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震烈度区堆积体边坡动力响应时程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36.11 KB
- 文档页数:6
强震下岩质边坡可靠度动力安全系数的确定杨上清;蒋玉川;高康【摘要】将天津地震波输入到岩质非均质边坡模型中,运用ANSYS大型通用软件对其进行时程动力分析.通过通用后处理器进行编程处理,获得边坡的动安全系数分布云图,得到动安全系数.结合可靠度理论,提出可靠度动安全系数的概念,给出了强震作用下的岩质边坡动安全系数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对动安全系数分布云图上显示的动安全系数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边坡可靠度动安全系数能够较好地考虑工程风险,是可靠的.【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0)004【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岩质边坡;强震;安全系数;可靠度;评价指标【作者】杨上清;蒋玉川;高康【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7;X43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数值方法来研究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
数值方法不仅能确定边坡潜在滑动面和计算出永久位移,而且还能得到土体各时刻的应力状态,因此广泛应用于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目前,边坡的动力稳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有地震永久变形和安全系数[1]。
而通过数值方法得出的稳定性安全系数是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通常,以最小动力安全系数、平均安全系数和最小平均安全系数为主,但均存在一些不足。
如最小动力安全系数最安全,但此时边坡并不一定彻底破坏;平均安全系数可能偏大,高估了边坡的稳定性;最小平均安全系数缺乏明显的物理意义或工程风险决策含义。
因此,有必要确定1个合理的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指标。
笔者根据可靠度理论,结合边坡动力分析,提出可靠性动力安全系数,对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评价指标展开了研究。
1 安全系数计算原理1.1 时程分析方法原理[2]在强震作用下,采用逐步积分的Wilson-θ时程分析方法,假定加速度在指定时间段内呈线性变化,适当选择θ以保证计算稳定性和计算结果的精度。
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是一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地震响应分析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一、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性地震作用是建筑物面临的主要外力之一,地震响应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和分析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动力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震响应分析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可以指导工程师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地震响应分析还有助于评估和监测已有建筑物的结构健康状况,为维修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二、常见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1. 动力弹性法动力弹性法是一种基于线性弹性假设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地震荷载转化为等效静力荷载,然后在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静力计算基础上,利用弹性力法进行计算,得到结构的动态响应。
动力弹性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势,适用于较简单的建筑结构。
然而,由于其基于线性弹性假设,不能考虑材料非线性和结构非弹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复杂结构时需谨慎使用。
2. 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它通过建立结构和地震波的耦合动力方程,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和地震波的时变性,模拟结构在地震期间的动态响应。
时程分析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的时域变化规律,对复杂的结构和地震波有较好的适应性。
然而,时程分析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精确的地震波输入,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局限。
三、地震响应分析的关键技术地震响应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多个技术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 地震波选取地震波是地震响应分析中的重要输入参数,合理选择地震波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通常根据当地地震记录和设计要求,选择相对应的地震波进行分析。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作者:罗轶马艳波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26期摘要: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较为复杂,也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
四川“5.12”汶川地震后,相关学者针对边坡的地震响应做了很多研究。
文章以某工程边坡受地震影响为例,采用拟静力法和数值分析法,探讨了一定的地震时程加速度影响下,该边坡的变形位移情况,并对其地震影响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Abstract: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opes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s complex and is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relevant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lope. Taking the influence of an engineering slope as an example, the quasi-static method and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ation displacement of the slo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ertain time-history acceleration, and the stabi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quake is studied.关键词: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稳定性评价Key words: rock slope;dynamic response;stability evaluation中图分类号:U213.1+3;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6-0143-021; 概述边坡的地震反应分析不仅与边坡岩土体的动力特性有关,且与输入地震动力的特性密切相联,远比边坡的静力分析复杂。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地震响应分析是地震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用于描述地震荷载对结构物产生的动态响应。
