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2018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2018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2018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2018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形成性考核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

学前儿童一周食谱(根据各园的情况实际填写)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等级评价法: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相比较,以此来评价个

体儿童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2、骨龄:根据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程度同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

3、暴怒发作:当学前儿童个人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常出现大声哭闹、尖叫、自残等

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

4、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

射系统。它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

最后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

的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动力定型。

5、镶嵌式活动:学习时、大脑皮层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其它部分则处

于抑制转态,形成了兴奋区的抑制区,出现了镶嵌式活动方式。因此,教学中注意力劳动和脑力

劳动轮换。

6、一日生活制度:幼儿进园必须做到十大环节(晨检、进班、体育活动、培养与训练、

大小便、穿衣盥洗、进餐、午睡、游戏、离园)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皮肤的保护机能差;调节体温能力弱;吸收力和渗透力强。 2.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

眼卫生。

特点: 5 岁前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对环境敏感。用眼卫生:(1)要预防近视,创造支持性环境保护学前儿童视力,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要预防眼部疾患。(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及时矫治。(4)要早发现眼部异常。发现

特殊时,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1)神经系统率先发育。(2)淋巴系统前十年快速发育。(3)生殖系统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迅速发

育。( 4)其它各器官或系统呈波浪式发育。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

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

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

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5.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类、薯类、根茎类食物。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适量,过多会导致

肥胖等。但如果摄取不足,会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体重减轻,导致营养不良。3-6 岁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应占总高热量的50%-55% 。 6.分别简述钙、铁、锌和维生

素 A 、维生素 D 的食物来源。

钙的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含量丰富,小虾皮、还带、蔬菜、豆类等含钙也较丰富。铁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肉类、蛋类、鱼类,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绿色蔬菜

等含量较高。锌的食物来源:贝类食物、瘦肉、动物内脏、蛋、奶、鱼、坚果、豆类等。维生

素 A 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鱼肝油、乳类、禽蛋等,以及黄红色蔬菜

和水果。维生素 D 的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禽蛋。 7.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膳食搭配合理,比例适当,营养均衡;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优质蛋白质;食物的色香味形俱

全且少糖、少盐、不腻;一日多餐,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选择零食。 8、如何为学前儿童如厕创

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保证厕所干净、清洁、无异味,营造“家”的感觉。厕所设置安全、美观,便池尺寸适合学

前儿童使用,有扶手,有间隔,地板不滑,裁好的手纸放置盒内,便于取放。户外活动场

所也应有方便学前儿童随时大小便的设备。教师提醒幼儿大小便时,说话口气要亲切、柔

和,不强制幼儿大小便,允许幼儿根据需要随时大小便,并在每个活动的过渡环节予以提醒。

对待个别大便困难或不会蹲厕所的学前儿童,可设置一些痰盂,教师适当陪伴,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逐步学会自己蹲厕所大小便。9、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经常锻炼;全面锻炼;循序渐进;注意个体差异;注意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组织;注意

运动与休息的交替。

10、简述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注意事项。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儿童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度

等身体素质。在基本动作练习中,要重视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素质练习;力量、速度、耐力的

练习比重要相对减少。

三、论述题

1、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

作?

答: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是:( 1)鼻腔狭窄易阻塞,一旦感染会波及其它。鼻腔感染

会引起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造成鼻腔阻塞,呼吸困难。( 2)喉腔狭窄,易致呼吸困难。喉腔一旦感染,会因黏膜肿胀而影响到呼吸。( 3)声带不够坚韧。学前儿童声

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音嘶哑。(4)气管易感染。学前儿童的气管、

支气管管腔狭小,管壁柔软,缺乏弹性组织,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能力差,因而非常容易感

染。( 5)肺泡数量少、容量小。学前儿童肺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

丰富。(6)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运动差;呼吸浅而快(肺活量比成人小 ,耗氧量与成人差不多。学前儿童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戒除用口呼吸,使之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用口呼吸是一种不良习惯。首先,它使尘粒、细菌等可不经过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屏障而

长驱直入,久之会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其次,用口呼吸导致呼吸浅,肺部扩张不全,影响胸廓发育,形成漏斗胸。再次,用户口呼吸使睡眠不安稳,影响精力和体力恢复。最后,用口呼吸会在吃饭时忙着喘气,造成“囫囵吞枣”,导致消化不良。( 2)禁止用手挖鼻。用手挖鼻孔是一种坏习惯,它能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还会导

致鼻腔感染,严重者细菌可经面部血管回流颅脑内,引起危险的并发症。除此之外,长期用

手挖鼻孔,可使鼻孔变大,形成“朝天鼻”。( 3)正确地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用手轻

轻捂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的鼻涕擤出,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擤鼻涕不要太用力,

如果擤时太吃力,可先点一些黄麻素药水。( 4)遮挡着打喷嚏。打喷嚏的正确做法是:用

手帕或纸巾轻遮口鼻打喷嚏,如果一时找不到遮挡物,也可用手代替,之后立即洗手。千万不能向别人打喷嚏,也不能憋喷嚏。( 5)保护声带。要鼓励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

唱歌、说话,避免扯着嗓子喊叫。学前儿童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

湿度要合适。得了伤风感冒要少说话、多喝水。避免学前儿童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练习发声。

(6)严防呼吸道异物。培养学前儿童安静进餐的习惯,不能边吃饭边说笑,更不能在

吃饭时打闹。教育学前儿童不要边玩边吃小食品。不能让学前儿童玩玻璃球、纽扣、豆子等

小物件,以免他们把这些小物件放入鼻孔。(7)多在空气新鲜处进行活动、锻炼。清新的空气

能使学前儿童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乐于活动和锻炼。经常锻炼还可促进学前儿童肺和胸廓的

发育,使其肺活量加大,呼吸由浅而快逐渐变为深和慢。

2.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答: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是:( 1)快速发育。胎儿时期,脑是优先发育的。在胎儿

2~6 个月及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脑细胞数量增长的重要阶段。 6 个月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

的 50% , 1 岁时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60% , 4~6 岁时脑的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

85%~90% ( 2)脑的可塑性强。在脑的发育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能使学前儿童大脑的发育达

到最佳水平。( 3)需氧量大。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学前儿童脑的耗氧量大约为全身耗氧量

