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总部经济
- 格式:ppt
- 大小:330.50 KB
- 文档页数:15
武昌区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武汉市江南核心区,辖区面积10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万。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亿元,增长13.1%,居全市中心城区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366.6亿元,增长22.2%,居全市中心城区第1位。
武昌区历史文化悠久,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自然环境优越,适宜人居和旅游;科教实力雄厚,智力、人力资源丰富;交通路网完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便利。
近年来,武昌区立足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围绕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奋斗目标,确定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为主导的“1+4”产业格局,制定和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推动现代服务业规模化、传统服务业高端化;同时,重构区域发展框架,重点建设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白沙洲产业园区四大功能区,促进市场资源、产业要素向功能区有序集中。
特别是武昌区金融产业发展迅猛,金融管理机构与金融总部企业聚集,省级以上银行、保险、证券机构达60多家,信托、担保、投资、融资等金融门类日渐齐全,为打造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武昌区放眼全球,着眼未来,努力朝着建设国际
化、市场化的新武昌前进!。
武汉: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产业升级
无
【期刊名称】《呼和浩特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武汉市武昌区滨江商务区的核心战略是发展总部经济。
早在2003年,武昌区委、区政府在全面分析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建设公司总部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
武昌区委书记张光清说,2006年9月,
【总页数】1页(P15)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总部经济概念辨识:二维四方主体视角的研究——兼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框架 [J], 李庆华;尤号;胡建政
2.总部经济与武汉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研究 [J], 刘兰
3.武汉:总部经济促进中部崛起 [J], 刘威
4.学习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做法促进青岛开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 高静
5.企业总部区发展条件及规划设计探讨——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经济综合办公区规划设计为例 [J], 万潇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昌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目前,我区建成商务楼宇共102幢,建成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283.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566余家,楼宇综合出租率达95%以上,已基本形成了金融业、文化创意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商贸旅游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结构。
未来几年,还将启建34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楼宇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
自2003年开始,我区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提出发展楼宇经济的思路,先后推出并大力实施了发展武昌公司总部区、武昌滨江商务区和武汉中央文化区(汉街)的举措。
以此为依托,我区形成以大商圈和建设功能配套齐全的商务楼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企互助的方针,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加强招商引资。
在9年的发展时间里,我区楼宇经济经历了确立楼宇经济概念、提高楼宇出租出售率、进驻楼宇企业产业升级三个阶段。
楼宇经济已成为我区区域经济由平面发展向空间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目前,武昌总部经济的发展日益成熟,档次逐步提升,定位逐渐清晰,“公司总部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汉江南现代服务业中心,“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亦跃然成形。
正在建设中的武昌滨江商务区,将成为武汉主城区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具有滨江特色的、标志性的、多元化功能区。
刚刚起步的武汉中央文化区的规划设计定位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业内朝拜之地”,将打造成世界文化新品牌。
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打造高端商务功能,实现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我区以“楼宇得租金、企业得利润、政府得税收、经济得发展”为目标,确立了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六项新举措。
主要包括:1、完善对楼宇经济的长效服务和管理机制。
建立一支由商务局、经信局、工商、税务、市容、综合执法、环保、交通支队、街道及各楼宇物业部门组成的楼宇招商服务队伍,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并分别成立了武昌区公司总部区办公室、武昌滨江商务区开发建设专班和招商专班,武汉中央文化区项目服务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2、规划科学发展功能分区。
通过科学规范的产业功能分区、现代服务业布局,进一步整合土地、楼宇资源,创新发展环境,提升招商水平,在发展空间上取得突破,一是总部经济核心区主要规划在以中南路、中北路、临江大道为两条纵轴,形成以金融保险、高新科技、文化创意、商贸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域。
武汉最富裕的三个区武汉最富裕的三个区分别是:东湖高新区、经开区(汉南区)、武昌区。
一、武汉市各区GDP排名第1名: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经济功能区)2020年GDP为2001.85亿第2名:武汉市经开区(汉南区)2020年GDP为1650.31亿第3名:武汉市武昌区2020年GDP为1492.93亿第4名:武汉市东西湖区2020年GDP为1370.17亿第5名:武汉市江汉区2020年GDP为1319.06亿第6名:武汉市江岸区2020年GDP为1247.04亿第7名:武汉市洪山区2020年GDP为1036.16亿第8名:武汉市黄陂区2020年GDP为1013.28亿二、武汉三镇GDP排名1、汉口GDP=江汉+江岸+_口+黄陂+东西湖+新洲1319+1247+801+1030+1370+888=6638(亿元)2、武昌GDP=武昌+江夏+洪山+青山+东湖高新区1492+842+1036+761+2001=6132(亿元)3、汉阳GDP=汉阳+经开+蔡甸699+1650+371=2720(亿元)三、武汉三镇各自优势比历史,有人认为汉阳历史最悠久。
因为武昌历史接近1800年,而汉阳历史超过了1800年。
人们口中常说的“老汉口”,其实也只有500年的历史。
但汉口也拥有3500年的盘龙城,另外,盘龙城出土的文物可以追朔到4200年。
而让你想不到的是,武昌有1700多年的沧桑历程,黄鹤楼就有1800余年的历史。
