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交通运输“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具体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13
2021年“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范文2021年“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根据XX印发XX“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21X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21X号)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为持续优化我县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我县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助力县域经济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范围自2021年X月X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
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
三.主要任务(一)建立涉企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制度。
县政府各部门要根据X政办发2021X号文件要求,针对X个事项逐一梳理,明确审批和监管层级.细化改革举措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定期调整更新并同步向社会公布。
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经营。
(二)分类实施改革措施。
1.直接取消审批。
对直接取消审批的事项,企业持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
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变相保留审批,应同步调整和公布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政府权责清单。
直接取消审批后,有关主管部门仍对相关经营活动负监管职责,及时下载市场监管部门推送的企业登记数据,将相关企业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实施事中事后监管。
2.审批改为备案。
县政府有关部门应逐项制定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备案的条件.内容.程序.期限以及需报送的材料目录和备案示范文本等,防止以备案之名变相审批。
原则上按照“多证合一”要求,在企业登记注册环节一并办理。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9.11.27•【文号】体规字〔2019〕5号•【施行日期】2019.1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正文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体规字〔20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各厅、司、局,有关直属单位:自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来,体育总局共取消了4项行政许可,清理了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
为进一步克服“准入不准营”现象,使企业更便捷拿到营业执照并尽快正常运营,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国发〔2019〕25号)要求,体育总局梳理了本领域的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并按照“进四扇门”的要求进行改革,制定了本实施方案,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全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
一、建立清单管理制度体育总局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体育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建立体育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见附件),共4项,具体包括:兴奋剂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审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和设立健身气功站点审批等。
清单定期调整更新,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各级体育部门在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进入体育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自主开展经营。
二、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清单中的4项许可事项按照优化审批服务的方式推进清单审批制度改革,一是通过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程网上审批,尽快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跨越,方便申请人办事。
二是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减少到15个工作日,节约申请人时间成本。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亍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国収〔12月1日起,在自由贸易区昆明片区、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对我省承接中央层面设定的32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和我省设定的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采叏直接叏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完善简约透明的行业准入规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激収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収展,为在全省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二、主要任务(一)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将我省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丌得违规限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与业合作社,下同)进入有关行业戒领域,企业叏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经营。
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国务院公布的中央层面设定事项清单执行。
我省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省人民政府公布的事项清单执行。
我省设定事项清单的调整,由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服务管理局商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州市提出幵按照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清单定期调整更新幵向社会公布,接叐社会监督。
(二)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1.直接叏消审批。
对设定必要性已丌存在、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戒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有效规范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直接叏消审批。
叏消审批后,企业持有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
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将有关企业设立、发更登记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至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及时将有关企业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实施事中事后监管。
2.审批改为备案。
对可以叏消审批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需要企业及时主劢提供有关信息,以便有关主管部门有效实施行业管理、维护公共利益的,由审批改为备案。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为落实《x族自治区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x 政办发〔x〕1x号)精神,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现将有关事项实施方案如下。
一、改革原则和方式按照“权责统一、分级实施、属地监管”原则,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完善措施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二、改革举措(一)明确改革审批事项。
将市级37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告知承诺7项、优化准入服务30项)和53项自治区级、16项县级审批事项的监管职责作为改革内容。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和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
市直有关部门要做好与自治区对口单位的对接、沟通,指导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做好“证照分离”改革工作。
(三)进一步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水平。
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其中企业设立3个工作日、印章刻制1个工作日、发票申领1个工作日);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电子归档”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网上办理不超过1个工作日。
(四)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
对“证照分离”改革后的信息采集、登记备案事项,申请人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领取“多证合一”的营业执照。
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市“证照分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
市公安局、住建局、交通局、商务局、文广新局、卫计局、安监局、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中心、税务局、粮食局、道路运输局、法制办、信建办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分别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联络员。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措施办法,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X发〔X〕3X号)精神,在我省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自乂年11月10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对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形成全过程监管体系。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逐步减少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全覆盖,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利。
