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疾病检查
- 格式:docx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3
腰椎间盘突出评估内容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主要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并将内部物质压迫在脊髓或神经根上。
这种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腰痛、下肢疼痛、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评估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及评估方法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评估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病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背景介绍至此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临床表现、常用评估方法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系统综述和分析,我们旨在为医学界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评估指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 正文2.1 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也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它是指椎间盘的核心物质向椎管内移位,压迫或刺激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症状。
腰椎间盘是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的软组织结构,位于脊柱的骨节之间,起到支撑和缓冲作用。
当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或外伤导致其结构受损时,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通常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腰椎MRI、CT等影像学检查。
及时准确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字数达到要求】2.2 腰椎间盘突出评估的重要性腰椎间盘突出评估的重要性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这种疾病,以便合理制定治疗计划。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通常是指腰椎的结构不稳定或功能失调,导致腰部疼痛和不适。
这种情况的诊断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
以下是可能用于诊断腰椎不稳的一些标准和检查: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病史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站立、走动时的姿势和步态,检查腰椎的活动范围、肌肉张力和感觉异常等。
3. 疼痛评估:医生会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加重因素。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磁共振成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腰椎的结构,查看椎间盘、骨刺或椎间关节等问题。
5. 功能性测试:例如活动范围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以评估腰椎的稳定性和功能状态。
6. 神经系统评估:检查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如下肢无力、麻木或痛觉异常等。
诊断腰椎不稳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腰椎不稳,建议尽快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磁共振检查腰椎的原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和生理信息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多平面和多序列的图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研究中。
在进行腰椎磁共振检查时,患者需要躺在一个具有稳定的磁场和辐射源的特殊设备中。
该设备由一个大型圆形磁体和一组用于产生磁场和检测信号的线圈组成。
磁场能够将人体内的氢原子核的自旋产生定向和偏移,而线圈则用于感应原子核发出的信号。
核磁共振原理是基于核磁矩(由核自旋产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发生的共振现象。
核磁矩自旋矢量具有两个稳定的状态:平行和反平行于外磁场的方向。
当外磁场中的能级间隔与射频脉冲的频率相匹配时,核自旋将吸收能量并发生共振。
在腰椎磁共振检查中,主要使用的核磁共振信号来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因为人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含量最高。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有一个自旋为1/2的核磁矩,这使得其易受到外磁场的作用。
整个磁共振检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磁场:首先,在设备中建立一个高稳定强大的磁场。
通常,磁场强度以特斯拉(Tesla,T)为单位进行度量,腰椎磁共振检查中通常使用1.5T或3.0T的磁场强度。
2. 激发信号:通过向人体内注入一个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来激发组织中的氢原子核发出信号。
