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辛巳亲征诏》作者考
- 格式:pdf
- 大小:544.84 KB
- 文档页数:7
《宋史·颜师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颜师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颜师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颜师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
绍兴中,擢进士第,历知莆田、福清县。
尝决水利滞讼。
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更平。
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
寻改使浙西。
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
盐课岁百钜万,本钱久不给,亭灶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繁。
师鲁撙帑[注]缗,尽偿宿负,戒官吏毋侵移。
上谓执政曰:“儒生能办事如此!”予职直秘阁。
农民有垦旷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为己利,师鲁奏:“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
”奏可,遂着为令。
为国子祭酒。
初,上谕执政择老成端重者表率太学,故有是命。
首奏:“宜讲明理学,严禁穿凿,俾廉耻兴而风俗厚。
”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孜孜以治己立诚为本,艺尤异者必加奖劝,由是人知饬励。
上闻之喜曰:“颜师鲁到学未久,规矩甚肃。
”诏充遗留礼信使。
初,遗留使至金,必令簪花听乐。
师鲁言:“国势今非昔比,金人或强臣非礼,誓以死守。
”沿途宴设,力请彻乐。
至燕山,复辞簪花执射。
时孝宗以孝闻,师鲁据经陈谊,反复慷慨,故金终不能夺。
除吏部尚书兼侍讲,屡抗章请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
在泉因任,凡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邑为政,始至即捐舶货,诸商贾胡尤服其清。
以绍熙四年卒于家,年七十五。
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
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
(选自《宋史·颜师鲁传》,有删改)[注]撙:节制。
帑(tǎng):财物。
译文: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
绍兴年间,考取进士被提拔,历任莆田、福清知县。
《宋史》本纪·卷二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二原文○太祖二三年春正月癸酉朔,以出师,不御殿。
甲戌,王全斌克剑门,斩首万余级,禽蜀枢密使王昭远、泽州节度赵崇韬。
乙亥,诏瘗征蜀战死士卒,被伤者给缯帛。
壬午,全斌取利州。
乙酉,蜀主孟昶降。
得州四十五、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有九。
高丽国王遣使来朝献。
戊子,吏部郎中邓守中坐试吏不当,责本曹员外郎。
癸巳,刘光义取万、施、开、忠四州,遂州守臣陈愈降。
乙未,诏抚西川将吏百姓。
丙申,赦蜀,归俘获,除管内逋赋,免夏税及沿征物色之半。
二月癸卯,南唐、吴越进长春节御衣、金银器、锦绮以千计。
甲辰,遣皇城使窦思俨迎劳孟昶。
丁未,全州大水。
庚申,王全斌杀蜀降兵二万七千人于成都。
三月癸酉,诏置义仓。
是月,两川贼群起,先锋都指挥使高彦晖死之,诏所在攻讨。
夏四月乙巳,回鹘遣使献方物。
癸丑,职方员外郎李岳坐赃弃市。
南唐进贺收蜀银绢以万计。
戊午,遣中使给蜀臣鞍马、车乘于江陵。
癸亥,募诸军子弟导五丈河,通皇城为池。
五月辛未朔,诏还诸道幕职、令录经引对者,以涉途远近,差减其选。
壬申,幸迎春苑宴射。
乙亥,遣开封尹光义劳孟昶于玉津园。
丙戌,见孟昶于崇元殿,宴昶等于大明殿。
丁亥,赐将士衣服钱帛。
戊子,大赦,减死罪一等。
壬辰,宴孟昶及其子弟于大明殿。
六月甲辰,以孟昶为中书令、秦国公,昶子弟诸臣锡爵有差。
庚戌,孟昶薨。
秋七月,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
壬辰,追封孟昶为楚王。
丁酉,幸教船池,遂幸玉津园宴射。
八月戊戌朔,诏籍郡国骁勇兵送阙下。
癸卯,河决阳武县。
庚戌,诏王全斌等廪蜀亡命兵士家。
乙卯,河溢河阳,坏民居。
戊午,殿直成德钧坐赃弃市。
陆游科考被秦桧“显黜”考识庆振轩【摘要】陆游一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绍兴二十三年应举再次失利.失利的原因,陆游“诗题”语焉不详,《宋史》本身与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多有矛盾之处,后世著述纷纭其说.综合分析相关资料,陆游当年赴锁厅试,因与秦桧之孙同场竞技,被置末位;礼部试更由于秦桧党徒的周密安排,未入考官的法眼.【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42)001【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陆游;科考被黜;考识【作者】庆振轩【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陆游自十六岁开始,曾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但是直至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方由史浩、黄祖舜之荐,被孝宗召对,“与尹穑同赐进士出身”。
[1](P12057-12058)关于陆游多次应举不利的原委,由于史料的缺失,难以细考。
