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呼吸作用概念: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
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
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区别部位含叶绿体的细胞所有的活细胞条件光有光无光均可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物质转变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联系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正常进行。
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自机物中的能量。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正常进行。
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
易错点:误认为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进行的时间、部位都有所不同。
在阳光下,三大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作物栽培要及时松土透气,利用根系的有氧呼吸,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比如稻田需定期排水,否则会因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而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使根腐烂。
2、馒头、面包的过程中利用酵母发面使面包馒头变得松软可口。
3、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或食醋。
所以生产中,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生产各种酒食醋等。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公式
一、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二、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三、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四、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五、呼吸作用的场所和条件: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六、呼吸作用的意义:
(1)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七、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氧气
(2)温度
(3)水分
八、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土壤中空气流通,有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2)一直呼吸作用。
保存蔬菜水果,为了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以采用低温贮藏、用保鲜膜包裹等方法。
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根据氧气的参与情况,呼吸作用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如下: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38ATP)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如下: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2C2H5OH(乙醇)+2CO2+少量能量
请注意,这里的反应式表示的是物质变化,而不是化学方程式。
如果需要将反应式写成标准的化学方程式,需要根据具体的生物体种类和条件来设定。
同时,反应式中的物质变化过程比较复杂,通常包括多个化学反应步骤。
如需更专业的解读,可以咨询生物老师或者查阅生物学专业书籍,以获取更多详细且专业的解释。
生物教案:呼吸作用的机理对有机物分解的促进作用一、引言生命是基于一系列化学反应来维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两个方面。
能量代谢主要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而物质代谢则包括有机物的分解和无机物的合成两个过程。
呼吸作用在生命体中非常普遍,既可以发生在细胞内部,也可以发生在光合生物的线粒体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呼吸作用的机理对有机物分解的促进作用。
二、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
它通过有机物(通常是葡萄糖)与氧气反应来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在呼吸作用中,葡萄糖先被分解成丙酮酸和丁二酸,然后再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的化学方程式表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能量被细胞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例如运动、合成新分子、产生热能等。
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发酵的方式来产生能量,但是产生的效率很低。
三、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的关系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分解的一种方式,当生命体需要能量时,它通常会通过呼吸作用来分解有机物。
比如人体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来分解产生能量。
但是,不仅仅是有机物分解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呼吸作用也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使其更加高效。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例。
土壤中的有机物通常是一些复杂而稳定的大分子,比如木质素、纤维素等,这些大分子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同时,这些大分子在分解的过程中,可以被一些微生物吸收和利用,继而促进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呼吸作用就是能促进这些有机物分解的条件之一。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氧呼吸还可供细菌去维持细胞生命,只需获得能量和更多废物原料。
四、呼吸作用对有机物分解的促进机理呼吸作用促进有机物分解的机理非常复杂,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CO2会直接溶解到土壤中,CO2的溶解会使土壤中的pH值下降,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的分解会更加容易。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两个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来制造有机物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化学能,并利用这种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的主要能源之一,可以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将有机物分解为能量的过程。
在呼吸作用中,植物细胞中的葡萄糖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类似于动物的呼吸作用,但又有一些不同。
植物的呼吸作用通常发生在黑暗中,它是维持植物生命的重要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关联的,两者共同作用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在白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释放到环境中。
在夜晚或无光照的条件下,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将产生的能量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总而言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过程,通过这两个过程,植物能够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并维持自身的生长和发展。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第二节《呼吸作用》知识点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概念、反应式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场所: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4、条件: 有光无光都可以,白天晚上都能进行。