的 50%,而成人约为 20%。( 4)对糖的依赖强。学前儿童的肝糖原储备少,血糖的水

平对食物的依赖较强,一旦饥饿易造成低血糖。血糖降低时,可使脑功能发生紊乱。(5)易兴奋、易疲劳。学前儿童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兴奋占优势,且易于扩散,往往在大脑皮层形成较大的皮层兴奋区。因此,学前儿童常表现为易激动,自控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很难持久。

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 1)提供丰富的营养,保证大脑的发育。长

期的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会使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而且还会影响到智力的发育。学前儿童的每餐膳食中应包含一定量的粮谷类或根茎类食物。

因为粮谷类、根茎类食物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分解为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2)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睡眠能促进大脑的发育,睡得好大脑发育就更好。因为婴幼儿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大脑仍处于活跃状态。活动得越多表明大脑用得越多,发育程度就越高。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因而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 3)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园的生活制度最主要的就是一日生活作息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学年生活制度、周生活制度。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环节主要包括入园、进餐、如厕、盥洗、睡眠、教学活动与游戏、户外活动和离园等。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保证学前儿童有足够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

定时进餐及充足的睡眠。学前儿童身体各部分(包括大脑皮层在内)的活动与休息能得到适宜的交替,身体的营养消耗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充,有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 4)注重学前儿童左右脑的平衡发展,重视右脑开发。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高度专门化及学前儿童脑发

育的可塑性,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如何在学前期充分利用两个半球的特点,发挥整个大脑的整体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潜力,把具体的和形象的、抽象的和概括的东西结合起来,以促进

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开发右脑,应多提倡对儿童开展图形及绘画训练。

3.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

作? .

答: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是:柔韧性大而硬度低,不易发生骨折;学前儿童的骨不断生长;脊柱易弯曲;随着骨的生长发育,某些原来分离的骨,逐渐愈合;腕骨的骨化情况可判

断骨骼的发育年龄;足弓易塌陷;关节灵活;骨骼肌易疲劳。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

生保健工作包括:(1)培养学前儿童坐、立、行等正确的姿势。坐着时,身体挺直,不耸

肩,躯干与大腿垂直,两小腿与地面垂直或向前伸,两脚平放地面,使膝关节后面的肌肉、

血管、神经不受压迫,这种坐姿使人感到舒适而又不易产生疲劳。站立时,身体正,腿不弯,两肩在同一水平上自然下垂,抬头,挺胸,两眼向前平视,腹部微内收,两脚稍稍分开约两

拳的距离,脚尖微向外斜,把身体重量落在两脚的脚跟和外缘上。行走时,为了维护身体的左右平衡,上身要保持端正的姿势,当右脚向前迈步时,左手同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向前移;当左脚向前迈步时,右手同时向前摆动,身体重心又向前移,如此反复;两脚脚尖应该指向前方,不要向里勾或向外撇。( 2)要合理安排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全身的

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使骨骼和肌肉得到更多的营养。学前儿童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使

其肌纤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加速骨的钙化,使骨质更加

粗壮结实;同时还可促进韧带发育,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在组织学前儿童锻炼时,

一定要合理安排锻炼的内容、锻炼持续的时间及运动强度。( 3)提供充足的营养。学前儿

童的骨骼和肌肉正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充足的营养是它们生长发育的基础,如钙、维生素 D 能促进骨的钙化,蛋白质能促进肌肉的发育等。因此,要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营

养,以保证学前儿童正常的发育。( 4)护好手和足。学前儿童腕部骨骼尚未骨化完成,这

决定了其腕部力气不大;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动作。因此,不

宜让学前儿童拎重物,不宜让学前儿童进行长时间的写字、绘画练习,给学前儿童提供的玩

具不能过重。为了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足弓的正常发育,应给他们提供宽松、合适的鞋子,并且以软底为宜,可以适当让学前儿童光脚在沙坑或鹅卵石上行走或玩耍,以免形成扁平

足。( 5)预防意外事故。不要牵拉肘,悠圈子,防止脱臼和伤孩子筋骨。当肘部处于伸直

位置时,若被猛烈牵拉,就可造成牵拉肘。这种现象的出现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孩子上楼梯、

过马路或帮孩子穿脱衣袖时,用力拉扯小孩的手臂造成的。有的大人逗孩子玩时,抓住小孩的两手,使孩子全身离地,一圈一圈地悠着玩,这种玩法易伤孩子的筋骨,应禁止。(6)着装应宽松适度。学前儿童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骨骼、肌肉的发育;也不能穿过于肥大的衣服,以免在运动中造成意外伤害。

4、试述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周、日活动?

一学期内,学期开始、快结束时的教育内容安排应相对轻松。学期开始时,特别初入园所的幼儿,由于从家庭生活转入集体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语言、态度以

及周围的环境要便于形成初步的条件反射,使儿童情绪安定,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另外,

学期的生活应考虑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以保持大脑的工作效率。一周内,学前儿童每天的工作能力不同。幼儿园的一周计划,在星期一、五安排较为轻松的学习内容,星期三、四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星期三下午安排户外锻炼或娱乐活动,以提高下半周的活动能力。不要在课余、周末给幼儿安排过重的学习任务,否则全周的疲劳不能消除,长此以往会形成过度疲劳。一日内,学前儿童工作能力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晨7~ 8时起,神经系统经过一晚的休息,能力逐渐上升,早操和晨间活动可使大脑皮层的机能活

动克服“惰性”。到上午9~ 10 点达到最高峰,这时精力充沛,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为最佳用脑时间,可安排学前儿童用脑量大的活动。上午10点至 11 点,儿童神经系统兴奋性逐渐降低,此时应安排轻松的游戏。午睡后形成第二高峰,但不如上午旺盛,可安排集

中教学。晚上睡觉前可为儿童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勿使他们过分兴奋而影响入睡。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3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or 幼儿园建筑设备卫生调查( 100 分,二选一)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一日生活环节的安排原则和卫生要求

要求: 1、在工作园所或见习园所,记录所在班级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安排,可按照

提供的模板进行观察和记录。2、表中的“环节”“起止时间” “主要内容或关注点”可按照所观察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减,对所在班级每个环节的卫生实践要有一定的评价或反思。3、可以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最后通过手写或电脑完成,当面或E-mail 方式提交本次形考任务。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评选出优秀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不

