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瓜的谣言与真相
- 格式:docx
- 大小:15.74 KB
- 文档页数:3
西瓜八卦史作者:来源:《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第08期倒退到5000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西瓜,那就是埃及。
这是因为西瓜原来就是生长在非洲的一种植物。
最早是古埃及人发现了它,然后开始食用。
由于那里气候干燥,天气炎热,所以西瓜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解暑食品。
连法老陵墓墙上的壁画中都留下了西瓜的形象。
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西瓜开始了自己向东方的“旅行”。
从中东到中亚,广大干燥炎热的地区都引入了这种水果。
不久又跨越了地中海,被传到了欧洲,成为流行全世界的水果。
一说西瓜的同类,我们肯定第一想到的是香瓜、哈密瓜……但是,这些“瓜瓜一族”在植物学上还有一个更大牌的“亲戚”,那就是——葫芦!原来,所有的瓜类植物都被划分到了葫芦科,包括西瓜、南瓜、冬瓜、黄瓜、丝瓜……等等。
整个葫芦科的植物一共有八百多种,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可以吃的蔬菜水果,真的很了不起!很多历史课本上都讲到,在汉朝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当地的蔬菜水果种子,引进到中国。
西瓜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它被命名为“西瓜”。
然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考古发现能证明这一点。
汉朝时的壁画、墓葬、文物中,都没有发现有西瓜的形象。
东汉的史学家班固在《前汉书》中提到,敦煌在古代时曾被人成为“瓜州”,这里出产一种又甜又大的瓜。
有狐狸到瓜地里去偷吃,吃着吃着,甚至可以把身子都钻进整只瓜里,连尾巴都不会露出来。
可见这个瓜有多大了。
但这些种植在敦煌的西瓜,并没有被带到内地。
而在中国别的地方既没有种西瓜的记载,似乎也没人吃西瓜。
一直到公元924年,契丹人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攻打甘州的回鹘人。
从此以后,西瓜才从西域传到了中国北方。
在内蒙古的辽代墓葬壁画中,留下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西瓜画像。
图中的墓主人正在吃饭,面前的桌案上摆着石榴、杏、桃和三个碧绿的西瓜。
就这样,中国的北方人总算是吃上了西瓜,而南方人还根本就不知道世上有这种东西。
要等到200多年后,南宋和北方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对峙。
揭秘西瓜的8种惊人事实西瓜是夏天最受欢迎的美味水果,几乎每个人都喜欢。
西瓜低热量(每杯46卡路里),富含维生素A和C(它提供每日维生素A摄入量的17%和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的20%),西瓜还富含膳食纤维和钾。
虽然有这么一个强大的争论:西瓜是蔬菜还是水果?我们许多人认为西瓜都属于这两种。
如果你想学习一些关于西瓜非常有趣的事实,请继续阅读…1、西瓜促进脑力你知道西瓜可以帮助你提升脑力吗?事情是这样的,西瓜是维生素B6非常好的来源,对脑功能正常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这美味水果的水分比例类似于水在大脑中的比例。
2、它含有高水分西瓜含水分极高。
据美国农业部研究,西瓜含有91.5%的水,这意味着这种水果可以帮助你保持水分。
每天吃西瓜或喝西瓜汁是在这干燥的季节里保持水分的最美味方法之一,不是吗?3、它含有大约40%的番茄红素,比生西红柿还多一杯西瓜汁比大量新鲜番茄含有的番茄红素要高出1.5倍。
番茄红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防止自由基导致细胞损伤,可以提高你的免疫系统。
此外,这种抗氧化剂已被证实能够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4、一种黄色的西瓜西瓜有不同的品种。
有一种西瓜,里面不是粉红色的,如果你想尝试一些新东西,选择黄瓤西瓜。
这各种各样的黄瓤西瓜很甜,像蜂蜜的味道,你一定会喜欢。
但是很难买到这种黄色的西瓜,因为它与其他西瓜品种几乎相同。
5、这对你的眼睛有好处西瓜富含维生素A,这对你的眼睛是极好的。
它有助于提高你的视力和保护你的眼睛免受各种感染。
每天摄入约100克的西瓜来保持你的眼睛健康和视力敏锐。
6、西瓜汁可以减少肌肉酸痛大量研究表明,西瓜汁可以帮助减轻肌肉酸痛,所以这是疲乏的运动后的一种非常好的饮品。
事情是这样的,西瓜是瓜氨酸的最高来源之一,这有助于改善动脉功能,降低血压。
如果你有肌肉酸痛,考虑饮用西瓜果汁。
不过,我建议你先咨询你的医生。
7、它有助于减肥西瓜很好吃,而且这是净化你身体和减少一些多余重量的一种非常节俭的方式。
食品安全辟谣小常识作文咱老百姓过日子啊,最关心的事儿之一就是食品安全。
可是这网络发达了,各种消息满天飞,真真假假让人头疼。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辟辟谣,说说那些常见的食品安全误区。
先说说这“打针西瓜”的事儿吧。
不知道啥时候起,有传言说西瓜都是打了针才这么甜的,里面注了甜蜜素还有红药水啥的。
这可把不少吃瓜群众吓得不轻。
我就想问问了,西瓜那皮又不是塑料,它能随便让人打针啊?要是真给西瓜打针,西瓜很快就会烂掉,瓜农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西瓜,会干这种傻事儿吗?而且打针这种操作又麻烦又费事儿,根本就不符合实际嘛。