5、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6、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7、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9、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温室种植农作物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2)贮存粮食种子时采用低温、干燥和通风的方法,贮存蔬菜水果时采用低温保存或覆盖保鲜膜隔绝空气,都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抑制呼吸作用可简记为:低温、低水、低氧、高二氧化碳。
(3)农田适时松土,遇涝排水,主要是为了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4)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少氧气,影响草根的呼吸。
二、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结合呼吸作用表达式理解)实验一:温度计示数增高说明:种子在萌发时放出热量。
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三:蜡烛的熄灭说明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在上述实验中,也可以用新鲜的豆苗和用沸水烫过的豆苗来代替,但是一定要注意用不透光的黑色瓶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防止瓶中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验证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验证淀粉:碘液(变蓝)。
➢验证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1、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1、若此图代表光合作用,则:A是二氧化碳;C是氧气;B是水分;D是有机物。
若此图代表呼吸作用,则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
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
分解作用是生物将大分子有机物逐步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降解成无机物,最后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
在碳的循环中,碳的去路中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叫做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有机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虽然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学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涉及到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能量的转化。
在某些情况下,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可能相互影响。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同时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此外,一些有机物质也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被细胞内的酶催化氧化分解,生成能量和二氧化碳等其他产物。
总之,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
在生物体内,这些过程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分解作用与呼吸作用一样吗生物的呼吸作用与分解作用的关系,学生以为是一样的,在答题时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现在解析归纳如下。
1、生物分解作用的概念:生物把有机物逐步降解的过程,最终生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
2、生物分解作用的种类:细胞内的分解作用和细胞外的分解作用3、生物分解作用的过程:①细胞外的分解作用A、高等动物的消化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摄入高等动物的消化道内,在消化酶的催化下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被消化道吸收。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把酶分泌到细胞外,在酶的作用下把细胞外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也可能生成无机物,微生物再吸收小分子有机物进入细胞。
②细胞内的分解作用A、原生动物等通过内吞作用把大分子有机物吞入细胞内,然后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B、细胞呼吸: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把自身的有机物分解,最终生成无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用来合成ATP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生物的分解作用包括细胞呼吸,教材上说的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把化学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不能说成通过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也说明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不只是分解者的作用,其它生物也可以。
4、分解作用的意义①促使营养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②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的浓度比例;③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颗粒物为食碎屑的各种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对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例题1、某同学感冒发热39c,伴有轻度腹泻。
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应选: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因为某同学感冒发热39°c伴随有轻度腹泻,可能是被病原体感染了,这时机体在免疫过程中,代谢活动比原来加强,消耗的能量增加,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可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
生物教案:如何利用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简介:我们的身体需要能量来完成各种活动,呼吸作用是我们获得这个能量的过程。
该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并解释这个过程的细节。
同时,本教案还包含有机物分解的相关应用和实验。
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原理;-理解如何利用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掌握一些相关实验和应用。
教学内容:1.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呼吸作用是一种化学反应,它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
具体来说,这个反应会将糖分解成能够被细胞利用的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一般来说,呼吸作用需要通过氧气(O2)和葡萄糖(C6H12O6)两种原料才能够完成。
当我们吸入氧气时,它进入我们的肺部,然后进入我们的血流中,最后送到我们的身体细胞。
同时,我们的身体会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以满足我们身体的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需要。
2.利用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了能够被细胞利用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三个步骤完成:步骤1:糖的分解糖是一种能够被细胞利用的化合物,当它被分解时,会产生能量。
这种分解过程需要利用降酶和解糖酶这两种酶来完成。
步骤2:三羧酸循环糖分解后会被转化为三羧酸,这种化合物可以在三羧酸循环中产生更多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释放出能量。
