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检测: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5 含解析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 (共20题, 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加快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其中, 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 促进欧洲文化发展B. 推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C. 推动英国工业革命D. 促进远洋航行与地理大发现2.《刚果真相》一书中写道: “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 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
”材料主要揭示了( )A.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 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C. 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D.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3.假如你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②假如你有机会去做生意, 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③假如你去美洲, 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黑奴的船只④在陆地上, 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 你可以乘汽船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4.1565年, 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 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 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
此后, 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 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 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形成, 直接受益于()A. 迪亚士的远航B. 达伽马的远航C. 哥伦布的远航D. 麦哲伦的远航5.下列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航海家们相信地圆学说②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⑤罗盘针和火药的使用③商业危机()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④⑤D. ②③④⑤6.17世纪, 荷兰在国内创办了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 政府还兴办医院, 实行日常消费品的低税政策, 维持物价低水平, 保证社会大众的生活。
与这些举措相关联的历史背景是()A.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 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C.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7、1651年, 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 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 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 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据此可知()A.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B. 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C. 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D. 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2、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
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
“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A. 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C. 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D. 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4、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1451~1474年)在遗嘱里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使印第安土著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派传教士、神甫和有知识的人去教导他们,培养他们好的品德。
”由此可见,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A. 源于传播神圣的宗教B. 以宗教作侵略的敲门砖C. 不排除精神动力因素D. 培养了虔诚的新教信徒5、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6、《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殖民扩张和掠夺B . 电力的广泛应用C . 工业革命的进行D . 垄断组织的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 AB . BC . CD . D3.布罗代尔说:“十八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在英国发端或崛起的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若干世纪前早就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的终点。
”这里他强调了“工业革命”是( )A . 技术经验积累的结果B . 世界市场扩大的产物C . 始于英国“光荣革命”D . “工业化”进程的终点4.“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 . 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B . 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C . 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D . 使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5.某位欧洲航海家的临终遗言说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
”该航海家应该是()A.达·伽马B.麦哲伦C.哥伦布D.迪亚士6.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A.先进的政治制度B.先进的通讯手段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D.价格低廉的商品7.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途径、评价
1.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
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评价
(1)从宏观角度来说,总体上不公正、不平等。
在世界市场中,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成为其经济附庸。
(2)从全球视野角度来说,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不同类型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3)从生产力角度来说,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从殖民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贫困、屈辱(道德角度);另一方面瓦解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客观作用)。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推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条件中不包括() A.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帝国垄断B.航海技术的改进和知识的增长C.银行业、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D.政府的支持和军事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帝国垄断只是地理大发现的条件,不属于早期殖民扩张条件。
B、C、D三项属于两者共同条件。
2.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可以()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的是海上航行路线,从欧洲到非洲、到亚洲、到美洲。
①④属于陆上航线,②③属于海上航行路线。
3.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
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答案』D『解析』A项依据与史实相符,但不一定说明麦哲伦到过;B项依据也是符合史实,但麦哲伦并没有完成整个航行,也就说依据不充分,结论不科学;C 项依据也与史实相符,但不充分说明麦哲伦没有到过;A、B、C项三则材料都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到过印度,故应是待考证,D项最匹配。
4.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B.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个节日是纪念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属于文明交流的成果。
D正确。
5.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荷兰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从曲线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是美国。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2.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由此可以()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
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4.“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们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
……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
”文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最有可能是() A.印第安人“地理大发现”以前西班牙人B.中国人鸦片战争以前英国人C.日本人“黑船事件”以前美国人D.埃及人拿破仑入侵以前法国人5.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荷兰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6.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A.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了发展中国家D.促成荷兰在18世纪建立了商业帝国7.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导致图一到图二贸易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文明程度B.物质利益驱动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工具革新8.从下表可以反映出()世界商船吨位表(单位:万吨)A.世界贸易不断扩大B.英国对汽船采取技术封锁C.人类环保意识增强D.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9.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议案,严格禁止由印度、波斯和中国向英国输入棉布。
20360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的增加C.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2. 16 世纪,在西欧流行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亚洲的)马六甲,谁就扼住了(意大利)威尼斯的咽喉。
”下列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3.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 … 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4.西班牙的物价在16 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 世纪初上涨四倍。
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 世纪中叶达到顶点。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确立B.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C.贵金属在欧洲大量流通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5. 1674 年“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更名为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 ,下面漫画(图1、图2)反映了更名后两个国家的关系,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荷兰与英国C.英国与法国D.美国与法国6.凡是不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地位的上升,必须凭借自己雄厚的工业基础。
“不能持久”的例证不包括( )A.意大利B.葡萄牙C.荷兰D.英国7.“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
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
”材料强调的是( )A. 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C.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8.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更重要的是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雏形)。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②、引起商业革命。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引起价格革命。
