全面发展____________、工矿业和城乡建设,但是______少,荒漠、石山等______土地多,____________资源匮乏。
2.地区分布不均(1)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在___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
(2)南方的耕地主要以_______为主,北方的耕地主要以_______为主。
(3)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区,主要用于_______业,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主要分布在_______。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尤为重要。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教材分析: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并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教材详细介绍了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关系密切的土地资源,意在让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状况及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土地是立国之本”,选用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存在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等问题,是整个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的最重要的一节。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知识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的图表分析和制作能力,对我国的人口与资源现状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本节内容较简单,易理解,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容易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土地资源的特点。
(2)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现状,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2)通过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及利用类型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及保护。
五、教法与学法: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对话、生生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环境对话六、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表、文字内容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阅读教材“什么是土地?”,感悟并解释一下这段话的含义。
(2′)(二)讲述新课(1)展示问题,学生与文本、与媒体对话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示意图,展示多媒体图片,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类型。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基础题】为了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读我国土地类型构成图和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具有()A.利用类型不全B.地区分布不均C.耕地所占比重小D.后备耕地充足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A.坚决保护耕地B.扩大城市规模C.加快生态建设D.坚持农田农用3.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B.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C.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D.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答案】1.C 2.D 3.A【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因为我国土地资源具有耕地比重小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划定永久农田与地区分布不均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选C。
2.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_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针对土地资源的乱占现象,我们切实要保护好耕地。
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
所以针对该漫画,最贴切的是坚决农田农用,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3.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量少,耕地的人均量更少,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4.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答案】D【详解】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均衡,我国耕地资源北方地区多,南方地区少;我国水资源南方地区多,北方地区少;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不合理,北方在农业发展中会遇到水资源缺乏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多,但是耕地面积少,所以南方地区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3.2 土地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2、分类:(1)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2)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3)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石山。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
其中,草地比重最大。
草地>其他>林地>耕地。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前列B.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单一C.在土地资源中耕地所占比重很大D.各类土地资源的比例构成比较合理2.下列土地类型中难利用的土地类型()A.耕地B.林地C.沙漠石山D.建筑用地3.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应正确的是()1A.黄河中下游地区---草地B.长江中下游地区---旱地C.横断山脉---林地D.内蒙古高原---水田4.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搭配合理的是()A.塔里木盆地-林地B.东北平原-难以利用的土地C.大兴安岭-耕地D.内蒙古高原-草地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筑用地6.读我国主要土地类型分布图,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A、B 两地,其中A 以水田为主,B 以旱地为主B.C 表示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及西南地区C.D 有大量的草原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D.E 位于我国西部,风景秀丽,有“鱼米之乡”的称号考点2 土地资源的分布1、以水田为主的耕地:①南方地区(秦岭—淮河线以南);②干湿区:湿润区;③地形类型:平原、丘陵。
2、以旱地为主的耕地:①北方地区(秦岭—淮河线以北);②干湿区:半湿润区;③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
3、草地:①内蒙古东部;②青藏高原;③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④干湿区:干旱区、半干旱区;⑤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4、林地:①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②东南林区(东南丘陵);③西南林区(横断山区)④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⑤地形类型:山地、丘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土地资源》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本节教材内容包括“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方面,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关于本节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和了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难点: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思维框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分布领域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五.课前准备本节课是智慧教育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教学助手,推送微课和课件,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改编的《中国的土地资源》流行歌曲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2.课前反馈展示总结学生课前导学的提交和批阅情况,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与表扬。
3.小组合作释疑小组探讨1:问题一:土壤、土地和土地资源有什么区别?问题二:你能区分戈壁、沙漠与荒漠吗?问题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什么意思?小组探讨2: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高寒荒漠、石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