步骤3:细胞呼吸在细胞呼吸阶段,被三羧酸循环产生的高能分子将被“燃烧”,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产生的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有机物分解的应用和实验有机物分解有很多应用,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应用1:发酵发酵是生产食品和饮料的常用方法。
这个过程中,利用呼吸作用来分解糖,并产生不同的产品。
应用2:生态净化有机物分解过程可以用于将废物转化为有益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叫做生态净化,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和废气。
实验1:测定呼吸作用速率可以通过测量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来测量呼吸作用的速率。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植物来进行实验,让植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呼吸作用,然后测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数量。
1、概念: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1)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氧化反应。
虽名为氧化反应,不论有无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这是因为在化学上,有电子转移的反应过程,皆可称为氧化)。
有氧气参与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应,则称为无氧呼吸。
同样多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无氧呼吸时,其产生的能量,比进行有氧呼吸时要少。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是细胞内不同的反应,与生物体没直接关系。
即使是呼吸氧气的生物,其细胞内,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3)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
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重量的活细胞(组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氧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
呼吸速率的大小可反映某生物体代谢活动的强弱。
呼吸作用是由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所以温度对呼吸作用有很大影响。
还有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也是影响呼吸速率的条件。
有氧呼吸:1.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1)形状:粒状、棒状。
(2)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结构: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表面积,嵴周围充满液态的基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有氧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02和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3.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场所:细胞质基质C6H12O62CH3COCOOH(丙酮酸:C3H4O3)+4[H]+少量ATP②丙酮酸彻底分解:场所:线粒体基质2CH3COCOOH(丙酮酸)6CO2+20[H]+ 少量ATP场所:线粒体内膜24[H]+6O 212H 2O+大量ATP能量去向:少部分以活跃的化学能形式储存在ATP 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用来维持体温。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知识目标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2、结合植物呼吸原理的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结合观察植物呼吸现象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调动其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现象。
要想证明植物的呼吸现象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
所以本节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本节的教学始于对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因此,课前组织部分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让学生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在教学过程中,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在于做好演示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除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外,尚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在学生认识到萌发的种子进行着呼吸作用之后,教师一定要强调指出,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同样进行着呼吸作用。
在讲授呼吸的作用释放能量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堆积的鲜菜或水果容易生热等。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以下是关于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2、结合植物呼吸原理的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结合观察植物呼吸现象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调动其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现象。
要想证明植物的呼吸现象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
所以本节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建议本节的教学始于对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因此,课前组织部分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让学生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在教学过程中,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在于做好演示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除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外,尚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分解作⽤与呼吸作⽤区别
概念:
⽣物分解作⽤:⽣物把有机物逐步降解的过程,最终⽣成⽆机物返回⽆机环境.⽣物分解作⽤的种类:细胞内的分解作⽤和细胞外的分解作⽤ 3、⽣物分解作⽤的过程:细胞外的分解作⽤ A、⾼等动物的消化过程:⼤分⼦有机物摄⼊⾼等动物的消化道内,在消化酶的催化下⽣成有机⼩分⼦,然后被消化道吸收.B、微⽣物的分解作⽤:微⽣物把酶分泌到细胞外,在酶的作⽤下把细胞外的⼤分⼦有机物分解成⼩分⼦有机物,也可能⽣成⽆机物,微⽣物再吸收⼩分⼦有机物进⼊细胞.细胞内的分解作⽤ A、原⽣动物等通过内吞作⽤把⼤分⼦有机物吞⼊细胞内,然后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分⼦有机物
细胞呼吸:⽣物通过细胞呼吸把⾃⾝的有机物分解,最终⽣成⽆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来合成ATP以维持各项⽣命活动
对象:呼吸作⽤是细胞,分解作⽤是分解者
结果:呼吸作⽤的结果是产⽣⼆氧化氮⽔或酒精乳酸和能量,分解作⽤是物质的转移或转化。
物质来源:细胞呼吸是分解⾃⾝的有机物,分解者分解的是外界的有机物
意义:细胞呼吸为⽣物的⽣命活动提供能量,为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促使营养物质循环,维持⽣态系统的稳态;维持⼤⽓中氧⽓与⼆氧化碳等⽆机物的浓度⽐例;分解过程中产⽣的有机颗粒物为⾷碎屑的各种⽣物提供⾷物来源,对维持⽣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联系:⽣物的分解作⽤包括细胞呼吸,教材上说的分解者通过分解作⽤把化学元素从⽣物群落返回到⽆机环境,不能说成通过呼吸作⽤,细胞呼吸只是其中的⼀个环节,这也说明把有机物分解成⽆机物不只是分解者的作⽤,其它⽣物也可以。
分解者在分解的时候,将⼤分⼦分解程⼩分⼦,建构⾃⾝的同时,也在进⾏呼吸作⽤,没有呼吸就没有分解,没有分解,就没有物质循环。
