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13.14 MB
- 文档页数:153
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考点扫描】1、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能力要求: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归纳要点,概括主旨;鉴赏与评价。
【备考攻略】高考文言文的复习历来备受重视。
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高考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策略,供你参考。
一、夯实基础,注重知识流理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句子翻译、名句名篇的默写以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的记诵,无一不是源于课内;综观近三年来北京卷和上海卷高考文言文的考点设置,几乎都可以从各自的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
因此,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建议考生从如下两个方面对高中六册教材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一)常见文言词语的梳理1、“常见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复习中的重点,主要有:(1)古今异义(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2)一词多义(如“信”的常见义项有:①诚实;③的确,确实;③信用,守信用;④信物,凭证;⑤任凭,随意;⑥通“伸”);(3)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和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4)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5)通假字(如“说”通“悦”,“卒”通“猝”,“识”通“志”,“属”通“嘱”等)。
2、“常见文言虚词”虽然数量不多(20个左右),但由于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高,变化大,用法活,因而在复习时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建议考生将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并根据课文例句进行逐个落实。
同时,要注意梳理不同虚词的相同用法。
如“然”“乎”“焉”,这三个虚词的前面如果是叠音形容词时,均可以理解为“……的样子”,如“硿硿焉”“恢恢乎”“欣欣然”。
(二)常见文言句式的梳理在句法上,对一些常见文言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应该引起考生足够重视。
常见的特殊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2019高考语文状元复习方法
1、理清语文知识系统
这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
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
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
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2、要注重利用语文教材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主干就是高考考查的核心。
像一些文言文、诗歌、文学常识等就是完全考察教材中的内容。
而对教材加以熟悉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水平的培养。
3、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调整心态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成绩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坚持。
这就要求学生要调整好学习的心态,不能因为短期内成绩没有提升而放弃。
只要根据老师的求,学习时多加些细心和耐心,成绩的提升就会指日可待。
4、明确语文考点
语文考试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古代诗文、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四个考点。
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做专项训练,这种训练更加有针对性,能够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更牢固的掌握这个知识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再实行整合练习,这样做会事半功倍。
总之,语文考试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投入大量的时间,持续积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相信同学们只有更加耐心、细心的了解教材,大
量训练,勤于思考总结,才能更快的提升成绩,并为今后的几轮复习打好基础。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先说积累。
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意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晰,我也明白,这就够了。
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
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
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行取的。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
而积累的最好方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更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那么,须要背诵多少篇章呢?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肯定数量的名篇。
”这“肯定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5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
这些是对每一位中学生的最至少的要求。
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实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实,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
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在这方面不愿花时间,到了考试时再问怎么办,就似乎揪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那真是毫无方法了。
再说转化。
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实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实力。
把课内学到的学问转化为实力,就是要驾驭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详细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驾驭实词的意义。
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须要驾驭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驾驭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驾驭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驾驭词语古今意义的变更,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
2019年高考备考满分“断句”技法断句的妙趣清明杜牧原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式1: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断式2:传说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
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
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断式3: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时间:清明节。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式4:戏曲小品——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断式5:电影剧本镜头: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考纲解读二、高考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23分)(2016天津卷)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 .愿霁.怒 霁:停止 C .除.知台州 除:罢免 D .终身饮.恨 饮:含着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3分)① 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 .焉 乃 于 者 B .乎 其 以 者 C .乎 乃 以 也 D .焉 其 于 也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3分)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全攻略【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第12题的题干如果是“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是说75%的内容是正确的,极具参考意义。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断句】答题技巧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高考备考策略】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一、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高考文言文复习冲刺策略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高考文言文备考建议与复习策略文言文,高考必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每年都有,每年都不相同,那我们要如何备考文言文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高考文言文备考建议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文言文备考建议常读培养语感阅读文言文,尤其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坚持把读懂文本放在首位。
答题的准确率与文本读懂的程度成正比。
遇到感觉较难的文章,在初读后,可以参照文后的内容分析一题,再仔细阅读,一定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一、诵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和知识传统的国文教学十分讲究熟读成诵,而今天教师的常用讲解分析取代了琅琅书声,学生在作业时,也只知笔练,不闻诵读。
其实,诵读通过声音来体验字词句篇的语言形象,从而大大促进了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
在吟咏过程中,反复品味文章中有生命力的字词语句,咀嚼消化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培养自己的语感。
这种语言材料和知识的积累,正是语文功底的基石。
不读、少读,必定难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缺乏个中的意蕴情趣,甚至连词句的语意都把握不住。
目前,由于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忽视教材的复习,甚至把复读重温学过的课文视为无效劳动的情况严重存在。
适度的扩展阅读、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事实上,高考题中的答案基本上是课文中语言材料的直接迁移。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中,有一个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原句是“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要求解释句中“乃尔”一词。
其实,这个词在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早已学过。
原句是“府吏再拜过,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这里的“乃尔”作“这样”解。
全句的意思是“(自杀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
”考题中的“乃尔”,正是解释为“这样,如此”。
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解释“旬日”和“已而”两个词的含义。
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相应的词,分别出现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和《促织》中的“旬余,杖至百”等句子中。
“旬日”作“十天”解。
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目录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哪些文言文常识整理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1、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是以叙述性文字为主,在整体阅读的时候,要用心的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
接着审清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原文,这样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
2、文言文阅读中考生失分很严重的题型之一,就是文言文翻译。
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再结合上下文来推断意思;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的句式和语序的变化调整,注意译句是否通顺。
最后书写要认真,文言文翻译重在直译,注意要字字落实。
3、很多考生对于文言文的题目,往往都有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作准备,就会发现,高考文言文选材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标准,往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要太着急,越过去先读下文,也许之后就能明白了,也可以去题目中寻找答案。
4、考生在做文言文阅读题的时候,首先要把对应文段用心精读一遍。
另外,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考生也要多加关注。
在精读原文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选项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等。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哪些(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文言文主观表述新题型备考策略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为第二批进行新高考改革的四个省份山东、北京、天津、海南统一命制高考模拟样卷。
其中,文言文考点强化了信息的筛选概括,新增主观表述题,难度明显加大。
这是多年来全国卷从未考过的题型,预示着未来的全国卷将悄悄“变脸”。
这一新题型更加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文言核心素养,进入或即将进入新课改省份的同学应引起备考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新题型呢?首先,要明了命题的常见角度: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归纳概括。
其次,要熟悉各类题型特点:归纳型。
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句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
阐释型。
要求同学们读懂文本,重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评析型。
要求同学们能结合文句内容对文中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评价。
探究型。
要求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思考,用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去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涵。
最后,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辩明文体,疏通文句意义。
抓住文体特征是弄清文意的一条捷径,如史传文以传为主,重在记叙所写人物的德能勤绩忠孝廉,佐之以各方面事迹材料;析理议事散文重在议事明理,或缘史而发或直抒胸臆,而后用材料佐证之,考生要抓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游记散文重在记叙游览地人事物景,最后生发作者感受。
深入研读,掌握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第二步,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第三步,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下面结合文本就可能的命题视角具体阐释之。
一、探寻事件原因就文言文中某一事件的结果要求同学们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引起重视。
[示例](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山东新样卷)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