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名著导读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名著导读(一)《童年》简介[前苏联]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名著导读(一)《童年》简介[前苏联]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名著导读(一)《童年》简介[前苏联]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名著导读《西游记》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初步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介绍。
2. 《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梳理。
3.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4. 《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赏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西游记》的相关视频片段。
2. 学具:学生自备《西游记》原著或相关书籍,用于课堂阅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或相关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
3. 故事情节梳理: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梳理出小说的基本框架。
4.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5. 经典片段赏读:选取《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赏读,使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和艺术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游记》的精神内涵。
六、板书设计1. 《西游记》名著导读2. 主要内容:- 作者:吴承恩- 故事情节:取经之路- 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精神内涵:勇往直前,积极进取七、作业设计1. 阅读原著《西游记》,进一步了解小说的细节和人物形象。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写一篇短文,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总复习名著导读与文言文阅读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总复习:名著导读与文言文阅读第一篇:中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虽然阅读该作品的全部内容可能有些困难,但通过导读,你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其中的精华部分。
以下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与故事梗概:人物介绍:1. 贾宝玉:作品的男主角,出生于贾府,性格聪明机智。
2. 林黛玉:作品的女主角之一,贾宝玉的表妹,有着敏感的情感和文艺的才华。
3. 薛宝钗:作品的女主角之一,贾府的亲戚,与贾宝玉有婚约。
4. 贾母:贾府的家长,贾宝玉的奶奶,慈祥和蔼。
5. 王熙凤:贾府的嫡庶继承人,聪明利落,深受贾母喜爱。
故事梗概:《红楼梦》以贾府中的贾宝玉为主线,讲述了他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贾府的兴衰。
故事中充满了真情实感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人物性格和复杂的家庭关系。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社会现象的犀利批判。
第二篇:古代文言文阅读六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在前几年已经学习了一些古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现在是时候通过阅读一些文言文的经典篇目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材料:1. 《孟子·梁惠王上》:这是孟子的一篇文章,通过描述梁惠王与梁墨子的对话,探讨仁义道德等重要的哲学问题。
2. 《论语·学而篇》:《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论的集合,其中的《学而篇》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篇,主要论述了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3. 《诗经·秦风·无衣》:《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合,其中的《秦风·无衣》描述了一个忠诚的妻子在丈夫去世后终身守寡的感人故事。
通过阅读这些古代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同学们可以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人性的思考。
同时,也可以通过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词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名⼈传》包括《贝多芬传》、《⽶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于贫寒的家庭,⽗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仆。
贝多芬本⼈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活困苦,还经常受到⽗亲的打骂。
贝多芬⼗⼀岁加⼊戏院乐队,⼗三岁当⼤风琴⼿。
⼗七岁丧母,他独⾃⼀⼈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朵⽇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
起初,他独⾃⼀⼈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的残疾(此时他已⽿聋)以及朱丽埃塔的⾃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个伯爵。
⾁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时期(幻想奏鸣曲)、 1806年5⽉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了⼀系列伟⼤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结婚了。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切都⽆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瞩⽬,与光荣接踵⽽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个个死亡离散,⽿朵也已全聋,和⼈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
⾯对⽣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26⽇,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咽下了最后⼀⼝⽓。
《⽶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1475年3⽉6⽇,⽶开朗基罗出⽣于卡森蒂诺地⽅的卡普雷赛,⽗亲是法官。
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个⽯匠的妻⼦家⾥。
⼗三岁时,他进⼊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
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师为之嫉妒。
⼀年后他们分⼿了,⽶开朗基罗转⼊⼀所雕塑学校。
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平不断地得到了提⾼。
