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10.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知道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了解澳大利亚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
4.掌握一些澳大利亚的地理术语,如荒漠、岛屿、珊瑚礁等。
二、教学重难点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澳大利亚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
三、教学内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西部,是面积最大的岛国,也是全球第六大国家,其陆地面积达7617930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达 13770000平方公里。
澳大利亚领土范围跨越东经129度至153度,南纬10度41分至39度11分,南北距离近4000公里,东西跨度近3000公里,面积约为中国的1/3。
2. 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澳大利亚全境地势较平坦,大部分地区是草原和半沙漠地区,中东部和西南部地区有大片荒漠地区,澳大利亚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山脉密布,东南部地区有许多湖泊和河流。
•气候: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因此与北半球的气候有很大的区别。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只有东部和南部某些地区是潮湿的亚热带气候。
澳大利亚的天气变化很大,夏季温度高达40℃以上,冬季气温也可能降至零下10℃以下。
•动植物:澳大利亚的大陆因长期隔绝,其生态环境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差甚远。
澳大利亚只有少量原始森林,但是澳大利亚拥有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例如:袋鼠、袋熊、考拉等动物和尤金树、桉树等植物资源。
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各族人口构成: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较少,多数为欧洲和英国等国家的移民后代,少数为原住民。
•宗教:澳大利亚没有官方宗教,宗教自由,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最多。
•经济: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矿业和服务业。
同时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黄金和稀有金属等资源,这些资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2.方法与过程: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学习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其农业、人口分布和经济等的影响;通过观察澳大利亚丰富而古老的动物物种特征,了解其进化缓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环境观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领出示:奥运会五环标志、悉尼奥运会、悉尼歌剧院、袋鼠和绵羊图片。
提问:2008年奥运会在那里举行?2000年的呢?对,澳大利亚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她的知识吗?(二)讲授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资料,澳大利亚除了袋鼠和鸸鹋还有哪些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动物?学生回答:树袋熊、鸭嘴兽、针鼹、肺鱼。
老师评价: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那我们一起看看书本上的图片。
学生活动: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推荐四名同学以导游身份向大家介绍这四种动物。
同学甲:游客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
你们看,前面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
同学乙:旅客们,你们看那只动物像不像阿拉伯沙漠中的鸵鸟?其实,它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鸸鹋。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第一课时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 运用地图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
3.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结合地形,地势分析河流流向特点。
2.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物种以及物种独特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地形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条件和特点。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动物古老性,独特性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由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学生了解不多,采用大量景观图片给学生以感官认识,让他们从感官上对澳大利亚有初步的认识。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启发、问题讨论、交流谈话、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的基本脉络和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创设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读图析图法、总结归纳法、引导启发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读图法、讨论法、探究法、合作研究法、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制造情境,激发兴趣)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图片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
那么,我们现在就准备开始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播放同时,教师对图片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2.我们现在去澳大利亚(6月),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3.我们可以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去?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我们现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亚现在是冬季,因为澳大利亚横穿那回归线,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所以衣物不用带的过于厚了。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我国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这个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澳大利亚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够阅读和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我国的关系。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文字材料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为学生合作探讨做好铺垫。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澳大利亚的工业和城市一、预习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和工业发展特点。
2.联系地形、气候说说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
3.通过学习,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风景名胜。
二、预习要点1.了解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和经济发展特点。
2. 联系地形、气候说说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
三、预习问题1.澳大利亚素有“_________”、“ _________”的国家之称,农牧业和采矿业是传统产业。
农产品以小麦、甘蔗和马铃薯等为主,畜牧业以养羊、牛、猪最为重要。
采矿业中,_________、_________等开采量均居世界前列,此外还开采铜、银、石油等。
2.首都_________,人口30 多万,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_________人口420 万,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海港城市,海滨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
_________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也是著名的文化和体育中心城市。
3.澳大利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地区。
_________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
4 目前________业已大大超过________业和________业,成为其经济支柱。
四、当堂检测1. 澳大利亚出口的矿产主要是()A.石油 B.煤和铁矿石 C.铅锌 D.黄金和金刚石2.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大陆内部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部高原地区D.大自流盆地3. 下列城市与其职能或特征相对应的是()A. 堪培拉——首都,海边建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B. 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C. 墨尔本——全国最大城市D. 珀斯——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参考答案预习问题1.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里铁矿石铝土矿2 堪培拉悉尼墨尔本3.东南沿海地区堪培拉 4 服务农牧工矿当堂检测1.D2.B 3 B。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大洋洲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澳大利亚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可能只知道它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而对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洋洲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难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案例,使学生了解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内容是介绍澳大利亚这个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对澳大利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教材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澳大利亚远离我国,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增加对澳大利亚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澳大利亚的铁矿、羊毛等产业为例,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澳大利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地图、图片和相关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澳大利亚地形、气候、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3.准备好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对澳大利亚的了解,澳大利亚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我国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地图、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澳大利亚这一国家,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首都等。
但他们对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澳大利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与我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与我国的关系。
2.难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与我国的关系。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设计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学习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
【学习重难点】
1.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澳大利亚联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________和附近海域的岛屿组成。
2.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等。
3.________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农作物,产量的________用于出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锌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工业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5.澳大利亚________的资源丰富,________是当地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达标检测
1.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这些古老的生物呢?