而江夏早就在5000年前是著名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交汇地。
武昌是一个教育重地。
武汉有90%的高校都位于武昌。
2020年武汉中考各区平均分排名,虽然说武昌区仍是最高的,但武昌个区的排名明显有断开现象,江汉、江岸、_口直接插入武昌和东湖高新区之间。
论交通,汉口居高临下。
在武汉轨道交通中,汉口地铁路线最为繁密,武汉始发的一条地铁1号线也位于汉口,天河机场立足于汉口之北,是武汉重要的交通枢纽之地。
而汉阳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武政规〔2016〕2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关于进一步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6年12月13日关于进一步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切实做好总部企业(包括企业总部和总部企业,含区域总部企业)认定及政策兑现工作,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特提出如下政策措施:一、完善总部企业的支持政策(一)增设企业培育奖。
对在本市注册并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自2015年起,首次被评定为世界500强的,给予4000万元奖励;首次被评定为中国企业500强的,给予2000万元奖励。
上述奖励自达到奖励标准年度起分3年依次按照40%、30%、30%的比例兑现,由市财政及总部企业所在区财政各按照50%的比例承担。
同一企业不同时享受本条政策和《关于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武政〔2015〕35号)中关于新引进总部企业落户的奖励,并按就高原则执行。
(二)增加总部企业集体户功能。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按照规定申请设立单位集体户,纳入武汉市常住户口管理。
(三)完善总部企业用地支持政策。
总部企业申请联合或者独立建设总部建筑物的,选址符合本市相关规划且分割租售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40%的,由企业所在区(含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下同)报市投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投委会)审定后,可优先纳入年度用地计划指标,采取公开出让方式供地,并可按照不低于项目所在地土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出让起始价。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11.19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1.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推动总部经济加快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武政规〔2021〕16号),为明确实施程序,我委制定了《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工作指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社会各届人士可于2021年11月29日前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建议,联系电话************,邮箱3241983405 。
附件: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pdf
2021年11月19日。
目前武汉11个重要的商业和商务板块。
1、汉口核心区汉口核心区主要包含建设大道金融区、解放大道商业区(武汉广场世贸广场商圈:位于解放大道,江汉路商圈:位于汉口中心地区,南起沿江大道,北至解放大道,武汉著名百年商业老街)和王家墩中央商务区。
其中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是现在及未来武汉市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武汉市五大功能区之一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汉口核心区内的解放大道沿线是武汉市传统商业区,商业氛围成熟集中,产业支撑也以商业为主;而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的兴起,将成为集商务办公、商业、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华中现代服务业中心,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汉阳现代制造业中心共同形成高效良性互动的“经济金三角”,成为展示武汉国际新形象、新风貌的重要窗口,从而使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经济功能核心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
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将建设的几十座高端写字楼集群将成为辐射华中地区的博览、金融中心,培育起一个相对成熟的总部经济2、硚口板块硚口区和汉江区紧紧相连,区域内的汉正街批发市场已经在全国都有深远影响,他紧邻江汉区的王家墩CBD、武广商圈、江汉路商圈和汉阳区的王家湾商圈。
其繁华程度毋庸置疑。
3、武昌核心区武昌核心区生态环境优越,公共与市政设施配套,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高收入群体相对集中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武昌的城市建设发展潜力巨大,依托中南商圈、沙湖、东湖等先天优势,几个重点工程相继完工,武昌火车站改造完成,珞狮路地下通道已通车,其中沙湖、积玉桥板块近邻徐东商圈和东湖,过江隧道贯通,后续岳家嘴立交以及轨道4号线建成,都将进一步提升板块的居住和投资价值。
武昌核心占据了城市中心的利好,集合了多个大型住宅板块、多种商业形态、不可比拟的完整配套,可以分成徐东、中北路、沙湖、积玉桥、武珞路板块;徐东、中南商圈(比邻武昌火车站)亚贸商圈、水果湖商圈(比邻武汉大学)各具特色,多家银行、餐厅、医院、学校等更是形成了一体化完整居住链。
武汉市武昌区“十二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功能区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一五”回顾一、武昌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一)经济效益增长明显(二)产业结构调整显现(三)三大功能启动建设(四)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二、武昌区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环境分析一、优势分析(一)武昌地缘优势明显(二)省会所在优势独特(三)科教资源优势雄厚(四)软硬环境优势突出 6二、劣势分析6(一)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例较低,科技含量不足(二)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型企业数量较少(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机遇分析(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 7 (二)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确定(三)“十二五”我区着力实施“321"发展战略 8二、威胁分析8(一)国内市场竞争力压力加剧 8(二)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 8 (三)区域之间竞争加剧9第三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二、总体思路三、发展目标第四章空间布局与发展重点一、江南金融集聚功能区二、滨江商务集聚功能区三、首义设计集聚功能区4四、东湖创意集聚功能区五、白沙信安电子集聚功能区6第五章重点工程(项目)一、江南金融集聚功能区重点工程(项目)18——文化保利广场项目 18—-工行·知音大厦项目 18—-1818中心项目 18--中北路红岭1+8城市广场项目 18——武重数控机床研究中心项目 18二、滨江商务集聚功能区重点工程(项目)18——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 18 —-武汉积玉桥万达广场项目 19三、首义设计集聚功能区重点工程(项目)19-—武船科技大厦研发中心项目 