1505年3⽉,⽶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童年》重要知识梳理【作者简介】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主要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作品简介】《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它写的是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片段。
小说从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主题思想】作品表现了阿廖沙的成长。
他从一个可爱、弱小、倔强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同时作品也展现了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也流露出对善良、正直的劳苦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主要人物】阿廖沙:是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孩子。
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敢于同邪恶力量作斗争。
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主要事例】1. 痛恨外祖父和两个舅舅虐待小茨冈的行为,同情小茨冈和格里戈里。
2.继父欺负母亲时,用刀子刺继父。
3.为了替外祖母报仇,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4. 为了生存,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给外祖母补贴家用5. 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在学校受到刁难,与继父不和,又回到外祖父已破产的家。
外祖母:是一个果敢、刚强的妇女。
她善良慈爱,默默承受着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她勇敢聪明,有一颗博大的心。
她是阿廖沙的启蒙老师,对阿廖沙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她用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影响着周围的人。
六年级下册必读12本名著1. 作者。
- 笛福,英国作家。
2. 主要内容。
-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遭遇风暴,漂流到一个荒岛上。
他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后来自己建造住所、种植粮食、驯养牲畜,还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
3. 人物形象。
- 鲁滨逊:他是一个充满冒险精神、意志坚强、聪明能干、积极乐观的人。
面对荒岛上的孤独、饥饿、疾病等重重困难,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不断地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4. 阅读意义。
- 让我们学会在困境中坚强,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极端环境下的发挥。
1. 作者。
- 塞尔玛·拉格洛夫,瑞典女作家。
2. 主要内容。
- 尼尔斯是一个顽皮捣蛋的小男孩,因为捉弄小精灵而被变成了小拇指般大小的人儿。
他骑着大白鹅,跟随一群大雁走南闯北,饱览了瑞典的秀丽风光,也经历了种种冒险。
在这个过程中,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善良、有担当、热爱家乡的少年。
3. 人物形象。
- 尼尔斯:他的性格前后有很大的转变。
开始的他淘气、任性,经过骑鹅旅行中的种种经历,变得富有同情心、勇敢、有责任感。
4. 阅读意义。
- 这部作品让我们了解瑞典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等。
同时也告诉我们成长的意义,在经历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学会关爱他人和自然。
1. 作者。
-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2. 主要内容。
-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捣蛋、充满幻想、聪明活泼的孩子。
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经历了许多有趣的冒险,如墓地试胆、当“海盗”、山洞探险等。
在山洞探险中,汤姆和贝姬被困,最后成功脱险,还发现了宝藏。
3. 人物形象。
- 汤姆·索亚:他具有反抗精神,不喜欢学校里枯燥的生活和刻板的教育方式。
1 / 3
六年级语文名著导读
一、填空题:
2、在“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神尼可夫.
4、《童年》是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5、批评家丘科特斯基对《童年》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是阿廖沙的终身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 ) A 、外祖父 B 、外祖母 C 、继父 D 、“好事情”
2、外祖父的童年时很悲苦的,他从事的行业是( ). A 、染坊的学徒 B 、水手 C 、纤夫 D 、驳船的工头
3、母亲死后,十一岁的阿廖沙( ).
A 、被外公外婆收养
B 、进学校读书
C 、被继父收养
D 、流落街头 4、的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他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然而在内心深处也有残存的善良.( ) A 、外祖父 B 、外祖母 C 、两个舅舅 D 、阿廖沙 三、问答题
1、外公第一次毒打阿廖沙是为了什么?
2、为什么外祖父把钱看得笔亲骨肉还宝贵?
3、举例说说作者眼中“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
4、请为这部小说写一句推荐语.
5、概括外祖父的典型性格,并举例外祖父的五个典型事例.
6、概括两个舅舅的典型性格,并举例两个舅舅的三个典型事例.
7、概括外祖母的典型性格,并举例外祖母的五个典型事例.
8、高尔基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你赞成这个标题吗?说说你的理由
9、文中的小茨冈是怎么死的?
10、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11、《童年》中高尔基描绘了他周围许多的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谁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鲁滨孙漂流记》
1、鲁滨孙刚到岛上时思考了哪些问题?
2、在孤岛上,有什么与鲁滨孙作伴?
3、鲁滨孙救起的野人叫什么名字?根据什么起的名字?
4、鲁滨孙种的粮食种子是怎么来的?
5、鲁滨孙看到能带他回祖国的人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6、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写的这本书?
7、在《奴隶生涯》中,鲁滨孙被留在了谁的家里做奴隶?
8、鲁滨孙流落的荒岛叫什么岛?
9、鲁滨孙第一夜在哪里睡的觉?
10、《鲁滨孙漂流记》按时间顺序写了、、、、回到英国等
故事情节.
11、鲁滨逊是如何计算日月的?
12、鲁滨逊写的“利害差异表”有何意义?
13、鲁宾逊在孤岛上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
2 / 3
14、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15、鲁滨逊在岛上生了病是吃了什么好的?
16、鲁滨逊居住的地方必须符合哪四个条件?
17、鲁滨逊驯养的鹦鹉叫什么名字?
18、“星期五”是怎样的一个人?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
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
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
雨季.……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9、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国的(),小说是用()人称按()顺序
来叙述的.
20、这段短文中共讲了哪几件事?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