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赏析――读文有感
- 格式:docx
- 大小:37.24 KB
- 文档页数:1
你怎么理解「君子不器」?此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原话为子曰:“君子不器。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有点意思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
不过不得不佩服孔子智慧,这里指的是:君子不能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主要集中在“君子”、“器”这两个关键词上的解释问题。
同时这里会衍生出两个问题:其一:什么是器?其二:君子不器?什么是器?器,就比较容易明白,器具的意思,也可以指的是某一种才能或者技能。
《繫辞传》上提到,何为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论语集释》中为此句子做出如下解释:【集注】:“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
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而在当时社会里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喝酒器具就分为盛酒的、溫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细分的很明确。
所以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一中用处。
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指的君子不能拘于某一种的才能或者技能。
那为什么孔子会这么说,这就要提到孔子的生平,大家都知道孔子少时因贫穷,为了谋生多学几项手艺,但是孔子认为这些才艺、技能只是谋生的手段,从而是「鄙事」。
所以君子也就不必強求自己一定要多才多艺。
这里你们也许会有点糊涂,那到底是专注于一才一艺?还是要多才多艺呢?其实「君子不器」这句话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带点哲学意味。
「君子不器」说一个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但也不一定要多才多艺,而是要通于艺而游于艺,换句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最后推荐几本解说《论述》的优秀的书商务印书馆《论语集解义疏》(共4册)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2册)邢昺的《论语注疏》73赞踩 20评论分享举报建章看世界文化问答达人01-18 21:32 关注器者,器具。
“君子不器”直译就是:君子不是什么器具。
“器”是用以对才能的赞美与比喻的,比如我们平常赞某人是个“大器之才”。
孔子曾经赞美过子贡是“器也”: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对于君子不器的理解
君子不器,是指人的品德高尚,而不是以物质作为评价标准。
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他们具备着高尚的品格和正直的品性,而不是物质上的财富或力量。
君子不器的理解包含着很深的思想。
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无法用物质来比较和衡量的。
因为物质是有限的,而品德和道德修养是无限的。
如果我们只考虑物质,就会失去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他永恒的财富,它们远比任何物质财富更加重要。
君子是用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来衡量自己的成功和价值的。
他们注重道德和人格的修养,具备着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他们追求的是内在的美而不是外在的虚荣。
他们不以物质的丰富和贫乏来评价一个人,而是看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君子不器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适用。
在当今社会中,物质分配不平等、道德缺失等问题愈发突出,人们对于“君子不器”的理念更加需要加以重视。
只有通过道德的提高,才能真正提升人类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从君子不器的理念中吸取启示,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内在的美德,重视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高尚的人,也才能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 1 -。
对于君子不器的理解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具备高尚品德和行为的人。
而君子不器,即指君子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器物,应该是具有德行、知识、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君子不器最早见于《中庸》一书中,其中说道:“君子不器,其行也器,其庸也垂。
”指的是君子在行为方面应该像器具一样,具有规范、有序等特点,但在品德、知识、修养等方面不应局限于器物的特点,
而应该全面发展。
君子不应该只有一种特定的技能或特长,而应该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情况的需要。
同时,君子应该有足够的心智和知识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心有所属,行有所优。
君子还应该具备超越自身利益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尊重他人的感
受和权利。
君子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自我实现和满足,而应该在自我和
他人之间做出平衡和调和。
而这种平衡和调和,需要君子具备全面的
心智和思想。
因此,君子不器应该被理解为君子应该具备全面的德行、知识、修养
等方面的发展,而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器物表面的规范和有序。
君子应
该像器物一样有规范和有序的行为方式,但更重要的是,他应该具备更深层次的道德准则和思想,以及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君子,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君子不器作文解析“君子不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初看时,只觉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可细细琢磨,又觉得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啥叫“君子不器”呢?按照咱平常的理解,就是说君子不能像个器具一样,只有特定的用途。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件小事,这件事虽小,却让我对“君子不器”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去年夏天,我家附近的社区组织了一场志愿者活动,说是要给老旧小区进行环境改造。
我闲着没事,就报名参加了。
活动那天,阳光那叫一个毒啊,晒得人头皮发烫。
我心里有点儿犯嘀咕:“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嘛!”可既然来了,也不好打退堂鼓。
到了现场,我发现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也参差不齐。
有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也有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
大家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有的负责清理小区的垃圾,有的负责修剪花草树木,还有的负责粉刷墙壁。
我被分到了清理垃圾的小组。
一开始,我觉得这活儿挺简单,不就是捡捡垃圾嘛。
可真干起来,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小区的角落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有破纸箱、旧瓶子、塑料袋,甚至还有废弃的家具。
这些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熏得我直皱眉头。
我戴着厚厚的手套,弯着腰,一点点地把垃圾捡到垃圾袋里。
不一会儿,我就累得腰酸背痛,汗水湿透了后背。
我心里抱怨着:“这活儿也太脏太累了!”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让我感动的场景。
我们组的一位大爷,年纪看上去得有六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一大半,可干活儿的劲头一点儿不比年轻人差。
他拿着一把铁锹,用力地铲着地上的垃圾,脸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淌,他也顾不上擦。
我好奇地问大爷:“您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来参加这个活动啊?”大爷一边干活儿,一边笑着说:“小伙子,这你就不懂了。
咱住在这个小区,环境好了,大家都舒心。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也能出份力啊!”大爷的话让我心里一震,我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为自己之前的抱怨感到羞愧。
这时,旁边粉刷墙壁的小组出了点儿问题。