2.总结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点。
3.说明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
4.说明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工业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5.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自然条件有何区别?。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节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其特有的生物和气候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在教材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大洋洲总面积的60%,人口密度较低,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如高度商品化的农牧业,丰富的矿产资源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大洋洲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的具体情况,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来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生物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经济方面的知识可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结合教材中关于澳大利亚经济特点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其特有的生物和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其特有的生物和气候特点。
2.教学难点:对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观察法主要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来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生物特点。
讨论法主要用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讲解法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大洋洲的概念,然后引入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介绍。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2.方法与过程: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学习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其农业、人口分布和经济等的影响;通过观察澳大利亚丰富而古老的动物物种特征,了解其进化缓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环境观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步骤】一、新课引领显示:奥运会五环标志悉尼奥运会悉尼歌剧院袋鼠和绵羊图片提问:2008年奥运会在那里举行?2000年的呢?对,澳大利亚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她的知识吗?二、讲授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资料,澳大利亚除了袋鼠和鸸鹋还有哪些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动物?学生回答:树袋熊、鸭嘴兽、针鼹、肺鱼。
老师评价: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那我们一起看图片(课本70页图10.26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
学生活动: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推荐四名同学以导游身份向大家介绍这四种动物。
同学甲:游客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
你们看,前面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
同学乙:旅客们,你们看那只动物像不像阿拉伯沙漠中的鸵鸟?其实,它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鸸鹋。
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
10.3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1、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海域的岛屿组成。
陆地面积76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982万(2003年3月)。
首都堪培拉。
2、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澳大利亚的地形明显分为三部分,东部分布着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是高原。
4、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量自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递减,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5、世界之最:■世界著名的大自流盆地是:以北艾尔湖为中心的地区。
(澳大利亚)■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
(澳大利亚)■世界上羊毛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
■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独块石头:艾尔斯巨石(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巨石长3000米,宽约2000米,高300多米,周长约9000米)。
6、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鸸鹋、袋鼠、考拉、鸭嘴兽;澳大利亚特有的植物:桉树。
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粗放牧羊带分布在西部和东部,这里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粗放牧牛带分布在国土的北部、东北部、中部,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多为高原,气候以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为主。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这里地势低平,气候优越,利于牧草和农作物的生长。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因为这里有低平的地势,较充足的光、热、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
8、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国土东南部的沿海地区。
堪培拉、悉尼、墨尔本是主要城市。
■堪培拉是首都,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悉尼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全国经济、交通和贸易中心。
■墨尔本是第二大城市和港口,有“金融首都”之称。
9、小麦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农作物,产量的3/4用于出口,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养羊业是澳大利亚发展最早和最重要的部门,是世界上羊毛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动植物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澳大利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大洲的位置、特点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澳大利亚的认识相对较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提高对大洋洲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地理素养。
3.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和经济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相关问题,准备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
提问:“你们对澳大利亚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澳大利亚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如:“澳大利亚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植物?”等。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关于澳大利亚的思维导图。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对澳大利亚的认识。
《10.3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了俄罗斯和印度,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国家?
学生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
教师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已学会的这些方法再来认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
教师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学生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
教师我们就把今天的学习当成一次旅行,用这个方法来认识澳大利亚。
提问:我们在旅行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生 (衣服、钱、地图、等等)
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下面我们进行旅行的第一站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教师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图片(也可出示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图片或看课本插图)。
提出问题:澳大利亚生物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探究一:我谈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1.澳大利亚大陆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野人、狼孩的例子)
3.比较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在生物物种方面的差异。
学生小组自选探究课题,寻找证据。
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出示阅读材料: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
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教师出示澳大利亚的国徽
师生归纳共同感悟:澳大利亚不愧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在此进行情感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更要向他们学习)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站的旅行去参观澳大利亚的牧羊场。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逛商店时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就是说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
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提问澳大利亚之前有羊吗?
(学生自读“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的养羊史。
)
教师(多媒体出示牧场景观图片)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场的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
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个牧场主,你会将自己的牧场建在哪里呢?
探究二:我来选择牧场址
1.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
2.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
学生小组自选课题,选择牧场位置。
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
课题1: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图8.38):通过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
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课题2: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图(图8.39):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热带草原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结果,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刚才我们分别依据地形和气候因素来选择了牧场址。
下面你再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综合来考虑你的选址方案,看看会有做出什么调整?
学生西部和中部的南回归线附近地区不能建牧场,因为虽然这些地区具备了地形方面的优势,但却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缺少水源。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请来验证一下你的选址是否合适。
教师多媒体出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8.37)。
学生选址正确,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解释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分布状况(东南部和西南部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特征既适合畜牧业也同样适合耕作业,在时间上不会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其它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良牧草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因此农牧业一直在其经济中占居着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牛肉、小麦出产国。
教师同学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采矿业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储量优势。
(出示阅读材料):
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
教师出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图8.40)。
学生读图找出:1.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煤、铁矿石等)及分布。
教师现在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等工矿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师补充(其实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000悉尼奥运会的召开对澳大利亚的服务业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我们2008年的奥运会成功举办也从澳大利亚借鉴了很多宝贵经验)
2.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
教师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学专家,试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三:我看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
1.地形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3.交通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4.历史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师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图片。
学生学习探究,不仅能够从自己所选课题方面考虑,而且已经能够主动地综合多个因素来分析,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总结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集中。
教师多媒体回放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牧场、工矿业、城市等景观图。
播放歌曲(剪羊毛FLASH)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获得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形成的观念等),带着成功的快乐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