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镜下病理切片
- 格式:docx
- 大小:23.26 KB
- 文档页数:9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透亮,内含红染的的细小颗粒;肝索增宽,肝索排列紊乱,肝血窦变窄甚至消失。
2.肝脂肪变性病变肝细胞体积变大,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越远离中央静脉脂滴空泡越大,数目越少,细胞核由中央偏到一侧;肝索增宽,肝索排列紊乱,肝血窦变窄甚至消失。
3.脾包膜玻璃样变包膜增厚,红染的条索状的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彼此间有间隙,有的部分胶原纤维融合成一片均质红染的结构。
4.肉芽组织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体大,细胞间隙大;成纤维细胞伸出伪足,细胞间分界不清,胞质红染,核椭圆;炎细胞:巨噬细胞间分界明显,核椭圆;淋巴细胞最小,核较大,胞浆较少。
5.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增宽,肺泡壁内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粉红色渗出液,可见心衰细胞。
6.肾贫血性梗死组织轮廓尚存,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核消失,胞质红染;血管扩张充血,大量红细胞渗出,有白细胞浸润。
7.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阑尾腔内有脓性渗出液,含细菌和坏死组织;粘膜层局部组织缺损,坏死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和肌层有中性粒细胞弥漫性分布;浆膜层血管中红细胞边集。
8.肺脓肿多个散在的局限病灶;肺泡壁破坏,肺泡腔内有脓液积聚;长期肺脓肿可见血管周围有肺脓腔、肺脓壁;周围健康组织可见发炎反应,肺泡壁扩张充血9.乳头状瘤鳞状上皮细胞瘤增生为乳头状,乳头中心是纤维血管性间质,细胞形态、排列层次、极向性与正常组织相似。
10.鳞状细胞瘤癌细胞呈巢状分布,与周围间质分界明显;癌巢高分化者可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低分化者异型性明显。
11.肠腺癌癌细胞排列呈腺体样结构,上皮多层,有共壁现象,癌细胞染色深,可见病理性核分裂12.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周围有风湿小体。
风湿细胞大小不一,胞体大,细胞膜不明显,核膜明显,核仁明显,染色质丝从中心放射状延伸达核膜,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样。
13.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表层是红染的纤维丝,内含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圆,胞浆透亮,核中央;内膜下有大量的胆固醇结晶;深层由不定性的坏死组织组成,无细胞核。
病理切片报告是什么病理切片报告是一种由病理学家撰写的文档,用于描述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和诊断。
它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以“step by step”的思路,详细解释病理切片报告的内容和过程。
第一步:病理切片的制备病理切片的制备是病理学家进行病理诊断的首要步骤。
通常,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采集组织样本,如肿瘤、肌肉或器官等。
这些样本随后会被送往病理科实验室进行处理。
在实验室中,组织样本将被固定、切片和染色,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第二步:观察切片一旦切片制备完毕,病理学家将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样本。
通过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对焦,病理学家能够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结构。
这些结构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和染色质的分布,以及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特征。
观察切片的过程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来解释观察到的细节和特征。
第三步:描述和测量一旦病理学家完成了对切片的观察,他们将开始撰写病理切片报告。
报告的第一部分通常是关于样本的基本信息,例如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送检日期。
接下来,病理学家会详细描述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特征。
例如,他们可能会描述细胞核的形态学特征,如核的大小、形状、染色质的分布和核仁的情况。
此外,他们还会描述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特征,如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质的颜色和质地等。
除了描述性的内容,病理学家还可能进行一些测量,例如测量细胞的大小、核-浆比等。
第四步:诊断和建议病理切片报告的最后一部分通常是病理学家的诊断和建议。
在这一部分,病理学家会根据他们的观察和分析,对样本进行诊断,并提出治疗建议。
诊断可以是良性、恶性或不确定性的。
此外,病理学家还会就治疗方法和进一步的检查提出建议,以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结病理切片报告是一份详细描述组织样本显微观察结果和诊断的文档。
它通过一系列步骤,包括病理切片的制备、观察切片、描述和测量,最终得出诊断和建议。
病理切片报告对于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它为医疗团队提供了基本的病理学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1-M-2 肝肝脂肪变 liver steatosis 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为脂肪滴;胞核偏向一侧。
1-M-6 皮肤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P78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核仁清楚。
1-M-7 肝肝水肿镜下:细胞肿胀,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肿胀如气球样,胞核位于中央。
2-M-1 肝慢性肝淤血 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 P46 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周围细胞脂肪样变(可见脂肪空泡),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2-M-2 血管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iP52 镜下: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2-M-4 肺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水肿液及出血,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3-M-5 慢性阑尾炎主要以单核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渗出为主。
3-M-7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镜下:1 / 4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血管扩张充血,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与纤维素渗出。