少于 800 字,其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反思或评价。

某幼儿园×班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表幼儿园:** 中心幼儿园班级:大班观察日期: 20116 月 13 日观察者: ***环节起止时间主要内容 /关注点评价 /反思/存在问题 / 入园 7: 30-8: 00 1.入园前做清洁工作。2.接待家长和幼儿,关注幼儿的情

绪与健康状况,做好晨检工作,提醒带药的家长填好药单。3.指导幼儿洗手,用盐水漱口。 4.指导部分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与幼儿进行交流。入园环节教师关注了幼儿的健康,

在流感高发期,用盐水漱口值得推广,对先到的幼儿能妥善组织,不足之处在于晨检不够

细致,也没有提醒带药的家长填好药单。同时还存在家长走进班级的情况。早餐 8: 00-8:30教师指导幼儿,取饭时要用双手,吃饭用勺,并对个别幼儿不正确的坐姿和握勺方式进

行纠正,进餐中有舒缓的音乐。餐后提醒幼儿擦嘴和收拾餐具在早餐过程中,教师比较关

注幼儿交谈情况,多次提醒幼儿快快吃饭,不要说话,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有帮助的。晨间谈话 8: 30-8: 45教师就本周的重点开展谈话活动,帮助幼儿遵守规则进行

礼貌教育。幼儿对规则和礼貌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户外活动 8: 45-9: 30进行投掷的练习和做律动操,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有个别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做操力度不够。餐点 9: 30-9 : 55 关注幼儿吃点心情况,提醒幼儿饼干和豆浆一起吃。有的孩子没有吃完就

离开了座位,需要进一步的督促。如厕 9:55-10 :00 提醒幼儿便后洗手,大小便后记得及

时冲厕所,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有的孩子忘记了洗手,需要督促。教学活动 /区角活动 10:00-11:00 根据周计划开展相应活动,提醒幼儿做好活动前准备工作。活动中调动幼

儿积极性。有个别幼儿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需要多督促提醒。盥洗与餐前准备 11:00-11:15 提醒幼儿离开前把小椅子转好,餐前洗手,合拢不乱摸。有个别幼儿忘记正确摆放椅子了。午餐 11:15-12 :00观察幼儿是否饭和菜一起吃的,有没有吃汤泡饭。有的幼儿有挑食现象,在教师的关注下能全部吃完。午睡 12:00-2:30 观察幼儿是否脱了外

裤和衣服,提醒早醒的幼儿保持安静,不说话。有个别幼儿入睡较晚,提醒了很多次才睡着。午点喝水2:30-3:00能将点心全吃完,并记得漱口。有个别幼儿忘记漱口,需要提

醒才能做好。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3: 00-4: 00 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与

同伴进行游戏,能友好相处。有个别幼儿跑的满头是汗,忘记了休息。晚餐 4:00-4:30鼓励孩子不挑食,饭和菜全吃完。有的孩子吃的很慢,需要老师的督促。离园 4:30 整理好自己的物品,随家长离开。有的孩子接的有点晚,有点焦急,教师进行安抚。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4

一、名词解释:

1、斜视:指人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两眼的黑眼球位置不对称,视轴出现明显的偏斜,两属

眼外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2、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 D 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

正常地沉积,导致骨骼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3、指压止血法:用手或手掌等将出血的血管上端用力压向贴邻的骨骼上,以阻断血流,

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4、物理消毒法:是利用高温、紫外线照射、稀释等方法杀灭或减少致病病原体的

方法,它是简单易行,较为有效的消毒方法。

5、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办儿童出生后 1 个月内,其监护人员应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

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行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7、膝外翻: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为主要

表现的畸形疾病。

一、简答题

1、分别简述水痘、麻疹和风疹的流行特点。

答:水痘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伴有轻微的全身中毒

症状。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 6 个月 ~3 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节。麻疹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有分泌物、口腔黏膜斑及全身红色皮疹为特征。麻疹的流

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多在春季后期,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风疹以发热、全身皮

疹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并发症

少。

2、简述手足口病的护理与预防。

答:护理: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感染。吃有营养、易

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每次饭后用温开水或淡水给患儿漱口。注意手、足病损处皮肤的清洁,不要用手乱抓。预防:食具、便具专人专用,严格消毒;教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

惯,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不吃生水和生冷食物。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

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保证托幼机构和家庭环境卫生,注意通风、消毒和晨检。

3、简述骨折急救法的使用原则。

答:防治休克,若有休克必须先抗休克,再处理骨折;就地固定,未经固定不可随意移动患

儿;先止血再包扎伤口;四肢骨折固定时应露处指(趾)端。

4、如何处理学前儿童中暑?

答:将学前儿童立刻移至阴凉、通风、干燥处;让孩子仰卧,头歪向一侧,脱去或松开衣服

并及时给孩子更换干衣服;将儿童的双脚垫高,并帮助儿童散热。清醒后让学前儿童喝一些清

凉饮料,并做到少量多次饮水。

5、如何正确处理儿童鼻出血?

答:( 1)安慰学前儿童不要紧张,安静地坐着,不能躺着;(2)让学前儿童头略低,张口

呼吸,成人捏住学前儿童鼻翼,压迫 5 分钟后松手看看是否止血,若继续流血,重复压迫

5-10 分钟。( 3)用冷水拍或冷毛巾敷前额、鼻部以及颈后部;(4)止血后,禁止学前儿童

在2—3 小时内作剧烈运动;( 5)如果出血较多,可用脱脂棉卷塞入鼻腔。若有麻黄素滴鼻

液,可把药滴在棉球上,止血效果更好。

6.简述幼儿园晨间检查的步骤。

答:一摸:摸摸学前儿童额头和手心有无发热(可疑者测体温)。二看:看看学前儿童精神状态

好不好,面色、眼神是否正常,皮肤有无皮疹、肿块。三问:问问学前儿童在家中的健康情况,

有无不适,以便在园中观察。四查:对疑似患病的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协助诊断。检查学前儿童

有无携带易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入园。

7、简述幼儿园玩具的卫生要求。

答:结实耐用;不含有毒物质;容易清洗与消毒;安全可靠。

8、一把适合幼儿的椅子应考虑哪些具体指标?答:(1)椅高,即椅面中心线上椅面前部最

高点到地面的高度。( 2)椅深,即椅面前缘中点至靠背下缘中点的水平距离。(3)椅宽,即椅面前缘左右方向的尺寸。( 4)椅靠背,椅靠背的上缘应与学前儿童的肩胛下角在同一