常用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有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地震响应分析中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首先,反应谱法是一种基于地震输入和结构特性的简化方法,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非线性行为的分析。
反应谱法通过建立结构的响应谱与地震输入谱进行比较,确定结构的最大响应,并用于设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反应谱法的优点在于简化计算过程,能够提供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速度以及位移等重要参数。
同时,反应谱法可以通过改变地震输入谱来研究结构的响应变化情况,从而进行参数分析和优化设计。
然而,反应谱法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只考虑了结构的最大响应,对于结构的时间历史响应和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能力有限。
相比之下,时程分析法是一种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时程分析法基于结构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模拟地震波在结构上的传播和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出结构各个时刻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响应参数。
时程分析法适用于复杂结构和涉及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能够提供结构的详细时程响应,并能够考虑结构的动力参数变化和非线性效应。
时程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考虑结构的动态响应特性,对于复杂结构和高等级抗震设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然而,时程分析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长时间的计算周期,对于大型结构和大规模的地震模拟较为困难,并且需要考虑更多的输入参数和模型假设,使得计算过程更加复杂和繁琐。
总的来说,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地震响应分析中各有优劣。
反应谱法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计算简化,能够提供结构的峰值响应参数。
时程分析法适用于复杂结构和涉及非线性行为的分析,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结构时程响应,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分析对象,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在抗震设计中,反应谱法常用于结构的初步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时程分析法常用于重要工程和要求准确分析的结构。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一直都是岩土、地质、地震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
课题。
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以表现为振动作用。
然而,现今并没有完整的评估程序,能够准确识别地震波作用下边坡内不同部位的稳定性影响。
首先,应将岩土体结构因素完整综合考虑,包括地形、岩土类型、水文地质剖分、岩土特性等各方面的影响。
其次,应开展对边坡滑动体运动特性的详细全面分析,包括在定常状态下边坡和地震波同时作用下有滑体能否转换成为滑移动态状态;动力分析中考虑是否应将地震波与外荷载揉合作用计算出动力综合作用;以及滑体的失稳条件。
另外,在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震害指数(H)也需要定量分析,因为地震
震级因子对地震的毁坏影响很大,其震害指数可以用来衡量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可行性。
同时,要综合分析地基处理技术,利用内修改和外加固技术,减缓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使边坡处于一个稳定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甚至是安全的边坡结构。
总之,对于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情况,要完整全面地综合分析岩土结
构与滑动体形成的滑动可能性,以及震害指数的计算,以及各种地基处理技术,从有效防护地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从而确保边坡安全。
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的破坏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为了保证建筑物和结构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地震响应分析和减震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地震响应分析是在地震加载下,对结构体系进行力学响应分析的过程。
通过地震响应分析,可以评估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确定结构体系在地震荷载下的应力和变形分布情况,从而判断结构体系的破坏程度和安全性。
地震响应分析的目标是确定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包括振动周期、模态形态等参数,并计算结构体系在地震加载下的响应。
地震响应分析通常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等效静力法、模态叠加法和时程分析法等。
等效静力法是将地震加载转化为静力加载,通过等效静力加载计算结构体系的响应。
模态叠加法是将结构体系的振动模态分解为若干个简谐振动模态,并按照一定的叠加比例进行组合,计算结构体系的响应。
时程分析法是通过数值积分的方法,以时程为基础,模拟结构体系在地震加载下的响应。
减震设计是指通过在结构体系中引入减震装置,改变结构体系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从而降低结构体系在地震加载下的响应。
减震设计的目标是使结构体系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较小的变形和应力,减小破坏程度,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减震装置有摩擦减震器、液体减震器、弹簧减震器等。
摩擦减震器是一种通过摩擦力来降低结构体系响应的装置。
它通常由上下两个金属板组成,中间涂有摩擦材料,通过调整摩擦力的大小来改变结构体系的刚度和阻尼特性。
液体减震器是一种通过流体的黏性耗散能量来降低结构体系响应的装置。