这个脉冲可以由一组位于设备中的线圈产生,并且它的频率与磁场的强度相匹配。
3. 接收信号:组织中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线圈中的接收线圈传输到计算机系统。
这些信号中包含了患者体内各种不同组织的信息。
4. 数据处理和图像生成: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复杂的数学算法生成图像。
不同的图像序列和参数设置可以提供不同的解剖、病理和功能信息。
医生可以利用这些图像进行诊断。
腰椎磁共振检查可以得到腰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神经根、脊柱骨等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用于检测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膨出、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疾病。
腰椎滑脱症的CT诊断发布时间:2021-08-20T08:49:43.41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作者:何光杰[导读] 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治疗,如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等。
四川省古蔺县人民医院四川古蔺 646500腰椎滑脱症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较常见于女性当中,且发病率随着年龄上升不断上升,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最早的症状主要是大腿疼痛、腰痛等,在劳累之后会加重这些症状,但休息后能自行缓解。
腰椎滑脱症可能是因劳损、外部创伤等因素发生,也可能是因先天发育不良而发生,患者可能出现部分滑脱,也可能出现全部滑脱,主要表现在于坐骨神经异常、间歇性跛行等。
腰椎滑脱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人们应该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发生后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治疗,如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等。
一、腰椎滑脱症概述分型:腰椎滑脱症可分为多种症型,第一种是先天性腰椎滑脱症,主要原因在于峡部先天发育异常,不能承受上半身重力;第二种是峡部性腰椎滑脱症,主要在于峡部不正常引起腰椎滑脱,这一类型又可分为峡部分离类型与峡部拉长类型两种;第三种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主要原因在于椎间盘退变,比较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当中;第四种是创伤性腰椎滑脱症,主要原因在于骨性钩部区受到比较严重的创伤,多数患者会伴随着弓根骨折情况;第五种是病理性腰椎滑脱症,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本身存在全身性疾病,导致小关节面发生拉长或骨折情况;第六种是医源性腰椎滑脱症,主要原因在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之后,因小关节、椎板切除消除压力导致[1]。
主要症状: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症状千差万别,有些患者并不会出现显著的症状,且由于诱因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有一定区别。
患者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一般比较常见于并发腰椎管狭窄以及神经受压患者当中;腰骶部疼痛,大多数患者会伴随着尾骨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在劳累之后疼痛感会加剧,或者在患者扭伤之后出现持续性疼痛症状,弯腰、站立时疼痛严重,休息后能自行缓解。
腰椎病的鉴别诊断
腰椎病是指腰椎区域出现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的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要进行腰椎病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腰椎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1.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症状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痛、腰部僵硬等。
影像学检查如MRI可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程度。
2. 腰椎管狭窄:常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无力、步态异常、排尿排便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如MRI可以显示腰椎管的狭窄情况。
3. 腰椎滑脱:常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无力、步态异常、腰部不稳等。
影像学检查如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以显示腰椎滑脱的情况。
除了上述常见的腰椎病,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如骨质疏松性骨折、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等。
要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脊柱外科医生,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腰椎检查前注意事项磁共振腰椎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腰椎的结构和功能情况,对于腰痛、腰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但是在进行磁共振腰椎检查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对于某些患有心脏病或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磁共振检查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造成干扰,导致心律失常等问题。