二、改革任务(一)分类改革涉企行政审批事项。
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的涉企(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审批事项分别采取以下四种方式进行管理。
1.直接取消审批(2项)。
对“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认定(境外就业除外)”和“国际船舶管理业务经营审批(外资)”两项行政审批事项直接取消,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监管制度,明确事中事后监管重点,做到检查全覆盖,监管无死角。
2.取消审批,改为备案(1项)。
对“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改为备案,市场主体报送材料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有关部门不再进行审批。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相应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备案的条件、内容、程序、材料目录和示范文本等。
3.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19项)。
对“电影放映单位设立审批”等19项暂不能取消审批,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行为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
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制作告知承诺书,并向申请人提供示范文本,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审批条件和所需材料,对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的当场办理审批;要制订相应管理办法,明确监管措施,实行全覆盖例行检查,发现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依法撤销审批并予以从重处罚。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公安局•【公布日期】2020.04.04•【字号】沪公通字〔2020〕42号•【施行日期】2020.04.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文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的通知沪公通字〔2020〕42号各分局、市局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国发〔2019〕25号)、《公安部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告》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办〔2019〕126号)要求,市局决定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含临港新片区)实施以下三项改革措施:一、对“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改革事项,直接取消审批。
二、对“保安培训许可”“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4项改革事项,实行告知承诺。
三、对“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营业性射击场的设立审批”“民用枪支(弹药)配售许可”“民用枪支(弹药)制造许可”“弩的制造、销售、进口、运输、使用审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7项改革事项,优化审批服务。
为切实推进改革事项落地,市局法制总队会同治安、网安总队逐项制定了具体改革措施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附后),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工作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与市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法制总队,联系人:邬伊文;联系电话:22021535)联系。
附件:1.上海市公安局“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清单2-1.“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2-2.“保安培训许可”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2-3.“保安培训许可”分类监管办法(试行)2-4.“保安培训许可”风险监管办法(试行)2-5.“保安培训许可”社会监督办法(试行)2-6.“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2-7.“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2-8.关于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2-9.“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2-10.“爆破作业单位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2-11.“营业性射击场的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2-12.“民用枪支(弹药)配售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2-13.“弩的制造、销售、进口、运输、使用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上海市公安局2020年4月4日。
国务院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正文:----------------------------------------------------------------------------------------------------------------------------------------------------国务院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重要举措。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首推以来,通过对116项行政许可等事项清理取消一批、改为备案一批、实行告知承诺制一批以及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等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现就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试点范围和内容在深入总结上海市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天津、辽宁、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10个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上海市改革试点成熟做法。
试点期为本意见印发之日起至2018年12月21日。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5〕222号)和《国务院关于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24号)已经批复上海市改革试点的116项行政许可等事项(国务院或部门已取消的事项除外),在上述10个自贸试验区内适用,不再另行发文。
116项以外不涉及修改法律和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地方可自行确定是否纳入改革范畴。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杭政函〔2020〕2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杭州市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杭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3月18日杭州市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为进一步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推进我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国发〔2019〕2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9〕27号)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根据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切实增强改革实际效果,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二、工作任务(一)严格执行省事项清单。
对我市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要严格按照浙政发〔2019〕27号文件公布的《浙江省“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清单(2019年版)》执行。
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经营。
各区县(市)政府、市级涉企主管部门不得擅自增设限制企业准入的条件。
强化法治保障,对我市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要按照“零许可”改革目标,通过立改废予以清理。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沪市监法规〔2021〕661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正文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要求的通知各区市场监管局,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有关处室: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规〔2021〕7号)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落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任务的通知》(国市监注发〔2021〕36号)要求,全面扎实推进本市市场监管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内容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分类推进改革。
同时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
三、具体举措涉及中央层面设定的市场监管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不含药监事项,下同)为广告发布登记等11项,改革举措为:直接取消审批1项,审批改为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6项,优化审批服务3项(具体见附件1)。
结合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和本市实际,市市场监管局对该类事项的改革内容、法律依据、许可条件、材料要求、程序环节、监管措施等逐项细化了实施方案(具体见附件2—9)。
“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书桌上,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准备着手这个“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思绪如泉涌,我开始了这场文字的旅程。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其中,“证照分离”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我国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
二、试点目标1.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环节的证照事项100%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
2.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模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3.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4.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三、试点内容1.优化审批流程。