高度,下缘离椅面有一定的空隙。

9简述盲童的养护卫生。

答:像对待普通儿童一样对待盲童;保护和训练盲童的耳朵和手;培养定向行走能力,扩

大活动范围;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10.简述聋童的养护卫生。

答:保护好眼睛;保护好残余听力,合理使用助听器,循序渐进进行听觉功能训练;尽早

开展语言训练;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幼儿园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答:(一)创设安全环境( 1)活动场所。室内地面最好采用地板,水泥地面应铺有草垫活

地毯或设有围栏。椅角、桌角、墙角以圆角为宜,以免发生碰伤。学前儿童出入的门应向外

开,不宜装弹簧,在门缝处加塑料活橡皮垫,以免夹伤手指、脚趾。窗户、阳台、楼梯应有

栏杆。活动场所应有安全通道和出入口,应有消防灭火装置和报警装置。幼儿园房舍应远离

马路、江河、危险品仓库等,以免发生车祸、溺水等。( 2)生活用品。学前儿童睡床应有

床栏,床栏插销应装在儿童摸不到的地方。热水瓶、电器、火柴、打火机等应妥善放置。

炉旁应有围栏,暖气应加护罩,以免烫伤。室内电器插座应安装在学前儿童摸不到的地方。

要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漏电。( 3)玩具。不给学前儿童体积小、锐利、有毒的玩具及

物品。大型玩具应定期检查是否牢固,有无损坏,损坏后要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易燃易爆

物品不能让儿童玩耍。(4)药物。保健医生一定要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药物应

妥善存放,不让学前儿童随便拿到。( 5)食物。为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应切实加强食品卫

生管理。学前儿童的食品应严格选择,保证新鲜无毒。(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幼儿园的安全制度包括门卫制度、接送制度、交接班制度、房屋设备管理制度等。安全制度贯彻中,一定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检查监督,杜绝事故发生。(三)开展保教人员安全教育( 1)加强保教人员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应把学前儿童安全问题置于头等重要地位,加强责任感,强化安全意识,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幼儿园园长随时督促全园教职工,注意安全检查,进行安全基础知识和意外伤害急救处理的培训,防止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2)对保教人员的安全常识教育内容。懂得一般安全常识,包括生活安

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防火安全常识等。认识影响学前儿童安全的危险物和危险行为。学

会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安全事故隐患。掌握意外伤害急救的知识和处理方法。

2.举例说明幼儿园隔离制度的具体内容。

答:隔离制度是将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可疑者同健康的人分隔开来,阻断或尽量减

少相互间的接触,并实施彻底的消毒和合理的卫生制度,以防止传染病在园内的传播和蔓延。幼儿园隔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重视隔离室的设置。隔离室最好有两间,

应与保健室相邻,要设有独立出入的门户,通风良好,隔离室内应配有少量儿童日常生活

用品及玩具,使学前儿童在隔离治疗期间生活方便,不至于太孤单。(2)对患儿应及时进行妥善的隔离。当发现学前儿童患传染病后,应立即将患儿进行隔离,并视传染病的种类以及病情的轻重,确定是留园隔离治疗还是送回家中隔离治疗,甚至送医院隔离治疗。对患有不同传染病的学前儿童应分别隔离,以防交叉感染。保健医生应对患儿作简单诊断及处理,

使用非处方药物治疗,不可超出执业范围使用药物或进行超范围的医疗操作。及时通知家长带患儿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疗,病情危重者应立即护送到医院进行必要的诊治。(3)对可疑患儿和传染病接触者进行隔离和观察。当发现学前儿童有患传染病的迹象时,应立即请保健医生诊断,不管确诊与否,都应进行个人临时隔离。临时隔离可以在家中进行,也可以暂住在园内的隔离室,但应与已确诊为传染病的学前儿童分开。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观察或隔离,尽可能缩小传染范围,不使传染病蔓延,而且对于已处于传染病潜伏期内的人,

可以及早发现症状,早隔离、早治疗。检疫期间,患儿所在的班级应进行必要的消毒。该班

不收新生入班,不与其他的班级接触,对观察班的学前儿童应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注意早期症状和发病迹象。( 4)学前儿童离开园所返回时要进行观察与检疫。在返回幼儿园时,

保健医生应向家长询问该幼儿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同时对该儿童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学前儿童,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学前儿童,应进行个人临时隔离,待

检疫期满以后方可回班。

3.举例说明如何处理与预防学前儿童切割伤?

答:(一)处理步骤( 1)轻微切伤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步骤 1:用清水和肥皂将伤口彻底洗净,使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步骤 2: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然后进行轻轻包扎。( 2)严重切伤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步骤 1:冷静止血,用纱布放置伤口处加压

包扎,无纱布时,使用手掌压迫是最便利的止血方法,一般压迫5~10 分钟即可止血。步骤2:如果学前儿童出血严重,应抬高受伤部位至高于心脏的高度,用干净的布块加压止血。步骤 3:包扎伤口,但不要过紧,因为伤口会有些肿胀。步骤 4:立即将学前儿童送往医院,如果必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注射破伤风疫苗。(二)注意要点(1)身体受伤部位尽量放得高于心脏,这样容易止血。( 2)在伤口上不要放脱脂棉或手指。刺入物不可立即拔出,这样可以避免失血过多和更严重的伤情。( 3)不要在伤口上涂抹动植物油,以免造成感

染。(三)预防措施避免学前儿童接触到一些尖刀利器。教育学前儿童在活动场所中应注

意玻璃、剪刀利器等。教育学前儿童在使用各种刀剪锐器时要十分小心。

4.什么是幼儿园环境?试述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

答:幼儿园环境是支持与影响幼儿园教师与学前儿童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1)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指幼儿园之外的、影响幼儿教师与学前儿童在园活动的一切条件或因素

的综合,包括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国家的教育政策与

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等的影响。( 2)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指幼儿教师与学前

儿童在幼儿园直接参与其中并体验到的特定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综合。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是直接支持与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的条件,是制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3)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的一些硬件条件、设施、设备等。这些为学前儿童发展服务的、学前儿童经常接触和使用的资源应该有利于引发、支持学前儿童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引发、支持学前儿童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4)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经常接触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师态度、管理方式等。( 5)显性环境。指幼儿园的空间、设施、设