3-M-8 肾肾脓肿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kidney 镜下:大量炎细胞浸润,有充满脓液的脓腔。
4-M-6 复层鳞状上皮高分化的鳞状上皮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镜下:癌组织在间质中浸润生长,可见大量的癌巢与角化珠;肿瘤细胞层次增多且排列紊乱,大小不一且核深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以下是病理切片的特点的详细总结:一、显微镜下观察1.细胞结构特点:病理切片可以提供细胞组织的切面,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染色性质,细胞质的分布、颜色等。
2.细胞排列特点:病理切片可以展示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方式,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分层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等,不同的排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器官结构。
3.细胞核特点:细胞核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异、异型核、核仁的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诊断。
4.细胞浸润特点: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如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炎症细胞的浸润等,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染色特点1.常规染色:病理切片通常采用常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清素染色等,常规染色可以使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变化。
2.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切片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对特定抗体的标记,可以检测和定位一些特定的分子、蛋白质或抗原,如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从而对病理诊断有帮助。
3.特殊染色:有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无法用常规染色方法显示清晰,需要采用特殊染色方法。
如银染法用于显示神经纤维,培根酸铁染色可显示铁蓝蛋白沉积等。
三、病变特点1.病变形态:病理切片可以显示病变的形态特点,如肿瘤的大小、边界、分化程度等,炎症的程度、类型、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等,这些形态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病变分布: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在组织中的分布,如肿瘤的特定分布方式、炎症的范围和分布区域等,这些分布特点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或病因。
3.病变变异: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变异程度,如癌细胞的异型性、异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可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肝脂肪变: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得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早期脂变为核周围出现小得空泡,当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到一边,状似脂肪细胞、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坏死区组织分解比较彻底,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完全消失,原有组织轮廓消失,边缘部分见散在得细胞核碎屑,呈现一片红染无定形得颗粒状物质。
肉芽组织: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细胞组成、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周围可见各种炎细胞与渗出液、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呈串珠状排列,肺泡间隔增宽。
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得水肿液少量红细胞与尘细胞。
混合血栓:动脉腔内有一个新鲜得混合血栓,可见条索状淡红色血小板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之间有纤维蛋白网与红细胞。
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各层组织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粘膜层血管充血,粘膜组织及腺体部分坏死脱落,固有层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得脓液组织向阑尾腔突破,肌层纤维水肿,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膜层脂肪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鼻息肉:鼻息肉表面覆盖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水肿,内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另见腺上皮增生。
食管鳞状上皮癌::除正常得鳞状上皮外还可见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形态。
癌组织呈不规则巢状,浸润至深肌层,与间质境界分明。
癌巢内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异形,部分癌巢中心有角化珠形成或有坏死。
子宫平滑肌瘤:正常平滑肌组织纤维长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杆状,束状排列具有一定得层次与走向。
瘤组织: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结构上呈束状排列,但无层次,纵横交错,走向不一、结肠腺癌:正常肠粘膜层肠腺大小形态一致,上皮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腺癌组织已浸润肠壁全层,癌细胞排列成大小形态不一得腺样结构,细胞层次不均。
癌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癌组织有坏死、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特别就是小血管附近有略呈梭形得细胞团,称风湿小体。
题目:病理科病理切片阅片规范制度市一—病理科—28 生效日期:2012年1月1日版本号1.0
修改日期:页码1/1
病理科病理切片阅片规范制度
一、先用肉眼观察切片的特点及组织块数目,以免镜下阅片时遗漏小组织。
二、必须先用低倍镜(4x物镜)有序的全面观察切片全貌及结果特征,然后在高倍镜下选择性的观察细胞的特征。
切忌一开始就用高倍镜观察。
三.当阅片后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时,应设法通过下述各种手段来解决:
(1).进一步了解病史,检查病人,必要时与相关临床医师进行临床病理会诊,获取更多的临床资料,有利于诊断的做出。