所以啊,大家放心大胆地吃西瓜,只要是正常渠道买的,就不会有这种打针的怪事儿。
还有那个“香蕉致癌”的谣言。
说是香蕉里有致癌物,吃了会得癌症。
这可把那些喜欢吃香蕉的人给愁坏了。
其实呢,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香蕉里是含有一种叫“乙烯利”的东西,但这个乙烯利可不是啥致癌物。
它只是一种催熟剂,能让香蕉快点成熟,方便运输和售卖。
只要是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香蕉富含钾、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肠道蠕动还有好处呢。
咱可不能因为这么个谣言,就把这么好的水果拒之门外。
再讲讲“小龙虾脏不能吃”这个说法。
很多人觉得小龙虾生活在臭水沟里,身上全是脏东西,吃了肯定不健康。
其实啊,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小龙虾都是人工养殖的。
养殖户们可精心了,给小龙虾提供干净的水和合适的食物。
而且在烹饪小龙虾之前,咱都会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的,做的时候也会高温煮熟。
只要处理得当,小龙虾那可是一道美味的佳肴。
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吃起来别提多带劲了。
另外,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就是没打农药的,更健康”。
这可不一定哦。
有虫眼只能说明这个蔬菜可能被虫子光顾过,但不能证明它就没打过农药。
说不定是先有了虫,然后菜农才打的农药,虫子没被药死,菜上就留下了虫眼。
咱买菜的时候,不能光看有没有虫眼,还是要选择正规的市场,从正规渠道购买蔬菜才更靠谱。
还有个很搞笑的谣言是“喝牛奶致癌”。
最有名的十大谣言1. 嘿,你听说过“手机辐射能致癌”这个谣言吗?好多人都被它吓得不轻呢!就像一只突然冒出来的大怪兽,让人心里发慌。
我有个朋友,一听这说法,整天担心自己的手机会害了自己,连睡觉都不敢把手机放旁边。
其实啊,科学家们都研究过啦,手机辐射那点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根本没那么可怕。
就好比我们每天晒太阳也有辐射呢,难道还能不晒太阳啦?你觉得这谣言是不是很离谱呀?2. “吃转基因食品会改变基因”,这也是个很有名的谣言哦!它就像一阵妖风,吹得大家人心惶惶。
有一次家庭聚餐,亲戚们就聊起这个,有的说吃了转基因食品后代都会变异呢!可实际上,转基因食品经过了严格的安全评估,我们吃进去的只是营养成分,就像吃普通食物一样,怎么会改变我们的基因呢?这不是瞎担心嘛!你身边有人相信这个谣言吗?3. “打针西瓜”的谣言你听过没?说什么西瓜里被打了甜蜜素和色素,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嘛!西瓜就像一个无辜的小胖子,被人无端抹黑。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这个谣言传得可凶了,好多人都不敢买西瓜吃。
其实稍微想想就知道,给西瓜打针多费劲啊,而且针孔那么明显,西瓜很快就会坏掉,商家才不会这么傻呢!你有没有因为这个谣言而对西瓜产生过怀疑呢?4. “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这个谣言也忽悠了不少人呢!微波炉就像一个被冤枉的小助手,明明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却被说成是健康杀手。
有个邻居阿姨,以前特别相信这个,都不敢用微波炉热饭了。
但事实上,微波炉加热食物只是通过电磁波让食物分子振动产生热量,和致癌根本没关系。
就像用火烧水一样,只是一种加热方式而已,哪有那么多危险呀!你对微波炉加热食物有过担忧吗?5. “WiFi辐射对孕妇有害”,这也是个流传很广的谣言哦!WiFi 就像一个默默工作的小天使,却被说成是孕妇的“敌人”。
我有个怀孕的朋友,一开始特别在意这个,家里人都不让她开WiFi。
后来咨询了医生才知道,WiFi的辐射强度比手机还小呢,对孕妇和宝宝根本没什么影响。
西瓜(xīguā)盖上保鲜膜会害死人?又红又甜的西瓜(xīguā)全靠打针?无籽西瓜会导致(dǎozhì)不孕不育?还能不能愉快(yúkuài)地吃瓜了?!夏天到了,又可以痛痛快快地吃西瓜了,关于西瓜的流言也开场甚嚣尘上,真相(zhēnxiàng)到底是什么?西瓜盖上保鲜膜会害死人?网传合肥一名50岁的赵女士,吃了半个包裹了保鲜膜、放在冰箱中冷藏两天的西瓜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病症,险些丧命,原因可能是西瓜盖了保鲜膜。
西瓜吃不完,盖上保鲜膜放进冰箱是非常常见的举动,怎么会害死人?实验数据图检测人员经过实验后发现,西瓜包了保鲜膜后,确实细菌增长速度更快。
原来保鲜膜覆盖在切开的西瓜外表,可使西瓜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保存西瓜内部水分的同时,也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实际上,细菌繁殖的速度取决于两点,一是食物受污染的程度,二是食物的保存环境。
切开的西瓜覆盖保鲜膜后菌落数更高,这不能仅仅看做是保鲜膜的问题,切西瓜的刀具以及砧板是否进展清洗、灭菌也是关键。
保鲜膜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本身不会产生细菌,对食物上细菌繁殖速度的影响也很小。
所以,与其在西瓜保存上纠结,不如在西瓜用的刀上下点功夫。
首先,切西瓜的刀一定要干净,应该在切西瓜前反复烫刀;其次,西瓜不宜存放太久,最好在短时间内吃完西瓜。
假如做到这两点,西瓜包不包保鲜膜问题都不大,除非你冰箱太脏。
又红又甜的西瓜全靠打针?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又开场流传起“不法商贩用注射器给西瓜注射色素、甜味剂,让西瓜变得又红又甜〞,还说“西瓜中黄白色粗纤维局部就是打针的痕迹。