但从其回忆往昔的相关诗文中可以看出,陆游十六岁、十九岁两次赴临安应试下第,均应属正常败举,且陆游其时,少年意气,与同侪遨游武林,湖柳烟月,画楼买醉,他似乎对于举场不利并不甚在意。
史有明载的是,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二十九岁,赴锁厅试及次年赴礼部试的遭遇。
《宋史·陆游传》载:……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
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1](P12057-12058)查检与陆游科考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宋史·陆游传》这样记述的文字依据主要是《剑南诗稿》卷四十诗题: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选,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
予明年既显黜,先生亦几蹈危机。
偶秦公薨,遂已。
予晚岁料理故书,得先生手帖,追感平昔,作长句以识其事,不知衰涕之集也。
[2](P2530)间接受到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相关文字的影响:公绍兴间已为浙漕锁厅第一,有司竟首秦埙,置公于末,及南宫一人,又以秦桧所讽见黜。
安徽省安庆七中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最后一卷”试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宋史·徐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徐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徐的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
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
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
”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
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
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
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
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众皆敛手听命。
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
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
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
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火遂息。
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
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
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
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
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
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
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
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
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译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考中进士,补任钦州军事推官。
钦州林木浓密,许多人死于瘴气瘟疫。
徐的去求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求说:“把州府搬迁到水边就没有病患了,请转告皇上使他听到。
”郑天监听从建议,郑天监就请求把徐的留下让他办理相关事情。
署名曾巩的几篇诗文辨伪陈飞龙; 夏老长【期刊名称】《《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03【总页数】5页(P215-218,242)【关键词】曾巩; 署名; 佚诗; 佚文; 辨伪【作者】陈飞龙; 夏老长【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江西南丰34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最近,笔者在查阅曾巩历史文献时,陆续发现几篇署名曾巩的佚诗佚文。
然而,仔细考辨,几篇署名曾巩的佚诗佚文,均为张冠李戴之作,并非曾巩本人的作品。
1 《游天章寺》笔者在查阅曾巩在越州治绩时,无意中看到西泠印社出版的《会稽山历史文化》一书。
该书第十章“历代艺文”之“异军突起之宋代诗词文”中,赫然有曾巩《游天章寺》两首诗[1]。
篮舆朝出踏轻尘,拂面毵毵柳色新。
曲水岂能留往事?南湖空解照行人。
最宜灵运登山屐,不负渊明漉酒巾。
老去飘零心未折,暂须同醉海边春。
京国久昏车马尘,旧游重到乐如新。
溪山满眼换清骨,樽俎开怀尽故人。
浩荡自然闲日月,疏慷便欲褫冠巾。
吾侪用舍犹蝉蜕,赢得湖南深访春。
曾巩第一首《游天章寺》我们十分熟悉,而第二首此前从未见过。
