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讲义)-最新教育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9.31 KB
- 文档页数:3
1.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2. 功能区的特点及城市三种常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3. 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城市三种常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
因此||,不同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
如下图所示: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
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的距离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一般为住宅用地||。
【随堂练习】1.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A. 城市规划的需要B. 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 交通条件的发展D. 人口的消费需要答案:B思路分析: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
预习导航
发达国家富人多居住在郊区,城市中心
区及其附近是穷人的天下,为何会出现这种
状况?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1)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2)商业区: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3)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区。
思考讨论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有哪些?
提示:中心商务区是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通常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2)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3)建筑物高大稠密;(4)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1)
(2)社会因素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思考讨论上海的世博园区属于城市功能区中的哪种类型?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文化旅游区。
社会因素中的政策因素。
一、考点突破1. 了解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实际应用;2. 了解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3. 掌握城镇规模与城市职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彼此距离的关系;4. 理解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难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一、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①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职能,但主要是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职能。
②中心地等级: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③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④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须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二、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②城市总是分布于中心地区,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周边服务范围内的居民。
③每个高级城市周围包含有六个低级城市服务范围,这是由六边形服务范围造成的。
④同级别的城市,其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的分布趋势,且服务范围相互排斥。
⑤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
高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包含多个低级别城市服务范围,距离较远,数目较少。
三、城市等级的划分(1)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四、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在一定地区内,不同级别的城市构成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较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较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重要提示】(1)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本身外,还包括其周围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可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Ⅱ第二章第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之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为学习城市的空间过程——城市化作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
二、说学生我任教的是重点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思维较活跃。
【过渡】: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我所任教的学生特点,再结合课标,我的教学目标如下: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以某个具体城市(平湖)为例,结合图片资料,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其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并归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调查展示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此基础上理解因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上集聚而形成该功能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再此基础上归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学会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深刻领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过渡】基于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1.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教学难点】:1.理解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内在动力——集聚与竞争。
2.理解城市空间结构。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案例学习法、归纳学习法、合作讨论学习法。
六、说教学设计我对本节课共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考点突破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模式。
二、重难点提示不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特点、成因及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规律。
1.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功能区的结构称之为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结构形式。
在同一城市中,各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不同;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也不尽相同,即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2. 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尽管每个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各具特色,但是彼此之间也存在共性,将其归纳起来,即城【重要提示】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的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区域,如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与组合。
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三种。
【随堂练习】1.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三种城市地域结构共同的特点是()A. 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核心B. 高级住宅区都沿着交通线向外延伸C. 城市结构模式都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D. 这些模式都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答案:A思路分析:三种模式是西方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第1题,三种模式是西方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三种模式具有共同点,即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的核心;沿交通线向外延伸的是高租金住宅区,是扇形模式的特点;服从于统治权力需要的是封建社会形成的模式所具有的特点;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的是未来城市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
2. 北京城以古代皇宫为中心,并以皇宫为中心形成一条南北向中轴线。
其他重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
这种城市格局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A. 地形B. 地域文化C. 气候D. 宗教答案:B思路分析:该种城市布局模式是以南北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城市建筑沿中轴线排列,东西对称,格局严谨、庄重、美观。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精品教案【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在城市地图上,指出城市具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其分布的特点;
2.绘制和分析“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能够分析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提高绘图、读图、用图的能力。
3.联系北京具体案例,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2. 功能区的特点及城市三种常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3. 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城市三种常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难点: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
因此,不同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
如下图所示:
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
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距市中心的距离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一般为住宅用地。
【随堂练习】
1.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 城市规划的需要
B. 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
C. 交通条件的发展
D. 人口的消费需要
答案:B
思路分析: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
因此,不同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
2. 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 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 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 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 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答案:A
思路分析:在竞争的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例题1(山东高考)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A. 老城区地租最高
B.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思路分析:第(1)题,观察选项特征,是关于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的合理布局问题。
①区域在城市外围,有电车轨道连接主城区,附近分布有步行街,最可能是别墅区;③处位于城市外围,河流下游,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并有铁路和电车轨道连接,附近有火车站,交通便利,适合布置工业区;②处介于①和③之间,应为别墅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绿化区。
第(2)题,城市地租最高处应为零售区,老城区主要分布政府建筑和教堂,不是地租最高处,A错误;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中心由老城区向东北、东、东南移动,城市空间形态发生相应变化,B错误,C正确;仓储式购物中心,占地广,位于地租较低的城市边缘且交通便利的M处,并没有在市中心,D错误。
答案:(1)D(2)C
例题2 读下图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造成局部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条件
B. 行政干预
C. 人口分布
D. 交通运输
(2)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超市,最好选在()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思路分析:第(1)题,城市地租一般由市中心向外递减,图中沿交通线分布的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表明该处地租高于两侧,结合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可判断交通运输是使其凸出的主要原因。
第(2)题,大型超市占地面积大,故应建在交通便捷、地租相对较低的区域。
图中②地接近两个商务中心且沿高速公路分布,地租又相对较低,故是最佳位置。
答案:(1)D (2)B
【综合拓展】
常见的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城市中地租变化常见的图象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这往往成为解决题目的关键点所在。
(1)坐标图
横坐标表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纵坐标表示地租水平;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
一般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是成正比关系,这说明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立体图
立体图类似于地势图,最为直观地显示了地租水平的高低,位置越高,地租水平越高。
(3)等值线图
地租分布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地租的变化,一般地租数值由内向外递减,但由于受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处多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