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1
- 格式:ppt
- 大小:1012.00 KB
- 文档页数:33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了解 1.杂交育种的概念2.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理解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1.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2.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3.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一、杂交育种(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3)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亲代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杂种第一代高产、抗病(均为显性性状)↓⊗第二代选出高产、抗病个体↓连续自交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所有高产、抗病个体↓新的优良品种(4)优点:操作简便。
(5)应用:①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
②可用于家畜、家禽的育种。
二、诱变育种(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原理:基因突变。
(3)实例:黑农五号、青霉素高产菌株。
(4)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5)应用:①在农作物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②在微生物育种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杂交育种1.阅读教材P98~99,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古印第安人是最早选择和培育玉米的,最突出的贡献是选育了果穗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请分析以下问题:①古印第安人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玉米育种的?古印第安人是怎样进行“选择”的?提示:此方法称为选择育种,通过淘汰劣势个体保留优良个体来进行选择的。
②这种育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提示:优点:技术简单、容易操作。
缺点:选择范围有限,育种周期长。
(2)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两纯系品种,欲培育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的小麦,请探究下列问题:①如何使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植株上?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体的实质是什么?提示:选用分别具有一优良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即可将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植株上。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杂交育种1.概念: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知识拓展品种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而创造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的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类型。
作为品种的生物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栽培条件下,在产量、品质、生育期、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并能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稳定性。
2.原理:基因重组,即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杂交育种不会创造新基因,只是实现了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3.优点:可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
4.缺点: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需要连续自交,使其基因型趋于纯合(即纯合子个体逐年增多,杂合子个体逐年减少)。
因此,杂交育种进程缓慢,育种周期长(一般需要5~6年的时间),过程较复杂;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不能创造新基因;只能进行本物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杂交,不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性的障碍。
疑点突破杂种优势与杂交育种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个体相互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杂种优势具有以下特点: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两个性状单独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表现突出;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的遗传差异和互补程度。
杂交育种通常是指把不同遗传类型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交配,使优良性状结合于杂种后代中,通过培育和选择,创造出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不仅要求性状整齐,而且要求培育的品种在遗传上比较稳定。
品种一旦育成,其优良性状即可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
杂种优势则主要是利用杂种F1代优良性状,而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
二、诱变育种1.概念: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
1。
掌握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重点) 2。
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重、难点)一、杂交育种(阅读教材P98~P99)1.杂交育种之前的育种(1) 方法:生产实践中,挑选品质好的个体进行传种。
(2)原理:利用生物的变异。
(3)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2.杂交育种(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 原理:基因重组。
(3) 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亲代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杂种第一代高产、抗病(均为显性性状)↓⊗第二代选出高产、抗病个体↓连续⊗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所有高产、抗病个体↓新的优良品种(4)优点:操作简便。
二、诱变育种(阅读教材P100)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优点: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3.应用错误!1.连线2.判断(1) 用化学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2)杂交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诱变育种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3) (2016·徐州市高一检测) 物理、化学等诱变因素可以使基因发生定向的变异。
(×)分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4)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
(×)分析: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
(5) 杂交育种一定要从F2开始筛选。
(×)分析:不一定.如培育杂合子品种,选亲本杂交得到的F1即可。
主题一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过程及育种类型已知AAbb与aaBB为亲本,结合过程图解及分析探究以下问题:(1) 杂交育种的技术要求①材料的选择:要求所选育种材料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②杂交一次,得子代F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符合要求,一般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训练案一、选择题:1、育种专家用高杆抗锈病水稻与矮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杆抗锈病水稻,这种育种的原理是( B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2、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C )A.染色体变异B.基因连锁互换C.基因自由组合D.基因突变3、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D )A.人工诱变育种B.细胞工程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4.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 C )A.F1基因出现重组B.F1性状开始分离C.F2性状开始分离D.P 基因开始分离5.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C )A.无籽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B.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了单位体育种原理C.培育青霉素高产苗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D.“多莉”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6.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B )A.杂交育种法B.诱变育种法C.单倍体育种法D.多倍体育法7.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自由组合。
现用DDTT与ddtt两个品系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比例( A )A.1/16 B.2/16 C.3/16 D.4/168.用纯种的高杆(D)抗锈病(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9.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由合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D.单倍体都是纯种,多倍体等位基因至少有三个10.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C )①提高突变频率②获得无籽果实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⑤获得单倍体植株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⑤D.①③11.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A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互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③①④④B.④①②④C.④④①③D.④③①④12.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B)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①B.①②C.①③D.③④13.下列实例与所用的原理中,正确的是()A.无子番茄——多倍体育种B.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C.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突变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基因重组14.诱变育种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诱变育种(C)A.使生物进行对人有利的突变B.按计划定向改良,有利变异稳定C.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含A、B、C三项15.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从而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A)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16.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 C )A.干扰素B.白细胞介素C.青霉素D.乙肝疫苗17.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C )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结构很小④成分为蛋白质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③⑥⑦D.②③⑥⑦18.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D )①②③④高秆抗病×矮秆易染病 F 1 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A.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D.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19.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 C )A.染色体变异B.自然突变C.诱变育种D.基因重组20.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可能使一部分个体产生突变B.大大加速育种进程,提高变异效率C.诱变产生的突变,对人都有利D.可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21.以下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D )A.色盲B.血友病C.短腿安康羊D.青霉素高产菌株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DNA连接酶最初是从人体细胞中发现的B.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 TTC碱基序列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运载体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2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24.利用生物工程改造生物特性,从而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记一记知识图谱判一判1.采用诱变育种可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2.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3.杂交育种第一步杂交的目的是将两个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4.太空育种能按人的意愿定向产生所需优良性状。
(×)5.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
(×)6.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7.利用高产、感病小麦与高产、晚熟小麦品种间杂交筛选可获得高产、抗病小麦的品种。
(×)悟一悟选择显性纯合的动植物方法不同1.植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动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与隐性类型测交,选择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F2的个体。
感悟体会:练一练1.[2019·某某学业水平测试]某某省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出高产优质的“黑农五号”新品种,该育种方法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答案:B2.甲地区的油菜,籽大抗逆性差(籽大为显性性状,抗逆性差为隐性性状);乙地区的油菜,籽小抗逆性强。
要提高两地的油菜品种质量,简单易行的育种技术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解析:由于甲、乙两地的油菜分别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所以要先通过杂交将位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而后对于植物而言,杂交育种比单倍体育种简单易行。
答案:A3.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分别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答案:B4.某某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原丰早”水稻,是以“科学6号”为基础,经过反复诱变选育出的新品种,既保持了原品种的特性,又提前15天成熟,且产量比成熟期相同的其他品种高10%以上。
第六章第1 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根据下面几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1、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情境创设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古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的图片资料制成的课件,按课件图片的顺序,先向学生展示古人驯化狗、马、牛、猪、鸡,培育玉米、小麦、水稻、各种蔬菜、水果的过程;再向学生展示现在的家禽、家畜、粮食、蔬菜、水果的各种优良品种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3、师生互动这些优良的品种,都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的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教师要提倡或维护生生、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人际关系,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师生和生生的思维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达到《标准》对知识、情感、能力目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