〞其实针头真的很难插进西瓜。
用力太小,针头都无法穿透西瓜皮,用力过猛,西瓜就裂开了。
而且,这些注射液很难在西瓜内均匀扩散。
来自央视的实验结果▼另外,给西瓜戳一针,针孔对西瓜而言就是伤口了,最可能的结果就是瓜还没卖掉就烂掉了。
其实,那些黄白色的局部主要是一些纤维构造,有些是品种问题,有些那么可能是因为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不适造成的,比方温度过低。
催熟水果没那么可怕!给西瓜打针,给荔枝泡药,给橙子打蜡――听到这些古怪的水果处理方式之后,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吃水果了?这些听上去很不靠谱的技术有的只是谣言,水果的保鲜措施远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
给西瓜打针?瓜农没那么闲有传言说西瓜是靠打针催熟的,但这完全不是事实。
西瓜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熟的水果,在实际生产中,也没有瓜农会闲得无聊去给每个西瓜打针――无论是打激素、糖水还是色素,这些都不会促使西瓜变红变甜。
相反,还会使针眼附近的瓜肉腐烂变质。
市场上出售的所谓“西瓜增甜剂”,其实大部分是叶面肥。
至于有些外观正常的西瓜切开后有异味,生产上叫作“水脱瓜”,是由恶劣的天气或病毒导致的。
打针西瓜有白籽?白籽是未发育的种子的种皮,出现这样的瓜子只与西瓜的品种有关。
虽然西瓜没法打针,但可以注水:一些瓜农会在西瓜采收前往地里浇水让西瓜增重,当然,代价是西瓜口感会变差。
保鲜荔枝不可怕给荔枝泡药是真的。
荔枝的保鲜是水果保鲜中的难题,红色的荔枝在采收后很快会变成褐色,影响卖相,香味也会受影响。
现在我国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处理方法,并结合低温运输来为荔枝保鲜。
处理荔枝的化学药剂主要是二氧化硫或二亚硫酸钠――前者是气体,可以用来熏蒸,后者配成水溶液来浸泡。
只要按照规定使用,这些药剂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反如果不采用这样的保鲜技术,远途运输荔枝的损耗会非常高,你可能需要有“山顶千门次第开”的财力才能把荔枝吃到爽。
没有催熟就没有香蕉香蕉对乙烯非常敏感,少量的乙烯就能让香蕉迅速成熟,而成熟的香蕉又会不断地产生乙烯。
对香蕉的储存运输来说,乙烯像是一把双刃剑:过早出现会让香蕉过早成熟,在运输过程中烂掉;过晚出现,会让香蕉又生又硬。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确保香蕉在运输储藏过程中保持绿和硬,不仅要靠11℃左右的低温和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来抑制乙烯的产生,还要通过高锰酸钾或者臭氧来分解已经产生的乙烯。
其实人工催熟并不会影响香蕉的口感,想要吃到传说中的“自然熟”香蕉,只有到香蕉园旁等着。
50谣言一:西瓜用了保鲜膜细菌增加10倍?真相:保鲜膜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最后换来的却是这个……对于西瓜是否使用保鲜膜,其实是有过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包保鲜膜的西瓜更容易变得难看、难吃、变坏。
至于网传“保鲜膜会让西瓜温度变高,利于细菌生长。
”这样的说法没有什么根据。
事实上,保鲜膜很薄,这样的温度差别,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说保鲜膜阻止水分蒸发,利于细菌生长。
事实是,不管包不包,西瓜表面的含水量都远远高于细菌生长的需要,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就是……没影响。
保鲜膜有哪些作用?防止水分流失:干了就不好吃了;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和串味儿;减少食物与外部空气本身的接触,延长保存期。
这样说来,谣言好像欠保鲜膜一句诚意满满的“对不起”。
谣言二:西瓜又红又甜,全靠打针?真相:这个谣言就好像在说,全天下的美人都是靠整形化妆才有的。
然而,真不是。
有的人,就是好看,不化妆也好看,好吃的西瓜也是如此,人家生来就是好吃。
每到吃西瓜季节,都会有“打针西瓜”的消息。
传言黑心商贩为了让西瓜卖个好价钱,往里面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这令很多人感到担心。
对此,专家和瓜农均表示,不可能存在打针西瓜,因为给西瓜打针,既不能被吸收,还不利于保存销售。
想给西瓜打针?你试一下……用力太小,针头进不去;用力太大,西瓜就裂开了。
退一步说,针头真的扎进去了,但所谓的色素、甜味剂也很难在里面均匀散开来。
至于谣言里说到的“西瓜中黄白色的部分就是打针的痕迹”,纯属谣言。
那些黄白色的部分主要是一些纤维结构,其中有些是由于特殊品种天生就有,有些是由于环境温度过低等原因出现的,和打针一点半点的关系都没有。
专家指出,植物只有通过维管束组织才能吸收水分与营养,给西瓜采用打针方式注射液体物质,夏天到,西瓜界“谣言”肆虐 越是好吃的东西,谣言越是多,正所谓树大招风。
就好比西瓜,明明每吃一口,都好像可以幸福整个夏天,可关于它的谣言,天气一热就开始兴风作浪。
这些关于西瓜的谣言就不要再传了入伏前后,天气热辣辣,吃点西瓜清凉解暑。
但是,每到夏天,关于西瓜的各种传言就开始蔓延,真假难辨。
前段时间,西瓜和樱桃同食会中毒的谣言一度热传。
今天,P仔收集了一些关于西瓜的传言,来给您做个测试,看看您的辟谣指数有多高。
以下是六个传言传言一:无籽西瓜含有大量激素,它是用避孕药处理来达到无籽的。
传言二:白籽西瓜是催熟瓜。
传言三:西瓜爆裂是因为打了膨大剂。
传言四:西瓜好吃是靠打针,西瓜中黄白色粗纤维部分就是打针的痕迹。
传言五:西瓜内部能长出塑料片,据说“西瓜塑料的柔韧度可与塑料袋媲美,并且在水流下可以越洗越白,跟平常用的塑料袋别无二致,并且这些西瓜味道很差”。