因此,这些患者在进行磁共振腰椎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其次,由于磁共振检查过程中需要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放射性射频脉冲,因此孕妇应尽量避免进行磁共振腰椎检查,以防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实在需要进行检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风险和利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胎儿的安全。
另外,由于磁共振检查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体位不动,因此患者在检查前应排空膀胱和肠道,以防在检查过程中引起不适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可以提前去厕所排尿排便,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饮食和药物摄入,以减少肠道内的气体产生。
此外,磁共振检查时,患者需要进入磁共振设备的狭窄空间中,并保持相对静止不动。
因此,对于患有焦虑症、幽闭恐惧症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心理准备和辅助措施,如音乐疗法、呼吸放松等,以减轻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最后,患者在进行磁共振腰椎检查前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钥匙、手机等取下,以防在磁共振设备中产生干扰或安全隐患。
此外,对于患有金属内植物或器械的患者,如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需要事先告知医生,以评估其对检查的影响和可能的风险。
总之,进行磁共振腰椎检查前需要注意心脏病、孕妇禁忌、排空膀胱和肠道、对心理问题进行准备、去除金属物品以及告知金属内植物或器械等注意事项。
遵守这些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进行磁共振腰椎检查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准备和措施。
腰椎正常X片报告腰椎正常X片报告是指对腰椎进行X光检查后的结果评估报告。
这个报告旨在描述患者腰椎的正常结构和解释相关的影像学特征。
下面是一个关于腰椎正常X片报告的分步介绍。
第一步:患者信息和检查目的腰椎正常X片报告的第一部分应包含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同时,还应介绍为什么进行了这次腰椎X光检查。
通常,腰椎X光检查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腰椎相关的疾病或损伤。
第二步:X光技术参数接下来,需要提供腰椎X光检查的技术参数。
这包括使用的X光设备、曝光方式、曝光时间、曝光能量等。
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影像学分析和结果解释都非常重要。
第三步:影像学分析在这一部分,需要对腰椎X光片进行详细的影像学分析。
首先,对每个椎间盘进行评估,包括椎间盘的高度、形态和密度。
正常的椎间盘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均匀的密度。
其次,需要评估椎体的形态和密度。
正常的椎体应该具有清晰的边缘和均匀的密度。
如果椎体存在骨质疏松或骨折,应在报告中进行详细描述。
此外,还应评估椎管的大小和形态。
正常的椎管应具有足够的大小以容纳脊髓,并且不应有狭窄的情况。
最后,需要评估脊柱的曲度和对称性。
脊柱应具有适当的生理曲度,并且两侧应对称。
第四步:结果解释在这一部分,需要根据影像学分析的结果对腰椎的正常与否进行解释。
如果所有的影像学特征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可以得出结论腰椎X光片显示正常。
然而,如果存在异常的特征,应该进行详细描述,并建议进一步的检查或专业的医疗咨询。
第五步:结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在结论中,需要总结整篇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根据结果解释提出建议。
对于正常的腰椎X光片,可以得出结论患者腰椎正常。
对于有异常的情况,可以提出建议,如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咨询专业医师。
总的来说,腰椎正常X片报告是对腰椎X光片进行详细影像学分析后的结果评估报告。
通过逐步思考和描述患者的腰椎结构和相关的影像学特征,可以提供准确和全面的报告,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CT室腰椎CT检查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脊柱外伤。
2 .各种原因的椎管狭窄。
3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突出。
4 .原发性、继发性脊椎骨肿瘤和椎旁肿瘤。
5 .椎管内占位病变。
6 .CT引导下介入放射学检查。
7 .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
8 .先天性畸形和发育异常。
9.脊柱退行性病变。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嘱咐病人在检查期间保持体位不动。
(3)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检查前4h禁食。
(4〉扫描前去除病人腰、腹部皮带及其他金属物品等。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下肢膝关节处用腿垫抬高,尽可能保持腰椎椎体生理弧度与检查床平行。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侧位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根据临床要求扫描椎间盘或椎体。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根据定位片显示,适当倾斜扫描机架角度。