它通常由一个密封的容器和内部充满流体组成,当结构体系发生振动时,流体的黏性阻力能够吸收和消耗振动能量。
弹簧减震器是一种通过弹簧的弹性变形来降低结构体系响应的装置。
它通常由一个弹簧和一个质量块组成,当结构体系发生振动时,弹簧的弹性变形能够吸收和消耗振动能量。
岩土工程中的动力特性与地震响应分析岩土工程是土壤和岩石在人类建设活动中的应用领域,涉及到地基工程、地下工程和地质工程等方面。
在这些工程中,了解岩土的动力特性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岩土的动力特性岩土的动力特性是指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岩土体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它包括了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阻尼比等指标。
1.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岩土在受到外力影响下的变形特性指标。
它反映了岩土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程度,也可以用来描述其刚度。
弹性模量的大小与岩土的刚性有关,刚性越大,弹性模量也越大。
2. 剪切模量剪切模量是岩土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变形特性的指标。
它反映了岩土在剪切过程中的变形能力,也可以用来描述其抗剪切性。
剪切模量的大小与岩土的抗剪强度有关,抗剪强度越大,剪切模量也越大。
3. 泊松比泊松比是描述岩土体材料变形特性的参数,用来表示岩土体在径向压缩应变时,轴向应变的比例关系。
泊松比的大小与岩土体的变形性质相关,变形能力越弱,泊松比也越小。
4. 阻尼比阻尼比是描述岩土在振动或地震荷载作用下能量损耗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岩土的耗能能力和耗能效果,在地震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阻尼比的大小与岩土体的波动特性有关,岩土体的耗能能力越高,阻尼比也越大。
二、岩土的地震响应分析地震响应分析是指对岩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力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过地震响应分析,可以评估结构体在地震发生时的受力状况,以及结构的破坏程度。
1. 荷载输入地震荷载是地震响应分析的输入条件,它是指地震发生时作用在结构上的力。
地震荷载的大小与地震的震级和距离有关,需要详细的地震参数分析来确定。
2. 结构模型在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时,需要将岩土体建立为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通过有限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建立,以描述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状态。
3. 响应分析响应分析是指对结构体在地震荷载下产生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进行计算和分析。
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的动力学参数确定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是建筑领域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
在地震活跃地区,合理确定建筑结构的动力学参数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的动力学参数确定展开探讨。
一、动态响应分析的意义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受到动态载荷的作用,因此进行动态响应分析是为了研究结构受载荷时的动态响应情况。
通过动态响应分析可以获取建筑结构在不同震动强度下的变形、应力等参数,从而判断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并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二、动态响应分析的方法在进行动态响应分析时,通常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地震波响应分析、频谱分析和有限元分析。
1. 地震波响应分析地震波响应分析是利用实际的地震波记录作为外力输入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分析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有地震波记录的地区,能够提供真实地震波的作用。
2.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将地震波的时间历程转化为频域频谱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
通过分析建筑物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可以确定结构的固有周期、阻尼比等动力学参数。
3.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将结构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结构在地震加载下的动态响应。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模型的建立和数值计算,对于复杂结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三、抗震设计的动力学参数确定抗震设计的动力学参数是指用于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包括结构的固有周期、阻尼比、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等。
1. 结构的固有周期结构的固有周期是指结构在自由振动状态下完成一次完整振动的时间。
对于抗震设计而言,合理估计结构的固有周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中的峰值法、面积法等方法确定结构的固有周期。
2. 结构的阻尼比结构的阻尼比是指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能量损耗的程度,是衡量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个关键参数。
两种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在某水电站坝前堆积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朱继良0前言在建的某水电站位于澜沧江中游,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电站的龙头电站,为梯级开发的关键性工程。
大坝选用双曲拱坝坝型,坝高292m,为世界之最。
水库总库容为151.32亿m3,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总装机容量为42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88.9亿KW.H。
堆积体位于大坝的上游侧,距大坝最近处的直线距离约120m。
堆积体内布置有凤小公路、高低两层缆机平台、坝顶公路、电站进水口等重要建筑物。
由于堆积体天然边坡较陡,对其中下部进行了大方量开挖。
它一旦失稳,将会对该水电站大坝等重要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开挖后堆积体的稳定性如何?一直倍受各有关部门的关注。
采用某一种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的文献较多,但采用多种软件对同一种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则较为少见,特别是3D-Sigma和3D-Flac。