备、材料等。(6)隐形环境。指人的态度、管理方式、常规要求、时间安排、师生交互作

用中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隐性环境可以给学前儿童以陶冶及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意义包括:(1)幼儿园是学前儿童重要的生活环境。幼儿园的生活,从

环境到要求,都不同于学前儿童在家庭中的生活。幼儿园生活环境的质量,不仅影响学前儿童在园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身心各方面的发展。(2)幼儿园也是学前儿童重要的

学习环境。学前儿童是在环境中学习的,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不同的环境可以给学前儿童不同的学习经验,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

的环境中,学前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相处,学习如何与同龄伙伴交往、共同生活与游戏,学习与体验指导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3)幼儿园不仅是学前儿童生活与学习的环境,也是教师工作的环境。一方面,学前儿童在园生活的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的提高,又与幼儿园这个教师的工作环境的状况有关。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能否发挥工作的主动性、

积极性与创造性,能否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幼儿园这个工作环境

中的人际关系和园风有关。只有在人际关系和谐、风气良好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才能够心情舒畅、愉快地工作。

(完整版)《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集(含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骨龄:根据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程度同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 2、暴怒发作:当学前儿童个人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常出现大声哭闹、尖叫、自残等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 3、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动力定型。 4、镶嵌式活动:学习时、大脑皮层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其它部分则处于抑制转态,形成了兴奋区的抑制区,出现了镶嵌式活动方式。因此,教学中注意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轮换。 5、一日生活制度:幼儿进园必须做到十大环节(晨检、进班、体育活动、培养与训练、大小便、穿衣盥洗、进餐、午睡、游戏、离园) 6、斜视:指人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两眼的黑眼球位置不对称,视轴出现明显的偏斜,两属眼外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D 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积,导致骨骼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8、指压止血法:用手或手掌等将出血的血管上端用力压向贴邻的骨骼上,以阻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9、物理消毒法:是利用高温、紫外线照射、稀释等方法杀灭或减少致病病原体的方法,它是简单易行,较为有效的消毒方法。 10、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办儿童出生后1 个月内,其监护人员应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行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11、膝外翻: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 12、等级评价法: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相比较,以此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单项选择题 1. 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A )。 A.组织B. 系统C. 器官D. 皮肤2.下列不适于结缔组织的是( D )。 A .脂肪组织B. 血液C. 肌腱D. 皮肤3.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B )。 A.适应性B. 新陈代谢C. 生长发育D. 生殖 4. 人体结构和机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5. 婴幼儿大脑对葡萄糖有特殊的依赖,因此,学前儿童每餐的膳食中应摄入一定量的(A ),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A. 碳水化合物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

电大本科《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形考作业答案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等级评价法:将个体儿童地发育数值和标准地均值及标准差相比较,以此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地一种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骨龄:根据儿童少年地骨骼发育程度同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求得地发育年龄. 、暴怒发作:当学前儿童个人地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常出现大声哭闹、尖叫、自残等发泄怒气地过激行为. 、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地条件作用建立地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中地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地序列和时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地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地每个刺激地确切而不变地效果,最后地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地活动中建立地一种动力定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镶嵌式活动:学习时、大脑皮层只有相应部位地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其它部分则处于抑制转态,形成了兴奋区地抑制区,出现了镶嵌式活动方式.因此,教学中注意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轮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日生活制度:幼儿进园必须做到十大环节(晨检、进班、体育活动、培养与训练、大小便、穿衣盥洗、进餐、午睡、游戏、离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简答题 、学前儿童皮肤地特点 皮肤地保护机能差;调节体温能力弱;吸收力和渗透力强. .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特点:岁前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对环境敏感. 用眼卫生:()要预防近视,创造支持性环境保护学前儿童视力,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地用眼习惯.()要预防眼部疾患.()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及时矫治.()要早发现眼部异常.发现特殊时,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地生长发育不平衡? ()神经系统率先发育.()淋巴系统前十年快速发育.()生殖系统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迅速发育.()其它各器官或系统呈波浪式发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地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地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地性格特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地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地延续性和有效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 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 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 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 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 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 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 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1、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 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 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测量、解释、预测学前儿童的行为,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 19 世纪末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与卫生保健 重点内容: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评价 重点内容: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的分期时间与主要特点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对“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但不统一协调”的理解 生长发育评价中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及其测量要点 等级评价法 骨龄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重点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保健措施(社会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服务三个方面) 夜惊、暴怒发作、遗尿症等的特点 第四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 重点内容: 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碘、锌、各种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常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 学前儿童水的需求特点 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托幼机构膳食制度建立的两个方面(合理安排餐次和间隔,科学分配每餐营养和食物数量)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肉毒杆菌中毒、大肠杆菌中毒、发芽土豆、四季豆、生豆浆)第五章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 重点内容: 知道什么是优势法则、始动调节、动力定型、镶嵌式活动、保护性抑制及启示 学前儿童的用脑卫生 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学期、周和日活动 幼儿园生活制度及制定依据 幼儿园一日生活

各环节卫生(入园、如厕、睡眠、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基本动作练习的核心任务和注意事项 空气浴 第六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重点内容: 儿童正常体温熟悉测体温、滴眼药、滴鼻药、物理降温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水痘、麻疹、风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猩红热的基本区分 常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 手足口病的护理、预防 湿疹、斜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锌缺乏症的基本特点 第七章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重点内容:急救原则止血方法骨折急救法的原则摔伤处理切割伤的处理烫伤的处理烧伤的处理呼吸道异物的预防和处理中暑的处理鼻出血的处理烫伤处理、中暑、鼻出血、骨折急救法的原则应熟悉具体步骤。 第八章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建设 重点内容: 晨检 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的种类 预防接种、加强免疫幼儿园预防接种制度幼儿园隔离制度膝内翻、膝外翻第九章幼儿园建筑与设备卫生 重点内容: 幼儿园桌椅、儿童床、玩具的卫生要求 第十章学前特殊儿童的养护卫生 盲童的养护卫生聋童的养护卫生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名词解释多为针对选择题的考核,大体知道即可1.等级评价法2.骨龄3.暴怒发作 二.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简述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3.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选择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可能论述 5.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7.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8.如何为学前儿童如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9.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2.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3.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应如何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4.试述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周和日活动? 6—10章综合练习(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选择题!!! 1.斜视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指压止血法4.物理消毒法5.预防接种证制

最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知识梳理(电大)

