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承装配工艺

轴承装配工艺

轴承装配工艺
轴承装配工艺

轴承装配工艺

为了使轴承正常工作,使用正确的安装方法至关重要。轴承为特定应用的选型及安装和拆卸方法在设计阶段初步确定。安装过程应尽可能在有干净无尘的空间中进行,不可以在有灰尘的生产机器上。

灰尘和碎屑会影响轴承的内部游隙和对轴或轴承精确的配合。微小的灰尘可以影响外圈外径,甚至会使紧密的配合产生缝隙。这将导致轴承的外圈可以在一个不圆的空间转动。轴上的灰尘会造成轴与密封元件接触部位的磨损而导致润滑油泄漏的结果。灰尘混合润滑油,会形成了一个研磨混合物,导致轴承磨损。

新的轴承不到安装的时候,不要把它原有的包装拆掉。新型轴承彻底涂上了化合物防锈涂层,隔绝了空气,水分和防锈涂层。大多数的轴承制造商使用的涂层是不会轻易消除的,因为它几乎能和所有石油类润滑油兼容。当使用合成油和合成润滑脂使,保护层化合物必须被清除。然而,随着合成烃类油和油脂的使用,复合涂层没有必要被清除。轴承是包裹在重型,防水的复合层压纸。应注意不要让轴承掉落或紧握轴承。轴承不应该暴露在可能导致冷凝的易变的温度环境下。非必要的。指纹可以成为生锈的起点。轴承装配有三种基本方法:冷装配合法,热装配合法,液压装配法。

(一)、冷装配合法

轴承外径达100mm可用套筒和锤子或重压进行冷装。通常使用一个普通的锤子。不宜使用带软金属头的锤子,因为金属碎屑可能会脱落,进入轴承。套筒末端的表面应平整,无毛刺平行。紧靠它应该与压装套环。

在装配或拆卸过程中,轴被装夹在老虎钳中,保护轴不被钳口的铜片损伤很重要。更换的轴承必须与失效轴承的绝对相同。轴承和轴设计时相互配合,不能做任何改变,除非制造了重新设计的机器。

如果轴承和轴配合过松,可出现滑移现象。这将使轴温过高,并导致轴承内圈与轴颈表面的磨损。如果压装配合过紧,轴承的内圈将被拉伸,以至于滚子或滚珠没有空隙旋转自如。

手工扳压机可用于安装小型轴承。把套筒放置在在轴承与扳压机。该端面应平整,无毛刺平滑的套筒。它应当被设计成过盈配合,否则滚子和滚道可以被损坏导致过早失效。为了方便安装,并减少损坏的风险,对待装配的轴上轴承支座应轻轻涂抹一层薄油膜。

有时有必要对内环一压装配合,因为内圈旋转且外圈上如果有一些不平衡负荷,可能导致外圈蠕滑。有效的压紧力必须同时通过在内圈与外圈的,否则会损坏轴承。

如果球面滚子轴承内圈旋转是用在有一个不平衡负载的情况下,可用针穿过过轴承外圈油孔,防止外圈蠕滑。有了这项安排一个合适的外圈就没有必要。

(二)、热装配合法

热装配合法通过让待配合的两个部分获得不同的温度进行过盈配合,从而使装配更容易的方法。所需要的温度差可以方式如下:

1)处理一部份(这是,一般来说,最常用的方法)

2)冷却的一部分

3)同时加热一部分,冷却另一部分

温度差分法是任何轴承尺寸合适的,无论是直孔和锥孔。由于所需设备的原因,冷装方法是尽可能用于外径小于100mm的轴承。

最常用的轴承装配方法是在其中的与一个内圈与轴过盈配合安装,外圈安装时带一条细线使配合变松。外径超过100mm的永久轴承,必须根据加热方式,加热整个轴承或轴承内圈,使内环容易套入了轴。在可分离轴承的情况下,只需要加热内圈。轴承应均匀加热,最高温度 121℃。加热轴承方法是:热油浴,热板,感应加热器,烤箱。密封的轴承不能进行热油

浴。

热油浴可能是最常用的方法。无论是石油和容器都应干净。应使用最低闪点在149℃的淬火油。油浴中油的使用量和轴承体积大小相关。用量不足加热和冷却速度过快,从而增大轴承了热量过盛或加热不均风险。