传言六:吃西瓜容易长胖。
好,现在公布答案:传言一“无籽西瓜含有大量激素,是用避孕药处理来达到无籽的”是谣言。
真相:其实无籽西瓜是为了迎合人类“偷懒”的需要,人工育种出来的西瓜。
简单地说,就是用普通的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
因为三倍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不能产生种子,也就没有籽。
这种无籽西瓜只是没有能力正常发育下一代,并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避孕药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香蕉也是三倍体植物,你吃香蕉的时候没有籽吧。
传言二“白籽瓜是催熟西瓜”是谣言。
真相: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郑晓芸教授表示,白籽瓜不是被催熟的瓜,可能是使用了植物生长激素的瓜。
如果是用喷洒药物方式催熟的西瓜,口感很差,也不易保存。
一般来说,西瓜保存期在10天左右,但催熟的西瓜只能放2天左右。
传言三“爆裂西瓜是因为打了膨大剂”是谣言。
真相:不需要谈膨大剂色变,膨大剂是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使用是合法的。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郑晓芸教授认为,“西瓜裂瓜”现象应该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
首先,与种植的品种有关。
有些瓜种本身特点就是皮薄、易裂,比如有一品种叫“崩瓜”,稍一不注意就崩开。
其次,是天气因素和西瓜生长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西瓜爆炸究竟为什么?2015-12-01阿袋儿5月15日,瓜农在展示开裂的西瓜。
5月的江南,正是地产西瓜上市时节,可在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却遇到了一件蹊跷事:许多西瓜尚未成熟就竞相炸裂,“瓜裂裂”令当地瓜农伤透了脑筋,也引发了众多消费者关注。
回应果蔬“膨大剂”使用的五大谜团——对话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朝贤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于文静、董峻)近日,江苏“西瓜裂瓜”经媒体报道后,公众对西瓜开裂的原因以及膨大剂的使用产生了诸多疑问。
膨大剂究竟是什么?国家是否允许其用于农业生产?对人体是否有危害?……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朝贤。
国家明确对膨大剂严格管理记者:膨大剂究竟是什么?有何作用?在我国主要用在哪些蔬菜水果中?张朝贤:20世纪20至30年代,人类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微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乙烯和赤霉素等,具有控制生长发育的作用。
到40年代,开始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并逐渐推广使用。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
我国从50年代起开始生产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它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
大家所说的“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
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
在我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桔等作物上。
从多年使用的情况看,技术成熟,生产效果好。
记者:农业部是否准许膨大剂在生产中使用,或者有相关规定约束?张朝贤:我国明确将膨大剂纳入农药管理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只有取得农药登记并办理了生产许可的农药产品,才能进行生产、经营和使用。
我国对农药登记要求十分严格,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科学评价,证明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影响可控,方可取得登记。
已使用的农药,若发现对农林生产、人畜安全或生态环境有较大风险时,将限制使用或撤销登记。
有效辟谣常见食品谣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在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让人不禁担心自己的饮食安全。
为此,我们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辟谣,让大家了解真相,保护自身健康。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一些食品谣言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有效辟谣方法。
1. 慎食草莓、西瓜等含有激素的水果草莓、西瓜是夏季水果的代表,它们甜美香气,深受人们喜爱。
但是,有关草莓、西瓜含有激素,吃了会影响健康的传言甚嚣尘上。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水果都不会被人为添加激素。