11秋一期末复习各章重点知识梳理 (请结合综合练习题、形考的两次综合练习进行期末复习!!)第一章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与卫生保健 本章是比重最大的一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容量和难度较大,属于基础理论和统领部分。应做到简述学前儿童各系统的特点,并能详细提出各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重点内容: ?人体的组成部分(知道什么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新陈代谢、兴奋性 ?生长素、侏儒症、巨人症、甲状腺激素、呆小病 ?学前儿童眼的特点与用眼卫生 ?学前儿童用耳卫生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与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措施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评价 本章学习中,应对儿童年龄分期及发育特点,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的形态评价指标有一定了解。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还要重点掌握生长发育评价的几种方法,如等级法、百分位数、骨龄评价法,正确掌握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方法:测身高、测坐高、量体重。 重点内容: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的分期时间与主要特点 ?生长管道现象、生长关键期

?生长发行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对“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但不统 一协调”的理解。 ?生长发育评价中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及其测量要点 ?等级评价法 ?骨龄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本章是学习重点章之一。应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特征/标准,学前儿童常见心 理问题的鉴别及一般矫治方法,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重点掌握学前 儿童心理保健措施。 重点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rr的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保健措施(社会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服务三个方面) ?夜惊、暴怒发作、遗尿症等的特点 第四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 本章也是学习重点章之一,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应了解热量及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掌握营养的新观念,学前儿童对营养的需求,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以及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更要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 重点内容: ?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碘、锌、各种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常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 .学前儿童水的需求特点 ?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托幼机构膳食制度建立的两个方而(合理安排餐次和间隔,科学分配每餐营养和食物数量)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肉毒杆菌中毒、大肠杆菌中毒、发芽土豆、四

最新学前幼儿卫生保健-试题集(含(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骨龄:根据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程度同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 2、暴怒发作:当学前儿童个人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常出现大声哭闹、尖叫、自残等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 3、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动力定型。 4、镶嵌式活动:学习时、大脑皮层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其它部分则处于抑制转态,形成了兴奋区的抑制区,出现了镶嵌式活动方式。因此,教学中注意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轮换。 5、一日生活制度:幼儿进园必须做到十大环节(晨检、进班、体育活动、培养与训练、大小便、穿衣盥洗、进餐、午睡、游戏、离园) 6、斜视:指人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两眼的黑眼球位置不对称,视轴出现明显的偏斜,两属眼外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积,导致骨骼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8、指压止血法:用手或手掌等将出血的血管上端用力压向贴邻的骨骼上,以阻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9、物理消毒法:是利用高温、紫外线照射、稀释等方法杀灭或减少致病病原体的方法,它是简单易行,较为有效的消毒方法。 10、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办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员应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行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11、膝外翻: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 12、等级评价法: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相比较,以此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A )。 A.组织 B.系统 C.器官 D.皮肤 2.下列不适于结缔组织的是( D )。 A.脂肪组织 B. 血液 C.肌腱 D.皮肤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一完整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一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 学前儿童一周食谱的编制 目的:了解如何为儿童提供合理的平衡膳食,能为幼儿编制科学、合理的三餐两点食谱。 要求:1、根据所在地情况,编制一份学前儿童的一周食谱(包括餐点)。 2、表头注明该食谱适用的幼儿年龄范围;使用的地域或省市;该食谱的季节。 3、根据下列提供的表格格式设计食谱。辅导老师可组织课堂讨论,评选出优秀的食谱设计。 学前儿童一周食谱 (幼儿年龄范围:所在地:季节:)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 2 一、名词解释、 1、等级评价法 2、骨龄 3、暴怒发作 4、动力定型:

5、镶嵌式活动: 6、一日生活制度: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3.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5.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6.分别简述钙、铁、锌和维生素 A、维生素 D 的食物来源。 7.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求。 8、如何为学前儿童如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9、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10、简述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注意事项。 10、简述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注意事项。 三论述题 1、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2.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学前儿童神经系统有何特点 3.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有何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4、试述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周、日活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 3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 or 幼儿园建筑设备卫生调查(100 分,二选一)一、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目的:了解托幼机构一日生活环节的安排原则和卫生要求要求:1、在工作园所或见习园所,记录所在班级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安排,可按照提供的模板进行观察和记录。2、表中的“环节”“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或关注点”可按照所观察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减,对所在班级每个环节的卫生实践要有一定的评价或反思。3、可以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最后通过手写或电脑完成,当面或 E-mail 方式提交本次形考任务。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评选出优秀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不少于 800 字,其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反思或评价。 幼儿园各环节卫生观察记录表

电大2018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形成性考核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 学前儿童一周食谱(根据各园的情况实际填写)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等级评价法: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相比较,以此来评价个 体儿童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2、骨龄:根据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程度同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 3、暴怒发作:当学前儿童个人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常出现大声哭闹、尖叫、自残等 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 4、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 射系统。它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 最后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 的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动力定型。 5、镶嵌式活动:学习时、大脑皮层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其它部分则处 于抑制转态,形成了兴奋区的抑制区,出现了镶嵌式活动方式。因此,教学中注意力劳动和脑力 劳动轮换。 6、一日生活制度:幼儿进园必须做到十大环节(晨检、进班、体育活动、培养与训练、 大小便、穿衣盥洗、进餐、午睡、游戏、离园)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皮肤的保护机能差;调节体温能力弱;吸收力和渗透力强。 2.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 眼卫生。 特点: 5 岁前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对环境敏感。用眼卫生:(1)要预防近视,创造支持性环境保护学前儿童视力,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要预防眼部疾患。(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及时矫治。(4)要早发现眼部异常。发现 特殊时,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1)神经系统率先发育。(2)淋巴系统前十年快速发育。(3)生殖系统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迅速发 育。( 4)其它各器官或系统呈波浪式发育。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 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 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 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5.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类、薯类、根茎类食物。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适量,过多会导致 肥胖等。但如果摄取不足,会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体重减轻,导致营养不良。3-6 岁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应占总高热量的50%-55% 。 6.分别简述钙、铁、锌和维生 素 A 、维生素 D 的食物来源。 钙的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含量丰富,小虾皮、还带、蔬菜、豆类等含钙也较丰富。铁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肉类、蛋类、鱼类,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绿色蔬菜 等含量较高。锌的食物来源:贝类食物、瘦肉、动物内脏、蛋、奶、鱼、坚果、豆类等。维生 素 A 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鱼肝油、乳类、禽蛋等,以及黄红色蔬菜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加入时间:2010-8-30 16:47:03 访问量:4488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通过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学时、学分与教学方式 总学时:60 学 分:4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模拟训练与幼儿园实习、见习相结合 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绪 论(2课时) 章 节 教 学 内 容 学时 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 绪 论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方法 2 1 1 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生理基础 14 10 4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 6 4 2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评价与健康检查 6 4 2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8 4 4 第五章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 10 6 4 第六章 学前儿童护理方法及常用急救术 8 4 4 第七章 集体儿童保健 8 4 4 合计 60 36 24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 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任务 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内容 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生理基础(14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学会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维护。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五、学前儿童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六、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七、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八、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九、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与保健 十、学前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 十一、学前儿童听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胎儿的发育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三、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四、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紧张状态对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卷答案