@扫描野(FOV);椎体范围。
⑦扫描层厚3~5mm(椎间盘),5^10nnn(椎体)。
⑧扫描间隔:3~5mm,(椎间盘),S^1.Omm(椎体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80S1.OOm1.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②注射方式: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快速手推团注,注射速率为2~3m1.∕S.③扫描开始时间:注射60~80m1.后开始连续扫描(8~:IOS扫描周期)。
④必要时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后5~30min作延迟扫描。
⑤其他扫描程序和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2)图像显示采用软组织窗,窗位1.30~50HU,窗宽W200-400H∪;骨窗,窗位1.300~600HU,窗宽W1200-2OOOHUo(3)测量病灶层面CT值及大小,必要时测量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三大常规检查模板
曲度腰椎治疗仪老师表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有CT、X片、核磁共振这三种
腰椎X线平片作用:
1、腰椎X线平片能够看到人体腰椎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能够间接的提示腰椎键盘突出的发生。
2、腰椎X线平片可以发现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疾病。
3、腰椎X线平片能够显示患者是否存在脊柱偏斜、脊柱侧凸等腰椎畸形。
不足:单纯腰椎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人体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
CT检查作用:
1、CT能够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
2、CT能够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提醒:CT是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极为重要的依据。
核磁共振(MRI)检查
MRI是腰椎间盘突出,乃至所有脊柱疾病诊断“金标准”,对于确诊患者病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用:
1、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
2、不同层面MRI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
3、MRI能够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不足:MRI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
腰椎间盘突出评估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准确地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病情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下关于腰椎间盘突出评估的内容。
一、病史询问在评估腰椎间盘突出时,首先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
包括起病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放射方向、疼痛加重和减轻因素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体格检查进行腰椎间盘突出评估时,体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检查: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是否导致腰段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检查腰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足底的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估神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2.腰椎活动度检查:通过检查腰椎的活动范围和姿势是否受限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可以让患者进行前倾、后仰、左右侧弯等动作,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活动度,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
3.颈部检查: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颈部姿势异常或颈部肌肉紧张,通过颈部检查可以评估颈部的情况,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4.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查,如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三、疼痛评估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之一,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等工具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四、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片、CT和MRI。