他们带来的涂料不够了,负责采购的人还没回来。
大家正着急的时候,大爷放下手中的铁锹,走过去说:“别着急,我去附近的建材店看看。
君子不器读后感《君子不器》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章节,它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子贡的对话记录。
在这篇章节中,子路问孔子,“君子不器”,孔子回答说,“君子怀德,器械不必。
怀德之人,不必有器械。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君子品德的理解,强调了君子应该注重修养和德行,而不是注重外在的器物。
读完《君子不器》,让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分追求物质和外在的表现,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品德。
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无论是在政治、商业、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的存在。
然而,孔子在《君子不器》中提出的观点,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反思。
首先,君子不器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在孔子的理念中,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最重要的,而外在的器物并不是必须的。
这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我们往往通过外在的物质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和价值,而忽视了内在的品德和修养。
然而,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左右。
其次,君子不器强调了谦逊和自律的重要性。
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谦逊和自律,而不是被物质和欲望所左右。
这种品格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许多人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谦逊。
然而,孔子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谦逊和自律,不被物质所左右,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
最后,君子不器强调了内心的平和和宽容。
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宽容,而不是被欲望和怨恨所左右。
这种品格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许多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被负面情绪所左右,而忽视了内心的平和和宽容。
然而,孔子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宽容,不被负面情绪所左右,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
综上所述,《君子不器》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左右。
这种品格在当今社会是非常珍贵的,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努力修炼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君子不器”浅析
“君子不器”,这句话来自荀子,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人性的一种解读。
它的意思是,君子不仅仅是一种器物,而是一种人格。
在古代,人们把君子看作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他们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正义、勇敢、慈悲、尊重等美德。
古人认为,君子应该遵守道德准则,以礼来安抚百姓,做到诚实守信、宽恕对待他人,以守正不阿为大。
君子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行为,他们的行为应该是遵守道德准则的,不应该贪婪、欺骗、放肆、蛮横,而应该理智、慷慨、宽容、安静。
君子也应该具备正义的信念,正义是人们认可的一种道德标准,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此外,君子还应该具备智慧,他们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能够深刻地理解世界,能够正确地判断事情,而不是仅仅靠感觉。
君子应该能够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正确地做人。
“君子不器”,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指出一个人的人格是不可替代的,人们应该努力去做一个有道德、有礼貌、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一个像木头一样的器物。
总之,“君子不器”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利益的器物。
古人以此来
彰显了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古今中外都把它当做是一个值得人们参考的道德准则。
君子不器阅读感想君子不器,这是一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名言。
在古代,器指的是一些物品或工具,而君子则代表着有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不器的含义是指君子不应该被物质所束缚,而应该以德行为重。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对君子修养的思考。
君子不器的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关联。
在当今社会,物质追求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主旋律。
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而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伦理。
然而,君子不器的思想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在面对物质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
在我看来,君子不器的道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应该注重品德修养。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态度,也是他与他人相处的基础。
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如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谨慎等。
只有具备了这些品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
君子不器还意味着君子应该注重精神追求。
君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不应该被物质所迷惑。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而不断努力工作,却忽略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君子应该注重精神修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君子不器还意味着君子应该注重人际关系。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与人为善,以和为贵。
他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善待他人,与人和睦相处。
一个君子在面对他人时应该保持谦虚和宽容的态度,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地位或者能力而傲慢自大。
君子不器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君子,更多的有道德修养的人来引领社会的进步。
只有有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对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君子不器的思想也提醒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物质上,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水平。
君子不器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道德为重,不应该被物质所束缚。
君子应该注重品德修养、精神追求和人际关系。
君子不器解析
君子不器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论语·为政》。
它的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而更强调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和人生理想。
