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距离保护继电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472.00 KB
- 文档页数:42
继电保护原理距离保护原理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顾名思义它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稳定。
常用于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因为线路的阻抗成正比于线路长度。
在前面的分析中大家已经知道: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等于故障点电压加上线路压降,即U KM=U K+△U;其中线路压降△U并不单纯是线路阻抗乘以相电流,它等于正、负、零序电流在各序阻抗上的压降之和,即△U=IK1*X1+ IK2*X2+ IK0*X0 。
接下来我们先以A相接地短路故障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重新推导一下。
因为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3IO等于故障相电流IKA;同时考虑线路X1=X2 则有:U KAM=U KA+I KA1* X LM1+ I KA2* X LM2+ I KA0* X LM0=U KA+I KA1*X LM1+ I KA2*X LM1+ I KA0*X LM0+ (I KA0* X LM1-I KA0* X LM1)=U KA+ X LM1(I KA1+ I KA2+ I KA0)+ I KA0(X LM0-X LM1)=U KA+X LM1*I KA+ 3I KA0(X LM0-X LM1)*X LM1/3X LM1=U KA+X LM1*I KA[1+(X LM0-X LM1)/3X LM1]令K=(X LM0-X LM1)/3X LM1则有U KAM=U KA+I KA*X LM1(1+K)或U KAM=U KA+I KA*X LM1(1+K)=U KA+X LM1(I KA+KI KA)=U KA+X LM1(I KA+K3I KA0)同理可得U KBM=U KB+ X LM1(I KB+K3I KB0)U KCM=U KC+ X LM1(I KC+K3I KC0)这样我们就可得到母线电压计算得一般公式:U KΦM=U KΦ+ X LM1(I KΦ+K3I0)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母线电压的计算,对于相间电压,只不过因两相相减将同相位的零序分量K3I KC0减去了而已。
三电网距离保护1距离保护基本原理与构成1.距离保护的概念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测量到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就反映了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短路时:电流增大、电压变小、阻抗与电流的关系:故障点与保护安装处越近,阻抗越小,短路电流越大。
阻抗与距离的关系:阻抗与距离成正比,阻抗的单位是欧姆/公里。
距离保护与电流保护的关系:电流保护的范围与距离保护的范围大致相同,电流保护的范围就是用距离来衡量的,电流的保护范围实际反映的是距离的范围。
距离与电流是统一的。
但是,电流保护只用电流值来判断是否故障,距离保护使用电压、电流2个物理量来判断,因此,距离保护更准确.2.测量阻抗、负荷阻抗、短路阻抗、整定阻抗、动作阻抗概念辨析?负荷阻抗:正常运行条件下,额定电压与负荷电流的比值;短路阻抗:短路发生后,保护安装处的残压与流过保护的短路电流的比值(线路的阻抗值);短路阻抗总小于负荷阻抗。
测量阻抗:继电器测量到的电压除以电流,得到的阻抗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就是负荷阻抗,短路时,测量阻抗就是短路阻抗。
测量阻抗能反应出运行状态。
整定阻抗: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阻抗,是一个定值。
测量阻抗小于整定阻抗,继电器就动作。
阻抗继电器是一个欠量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是过量继电器,测量电流大于整定电流时动作。
这是一对对偶关系.动作阻抗:阻抗继电器动作时,测量到的阻抗值。
比如:人为设置整定阻抗是20Ω,只要测量到的阻抗值小于20就可以动作,今天动作了一次,一查故障记录,动作阻抗是10Ω,说明动作准确无误.3.一次阻抗、二次阻抗区别?这里要对比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的概念,道理是一样的。
一次阻抗:一次电压与一次电流的比值,二次阻抗:二次电压与二次电流的比值,4.测量阻抗角、负荷阻抗角、短路阻抗角、整定阻抗角、动作阻抗角概念辨析测量阻抗角: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的夹角负荷阻抗角:负荷电压与负荷电流的夹角短路阻抗角:短路电压与短路电流的夹角动作阻抗角:继电器动作时,加入继电器的电压与电流的夹角.整定阻抗角:能够使保护动作的最大灵敏角,这是人为设置的,其余都是测量到的。