X线片主要用于观察腰椎的结构和畸形,CT可更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的情况,MRI则是最为常用和敏感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椎间盘、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关于腰椎的体格检查内容
以下是关于腰椎的体格检查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来全面评估腰椎的健康状况。
1. 腰椎活动度
腰椎的活动度检查是评估腰椎的屈曲、伸展、侧弯和旋转功能。
正常腰椎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检查时注意腰椎的活动度是否正常,有无僵硬或疼痛。
2. 腰椎压痛点
检查者用手指轻轻按压腰椎的各个部位,寻找是否存在压痛点。
压痛点往往是疾病存在的信号,对判断腰椎是否有炎症、骨折或其它损伤有一定参考价值。
3.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包括膝跳反射和跟腱反射。
通过检查这些反射,可以初步判断脊柱神经是否正常。
4. 肌肉力量检查
对腰椎周围的肌肉进行力量检查,如腰部肌肉、臀部肌肉等。
通过观察肌肉的力量和收缩情况,可以评估脊柱的稳定性和肌肉的状态。
5. 感觉功能检查
对腰椎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进行检查,包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通过感觉功能检查,可以了解神经功能状态和疼痛感知情况。
6. 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抬高,检查者观察抬高的角度以及是否存在疼痛,用以判断是否存在坐骨神经受压的情况。
7. 骨盆倾斜试验
骨盆倾斜试验用于评估骨盆倾斜程度和腰椎的稳定性。
检查时观察骨盆的位置和倾斜度,并注意是否有疼痛出现。
8. 拾物试验
让患者弯腰拾物,观察拾物的姿势和动作。
异常的拾物姿势可能提示腰椎功能受限或疼痛。
9. 屈曲牵张试验
患者俯卧位,检查者将患者下肢向头侧牵拉,诱发屈曲姿势。
腰椎小面关节研磨检查伸髋Yeoman 检查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压住患侧髂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将患侧膝关节伸直向上提起,使髋关节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如出现疼痛为阳性。
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
Gaenslen 检查患者:仰卧于检查台边缘,对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小腿抵住躯干)。
同侧臀部一部分离开检查台台面,使骶髂关节位于检查台边缘。
检查者:站在患者一侧,轻轻将患者膝部向下压,使其离开检查台边缘;可能需要同时更用力压迫患者对侧膝部,使其更为弯曲,并固定住骨盆。
阳性结果:骶髂关节疼痛结果解释: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或小面关节功能障碍。
Ober检查患者:侧卧,下方的大腿呈最大屈曲姿势;上方的膝关节屈曲90°。
检查者:1.握住患者的踝部做被动外展,并伸展其髋关节,使大腿与躯干呈一条直线。
2.维持患者稳定姿势,令其髋关节做被动内收,使其大腿沿着身体中线方向平行移动。
阳性结果:大腿在沿着身体中线方向平行移动时,并不会下垂(髋关节不能被动地内收到中线位置)。
结果解释:阔筋膜张肌或髂胫束紧张。
Noble 压迫检查髋关节特殊检查患者:侧卧,患侧朝下,受检侧膝部在上,屈曲90°检查者:将拇指置于髂胫束位于胫骨外髁的部位,做膝关节被动屈曲和伸展动作.指导患者做主动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动作阳性结果:当膝关节屈曲达30°时,会出现疼痛.结果解释:髂胫束综合征.Ely 检查跟臀试验(ELY试验)又称,股神经牵拉试验,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有意义。
病人俯卧,患侧膝关节屈曲,上提小腿,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出现大腿前方痛即为阳性。
异常结果:检查结果为阳性,即屈曲其膝关节,使足跟接触到臀部。
如腰椎或腰骶关节疾患,则引起腰痛。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腰痛症状的人群。
直腿抬举检查(Straight Leg Raise Test)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双腿和骨盆平放于检查台上。
检查者:将患者的一条腿从0°缓慢举高到70°,另一条腿和骨盆与检查台面平行阳性结果:当腿部举到30°一60°时,会再度引起疼痛和麻木感,并传导到小腿。
做腰椎的核磁共振需要多长时间能出结果,治疗方法核磁共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用于评估人体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腰椎核磁共振是一种诊断腰椎疾病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检测腰椎间盘突出和其他问题。
本文将介绍做腰椎核磁共振需要多长时间能出结果,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做腰椎核磁共振需要多长时间能出结果?腰椎核磁共振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常需要30-60分钟才能完成。
在这种检查中,患者需要躺在一个大型的圆柱体状机器中,机器会生成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创建图像。
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以帮助您在核磁共振之前准备好。
1、不要穿带有金属的衣服或饰品,因为这些物品可能会被磁场吸引或干扰图像。
2、告诉您的医生或技师,如果您已经有合金植入物或其他医疗器械,可以询问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处理。
3、在进行核磁共振之前不要进食或喝任何东西,除非您的医生另有指示。
完成检查后,将生成一系列图像,这些图像可以由医生来诊断疾病。
通常,在接受检查后几天内将通知您结果。
请注意,有时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对图像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提交给您的医生。