激素是一种内源性物质,是人体内重要的调节因子。
我们的身体本身就会分泌激素,不会因为吃草莓、西瓜等水果而过量。
有效辟谣方法:可在官方媒体或政府部门网站上查证信息,或咨询医生、专业食品安全机构等权威机构。
2. 无公害蔬菜比有机蔬菜更安全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是现在市面上的主要蔬菜品种。
许多人认为,有机蔬菜因为不添加化学肥料、农药等,所以更健康。
但事实上,有机蔬菜只是不添加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而无公害的蔬菜则是种植在环境干净、不受大气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无公害农田上。
两者的原理不同,安全性也差异较大。
有效辟谣方法:咨询专业农业机构或农民合作社,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
3. 无籽西瓜没有营养相对于普通西瓜,无籽西瓜口感更佳、更方便食用,深受人们喜爱。
但是,有传言说无籽西瓜没有种子,不够营养。
事实上,无籽西瓜和普通西瓜营养价值相近,无籽西瓜还富含维生素C,可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有效辟谣方法:可查看营养成分标签,或咨询专业人士,以及通过科学的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4. 超市的冷冻肉带细菌超市的冷冻肉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家庭中,但是有传言说冷冻肉容易带细菌,并让人感染病毒等。
冷冻肉本身并不是细菌的产生源,从超市买到的冷冻肉在去除外包装后,可以采取正确的食用方法,在解冻后即可食用,不必过于担心。
有效辟谣方法:选购干净卫生的冷冻肉,切勿食用变质的冷冻肉,正确加热食用即可。
十大“舌尖上的谣言”遭曝光
作者: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7年第12期
从“西瓜打针”到“猪肉钩虫”,从“黄鳝喂药”到“无籽葡萄”,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社会神经。
近日,农业部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十大谣言进行了曝光,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又红又甜的西瓜是被打了针?养殖黄鳝是用避孕药喂大的?在农业部专家的拆解下,这些谣言其实很“弱智”:比如广为流传的西瓜打针,实验证明一难注射、二难扩散、三难食用,费时费工易腐烂,西瓜打针图个啥?然而,谣言可笑,但造成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比如2015年“草莓残留农药超标”事件,造成全国很多草莓产区销售额暴跌,种植户亏得血本无归。
由此观之,破除谣言对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保护农户利益、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而言意义重大。
相关调查显示,在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位居第一,占比高达45%。
破除“舌尖上的謠言”,时不我待。
素材压缩“西瓜打针”这样的食品安全谣言屡次作恶,暴露出我国在打击谣言传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等方面还有短板待补。
只有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将谣言的传播链彻底斩断,不给造谣者可乘之机。
社会人生网络谣言的一大特征,就是难以追查源头,造假者通过删除文章、改换账户等方式就能轻易逃脱。
在这方面,除了立法要尽快跟上以外,更需要相关部门形成打击合力。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宣布,将加大力度从源头上治理网络食品谣言,配合公安部调查对谣言炮制者进行打击,值得期待。
龙源期刊网
请别再拿西瓜说事了
作者:康美权李丹
来源:《声屏世界》2012年第07期
2006年 7月19日,某报纸报道了一则“海南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消息,结果竟让含辛茹苦的瓜农丰年遭灾,眼睁睁看着上好的西瓜烂在地里,血本无归。
仅海南一地的瓜农,就造成了近3000万元的损失,许多瓜农欲哭无泪。
后来,海南省农业厅、中国西瓜甜瓜品种鉴定委员会以及相关食品安全部门等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以查验事情的真伪,最后证实西瓜没有注射红药水,而且还有西瓜不能注水的常识说明,事态才得以平息。
2011年5月,江苏省丹阳市的瓜农刘明锁种植的西瓜全部开裂。
刘明锁在接受某电视台
记者采访时说,西瓜爆炸是在他施用了“膨大剂”后而发生的。
记者于是就认定西瓜爆炸是“膨大剂”造成的,并介绍说,“膨大剂”会危害人体的神经系统,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
后来的事实是,老刘的西瓜开裂是因为使用“膨大剂”的时间和剂量不对,目前还没有科学数据证明“膨大剂”会危害人体健康。
可惜为时已晚,“膨大剂有害”已深入人心,最终又一次导致当年的西瓜滞销,瓜农损失惨重。
然而,时隔一年后,近日,网上又有人在疯传这样一则帖子:“有很多黑心商贩把针头对准了尚未成熟的西瓜,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和胭脂红……”于是乎,一些不明就里的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一时间,市民又一次“谈瓜色变”。