在理解“君子不器”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字面意思上讲,“君子不器”可以被理解为真正的君子不应该被塑造为某种特定的形状或用途,他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这与《易经·系辞》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相呼应,即不被具体的形象和用途所束缚,能够超越形而上的道体之中。
其次,“君子不器”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不适合的状态。
这种状态是指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如物质条件、社会环境、人性和人生经验等,而本质上不具备成为君子的品德和能力。
如果这些人被强行植入君子的角色,就像一个制成品一样,那么这个过程将是徒劳的,他们永远无法真正成为真正的君子。
最后,“君子不器”还可以被理解为对人的道德和品德素质方面的提醒和警醒。
它强调的是君子的品质和内心的道德表现,而不是仅仅关注一个人的能力和个性。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如谦虚、正直、勇敢、宽容、寡欲等等。
综上所述,“君子不器”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自我修养的人,不要被世俗的观念和规则所束缚,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成为一个真正有品质和内涵的人。
君子不器读后感《君子不器》是中国古代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出自《论语·述而》一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会被器物所束缚,他们不会因为物质的欲望而失去自己的风度和品德。
他们以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来彰显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条件。
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从“君子”这个词的含义入手。
在古代,君子是指有德行、有修养的人,是一种道德上的高尚品质。
君子不仅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更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言谈举止得体。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将“君子”理解为有道德操守、有修养的人。
这种人不会被物质所左右,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高尚和品德的完善。
其次,我们可以思考“不器”这个词的含义。
在《论语》中,“器”指的是容器、工具等物质的东西。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说,君子不会被物质所束缚,他们不会因为物质的欲望而失去自己的风度和品德。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将“不器”理解为不被物质所左右,不被物质所束缚。
君子不器的思想,告诉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高尚和品德的完善,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条件。
然后,我们可以思考“君子不器”对我们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往往会被物质所束缚,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完善。
然而,君子不器的思想告诉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高尚和品德的完善,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条件。
这种思想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不要被物质所左右,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完善。
最后,我们可以思考如何践行“君子不器”的思想。
要践行“君子不器”的思想,首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的完善。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质所左右,追求内心的高尚和品德的完善。
其次,我们要注重教育和培养下一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质所左右,追求内心的高尚和品德的完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践行“君子不器”的思想,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君子不器”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表述,主要在《易经》、《论语》等经典中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仅仅局限于一种固定的用途或者功能,而应该具备多种才能和品质,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君子不器”这个观念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应对不同生活场景时所需要具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它强调人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
此外,“君子不器”也提醒人们不要被自己的专业或者职业所限制,不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者专才。
一个君子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
在实践生活中,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同时,他也应该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民生和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
总之,“君子不器”这个观念既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也是对人们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期许。
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要被固定的思维和模式所限制,要具备开放、包容、进取的心态,以便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君子不器”赏析――读文有感
“君子不器”赏析――读文有感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字面意思是:德才兼备的人不像器具一样。
孔子在此用的
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今浏览朋友圈,见一短文现实解读“君子不器”,有失偏差,故写此文。
君子指德才兼备的人;器指器具。
包咸的《论语包氏章句》解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
君子,无所不施”;朱熹的《四书集注》中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
成德之士,
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诸等。
古人认为君子是德才兼备的全才,是无所不能的人,这种解释与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古农耕时代相适应;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
今天,再延续古人做此解释,显然不妥,也不符合孔子的字面本意。
圣人孔子是“尊道”“入世”的,是积极向上的。
其在《论语.宪问十四》中谦虚地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
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可见孔子认为君子是自己追求的目标,认为自己尚达不到君
子的标准。
我们应结合孔子的积极“入世”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君子不器”。
即德才
兼备的人不像器具一样,也就是说君子不能使自己成为无思想道德的器具。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其有思想道德和是非标准,不仅仅只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
要成为
君子,除了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具备且进行是非判断和
价值判断,扬道惩恶。
一把锋利的菜刀,可以用它切菜,也可以拿它砍人――这就叫“器”。
如果别人让他干嘛他干嘛,不做是非和道德判断,则该人与该菜刀无异,就是“器”。
人是
有着道德和是非标准的生灵,不应只做工具。
君子不器,博大精深,一语道出为世为人之道,是高品位的道德心理修行箴言。
世人都是
在“为器”与“不为器”间游走循回,有时为器,有时器人,为器者往往不想为器,想成为器
人者,器人者又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他人之器。
“器重”一词常见于领导之于属下,便产生了
一者器人,一者为器,想想自己不正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吗?史书曾称名臣干将为国之重器,名臣干将尚且如此,我等普通百姓更是亦然。
努力提高自己的“为器”素养和道德修养,使自己的为器之为合于天道,代天行道,成为有
德之器的君子,也是孔子“君子不器”的立于当今的劝世本意。
――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