绪论 (补充)1. 继电保护的概念:继电保护装置是指装设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上,能在指定区域快速准确地对电气元件发生的各种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作出反应,并按规定时限内动作,使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反事故自动装置。
2.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和作用:任务:切除故障 ,针对不正常运行状态报警,快速恢复供电 作用:把故障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预防故障的发生。
3. 继电保护的组成:继电保护装置可视为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4. 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相对于正常运行状态要发生很大变化 a. 电流明显增大:在短路点与电源间直接联系的电气元件上的电流会增大b. 电压明显降低:故障相的相电压或相间电压会下降,而且离故障点愈近,下降愈多,甚至降为零c. 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角会发生变化d. 测量阻抗会发生变化:测量阻抗为测量点电压与电流相量的比值e. 电气元件流入与流出电流关系发生变化f. 出现负序和零序分量:正常运行时,系统中只存在正序分量,但发生不对称故障时会产生负序和零序分量5.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 原 理: 测量电流大小,反应电流超过整定值而动作的继电器,作为测量或起动元件。
动作条件: 动作电流: 能够满足上式,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值。
返回条件: 继电器动作后,当IJ 减小时,继电器在弹簧作用下要返回。
为使继电器返回 返回电流: 满足上述条件,使继电器返回原位 的最大电流值。
返回系数:返回电流与起动电流的比值。
返回系数越大,则保护装置的灵敏度越高,但过大的返回系数会使继电器触点闭合不够可靠。
6. 电流互感器作用:电流互感器(TA )就是把大电流按比例降到可以用仪表直接测量的数值,以便用仪表直接测量,并作为各种继电保护的信号源。
一次大电流变换为二次小电流(额定值为5A 或1A);隔离作用。
(一次绕组和高压回路串联,应特别注意防止二次绕组开路,TA 二次回路必须有一点直接接地,但仅一点接地。
3.2 什么是保护安装处的负荷阻抗、短路阻抗、系统等值阻抗?答:负荷阻抗是指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护安装处的电压(近似为额定电压)与电流(负荷电流)的比值。
因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压较高、电流较小、功率因数较高(即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较小),负荷阻抗的特点是量值较大,在阻抗复平面上与R 轴之间的夹角较小。
短路阻抗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电压变为母线残余电压,电流变为短路电流,此时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的比值即为短路阻抗。
短路阻抗即保护安装处与短路点之间一段线路的阻抗,其值较小,阻抗角较大。
系统等值阻抗:在单个电源供电的情况下,系统等值阻抗即为保护安装处与背侧电源点之间电力元件的阻抗和;在多个电源点供电的情况下,系统等值阻抗即为保护安装处断路器断开的情况下,其所连接母线处的戴维南等值阻抗,即系统等值电动势与母线处短路电流的比值,一般通过等值、简化的方法求出。
3.3 什么是故障环路?相间短路与接地短路所构成的故障环路的最明显差别是什么? 答: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流通的通路称为故障环路。
相间短路与接地短路所构成的故障环路的最明显差别是:接地短路点故障环路为“相—地”故障环路,即短路电流在故障相与大地之间流通;对于相间短路,故障环路为“相—相”故障环路,即短路电流仅在故障相之间流通,不流向大地。
3.4 构成距离保护为什么必须用各种环上的电压、电流作为测量电压和电流?答:在三相电力系统中,任何一相的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之比都能算出一个测量阻抗,但是只有故障环上的测量电压、电流之间才满足关系1U I Z I Z I Z L m m m m k m k ===,即由它们算出的测量阻抗才等于短路阻抗,才能够正确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
用非故障环上的测量电压与电流虽然也能算出一个测量阻抗,但它与故障距离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够正确地反应故障距离,所以不能构成距离保护。
3.10 解释什么是阻抗继电器的最灵敏角,为什么通常选定线路阻抗角为最灵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