对此,有媒体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通过现场试验分析称,西瓜注入甜蜜素和胭脂红,增加了成本,根本划不来。
另外,如果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就会在西瓜上留下针孔,瓜瓤就会直接与空气接触,加速内部腐烂。
数学奸商称西瓜问题摘要:1.引言:介绍“数学奸商”和“西瓜问题”的背景2.什么是“西瓜问题”3.“西瓜问题”的解决方案4.“数学奸商”如何利用“西瓜问题”谋利5.结论:对“数学奸商”和“西瓜问题”的看法正文:【引言】“数学奸商”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那些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欺诈的人。
而“西瓜问题”则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也被称为“切西瓜问题”。
近日,一名自称“数学奸商”的人公开声称可以通过解决“西瓜问题”来帮助商家提高利润,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西瓜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案入手,分析“数学奸商”是如何利用这个问题谋利的,并表达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什么是“西瓜问题”】“西瓜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指的是如何将一个西瓜切成若干块,使得每一块的重量都相等。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涉及到复杂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和几何学等。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许多数学家都曾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一直无法找到一个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
【“西瓜问题”的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决“西瓜问题”的算法。
这个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西瓜表面划分为一些三角形,然后通过调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来使得每一块的重量都相等。
虽然这个算法可以解决“西瓜问题”,但它需要依赖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数学奸商”如何利用“西瓜问题”谋利】“数学奸商”声称自己可以通过解决“西瓜问题”帮助商家提高利润。
实际上,他们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并非真正解决了“西瓜问题”,而是利用了一些商家对数学知识的不了解,通过欺骗和误导来谋取利益。
例如,他们可能会告诉商家,通过将西瓜切成一定数量的块,然后调整每一块的大小和重量,就可以使得西瓜的销量增加。
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每一块的重量都相等,也不能确保销量的提高。
【结论】“数学奸商”和“西瓜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以免被“数学奸商”欺骗。
微信里的健康指南,有多少是谣言作者:李诗韵刘轶轩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6年第05期近年来,微信朋友圈活跃了我们的社交圈,朋友们转载着各种健康传言,告诫大家要珍爱生命。
然而,当那些骇人听闻的传言像潜意识一般侵入我们的生活时,倘若有人告诉你上当了,你会质疑吗?下面,就让我们听听这些传言背后的专家声音。
西瓜又红又甜,打了针?谣言:西瓜又红又甜是因为商贩注射了胭脂红和甜蜜素。
打过针的西瓜瓜瓤鲜红,汁液丰富,但没有西瓜的味道。
这些添加剂还会破坏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还你真相:“西瓜皮很薄,不能扎针,扎了针西瓜皮上有了眼就会烂,没有人会这么做的。
”7月20日,摆摊在长沙市雨花区城南路上的一名瓜农告诉《今日女报》记者。
随后,记者致电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员谭力告诉记者,“打针西瓜”纯属谣言。
谭力介绍,西瓜的瓜瓤是细胞组织,它不像打成西瓜汁后,你放进去染料或者是甜蜜素一摇晃就均匀了。
你打进化学物质后,西瓜只会出现局部泛红或者有甜味,其他的地方到不了。
并且西瓜“受伤”以后确实很容易腐烂,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细菌、微生物都进去了,而且切开以后也肯定有痕迹,所以给西瓜打针是不太可能的。
“西瓜本来就是甜度很高的水果,而现代的栽培技术是可以使它更甜的。
”微波炉辐射致癌?谣言:微波加热的食物会导致营养流失,还会使身体产生大量的癌细胞。
国外家庭没人使用微波炉。
还你真相: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诚表示,微波炉加热食品与家庭日常使用的炒、煮、炖等烹饪方式相比,温度高,烹饪时间短,不但不会破坏营养,反而有助于营养物质的保留。
同时,用微波炉加热由于热得快,并且不用加水,食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留得更多。
