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第1课时原子结构(高一升高二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84.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化学必修2 原子结构第1课时武夷山二中黎美华【教材分析与教法说明】一.本章各节内容的关系:1.本章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必修1模块中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在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布规律,认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初步学会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因此,本节教材在必修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本章教材第一节原子结构是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元素周期律是在原子结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把握好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又有助于对原子结构理论的理解和对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把握。
3.本章教学内容还会在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第一章原子结构中进一步深化,如:从氢原子光谱引出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从量子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从鲍林近似能级图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通过价电子排布规律分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族的划分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随意拓宽,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章教学任务: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知识。
本章将借助原子结构的知识引领学生:1.探究影响元素性质的内在因素,寻找元素性质(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2.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概括和整合,使这些知识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3.通过认识元素周期表,打开元素世界大门,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扩展元素化合物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