二、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治疗腰椎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冷敷和牵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同时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强度和灵活性。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疼痛缓解剂、非甾体抗炎药和肌松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通过放松肌肉和韧带来减轻压力和闪电。
3、手术治疗:如果疼痛和炎症非常严重,以至于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切除术等。
三、注意事项1、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减轻对腰椎的压力,减少损伤和疼痛的风险。
正确的姿势包括站得直、坐得直,不要过度弯腰或扭曲身体。
2、避免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可能会加重腰椎疾病,增加损伤的风险。
应当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和瑜伽等,以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腰椎疾病检查:
【第一步:问诊】
(1).具体哪里不舒服,病程的长短
(2).疼痛的性质,是局部痛还是放射痛,放射的区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放射的区域:
①.大腿后侧至腘窝——L3/L4段
②.大腿后外侧————L3/L4段
③.放射到小腿————L5/S1段
④.单纯下腰臀部到臀横纹——L5/S1的棘上、棘间、骶髂关节、髂嵴唇、梨状肌、臀大肌、臀小肌
(3).发病的原因:包括工作的环境、生活习惯、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南方人——肌肉较松弛,操作幅度要小,北方人——肌肉较紧凑,操作幅度
可大
(4).有无外伤史、恶性病、严重的皮肤病等整体评估
【第二步:望诊】
(1).行走的姿态:有无斜颈、两肩是否水平、脊柱有无侧弯反弓、步态有无跛行、足尖
的朝向是否向前
(2).观察面容,多痛苦、憔悴、焦虑面容。
眼圈灰暗弹性差
(3).坐位姿态,看脊柱有无侧弯、反弓、凹陷、两侧的肌肉有无绷紧挛缩
【第三步:专科检查】
(一)、站立位检查,嘱患者做前俯后仰动作:①.前俯症状加重——椎管外的病变②.后
仰症状加重——椎管内的病变
(二)、坐位检查,虚拳叩击在横突间的关节囊处,看有无疼痛和放射痛,注意老年人和
严重放射痛的患者动作要轻柔。
(三)、仰卧位检查
1.双下肢形态和长度的对比
(1). 形态对比,患者双下肢自然伸直,术者立在患者的足跟前。
术者双手握持患者双踝关节上提30~40cm,松手让其自然下落,观察双足着床后的形态。
a正常:↑⊙↑——双足一致向上稍外展
b内收:↗⊙↖或者↗⊙↑——提示大腿前内侧内收肌痉挛、紧张
c外展:↖⊙↗或者↖⊙↑——提示大腿后外侧外展肌痉挛、紧张
(2). 长度对比
术者双手掌托在患者的踝关节下面,双拇指握持在踝关节的前面。
术者边下蹲,边把患者
的踝关节向下方拉直足跟,比较两足跟的长短。
①.正常:等长
②.异常:不等长——提示腰骶段和骨盆有移位和倾斜
2.直腿抬高实验
①.10~3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阳性体征②.40~6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弱阳性体征③..70~9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阴性体征
3.“4”字实验
踝关节放在对侧膝关节上,正常人的膝部外侧可以紧贴到床面,如果不能接触到或者勉强可接触但是髋部不适——提示股内收肌群紧张,髋关节有问题。
4.反“4”字实验
踝关节放在对侧膝关节上,术者一手按在患者肩上,一手将膝部向对侧按压,如臀及下腰部牵拉不适——提示骶髂关节、髂嵴唇、臀中小肌、梨状肌有问题
(四)、俯卧位检查
1.胸腹垫枕试验
(1).胸下垫30cm高枕,双手自然放两侧,使腰段向下凹陷——如腰部疼痛加剧,提示椎管内病变、真性突出、多伴有放射症状(机理):胸部垫枕后,腰段椎管内的间隙变窄,黄韧带堆积,小关节重叠,挤压到小关节囊和神经根,使神经根与突出物及硬膜囊碰撞,出现远端神经放射症状
(2).腹下垫30cm高枕,双手自然放两侧,使腰段向后凸起——如腰部疼痛加剧,提示椎管外病变、假性突出、不伴有放射症状(机理):胸部垫枕后,腰段椎间隙加大,腰背部的肌肉受牵拉绷紧而出现酸困不适,少有神经放射症状
2.下腹部垫枕检查
腹部垫15cm枕,胸前垫薄枕,使腰部充分向后隆起
(1).望诊
观察胸腰骶部脊柱的大体轮廓,看有无侧弯、凹凸、反弓等曲度改变②.观察脊柱两侧肌肉有无绷紧、隆起、边缘清楚的条索状a.两边隆起,中间凹陷
b.一边隆起,一边凹陷
c.胸腰段隆起,腰骶段凹陷
d.腰骶段肌肉明显堆积或者过于平坦③.观察两边的髂嵴最高点是否在一水平线
④.观察两边的腰眼、臀中肌、梨状肌是否一致。
有无萎缩或挛缩。
临床上多一边高一边低——提示:腰骶髂、骨盆有问题
(2).触诊
①.检查脊柱有无侧弯——中、食指分开放在胸椎棘突的两侧,从上向下,由轻到重滑摸到腰骶部
②.检查棘突有无侧弯——拇指指腹放在胸椎上位段,抵住棘突一边慢慢滑下,再对侧。
③.虚拳叩击寻找痛区
a.棘突线上——L5/S1段、L5/L4段、L4/L3段,看棘突、棘间、棘上有无痛,临床以
L5/S1段多见
b.两边横突——L5/S1横突部、L5/L4横突部、L4/L3横突部,看是局部疼痛还是放射性
④.拇指按压寻找痛点
a.按压棘突的顶部和上下左右
b.按压棘突旁2cm的关节囊
c.按压L3、L4、L5、S1的横突尖部
d.按压腰骶部和骶髂关节、髂嵴唇
e.按压梨状肌及出口、臀中肌的起止点、臀上皮神经的分布区、髂胫束、坐骨结节、臀横纹的出口
看有无深压痛和放射痛,挛缩点。
如拇指腹未找到阳性点,可用指尖稍用力寻找⑤看肌肉的致密程度
a.致密——说明中浅层有问题,操作时在中层加扇形松解
b.松弛——禁止大面积操作,禁用拨针
【附:真性、假性腰椎间盘突出鉴别】
1.真性突出(椎管内病变)——神经根性压迫压迫的位置:椎管内口和外口症状:远端放射性剧烈疼痛
2.假性突出(椎管外病变)(1).神经干性压迫
压迫的位置:梨状肌出口、臀中肌、臀小肌、骶髂关节、髂嵴唇压迫坐骨神经干症状:放射性疼痛区域仅次于根性
神经丛性压迫压迫的位置:臀横纹的出口压迫股后皮神经、腘窝内侧的腓肠肌内侧皮神经卡压腓骨小头的后外侧2cm处卡压腓总神经、症状:相关放射性区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