19--719所海王科技园和中国船舶研究数据中心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技首义创业中心项目——中南电力设计院办公楼项目——中南建筑设计院科研设计中心项目四、东湖创意集聚功能区重点工程(项目)——楚天181科技创意产业园”项目 20 ——湖北省新闻中心项目 20——普提金国际金融中心项目20 ——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项目 20 ——凤凰科技创意产业园项目 2 五、白沙信安电子集聚功能区重点工程(项目)——武汉中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项目 21 —-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 21 ——汽车电子科技园项目21第六章保障措施一、组织实施保障2(一)成立武昌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功能区领导小组 22 (二)制定武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功能区实施工作方案 2 (三)着力建设和完善服务型政府 22二、政策扶持保障2(一)制定促进自主创新扶持政策23(二)建立集聚功能区建设绿色通道 23 (三)加大对集聚功能区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三、创新服务保障(一)激发入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创建自主创新服务(三)转化科研成果和引进技术创新 3 四、投资融资保障(一)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功能区建设(二)鼓励金融企业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4 (三)拓宽利用外资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4 五、人才激励保障4(一)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库 4 (二)加大人才的培养,加快人才的引进 5(三)完善鼓励机制,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5第一章“十一五”回顾一、武昌区生产性服务业1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为支撑的“1+4”产业格局;着力实施建设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武昌古城三大功能区,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保护山水自然资源的“321”发展战略,促进了武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解读武汉总部经济现象去年底,中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状况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该书通过对全国三十五个主要城市进行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岛和武汉。
该书显示,目前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呈现四大特点: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成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目前,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是跨国公司成为推动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市场容量的扩大,法制环境的改善,跨国公司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和规模,纷纷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总部等。
三是出现了中小城市的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的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而成为迁移总部的主流,同时也有一大批制造企业将生产基地从市区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但却把企业总部留在城区。
通过这种双向流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是区域性“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初步形成。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三个经济圈成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
如长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以苏州等城市为制造基地的区域合作模式。
中国汽车最大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总部移师武汉6月21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庆祝仪式,其一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部及商用车技术中心新址落成,其二是纪念东风有限公司成立三周年。
此举标志着这个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汽车合资企业正式从东风汽车的发祥地十堰,移师华中中心城市武汉。
东风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村克己说,东风有限公司总部和商用车研发中心移师武汉,是合资企业成立之初的决定。
经过3年努力,东风有限完成了企业文化融合和改造,走向武汉、走向更高起点。
他认为,搬迁武汉意义有四。
阻力挡不住诱惑东风系列归流总部经济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领,2003年9月,长期蜗居湖北山区十堰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东风公司经过11年的酝酿,毅然走出深山,“迁都”武汉。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30•【字号】武政规〔2021〕16号•【施行日期】2021.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1年10月30日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引进、培育和壮大总部企业,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资源整合力和辐射带动力,有效支撑现代化大武汉建设,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一、工作措施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围绕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任务,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为导向,按照“引进来、留得住、可发展”的思路,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总部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构建市、区协同推进工作格局,促进我市总部经济提档升级。
(一)强化总部企业招商引资。
聚焦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遵循“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原则,高水平策划一批总部企业招商项目,大力引进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等企业总部项目。
推进总部经济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深挖名人招商、以商招商、校友招商潜力,定期组织500强企业专场、大型中央企业专场、校友专场、楚商专场等专题招商活动,加快推进项目早签约、早落地。
力争通过5年努力,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大型中央企业在汉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数量突破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