但该书介绍,天章寺为绍兴历史上名刹,叶参等许多大诗人到此游赏,并留下许多诗文。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曾巩任越州通判时写作此诗。
书中介绍,这两首七言律诗是同韵诗,一用平起平收式,一用仄起平收式,重心均在第七句,即“老去飘零心未折”和“吾侪用舍犹蝉蜕”,乃借天章寺以寄意,诗人官越州通判时五十一岁,又远离故乡,故有“飘零”“用舍”之感。
然而,找遍《元丰类稿》《曾巩集》等所有曾巩文集,圴只见第一首《游天章寺》,未见任何一个版本收录第二首《游天章寺》。
难道第二首《游天章寺》为曾巩的佚诗?这个发现令我们激动不已。
《会稽山历史文化》一书为全面介绍会稽山历史文化的正式出版物,对历代吟咏会稽山的诗词歌赋均作了详细介绍。
笔者据此认为,该书所引名人诗词应该不会有错。
北宋榜眼考李裕民宋代是科举制的鼎盛期,其进士前三名无疑是最显赫的,苏东坡在《送章子平诗叙》中说:“观《进士登科录》,自天圣初讫于嘉祐之末,凡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其贵且贤,以名闻于世者盖不可胜数,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而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巳,可谓盛矣。
”1洪迈更具体地指出:“观天圣初榜,宋郑公郊、叶清臣、郑文肃公戬、高文庄公若讷、曾鲁公公亮五人连名,二宰相、二执政、一三司使。
第二榜,王文忠公尧臣、韩魏公琦、赵康靖公概连名。
第三榜,王宣徽拱辰、刘相沆、孙文懿公抃连名。
杨寘榜,寘不幸即死,王岐公珪、韩康公绛、王荆公安石连名。
刘煇榜,煇不显,胡右丞宗愈、安门下焘、刘忠肃公挚、章申公惇连名。
其盛如此。
”2可见前三名之重要性不相上下,如能作全面研究,对深入了解宋代进士科是颇有意义的。
关于第一名,明代朱希召作有《宋历科状元录》,而二、三名迄今尚无人作专题研究,我很想弥补这一缺憾,费了好几年时间,收获颇富,现在大体已经弄清,宋代118榜(北宋69榜,南宋49榜),其第二、三名,目前可以考见者各有106人,今先将有关北宋第二名57人的考证和研究写成此文。
南宋后期,状元、榜眼、探花已成为前三名的代称,并为人们所熟知,故仿《宋历科状元录》之称,题为榜眼考。
所缺12榜,即建隆二年、三年、四年、乾德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开宝二年、五年、大中祥符七年、天禧三年。
尚待发现新资料后再作补充。
本文分考证与研究两部分。
考证者,首先列出其为第二名的证据,再简介其生平,凡《宋史》中有传者,依次述其籍贯、初任职及最高官职、著作、生卒年、其父概况。
凡《宋史》中无传者,则作稍详的考述。
有异议者则作考辨。
关于宋代进士,龚延明、祖慧《宋登科记考》收罗甚富,很有参考价值,本文在考证篇中尽量吸取其优点,但具体到进士第二名的记述,颇有缺、误或同时出现两名者,本文则作补正。
1《东坡全集》卷342《容斋随笔》卷9“高科得人”一考证1、建隆元年(960)周立舜。
明史·本纪卷九宣宗原文本纪卷九宣宗本纪卷九宣宗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仁宗长子也。
母诚孝昭皇后。
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比长,嗜书,智识杰出。
永乐七年,从幸北京,令观农具及田家衣食,作《务本训》授之。
八年,成祖征沙漠,命留守北京。
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
自是,巡幸征讨皆从。
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
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仁宗即位,立为皇太子。
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
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
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庚戌,即皇帝位。
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宣德元年。
辛亥,谕边将严守备。
甲寅,趣中官在外采办者还,罢所市物。
秋七月乙亥,尊皇后为皇太后,立妃胡氏为皇后。
辛卯,镇远侯顾兴祖讨大藤峡蛮,平之。
乙未,谕法司慎刑狱。
闰月戊申,安顺伯薛贵、清平伯吴成、都督马英、都指挥梁成帅师巡边。
乙丑,杨溥入直文渊阁。
八月戊辰,都指挥李英讨安定曲先叛番,大败之,定定王桑儿加失夹诣阙谢罪。
壬申,诏内外群臣举廉洁公正堪牧民者。
癸未,大理卿胡概、参政叶春巡抚南畿、浙江。
设巡抚自此始。
九月壬寅,葬昭皇帝于献陵。
冬十月戊寅,南京地震,戊子,敕公、侯、伯、五府、六部、大学士、给事中审覆重囚。
十一月戊戌,顾兴祖讨平思恩蛮。
辛酉,恭禄为镇朔大将军巡边。
十二月甲申,顾兴祖讨平宜山蛮。
是年,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乌斯藏、瓦剌、浡泥入贡。
宣德元年春正月癸卯,享太庙。
丁未,太祀天地于南郊。
癸丑,赦死罪以下运粮宣府自赎。
己未,遣恃郎黄宗载十五人清理天下军伍。
后遣使,著为令。
二月戊辰,祭社稷。
丁丑,耕耤田。
丙戌,谒长陵、献陵。
丁亥,还宫。
三月己亥,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讨黎利,败绩于茶笼州,乂安知府琴彭死之。
癸丑,行在礼部侍郎张瑛兼华盖殿大学士,直文渊阁。
夏四月乙丑,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讨黎利,尚书陈洽参赞军务,陈智、方政夺官从立功。
文言文:《宋史-辛弃疾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
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诏奖谕之。
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故以“稼”名轩。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