(2).深切蜡块。
(3).选择相应的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特殊检查手段辅助诊断。
(4).查阅专业资料,开拓诊断思路。
(5).重新复查大体标本,必要时重新取材。
(6).若患者曾经做过病理检查,必要时应借原切片进行复查比较。
(7).通过上述措施仍难以作出诊断时,应请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复片或送外院会诊,切不可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草率作出诊断。
病理切片的流程病理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它通过将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然后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下面将详细描述病理切片的流程步骤和流程。
1. 样本获取首先需要从患者身上获取组织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手术切除物、活检、穿刺等。
手术切除物通常是大块的组织,活检则是小块或细针抽吸得到的组织。
2. 样本固定获取到样本后,需要立即进行固定处理,以防止组织腐败和变形。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eutral buffered formalin),它可以使组织保持形态和结构不变,并能够杀灭病原体。
将样本完全浸泡在足够量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并确保其充分渗透进入组织内部。
通常需要固定24小时以上,以确保固定效果达到最佳。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完成后,需要对样本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处理步骤,以使其适合切片。
3.1 去水脱脂福尔马林会使组织中的水分增加,因此需要将其去除。
首先将样本从福尔马林中取出,然后放入含有逐渐浓度乙醇的溶液中进行脱水。
常用的脱水级别是70%、80%、95%和100%乙醇。
每个浓度的乙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脱水过程中要轻轻摇晃容器,以确保组织均匀浸泡。
3.2 渗透剂处理在去水脱脂之后,需要将样本置于渗透剂中。
渗透剂通常是芳香烃类物质(如苯),可以与石蜡相互溶解。
渗透剂的作用是将石蜡渗入组织内部,以增加刚性和硬度。
将样本转移到含有石蜡和渗透剂混合物的容器中,并在恒温槽中加热慢慢进行渗透。
通常需要至少3个小时,以确保组织充分渗透。
3.3 石蜡浸渍渗透剂处理完成后,需要将样本浸泡在纯石蜡中,使其充分浸润。
将样本转移到含有熔融石蜡的容器中,并在恒温槽中加热慢慢进行浸渍。
通常需要至少2个小时,以确保组织完全浸润。
此外,还可以使用自动化的石蜡浸渍机来加快浸润过程。
4. 组织包埋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其包埋到切片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包埋是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机上的过程。
病理切片镜下结构1. 肺粟粒结核病:肺组织内散在大量结核结节病灶,结节中央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为红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
干酪样坏死灶周围见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和一些格朗汉斯巨细胞。
格朗汉斯巨细胞胞体巨大而不规则,核多,数个到数十个,常沿胞质的周围成花环状,半环状排列;类上皮细胞或称上皮样细胞,其胞体呈梭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淡红色,境界不清。
核成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稀疏,甚至呈空泡状,可见1~2个小核仁;其外围是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纤维母细胞。
2. 绒毛膜上皮癌:癌组织有两种细胞组成,不见绒毛,子宫肌层内有成团的肿瘤细胞浸润。
癌细胞常排列成团块状或条索状,其间无血管和其他间质存在。
肿瘤团块内及周围常伴出血和坏死。
滋养层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种与细胞滋养层细胞相似,呈多角形,细胞界限清楚,包浆丰富而淡染,核大而圆,核膜增厚,核染色质成粗块状,巨核、怪核、核分裂现象多见;另一种与合体滋养层细胞相似,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包浆丰富而红染,嗜双色,含多个核,核呈长椭圆形,深染。
3. 葡萄胎:胎盘绒毛肿大,绒毛间质高度水肿,并形成水泡,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减少或消失。
绒毛表面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细胞增生活跃,有的形成团块。
合体细胞胞质红染,核大深染不规则,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滋养层细胞质淡染,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成镶嵌状排列。
4. 慢性肾盂肾炎:不规则的病变区夹杂于相对正常的肾组织之间,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间质纤维化。
部分肾小管萎缩坏死消失;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胶样管型。
末期,肾单位整体荒废,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小动脉硬化。
活动期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及脓肿。
5. 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明显增厚,均匀粉染,致管腔狭窄,甚至消失;部分肾小球呈均质粉染无结构,即玻变。
其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使玻变的肾小球相互靠拢集中。
部分肾小球体积增大,其毛细血管管壁亦有不同程度增厚,相应肾小管扩张。
1-M-1 肾肾水肿cloudy swelling of priximal tubules of the kidney镜下:细胞肿大,胞浆充满红色颗粒,管腔缩小。
1-M-2 肝肝脂肪变liver steatosis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为脂肪滴;胞核偏向一侧。
1-M-6 皮肤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镜下: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核仁清楚。
1-M-7 肝肝水肿镜下:细胞肿胀,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肿胀如气球样,胞核位于中央。
1-M-8 干酪样坏死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
2-M-1 肝慢性肝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周围细胞脂肪样变(可见脂肪空泡),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2-M-2 血管混合血栓mixed thrombi镜下: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2-M-3 肠肠出血性梗死3-M-3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镜下: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血管扩张充血,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与纤维素渗出。
