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选考加试第13章37生态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19
第35讲克隆技术浙江[学考+选考]考纲确认考点知识内容加试二、克隆技术5.植物的克隆b6.动物的克隆a 考点一|植物的克隆技术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组织培养方法(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程序:配制培养基:配制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半固体培养基。
↓切取外植体:从消毒的根、茎、叶上切取一些小组织块。
↓获得愈伤组织:将组织块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切口处细胞在创伤的刺激下发生脱分化,在创口表面形成一种由相对未分化的薄壁细胞团组成的新组织。
↓再生新植株: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直到再生出新植株。
将含有愈伤组织的试管放在摇床上,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分散成单细胞(胚性细胞:细胞质丰富、液泡小、核大),这种单细胞可发育成胚状体,再继续发育可以形成植株。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体现(1)相对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填“难”或“容易”)体现。
(2)不同种类的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程度不同。
(3)在长期培养中,培养物的胚胎发生和器官形成能力下降的可能原因: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产生;细胞或组织中的激素平衡被打破;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的敏感性发生改变等。
3.细胞培养和器官培养器官发生和形态建成主要是通过平衡植物激素配比进行调控:适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可诱导芽的分化;适量的吲哚乙酸及适当减除某些其他激素,可诱导生根。
4.原生质体培养和植物细胞工程(1)原生质体的培养①制备原生质体的原因:植物细胞壁的存在,使植物组织培养与克隆有一定难度。
②制备原生质体的方法:在0.5~0.6mol/L 的甘露醇溶液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
(2)植物细胞工程:1.植物组织培养关键过程总结名称过程形成体特点培养基光脱分化由外植体脱分化为愈伤组织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团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大避光再分化由愈伤组织分化为幼苗或胚状结构有根、芽或有生根发芽的能力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小需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自身产生各种激素需光2.(1)取材:含形成层(分生组织)的部分易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word课时作业47 生态工程基础巩固1.下图为某某晋中地区的“四位一体”庭院生态工程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工程遵循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B.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的墙上有通气交换孔C.沼渣、沼液能为温室内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D.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大于其中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解析:“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设施上将日光温室、畜禽舍、厕所和沼气池联体构建,实现了种植和养殖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作用,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A 正确;猪舍与蔬菜大棚之间的墙上有通气交换孔,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可为猪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而猪的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为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B正确;沼渣、沼液能为温室内蔬菜提供物质,但不能为绿色植物提供能量,C错误;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包括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投入的饲料中的能量等,因此流经该生态工程的总能量大于其中蔬菜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正确。
答案:C2.(2019·某某玉山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太湖出现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解析:“1+1>2”是指系统各组分组成的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是指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A错误;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 正确;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当地适宜物种,不能种植农作物,D错误。
答案:B3.(2019·某某某某建湖中学模拟)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析:题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作物,B错误;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正确。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53 生态工程(人教版)考纲要求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Ⅰ)。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___,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的工程体系。
3.生态经济:(1)特点:废弃物资源化。
(2)手段:生态工程。
4.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4)整体性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②系统______原理。
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生态工程的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问题:人多地少以及如何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级利用。
对策:建设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问题:________。
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以控制土壤侵蚀。
(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问题:____________。
对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________生态工程;________生态工程。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问题:________引发的一系列效应。
对策: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建立________。
(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问题:矿藏开采后造成水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区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阻碍植被生长;影响土地景观,产生重金属污染。
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
(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污染。
对策:________________;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出;治理污染,进行________________利用;建立健全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