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2.实施告知承诺制。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告知承诺制,无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推行电子证照。
逐步实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并行使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强化部门协同监管,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5.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相结合,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试点范围、试点内容、实施步骤等,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2.开展政策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社会各界对“证照分离”改革的认知度。
3.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
4.实施告知承诺制。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告知承诺制,降低企业负担。
5.推行电子证照。
逐步实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并行使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6.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五、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试点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落实责任分工。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方案(最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X〕45号),现就推进我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改革目的一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通过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清理和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推动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推动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提高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转变行政理念,弱化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去除烦疴之弊、实行公平之策、开启便利之门,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
三是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通过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有利于企业加快适应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总体要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主要解决“先照后证”后市场主体办证难的问题。
通过采取改革审批方式和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使企业办证更加便捷高效。
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
对企业能够自主决策的经营活动,取消行政审批,或改为备案管理;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的行政许可,在推行标准化审批的基础上,简化审批方式,实行告知承诺制;对不适合采取告知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简化办事流程,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特定领域,继续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加强风险防范。
进一步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方式和措施,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切实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
三、改革范围和方式X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范围:X经济开发区。
试点期为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X年12月21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9.12.24•【文号】文物政发〔2019〕23号•【施行日期】2019.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物政发〔2019〕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国发〔2019〕25号)要求,现将国家文物局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做好相关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及事中事后监管等保障措施。
国家文物局2019年12月24日附件国家文物局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国发〔2019〕25号)有关要求,根据《“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清单(中央层面设定,2019年版》,结合文物部门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设立文物商店审批(一)改革方式优化审批服务(二)具体改革举措在设立文物商店审批中,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文物保管技术条件证明,改为书面告知承诺。
(三)事中事后监管对文物商店加强日常经营状况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健全年度报告和公示制度,加强社会监管。
二、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一)改革方式优化审批服务(二)具体改革举措1. 精简审批材料在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审批中,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历次股权变动情况记录等材料。
2. 清理证明事项在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审批中,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拍卖经营批准证书复印件等证明材料,改为通过法定证照、政府内部核查等方式办理。
(三)事中事后监管对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加强日常经营状况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理。
附件自由贸易试验区交通运输“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具体措施序号事项名称实施机关改革方式具体改革举措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1 国际客船、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运输业务经营审批(初审)省级交通运输部门直接取消审批取消“国际客船、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运输业务经营审批(初审)”1.通过交通运输部实施的“国际客船、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运输业务经营审批”,对原初审审查事项进行审核。
2.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3.建立国际船舶运输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信用记录,对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4.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2 从事大陆与台湾间海上运输业务许可(初审)省级交通运输部门直接取消审批取消“从事大陆与台湾间海上运输业务许可(初审)”1.通过交通运输部实施的“从事大陆与台湾间海上运输业务许可”,对原初审审查事项进行审核。
2.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3.加强信用监管,建立有关海运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信用记录,对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4.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3 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乙级资质认定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实行告知承诺对水运工程监理企业取得乙级资质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业绩、设备等)实行告知承诺,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1.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认定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开展许可条件核查,发现虚假承诺或者承诺严重不实的要依法处理。
2.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3.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状况,建立健全水运工程监理号企业黑名单制度。
4.公开企业承诺内容,加强社会监督。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4 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丙级资质认定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实行告知承诺对水运工程监理企业取得丙级资质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业绩、设备等)实行告知承诺,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1.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认定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开展许可条件核查,发现虚假承诺或者承诺严重不实的要依法处理。
2.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3.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状况,建立健全水运工程监理企业黑名单制度。
4.公开企业承诺内容,加强社会监督。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5 水运工程监理企业机电专项资质认定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实行告知承诺对水运工程监理企业取得机电专项资质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业绩、设备等)实行告知承诺,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1.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认定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开展许可条件核查,发现虚假承诺或者承诺严重不实的要依法处理。
2.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3.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状况,建立健全水运工程监理企业黑名单制度。