专家指出,微波炉的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而食物只是简单地从微波炉中接受热量,只要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来加热,绝对不会发生性质的改变。
微波炉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不可能产生致癌物。
水果界的十大谣传最近天气炎热,对很多人来说,夏天在家吹着空调,看着综艺然后抱着一盆西瓜,这就是夏天最美好的诠释了!夏天一到,很多水果都会上市。
像什么西瓜、樱桃、榴莲、百香果、荔枝等等都十分受欢迎。
不过也因为现在水果种类越来越多,要想吃得健康又放心其实并不简单,很多人可能都吃错了!又到了品尝水果的时候啦水果的一些冷知识你知道吗?西瓜越冰越甜?很多人觉得西瓜很甜那吃了肯定容易发胖,西瓜其实是一种相对含糖低的水果,容易有饱腹感。
它的含糖量大概只有7% 左右,比咱们通常用来减肥的苹果含糖量都低,是因为它的糖分和别的水果不一样!西瓜中的糖包含种类很丰富,比如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果糖约为54%,而它有一个优势就是比其他糖更甜!在常温状态下,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 1.2倍,但如果冰镇到0 ℃就是蔗糖的 1.5倍左右!吃草莓容易长胖?相信很多人偶尔很想吃甜食但又怕长胖,这个时候草莓简直是完美的选择!草莓的含水量很高,但是它的热量很低,而且草莓和西瓜一样,富含的是果糖,不容易长胖。
每100g草莓,热量只有30大卡左右,比大家减肥期间常吃的苹果、香蕉、猕猴桃等等热量都要低很多,而且营养也丰富,完全可以称为“减肥水果”。
柠檬的清洁力很强?柠檬其实是居家好帮手!它不但能去除冰箱、微波炉等电器的异味,还可以擦亮铝制厨具。
它不仅清洁能力强,还没有复杂的化学添加剂,气味也让人愉悦!另外,你要是想靠柠檬补充维生素C或者美白,那劝你放弃。
柠檬的维生素C含量很低(22毫克/100克),如果你非要靠柠檬补充,那每天估计要吃十几个,皮肤还没白呢,牙就先酸没了。
冰榴莲更好吃?虽然很多人觉得冰榴莲特别好吃,但是如果榴莲没熟就放进冰箱,那估计再也熟不了了,熟了放冰箱,也容易提前变质。
除了榴莲,还要一些热带水果也不要放进冰箱,比如香蕉、芒果、菠萝等。
因为热带水果害怕低温,像香蕉芒果在十几摄氏度的温度下保存,果皮会变黑。
榴莲对低温尤其敏感,强行放进冰箱会加速腐烂,产生大量细菌,还会存在致癌物黄曲霉素,所以最好是放置在阴凉、避光和通风处。
西瓜的是是非非作者:樱桃来源:《红领巾·探索》2017年第09期炎热的夏季,最受欢迎的水果非西瓜莫属了。
但是,现在关于西瓜的流言蜚语真不少:嫁接的西瓜不能吃;西瓜爆裂是因为打了膨大剂;太甜的西瓜里被注入了糖水;无籽西瓜都是被催熟的;西瓜和桃子一起吃,人会中毒……关于西瓜的科学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嫁接的西瓜能吃吗?网上流传着“嫁接的西瓜不如原生西瓜,瓜农自己都不吃嫁接的西瓜”的说法,这是真的吗?其实,现在,很多瓜农都采用葫芦根、南瓜根嫁接西瓜,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如果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西瓜,到了第二年,西瓜就会抵抗力降低,生病,甚至最后出现绝收的情况,而嫁接技术可以增强西瓜的抵抗力,达到高产、稳产。
事实上,嫁接只是一门技术,利用的是植物间互补的性质以提高产量,对人体是无害的。
当然,如果嫁接技术不好,那,西瓜的口感可能会差一些。
但如果嫁接技术好,那,嫁接的西瓜可是比原生西瓜更好吃呢!西瓜爆裂是怎么回事?很多人看到裂开的西瓜就不敢买,觉得一定是打了膨大剂,只敢挑小西瓜。
其实,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要合理使用就没有问题。
而且,西瓜裂开不一定只与膨大剂有关,还和其他因素也有关联。
首先,西瓜有很多品种,有的皮很薄,稍不注意就会裂开;其次,夏天天气炎热、干燥,西瓜在果实期经过长时间暴晒后,突遇大雨,猛然吸收大量水分,就可能开裂;当然,如果瓜农在西瓜快要成熟时使用膨大剂,也可能造成西瓜开裂。
西瓜被打针了吗?有人一看到西瓜里有黄白色纤维,就觉得这种西瓜很可能被打了针,被注射了甜蜜素和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
可是,只要稍微动脑筋想想,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不攻自破。
西瓜皮那么厚,针头能扎进去吗?用力小了,扎不进去;用力大了,西瓜就裂开了,得不偿失啊!更何况,植物只有通过维管束组织才能吸收水分和营养。
即使有人往西瓜里面注入了液体,西瓜也吸收不了,液体最终会和瓜汁一起流出来。
另外,如果西瓜的果肉长时间浸泡在液体中,还没等到卖出去,就可能已经烂掉啦!无籽西瓜是被催熟的吗?还有很多人说:“无籽西瓜都是被催熟的!”事實上,无籽西瓜是一种通过杂交技术专门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夏季吃西瓜小心中毒
炎热的夏季里西瓜是人们难得的消暑佳品,但是吃西瓜也容易惹祸。
近日沈阳市一些市民由于吃了含有激素和剧毒农药的西瓜上吐下泻而引起了食物中毒。
据沈阳农业大学的果树专家介绍,一般带有激素和农药的西瓜,从外表看西瓜皮上的条纹黄绿不均匀,从里面来看瓜瓤比较红但是瓜籽却是白色的,而且吃起来没有甜味。
据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部的医生介绍,每年夏天由于食物引起的中毒都危害着百姓的健康,但是由西瓜引起的中毒却并不多见。
今年由西瓜引起的中毒日渐增多也引起了医院的重视,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关专家还提醒消费者在买西瓜的时候必须仔细看好,以免自己的肠胃受苦,同时有关部门对这些不法商贩给予查处。
关于西瓜的谣言与真相
西瓜盖上保鲜膜会害死人?