3-M-4 肺胸膜炎镜下:在胸膜表面可见大量纤维素渗出,有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3-M-8 肾肾脓肿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kidney镜下:大量炎细胞浸润,有充满脓液的脓腔。
镜下特点:癌——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肉瘤——弥散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4-M-1 肠肠腺瘤adenoma镜下:腺体增生,大小、形态不一,排列紊乱;腺体上皮层次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大。
4-M-2 纤维组织纤维瘤fibroma镜下:编织状排列,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而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1.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心肌脓肿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1、组织来源:阑尾病理诊断:急性蜂窝性阑尾炎镜下描述: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充血水肿,并有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弥漫浸润,腔内有渗出物。
2、组织来源:肺病理诊断:肺水肿镜下描述: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大量均匀红染的物质(水肿液)。
3、组织来源:肺病理诊断:肺脂肪栓塞镜下描述:肺间质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物质,此即为栓塞的脂肪,黑色是因脂肪特染(锇酸染色法)所致。
4、组织来源:结肠病理诊断:肠腺癌伴血吸虫病镜下描述:癌性腺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
图中椭圆形蓝色物体是钙化的血吸虫卵。
5、组织来源:肝病理诊断:血吸虫肝镜下描述:肝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图中显示有异物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
有钙化的死卵。
6、组织来源:胎盘病理诊断:水泡状胎块镜下描述: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
7、组织来源:淋巴结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镜下描述:淋巴结的边缘窦处可见有大量的“印戒细胞”。
8、组织来源: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镜下描述: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
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
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
9、组织来源:肺病理诊断:大叶性肺炎镜下描述:病变均匀一致,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相互结成网,网眼中有大量的不同状态的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
9、组织来源:肝病理诊断:肝硬化镜下描述: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再生结节(假小叶),其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
10、组织来源:静脉病理诊断:血栓镜下描述:血栓由静脉内淡红色的血小板和血细胞构成,其一边有裂隙,由内皮细胞覆盖再通。
12、组织来源:动脉病理诊断:动脉粥样硬化镜下描述:动脉内膜表面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帽),局部已破溃,其下方为粥样灶,为无结构的红染物,其中有胆固醇结晶(针状裂隙)和钙盐沉积。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病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各种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形态学变化以及相应的病理机制,从而巩固和拓展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肿瘤切片(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炎症切片(如肺炎、肝炎、肾炎等)、心血管疾病切片(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以及其他常见疾病的切片。
2、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实验教材和图谱:辅助对病理变化的识别和理解。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显微镜下选择低倍镜对病理切片进行初步观察,了解组织的整体结构和病变的大致分布。
2、然后,转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以及细胞间的关系,注意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
3、对照实验教材和图谱,对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病变的类型、程度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观察(一)肺癌切片在低倍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分布,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界限不清。
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肺泡结构,部分区域可见癌巢形成,并伴有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
(二)乳腺癌切片低倍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正常乳腺组织。
高倍镜下,癌细胞呈腺样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大小不等,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可见部分区域有坏死和出血,周围间质中有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三)肺炎切片观察到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浆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肺泡间隔增宽,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部分肺泡内可见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
(四)肝炎切片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可见气球样变、脂肪变性和点状坏死。
汇管区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五)冠心病切片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可见粥样斑块形成,斑块内有大量的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和纤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