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22课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历史第22课一、课程标准要求。
1. 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通过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结构。
1. 思想启蒙的火种。
- 启蒙运动的背景。
- 18世纪,法国旧制度衰败。
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 启蒙运动的中心及性质。
- 中心在法国。
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 伏尔泰。
- 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 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但不反对宗教,主张信仰上帝。
他认为天主教会是“迷信的恶魔和狂狺的九头蛇”,必须加以抨击。
- 卢梭。
- 他提出“人民主权说”,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
- 他还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 孟德斯鸠。
- 他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分属不同的机构,三权相互制衡。
这一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 启蒙运动的影响。
- 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 启蒙运动还传播到亚洲、美洲等地区,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2. 科学的革命。
- 牛顿。
- 主要成就。
-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 在天文学上,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天体运行的规律。
- 在数学上,他创建微积分。
- 在力学上,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 影响。
- 牛顿的科学成就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教案1教学目标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氏族与氏族公社。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
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建议重点分析北京人及其生产、生活情况是重点。
因为北京人的考古资料十分丰富,得到了完整的头盖骨和较多生产生活遗迹,可以充分证明北京人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等情况,区别人和动物,证明劳动创造了人。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生活地域与北京人相同,与北京人相比较,在体质和脑容量方面与现代人更加接近,掌握的生产技术等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
从对比中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演进过程。
难点分析⑴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是难点,如: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等。
由于学生年龄小,以前接触历史知识很少,加之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⑵劳动创造了人是难点。
初一的学生尚未接触到社会发展史,对于人类进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恩格斯的话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一定很吃力,需教师循循善诱。
教法建议教师让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井引导学生从体质特点、制造工具、使用火、社会组织形式、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初步学会通过对比认丁⒗斫饫分兜姆椒ā?/P>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陕西)可以参观原始社会遗址。
教学设计内容主题: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教材版本:人教版部编教材简介: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九年级上,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
我的思路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感知历史—感悟历史—慧悟历史,使学生知道《国际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了解《国际歌》歌词及其翻译的过程,了解《国际歌》的流传,了解中外革命导师对《国际歌》的评价。
提高学生对是与非的识别判断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资料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各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搜集起来,通过教师补充资料,再由学生探究解决,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感知、感悟历史,本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内容,并有所感,有所悟。
在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法、情景设置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法等。
访解决问题,并将结果写在白纸上,展讲,教师适时补充引导)问题3:面对网络上恶搞《国际歌》的视频,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通过本次活动,有所感有所悟,谈认识)活动方法1.小组探究合作学习2.指导法、评价法3.情景设置法等活动准备1.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本课内容及教学思路一定清晰,对学情十足的掌握,语言的设置,精心设计的引导2.PPT精美制作、材料的搜集与整合活动过程设计活动环节教师的行为期待的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我向学生展示身着的民国服装,并解释:今天我的身份是从民国穿越来的女青年,非常高兴来到2019年,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我的时代。
对服装及创设的情境产生兴趣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拉近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感知历史:一首歌的创作在我的时代,有学识的青年都会唱《国际歌》。
请闭眼聆听《国际歌》的一个小节,你觉得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觉?(激烈、热血沸腾)《国际歌》就是在这样的情感下被写成的,第一组学生根据课前活动任务向大家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2课教案范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历史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2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2课教案1教学目标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列强对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贩卖华工;列强在中国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2.通过分析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的状况;通过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培养和激发他们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本节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势力逐渐侵入中国,终于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在近代中国,海关主权是列强侵夺的首要目标。
在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几乎大部分条款都与侵夺我国关税自主权及海关行政管理权有关。
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使中国经济大门的钥匙揣在了帝国主义的袋子里。
列强借此加快了对华的商品输出,并且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①通过对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②通过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手段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而且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
重点分析①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是重点。
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学习目标(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启蒙运动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代表人国别主要观点3中心地点4性质5影响6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二、科学的革命1原因2代表人物及成就人物国别名言贡献影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达尔文德国六、达标练习1、世界历史上曾经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并掀起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A.文艺复兴B.宪章运动C.启蒙运动D. 自由主义运动2、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对天主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把教皇比作“两足的禽兽”,是:()A.伏尔泰B.但丁C.孟德斯鸠D.达尔文3、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三权分立”是谁的重要思想:()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亚当·斯密4、下列内容属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有()①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君主立宪制②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③宣传自由、平等④宣传民主和科学A. ①③B.②④C. ②③D.①④5、下列不属于启蒙思想家的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托尔斯泰6、“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话突出捍卫了( )A.人的平等权B.人的自由权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7、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自由”“平等”,从根本上说是反映了( )A.广大人民的善良愿望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广大人民反对登记制度的要求8、牛顿的重大贡献有( )①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②发现了惯性定律③发现了加速度定律④发现了作用与反作用定律⑤提出了相对论A.①②③④B. 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②③9、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维新改革,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A.牛顿的力学理论B.达尔文的科学理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哥白尼的科学理论10、20世纪初,取得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是( )A.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B.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发现C.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D.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的相对论1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 )A.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宗教神学思想的削弱C.牛顿、达尔文等人的努力D.启蒙运动的推动12、推动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放射现象的发现B.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C.放射性元素铀D.相对论的创立(2)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学习目标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九年级历史第22课笔记
第22课《中国文化的渊源和启蒙》
【内容概览】
1、中国文化的渊源
2、亚太文明的影响
3、汉字、书法与墨迹
4、儒家文化的影响
【详细内容】
一、中国文化的渊源
中国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演化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现象,它
由民俗、宗教、书法、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建筑、戏剧等多种
文化组成,其根深蒂固地串联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早在仰韶文化、周文化已经出现的时候,就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二、亚太文明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演化的过程中,亚太地区的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汉朝的倒台,希腊文化的传播为大量的的影响入侵亚洲,但
因为汉字的阻力,汉字文化深深影响了亚太地区的文明,例如把汉字
改写成本国可能,把汉字解释成客观文字,使中国文化得以流传。
三、汉字、书法与墨迹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汉字的笔划编排,来反映出汉字的图案规律,从而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与汉字有着深厚联系的文化,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通过笔法、笔画等来表达墨迹,而书法作品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象征。
四、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它将礼和义当作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准,将尊师重教摆在教育中最重要的位置,从而塑造了中国内强人孝顺、仁义忠孝的传统文化模式。
此外,儒家文化还给我们的心灵世界提供了重要的解读方式,使得中国社会可以安宁稳定。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俄国、日本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1.3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加深对改革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改革的精神。
3.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进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美国内战,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重大改革。
我们来了解一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2.课堂讲解2.1俄国农奴制改革2.1.1背景介绍: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矛盾,如农奴制的束缚、经济落后等。
2.1.2过程与内容:讲解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如解放农奴、土地改革等。
2.1.3影响: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如农奴解放、资本主义发展等。
2.2日本明治维新2.2.1背景介绍:讲述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如幕府统治、民族危机等。
2.2.2过程与内容:讲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如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
2.2.3影响:分析改革对日本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如民族觉醒、现代化进程等。
3.课堂互动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启示。
4.课堂小结5.课后作业1)熟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2)思考:我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有哪些?它们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使学生了解了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