作者等在野外现场勘察的基础上,采用上述较为通用的两种三维有限元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模拟研究,并与野外调研相验证。
1堆积体概况1.1 堆积体地质概况上冲刷而形成。
开挖前,平面形态微向上游突出,呈长条形(图1)。
纵向长度约840m,横向宽度为130~160m,铅直厚度20~30m,局部达42m,总方量约 1.76×106m3;开挖后,平均形态似长舌形,总方量约1.3×106m3。
堆积体开口线最高点高程为1520m,最低点高程1250m左右。
以1420m高程(凤小公路)为界形成上下两级陡坡,1420m以下平均坡度为40°,以上平均坡度为43°。
开挖总方量4.05×105m3,约占总体积的23%。
的黑云花岗片麻岩,中下部(大体上在1380m以下)为角闪斜长片麻岩(MⅣ-2),厚度100m~120m,抗风化能力较黑云花岗片麻岩弱;堆积体(Qcol)主要由碎石、块石、孤石夹粉土组成。
堆积体下伏基岩中有一条EW向展布的坝区规模最大的区域性大断层,即F7断层。
典型地震反应谱参数分析地震反应谱是一种用于描述地震动力学特性的图像或函数,它反映了地震对结构物产生的力或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地震反应谱参数分析是对地震反应谱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地震对结构物的可能影响,并为工程设计和地震工程防护提供依据。
在进行典型地震反应谱参数分析时,常见的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特征周期等,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对地震反应谱曲线进行解析和计算得到。
首先,峰值加速度是反应谱曲线中离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数值。
它是衡量地震对结构物产生的震动强度的重要指标。
在地震工程设计中,通常通过地震加速度响应谱曲线的峰值来判断结构物的耐震性能,并选择合适的设计加速度。
峰值加速度的值越大,表示地震对结构物的影响越强烈。
其次,峰值速度是地震加速度响应谱曲线中离地面最大速度的数值。
它是描述地震动力学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峰值速度的值可以通过将加速度响应谱曲线进行一次积分得到。
在地震工程中,峰值速度的大小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物的损伤程度和破坏概率。
峰值位移是地震加速度响应谱曲线中离地面最大位移的数值。
它是描述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位移变化的指标。
峰值位移可以通过对加速度响应谱曲线进行二次积分得到。
在地震工程中,峰值位移的大小通常用来判断结构物的破坏程度和变形情况。
特征周期是地震反应谱曲线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加速度响应谱曲线中对应峰值加速度的周期。
特征周期是用来描述结构物振动特性的指标,可以通过对地震反应谱曲线进行周期化分析得到。
特征周期的选择对于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和地震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结构物对地震的响应特征周期有不同的要求。
除了上述参数,地震反应谱参数分析还可以包括剪切强度、硬度指标、阻尼比等其他参数。
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详细的地震动力学特性信息,对于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和地震工程防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结起来,典型地震反应谱参数分析是对地震反应谱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计算和解读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特征周期等参数,评估地震对结构物的可能影响,并为工程设计和地震工程防护提供依据。
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分析与改进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给建筑物造成巨大威力和影响。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建筑物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建筑物地震响应分析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会受到地震力的作用,导致其产生振动。
地震响应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情况。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振动特性分析:通过对建筑物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了解其固有频率、阻尼比等参数。
这有助于评估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共振问题。
2. 动力反应分析: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和模拟。
通过计算机仿真等手段,可以得到建筑物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数,进而评估其结构的受力情况。
3. 破坏形态分析: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受力情况会导致不同的破坏形态,如层间错动、柱座错位等。
通过分析破坏形态,可以了解建筑物的强度和刚度不足之处。
二、建筑物地震响应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震性能,并降低地震灾害风险,以下是一些改进措施的建议:1. 结构设计改进:合理的结构设计是提高建筑物地震抗震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采用合适的结构体系,如剪力墙、框架结构等,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和稳定性。
另外,采用高性能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也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抗震设备安装:在现有建筑物中,加装抗震设备是一种有效的改进措施。
例如,加装阻尼器、隔震设备和加强梁柱等,可以显著减小建筑物的地震响应。
3. 加固与修复:对老旧建筑物进行加固和修复,是提高其地震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钢筋、混凝土包裹等方式,可以提高老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4. 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对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疏散路线规划、建筑物避震区域划定、安全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措施都需要考虑进去。
三、总结建筑物地震响应分析与改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建筑物的振动特性分析、动力反应分析和破坏形态分析,可以了解其地震响应情况。
堆积体边坡; 汶川地震; 监测; 数值模拟; 变形特征; 稳定性分析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岷江上游一座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建成后,原G213映秀至马鞍石隧道段被全部淹没而改线。
漩口镇集中村堆积体位于213国道紫坪铺库区改线工程寿江大桥左岸,在公路边坡开挖的影响下,堆积体的变形迹象明显。
该堆积体为深厚覆盖层堆积体,距汶川大地震微观震中汶川古溪沟仅9.7km。