上海电视大学2010至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 中测验 前期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答案 2011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B 4. A 5. A 6. B 7. D 8. A 9. C 10. B 11. B12. B 1 3. A 1 4. B 1 5. B 16. C 17. C 18. B 19. A 20. C 21. D 22. D 23. C 24. C 25. C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特点:5岁前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对环境敏感。 用眼卫生:(1)要预防近视,创造支持性环境保护学前儿童视力,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要预防眼部疾患。(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及时矫治。(4)要早发现眼部异常。发现特殊时,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1)神经系统率先发育。(2)淋巴系统前十年快速发育。(3)生殖系统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迅速发育。(4)其它各器官或系统呈波浪式发育。 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 1 / 4下载文档可编辑

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4.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特点。 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类、薯类、根茎类食物。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适量,过多会导致肥胖等。但如果摄取不足,会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体重减轻,导致营养不良。3-6岁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应占总高热量的50%-55%。 三.分析应用题 1.有些家长喜欢用火柴梗、牙签、细铁丝或小手指、耳挖子等为儿童挖耳朵。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制止家长的这种不当做法? 告诉家长这是不当的做法,会影响儿童健康。 向家长说明危害。学前儿童外耳道的皮肤娇嫩易受刺激。用火柴梗、牙签、耳挖子等锐利工具为学前儿童挖耳,易碰伤外耳道的皮肤,引起外耳道感染;一旦不小心,还有可能戳破鼓膜,造成耳聋。 告知家长正确做法。如果学前儿童耳朵里面发痒,应用手指轻轻揉一揉;如果耳垢积得太多,可用棉签伸进去卷几下,把耳垢轻轻带出来,或找医生帮忙取出。 2.一些幼儿园的孩子经常不由自主地用牙齿将长出的手指甲咬去,甚至吃掉,有的还咬指甲周围的表皮,如果你班上有这样的孩子,你将怎样处理? 应从消除引起学前儿童心理的因素入手,从认知、行为训练、家 庭环境调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矫治,帮助儿童重建正确而客观的自我 意识。可采取措施,加强同伴之间的游戏和交往,增加体育活动,丰 富其生活内容,改善家庭生活环境,调整家庭教养方式等。 四.论述题 1. 学前儿童皮肤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保健工作? 特点:皮肤的保护机能差;调节体温能力弱;吸收力和渗透力强。 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包括(还需要展开论述,可参考教材): (1)皮肤要保持清洁。培养学前儿童常洗澡,勤换内衣,勤剪指甲 的好习惯。(2)着装要讲究。(3)适应力要提升。充分利用自然界的 2 / 4下载文档可编辑

最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电大小抄整理

一、名词解释(书上找) 1、等级评价法 2、骨龄 3、暴怒发作 4、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 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 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 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 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 个概念。在这一种系统内 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 序列和时间呈现,即用一 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 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 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大脑 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 种动力定型。 5、镶嵌式活动:学习时、大脑 皮层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 处于兴奋状态,而其它部分 则处于抑制转态,形成了兴 奋区的抑制区,出现了镶嵌 式活动方式。因此,教学中 注意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轮 换。 6、一日生活制度:幼儿进园必 须做到十大环节(晨检、进 班、体育活动、培养与训练、 大小便、穿衣盥洗、进餐、 午睡、游戏、离园)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皮肤的保护机能差;调节体温能力弱;吸收力和渗透力强。 2.简述学前儿童眼睛特点和用眼卫生。 特点:5岁前有生理性远视;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对环境敏感。 用眼卫生:(1)要预防近视,创造支持性环境保护学前儿童 视力,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要预防眼部疾患。(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及时矫治。(4)要早发现眼部异常。发现特殊时,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如何理解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1)神经系统率先发育。(2)淋巴系统前十年快速发育。(3)生殖系统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迅 速发育。(4)其它各器官或系统呈波浪式发育。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 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 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 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 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 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 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 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 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 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 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 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 效性。 5.简述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以及学前儿童对碳水化合物的 需求特点。 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类、薯类、根 茎类食物。学前儿童碳水化合物 摄取量应适量,过多会导致肥胖 等。但如果摄取不足,会导致蛋 白质消耗增加,体重减轻,导致 营养不良。3-6岁儿童每日膳食 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应占总 高热量的50%-55%。 6.分别简述钙、铁、锌和维生素 A、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 钙的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含量 丰富,小虾皮、还带、蔬菜、豆 类等含钙也较丰富。 铁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如 肝脏、肉类、蛋 类、鱼类,植物性食物,如黑木 耳、绿色蔬菜等含量较高。 锌的食物来源:贝类食物、瘦肉、 动物内脏、蛋、奶、鱼、坚果、 豆类等。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 品,如动物肝脏、鱼肝油、乳类、 禽蛋等,以及黄红色蔬菜和水 果。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鱼肝油、 动物肝脏、禽蛋。 7.简述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要 求。 膳食搭配合理,比例适当,营养 均衡;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优质蛋 白质;食物的色香味形俱全且少 糖、少盐、不腻;一日多餐,定 时定量;科学合理地选择零食。 8、如何为学前儿童如厕创设良 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保证厕所干净、清洁、无异味, 营造“家”的感觉。厕所设置安 全、美观,便池尺寸适合学前儿 童使用,有扶手,有间隔,地板 不滑,裁好的手纸放置盒内,便 于取放。户外活动场所也应有方 便学前儿童随时大小便的设备。 教师提醒幼儿大小便时,说话口 气要亲切、柔和,不强制幼儿大 小便,允许幼儿根据需要随时大 小便,并在每个活动的过渡环节 予以提醒。对待个别大便困难或 不会蹲厕所的学前儿童,可设置 一些痰盂,教师适当陪伴,消除 其紧张心理,使其逐步学会自己 蹲厕所大小便。 9、简述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 生原则。 经常锻炼;全面锻炼;循序渐进; 注意个体差异;注意准备活动和 整理活动的组织;注意运动与休 息的交替。 10、简述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 的注意事项。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核心 任务是发展儿童力量、速度、耐 力、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度等 身体素质。在基本动作练习中, 要重视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素质 练习;力量、速度、耐力的练习 比重要相对减少。 三论述题 1、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 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 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答: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 是: (1)鼻腔狭窄易阻塞,一旦感 染会波及其它。鼻腔感染会引起 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 造成鼻腔阻塞,呼吸困难。 (2)喉腔狭窄,易致呼吸困难。 喉腔一旦感染,会因黏膜肿胀而 影响到呼吸。 (3)声带不够坚韧。学前儿童 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 厚,造成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改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分:4 参考学时:总学时:72 理论学时: 72 课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它涉及面广,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因此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是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科学地开展保育、教育工作。通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容上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理论知识的选择以阐述基本问题为主,以够用、实用为度,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根据托幼机构的实际需要,做到容全面,要求明确,指导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在结构的设置上更有利于教和学,每章开头设有“本章导读”和“共同讨论”,既概括学习要点,又便于学生和老师展开互动并积极思考;每章附有“思考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对教学实践分析并掌握。本课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在实践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托幼机构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概念。 2、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 (2)掌握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调节。 (3)掌握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4)掌握幼儿园常见活动对幼儿各大系统和感觉器官进行保育的要求。 3、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1)了解生长、发育、成熟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一般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时间、内容和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评价方法。 (4)掌握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以及生长发育的形态评价指标的测量方法。 4、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卫生 (1)了解营养、营养素、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及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含义,理解营养不良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和缺乏症。 (3)掌握学前儿童膳食特点、配制原则,能够分析和制定学前儿童的食谱。 (4)掌握托幼机构饮食卫生要求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做法。 5、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1)了解传染病、免疫和预防接种的含义,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