生物学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水平上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它是一种氧化代谢过程,通过氧气的参与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呼吸作用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过程,包括细胞的生长、分裂、运动和维持体温等。
在细胞内,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一、呼吸作用的类型:呼吸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
它是最常见和高效的呼吸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的能量。
在有氧呼吸中,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被氧气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
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质膜上,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2.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
它通常发生在缺氧的环境中或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时。
在无氧呼吸中,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被部分氧化,产生乳酸或乙醇和少量的能量。
无氧呼吸的效率较低,产生的能量较少。
无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细菌、酵母等一些微生物中。
二、有氧呼吸的步骤:有氧呼吸是生物体最常见和高效的呼吸过程,它在线粒体中进行,并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 糖解:糖解是有氧呼吸的起始阶段,它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
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包括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
在糖解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释放,用于合成ATP。
2. 三羧酸循环:糖解产生的丙酮酸被进一步氧化,形成辅酶A(CoA)的酯化产物。
这个产物进入线粒体的内质膜,参与三羧酸循环。
在三羧酸循环中,辅酶A的酯化产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和高能电子。
3.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有氧呼吸的最后一个步骤,它在线粒体内质膜上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高能电子被传递给线粒体内质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引起质子的梯度形成。
这个质子梯度被利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偶联。
通过这三个步骤,有氧呼吸将有机物质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生成大量的ATP。
湖北省青年教师生物优质课比赛教案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
黄冈中学生物高级教师 童金元
教学重点:有关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
和联系。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教学目的: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2、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索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1、演示实验装置(三套)
2、多媒体
教学程序:
1、复习光合作用,导出新课 学生回答P56题
2、教师介绍演示实验并回答提问:
3、演示实验
4、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6、得出结论:
7、总结讲述:萌发的种子具有呼吸作用,它是进行呼吸作用时候,能够吸入氧,呼出二氧
化碳,并且放出热量。
同时注意二点:①没有萌发的、活的种子也进行呼吸
作用,不过强度很小。
②除种子以外,植物体根、叶、茎、花、果也进行呼
吸作用。
即凡是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8、问题提示:根据实验,大家继续讨论:萌发的种子吸入氧起什么作用,放出热量从哪儿
来的?
9、讲述呼吸作用过程:总结表达方式: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10、分析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1、学生总结概念: 通过实验,讨论分析,可得出什么结论? 投影Ⅰ A .甲瓶缺氧,乙瓶有足够的氧 B .瓶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C .种子萌芽时,温度升高 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 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
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A
.种子呼吸时吸收氧 B .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C .种子呼吸时放热
A .甲瓶火熄灭,乙瓶火不熄灭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甲瓶10.5℃,乙瓶7℃ A .萌发的种子吸收氧
B .萌发的种子呼出二氧化碳
C .萌发的种子放出热量
12、问题提出: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对它本身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13、讲述原因:原来,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它释放的能量有二种去向,
其中大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动力,一小部分转变成热散放出去,
种子呼吸时放出的热就是这样来的。
14、语言过渡:刚才我们学习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接着我们一起来讨论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15、投影Ⅱ:图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16、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二者的区别。
17、小结:二者是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8、提问:1、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不能进行?
2、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能不能进行?
19、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二者的联系。
20、小结:综上所述,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21、教师讲述: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1)抑制呼吸作用如粮食、蔬菜、水果
贮存。
(2)促进呼吸作用如花卉,农作物的生长。
22、全课总结:本节课首先通过三个演示实验总结出呼吸作用概念,接着比较了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的关系,最后联系实际讲述了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其中重点内容就是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概念,除此之外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23、课堂训练 投影Ⅲ.Ⅳ
24、结束下课
附1 板书提纲
第一节 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呼吸作用
一、实验
二、概念和意义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投影Ⅱ:图表(教材62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
投影Ⅲ:1、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对吗?为什么?
2、晚上不宜将花卉放在卧室里,为什么?
投影Ⅳ:3、吐鲁番葡萄为什么特别甜?
4、下列器官,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 .仙人掌的茎
B .荷花
C .新鲜的葵花子
D .萝卜
E .水仙的花
F .雪松的根
( 说明:此课获湖北省1998年青年教师生物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A .种子呼吸时吸收氧
B .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C .种子呼吸时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