汶川大地震过后,堆积体边坡变形特征明显,但是并没有整体失稳。
深厚覆盖层堆积体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状况值得研究。
本文研究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前的坡体变形破坏现象与特征,认为漩口镇集中村堆积体边坡的变形机制是蠕滑-拉裂。
这种蠕滑-拉裂是多层次的,坡体总变形方量约20万~32万m3。
选择钻孔测斜仪为主要监测仪器,在两个纵剖面1-1’和3-3’上布置了5个测斜孔,用来监测坡体变形。
监测成果揭示了坡体内多个明显错动位置,并据此确定了坡体内的潜在滑面。
震前坡体主要沿纵1-1’剖面向坡外偏寿江下游侧变形,整个坡体上游侧变形比下游侧变形明显。
震后坡体沿震前坡体内错动面继续变形,且变形量很大。
测斜孔INSJ-2a 孔口累计位移从震前的7mm突增至震后的204mm,而测斜孔INSJ-5处孔口累计位移从震前的1mm突增至震后的126mm,且位移呈现出随高程增大而增大的现象,潜在滑面位置不明显,有倾倒变形的特征。
汶川地震后堆积体变形发展缓慢,表明余震对堆积体的变形影响不是很大。
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运用FLAC3D对地震前各种工况下的堆积体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和评价堆积体边坡在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岷江上游一座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建成后,原G213映秀至马鞍石隧道段被全部淹没而改线。
漩口镇集中村堆积体位于213国道紫坪铺库区改线工程寿江大桥左岸,在公路边坡开挖的影响下,堆积体的变形迹象明显。
土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张江伟;高晓莉;李小军;王世文;王玉石【摘要】地震往往会触发大量的山体滑坡,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为研究探索土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建立了二维均质边坡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地震响应中学术界和工程界最为关心的加速度、位移和频谱特性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①在坡顶和坡面处,与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比较,输出加速度峰值出现的时刻有滞后现象;②坡体内部对输入地震动PGA存在垂直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同时垂直放大作用呈现出节律性变化的特点;③地震作用下坡体的最大变形在水平方向上出现在坡脚处,在竖直方向上出现在坡肩处;④边坡体内部对输入地震动的频谱成份产生滤波作用,滤掉了输入地震动中的高频成份,且随着高度的增加,这种滤波作用呈现增强的趋势.【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6(011)004【总页数】10页(P771-780)【关键词】地震;土质边坡;动力响应;模拟分析【作者】张江伟;高晓莉;李小军;王世文;王玉石【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31;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日照276826;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河北地质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3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地震是触发滑坡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2008年0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的MS8.0级大地震引发了多达35000处滑坡,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地震总死亡人数的1/3,其中致100人以上死亡的重大灾难性滑坡就达20余处(黄润秋,2009),给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因此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受国内外专家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尤其在2008年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灾害以后,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再一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地震响应谱分析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具有强烈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地震响应谱分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本文将对地震响应谱分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介绍。
一、概念地震响应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结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性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结构的响应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地震响应谱是一种图表形式的结果,能够直观地表达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
二、原理地震响应谱分析基于结构的动力响应公式和输入地震波的地震动参数,其中包括峰值加速度、持时、主要频率等。
通过对结构进行模型化,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谱曲线。
这些曲线反映了结构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响应情况。
三、应用地震响应谱分析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建筑物和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分析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谱曲线,可以了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最大应力等关键参数,从而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其次,地震响应谱分析也可以用于优化结构设计。
通过调整结构的刚度、阻尼等参数,可以使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谱曲线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此外,地震响应谱分析还可以用于地震灾害研究、地震工程监测等领域。
总之,地震响应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手段,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并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响应谱分析在工程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震响应谱分析将成为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