又红又甜的西瓜全靠打针?
无籽西瓜会导致不孕不育?
还能不能愉快地吃瓜了?!
夏天到了,又可以痛痛快快地吃西瓜了,关于西瓜的流言也开始甚嚣尘上,真相到底是什么?
西瓜盖上保鲜膜会害死人?
网传合肥一名50岁的赵女士,吃了半个包裹了保鲜膜、放在冰箱中冷藏两天的西瓜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症状,险些丧命,原因可能是西瓜盖了保鲜膜。
西瓜吃不完,盖上保鲜膜放进冰箱是非常常见的举动,怎么会害死人?
实验数据图
检测人员经过实验后发现,西瓜包了保鲜膜后,的确细菌增长速度更快。
原来保鲜膜覆盖在切开的西瓜表面,可使西瓜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保存西瓜内部水分的同时,也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实际上,细菌繁殖的速度取决于两点,一是食物受污染的程度,二是食物的保存环境。
切开的西瓜覆盖保鲜膜后菌落数更高,这不能仅仅看做是保鲜膜的问题,切西瓜的刀具以及砧板是否进行清洗、灭菌也是关键。
保鲜膜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本身不会产生细菌,对食
物上细菌繁殖速度的影响也很小。
所以,与其在西瓜保存上纠结,不如在西瓜用的刀上下点功夫。
首先,切西瓜的刀一定要干净,应该在切西瓜前反复烫刀;其次,西瓜不宜存放太久,最好在短时间内吃完西瓜。
如果做到这两点,西瓜包不包保鲜膜问题都不大,除非你冰箱太脏。
又红又甜的西瓜全靠打针?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又开始流传起“不法商贩用注射器给西瓜注射色素、甜味剂,让西瓜变得又红又甜”,还说“西瓜中黄白色粗纤维部分就是打针的痕迹。
”
其实针头真的很难插进西瓜。
用力太小,针头都无法穿透西瓜皮,用力过猛,西瓜就裂开了。
而且,这些注射液很难在西瓜内均匀扩散。
来自央视的实验结果▼
另外,给西瓜戳一针,针孔对西瓜而言就是伤口了,最可能的结果就是瓜还没卖掉就烂掉了。
其实,那些黄白色的部分主要是一些纤维结构,有些是品种问题,有些则可能是因为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不适造成的,比如温度过低。
无籽西瓜会导致不孕不育?
有传言说,无籽水果中含有大量激素,是用避孕药处理来达到无籽效果的,经常吃对人体有害。
无籽西瓜是为了迎合人类“懒”的需要,人工育种出来的西瓜。
简单地说,就是用普通的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
因为三倍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不能产生种子,
也就没有籽啦。
这种无籽西瓜只是没有能力正常发育下一代,并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避孕药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香蕉也是三倍体植物,你吃香蕉的时候没有籽吧。
网传的挑瓜方法靠谱吗?
民间有很多挑瓜技巧,流传最广的就是看瓜皮纹路,瓜底的圈圈,以及瓜蒂是不是卷曲等等。
实际上,这些大多都只能用来衡量西瓜“颜值高不高”,对于判断它甜不甜,基本没啥帮助。
(1)看品种
西瓜好不好吃,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品种,这是基因层面的碾压。
如果你发现某次吃的瓜很合口味,那最好第一时间查清楚这是什么品种,以后就认定它。
(2)看新鲜度和成熟度
除品种之外,成熟度和新鲜度也很重要。
看瓜蒂的状况能够一定程度上了解新鲜度,干枯发黄可不是好现象。
至于是卷还是直,则和品质无关,纯属个人喜好。
不过,流传了很久的“拍瓜”方法,确实是有点用的。
在成熟的过程中,西瓜果肉中的纤维素逐渐被降解,组织结构不再致密,出现“沙瓤”的现象。
此时,拍打西瓜的声音会闷、沉一些。
但过于低沉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可能熟过了。
其实呢,判断西瓜甜不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老板现杀一个,不甜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