④、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证明地圆学说。
3、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1)“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独立后,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①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在主要商道上建立殖民据点:A、在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印尼一带(爪哇),并一度侵入我国台湾。
B、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C、在北美,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①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②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据点。
同时,也借东印度公司侵入印度。
③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发动三次英荷殖民战争,夺得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纽约)。
④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获得法属北美和印度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4、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②、给受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贫穷落后。
5、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1)、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第一次】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检测题一、单选题1.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它是具有国家职能的,对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贸易垄断的商业公司。
1669年,它发展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公司,拥有150条商船、40条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人私人武装,收益率达40%。
其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掠夺贸易垄断C.商业革命带来世界贸易的巨大商机 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这说明A.英国媒炭储量巨大且主要用于生活 B.动力革新推动交通工具发明C.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D.新能源的采用提高了生产力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有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②资本主义国家征服大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④资本主义在政治和经济上定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4.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与发展。
这两次工业革命A.都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B.都以科学实验为基础C.都改变了生产组织的形式 D.都以科技发明为先导5.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写道:“一场西方借以发迹的技术革命战胜了当时其他所有文明,并强行将它们联合成一个差不多是世界范围的社会。
”这里的“技术革命”指A.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B.以电气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C.以原子能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D.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6.1830年,力主啤酒商自主经营的《啤酒法》颁行,该法加剧了当时社会的酗酒问题并遭到禁酒协会的强烈反对,但英国议会仍然坚持推行,仅在1834年进行了微小的修改以加强社会治安。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1.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和西班牙王室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自任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国王。
这反映了哥伦布远洋航行的本质目的在于()A.发财致富B.传播宗教C.殖民掠夺D.海洋探险2.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
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结论依据A 到过1498年葡萄牙人已经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B 到过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途经印度C 没有到过麦哲伦在船队到达印度前死于菲律宾D 待考证在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查阅麦哲伦在环球航行前的资料3.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4.下图反映了西欧某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该国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5.下表可以反映出()世界商船吨位表(单位:万吨)1800年1870年商业帆船400 1 290商业汽船300A.世界贸易不断扩大B.英国对汽船采取技术封锁C.人类环保意识增强D.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6.《近代英国史》记载:“英荷战争开始后,英国由于工业比较发达,可以应付战争所引起的暂时的损失,而荷兰的商业经营在战争时期却受到很大的破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B.荷兰战败,海外贸易、殖民地丧失殆尽C.英国战胜,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是工业对商业的胜利,属海洋霸权之争7.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A.地主B.资本家C.工人D.农民8.下面是英国人口数据变化一览表。
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1751年1801年1842年英国人口(单位:万人) 577.2 866.4 1 500A.C.奴隶贸易的兴盛D.工业革命的开展9.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0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所示。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达·伽马远航印度期间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
达·伽马此行的社会背景是( )A.西欧商品经济发展B.欧洲物价上涨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通过题干中“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可知达·伽马远航印度期间进行了商品交换,反映当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对下列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解析:选B。
新航路开辟最先由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开始,但西、葡两国并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作为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是用于封建宫廷的享乐。
3.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中部和东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开始于( )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C.富尔顿发明汽轮D.丝绸之路的开通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是指人们认识的世界局限于某一地区。
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4.荷兰著名诗人冯德尔曾写到:“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越海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港口。
”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解析:选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16·安徽屯溪一中月考)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
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世界市场雏形已经出现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是传播天主教,故B项错误;十四、十五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场和更多的货币,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 C
2.“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 A.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
C.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传播天主教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马可·波罗行纪》问世于西欧社会出现“寻金热”之前。
答案: D
3.(2016·福建师大附中期中)“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
换言之,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
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结果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
C.新航路开辟促成欧洲反天主教会力量联合
D.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率先支持探险
解析:A项与“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共同扩张的结果”不符;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封建统治的瓦解;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由“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领导、
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封建势力的参与。
远洋航行需要投入很大成本,非一般势力所能做到,需要封建王室或政府的支持才能实现,所以选D项。
答案: D
4.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
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解析:材料中考查的是世界一体化的开始阶段。
我们知道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地理大发现,促使探险家去出海探险的因素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原料场地和商品市场,因此这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提供了保障,因此本题选择D项。
答案: D
5.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中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从材料中“1492年”“发现新大陆”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的情形,故选C项。
答案: C
6.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
哥伦布发现美洲,随即欧洲列强对美洲进行了大肆屠杀和掠夺,给美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答案: A
7.新航路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C.证明了地圆学说
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解析: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世界上新的大陆,沟通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是世界真正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B项正确;A、C两项也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但与B项相比略显次要;D项与新航路开辟无直接关系。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
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
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
……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
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如何解释“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围绕新航路的开辟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区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新航路开辟。
(2)引起欧洲“商业革命”。
具体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品种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业投机出现;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3)世界由长期孤立、分散、隔绝开始走向联系,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