4.公开企业承诺内容,加强社会监督。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6 公路工程专业丙级监理资质认定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实行告知承诺对公路工程监理企业取得丙级资质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业绩、设备等)实行告知承诺,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1.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认定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开展许可条件核查,发现虚假承诺或者承诺严重不实的要依法处理。
2.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号3.加强“互联网+监管”,强化对企业投标及履约行为的监管。
4.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公路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状况,拓展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实行失信联合惩戒。
5.公开企业承诺内容,加强社会监督。
6.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7.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7 道路货运经营许可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实行告知承诺1.对道路货物运输申请人承诺具备的条件(包括管理制度、人员及车辆等)实行告知承诺。
2.对申请人尚不具备经营许可条件但承诺领证后一定期限内具备的,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行政审批决定。
3.申请人履行承诺、达到经营许可条件并按要求提交材料后,方可开展经营。
1.强化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登记许可信息共享。
2.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3.在实施许可后一定时期内加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承诺条件开展经营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撤销许可证件。
4.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8 道路旅客运输站经营许可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实行告知承诺对申请人提交《道路旅客运输站经营申请表》、客运站竣工验收证明和站级验收证明、拟招聘的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身份证件和专业证书、负责人身份证件、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及委托书、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文本等申请材料,并承诺已具备经营许可条件的,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行政审批决1.强化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登记许可信息共享。
2.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线获取申请人营业执照信息。
3.向社会公开承诺内容,加强社会监督。
4.在实施许可后一定时期内加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承诺条件开展经营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撤销许可证件。
号定。
9 港口(涉及客运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的经营项目除外)经营许可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或所在地港口部门实行告知承诺1.推动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
2.对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括人员、设施、设备等)实行告知承诺,经形式审查后当场作出行政审批决定。
1.对不符合承诺条件开展经营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撤销许可证件。
2.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健全诚信管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港口企业信用状况。
10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许可县级交通运输部门优化审批服务1.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经营场所使用权证明复印件。
2.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符合条件的,在线获取核验工商营业执照、安全驾驶经历等信息。
3.将审批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
1.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强化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及教练员的信用监管。
2.加强教练员资格管理,落实驾培机构管理主体责任。
3.加强与公安机关的信息共享,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管。
4.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5.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11 公路工程专业甲级监理资质认定交通运输部优化审批服务1.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并在网上公布认定条件、办理程序、审查要点、公开办理进度。
2.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和业绩证明材料。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2.加强“互联网+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对企业投标及履约行为的监管。
3.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公路工程企业信用状况,拓展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实行失信联合惩戒。
4.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12 公路工程专业乙级监理资质认定交通运输部优化审批服务1.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并在网上公布认定条件、办理程序、审查要点、公开办理进度。
2.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和业绩证明材料。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2.加强“互联网+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对企业投标及履约行为的监管。
3.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公路工程企业信用状况,号拓展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实行失信联合惩戒。
4.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13 公路工程专业公路机电工程专项监理资质认定交通运输部优化审批服务1.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并在网上公布认定条件、办理程序、审查要点、公开办理进度。
2.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和业绩证明材料。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2.加强“互联网+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对企业投标及履约行为的监管。
3.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公路工程企业信用状况,拓展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实行失信联合惩戒。
4.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14 公路工程专业特殊独立大桥专项监理资质认定交通运输部优化审批服务1.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并在网上公布认定条件、办理程序、审查要点、公开办理进度。
2.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和业绩证明材料。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2.加强“互联网+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对企业投标及履约行为的监管。
3.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公路工程企业信用状况,拓展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实行失信联合惩戒。
4.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15 公路工程专业特殊独立隧道专项监理资质认定交通运输部优化审批服务1.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并在网上公布认定条件、办理程序、审查要点、公开办理进度。
2.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和业绩证明材料。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
2.加强“互联网+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对企业投标及履约行为的监管。
3.加强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公路工程企业信用状况,拓展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实行失信联合惩戒。
4.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16 国内水路运输业务省、设区的市级水路运输部优化审批服务1.实现办理审批“最多跑一次”。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诚信状况差、投诉举号经营许可门 2.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等材料。
3.将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
报多、受处罚警告多的经营主体提高抽查比例。
2.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3.加强对国内水路运输企业的年度书面检查,发现不具备经营许可条件的要依法及时处理。
4.针对日常动态监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风险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17 省际旅客、危险品货物水路运输许可交通运输部优化审批服务1.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
2.实现申请人办理审批“最多跑一次”。
3.除需按存档要求由企业提交的证书外,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纸质材料。
4.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等材料。
5.将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诚信状况差、投诉举报多、受处罚警告多的经营主体提高抽查比例。
2.依法及时处理群众投诉举报。
3.加强对国内水路运输企业的年度书面检查,发现不具备经营许可条件的要依法及时处理。
4.针对日常动态监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风险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18 经营国内船舶管理业务审批省、设区的市级水路运输部门优化审批服务1.实现办理审批“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