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2)掌握对学前儿童影响较大的几种传染病的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能进行初步的患病诊断。 (3)掌握学前儿童非传染性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 (4)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6、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1)了解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常规的安全措施及急救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和急救处理技能。 (3)掌握学前儿童生病后的护理技能,了解患病幼儿的基本护理知识。 7、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1)了解心理健康概念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鉴别依据,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及其矫治方法。 (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掌握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4)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矫治。 8、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1)了解托幼园所的各项卫生保健制度,重点掌握生活制度的内容及要求。 (2)理解制定生活制度的意义和原则。 9、托幼园所的环境卫生 (1)了解托幼园所选址的要求。 (2)了解托幼园所环境的含义及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3)理解托幼园所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创设的卫生要求。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与答案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与答案 作业1 1、简述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12——17) 2、简述学前儿童耳的特点及卫生。(P 27) 3、简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 29——35) 4、简述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 42——45) 5、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 48——51) 6、简述学前儿童生殖系统的特点及卫生。(P 62) 7、简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P 69——74) 8、列举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P 81——85) 作业2 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P 94——96) 2、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否正常?(P 105) 3、学前儿童有哪些品行障碍?如何预防和纠正?(P 116——117) 4、简述食物中毒的特点。(P 149) 5、学前儿童合理膳食有哪些要求?(P 143——144) 6、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如何预防?(P 150——152) 7、简述学前儿童大脑皮层机能特点及活动规律。(P 155——157) 8、简述学前儿童的用脑卫生。(P 158——160) 9、简述制定幼儿园生活制度的依据。(P 163) 10、体育锻炼对于学前儿童有那些影响?(P 170——171) 作业3 1、基本护理技能有哪些?(P 187——190) 2、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有哪些?如何预防?(P196——205) 3、简述儿童常见皮肤病的护理。(P 211——213) 4、简述幼儿园安全要求。(P 225——226) 5、列举几种重要的急救方法。(P 232——235) 6、简述眼睛外商的预防和处理。(P 239——240) 7、简述呼吸道异物的预防和处理。(P 243) 8、简述晨检的内容。(P 252) 作业4 1、幼儿园的选址应符合哪些要求?(P 286——287) 2、简述幼儿园玩具的卫生要求。(P 299) 3、何为特殊儿童?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有哪些?(P 305、P 307——308) 4、简述盲童的心理发展特点。(P 310——312) 5、简述聋童的养护卫生。(P 318——320) 6、超常儿童有那些心理发展特点?应如何养护?(P 332——33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

试卷代号:1313 中央广播电视大“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试题 201507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6分) 1.()保证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线路迅速传导,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A.脑功能区域化 B神经纤维髓鞘化 C.脑重量增加 D.脑细胞数量增加 2.同时关系到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内分泌腺是( )。 A.脑下垂体 B.肾上腺 C.甲状旁腺 D.甲状腺 3.利用下图评价儿童的体重发育情况的方法是() A.指数法 B.等级评价法 C.曲线图法 D.百分位数评价法 4.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 A.正常的智力水平 B.健康的情绪 C.和谐的人际关系 D.良好的性格特征 5.对于促进儿童生长,保持正常味觉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激素水平均有重要作用的 无机盐是( )。 A.钙 B.铁 C.碘 D.锌 6.防止食物中毒,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烹饪土豆不可加醋,易产生毒素 B.煮豆浆中途.不宜加入生豆浆 C.发霉的米粒不能用来做米饭,必须丢弃 D..罐头食物如有罐头顶部鼓起,不可进食 7.大脑皮质的活动有它的规律,其中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有劳有逸,维持工作效率的( ) 是 A.优势法则 B.始动调节 C.动力定型 D.镶嵌式活动 8.给儿童滴眼药,应将药水滴在( )。 A.黑眼球上 B.眼球与下眼睑之间 C.眼角内侧 D.眼角外侧 9.下列急救措施中,正确的做法是( )。 A.幼儿中暑后,应让其大量喝水,防止脱水 B.如果玻璃刺人幼儿身体,应立即拔出后送医,防止受伤严重 C.幼儿烧伤后立即冷却受伤部位,用大量冷自来水冲洗烧伤部位 D.对于坠落的儿童,送往医院途中宜抬高头部或用枕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