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B.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C.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D.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坎和离是八卦中的卦名,古人以周易为基础、用筮草等为工具进行占卦,认为八卦对应着自然现象,能够预测人的命运。
岳飞阅读附答案(含5篇)第一篇:岳飞阅读附答案岳飞阅读附答案3篇岳飞阅读附答案1(14分)(20xx,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阃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
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昊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
学射于周同⑤。
同射三矢⑥,皆中的⑦,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菩⑧;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
②负:具有。
③强:擅长于。
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箭。
⑦的:箭靶的中心。
⑨管(ku6):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 ___②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____(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R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2025届天津市天津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希周,字懋忠,昆山人,徙吴县。
高祖..吉,户科给事中。
父文云,按察副使。
希周举弘治九年进士。
孝宗喜其姓名,擢为第一。
授修撰,进侍讲,充经筵讲官。
刘瑾摘修《会典》小疵,降修撰。
《孝宗实录》成,复官。
久之,进侍读学士,擢南京吏部右侍郎。
阅五年,召为礼部右侍郎。
时方议“大礼”,数偕其长争执。
而是时张璁、桂萼已召至,益交章请去本生之号。
帝悦从之,趣礼官具上册仪。
希周率郎中余才、汪必东等疏谏曰:“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论忽从中出则明诏为虚文不足信天下祭告为渎礼何以感神祇。
”时群臣谏者甚众,疏皆留中,遂相率诣左顺门跪伏。
希周走告诸阁臣曰:“群臣伏阙,公等能坐视乎?”亦偕群臣跪伏以请。
帝闻,大怒,命希周与何孟春等俱待罪,而尽系庶僚于诏狱。
明日,上章圣皇太后册文..,希周及尚书秦金、金献民、赵鉴、赵璜,侍郎何孟春,都御史王时中,大理少卿张缙、徐文华俱不赴。
帝怒,责陈状。
希周等伏罪,复严旨谯责乃已。
而是时庶僚系狱者犹未释,希周上言:“诸臣狂率,固不可宥。
但今献皇帝神主将至,必百官斋迎,乃克成礼。
乞早宽缧絏,用襄大典。
”不纳。
“大礼”遂自此定矣。
其明年,由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六年,大计京官,南六科..无黜者。
桂萼素以议礼嗛希周,且恶两京言官尝劾己,因言希周畏势曲庇。
《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亿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数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翁何时共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华,一悼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哀范君三章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廖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茶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而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去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替豆萁申冤煮豆燃豆萁,萁在斧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吊卢骚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
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无题(1931年)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赠日本歌人(1931年)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湘灵歌(1931年)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无题二首(1931年)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送增田涉君归国(1931年)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答客诮(1931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无题(1932年)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