应当从底部安装762mm的网架。这可以防止轴承与温度较高的底部直接接触,也使轴承与任何可能在底部污染的影响。此外,轴承可以从上面暂停油浴。

轴承油浴加热后,其内圈在安装前,应使用干净的无尘布擦拭。

一旦轴承加热完成,应当立即在轴上放置并锁定到位。如果装配中没有定位的部分,或者如果当前不能被安装,应使用一些安装工具来抵挡轴肩内环直到内圈有充分冷却就被紧固在轴上。如果不这样做,内圈偏离轴肩。

(三)、液压装配法

其实,这是圆锥孔轴承冷装配合一个简化方法。它是基于挤压配合表面的油层,从而大大减少所需的轴向力。压力通常附带一个有10,000磅的最大压力手动泵。

装配注入的油应该采用的大约SAE20或30。它应该是绝对干净,不仅是为了保护轴承和支座,而且避免堵塞油路。

轴承设计时,外径表面有一条油槽和液压系统螺母末端馈线,带圆锥孔,以方便地装配拆卸球面滚子轴承。

1、装配前轴承的清洗

热清洗此法适用于防锈油脂防锈的轴承。塑料保持

架的轴承不能采用此法,以免保持架变形;出厂前已加人润滑剂,也不能热清洗,即使冷清洗,也不能让清洗剂浸入轴承内部。热清洗的方法有蒸汽冲、热水淋和热油泡等。蒸汽只能用低压气,油要用轻质矿物油。三种洗法都要注意,不让轴承超温(<130。) 否则将接近或达到轴承钢的回火温度,使轴承硬度下降,寿命缩短。热清洗冷却后,要用汽油或煤油清洗一次。冷清洗就是用清洗剂在常温下清洗。清洗剂要根据防锈剂确定。对防锈油保护的轴承,宜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对用气相剂、防锈水和其他水溶性防锈材料保护的轴承,宜用皂类或其他清洗剂清洗。清洗过的轴承要用压缩空气吹干,然后就可以开始装配。

2、轴承向轴上的装配

装配前应检查轴颈和轴承孔径上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冷装配时如果轴承孔径与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时可采用冷装。应使用软金属铜棒将力均匀地加在带有公盈配合的轴承套上,轴承与轴套内套间的间隙不应大于0.05m/n。热装此法一般适用于装配过盈较大的大中型轴承。轴承一般在油中加热,加热时应注意将轴承挂在油中或放在网栅(该网栅距槽底50~70 mm)上,不应放在槽底上。因为容器底部至油面温度递减,容器底部直接受热温度比其它部位高出许多。温度计也要挂在油中,温度计下端要与轴承下端所处高度基本一致,才能准确反应油温。加热前要根据过盈量确定加热的终温,轴承内孔受热膨胀的大小。

3、轴承向箱体上的装配

轴承外套与轴承座的接触面应达到要求配合的2/3,即120。范围,并与中心线对称。轴承外套与上盖的接触面不应小于配合面的1/2,即90°范围,并与中心线对称。用0.03—0.05 m /n塞尺不入即可,剖分式的箱体,轴承外套与

座及盖,不应有“夹帮”现象。

4、轴承安装后的检查

(1)一般检查

①转动零件是否与静止零件相磨擦;②轴向紧固装置的安装是否正确;③润滑油是否顺利地进入轴承内;④密闭装置是否可靠。

(2)安装精度检查

①轴承内圈与轴的相互位置:轴承内圈(对推力轴承为紧圈)要贴紧轴肩。检查方法有漏光法和塞尺测量两种方法。漏光法就是把可移动的光源放在一侧,对准内圈与轴肩配合处,人在另一侧观察。如果整圈不漏光,则安装是正确的。如果局部漏光,且无毛刺及硬性杂物,轴肩也不倾斜,可用铜棒敲打内圈。敲打点与漏光处在轴的一条母线上,从一端向漏光的一端敲打,慢慢加以校正,如果整圈漏光,且轴肩倒圆半径比轴承倒圆半径小就继续加压,直至消除漏光。如内圈与轴肩的圆角之间有缝隙,应把轴承卸下,消除缺陷后重新安装。

②轴承外圈与轴承座挡肩的相互位置主要用塞尺检查。

调心滚子轴承的安装方法

调心滚子轴承安装最后应进行游隙的调整。游隙值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和配合的过盈量大小而具体确定。必要时,应进行试验确定。轴承和水泵轴连轴承在出厂时已调整好游隙,安装时不必再调整。 调心滚子轴承的安装必须在干燥、清洁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安装前应仔细检查轴和外壳的配合表面、凸肩的端面、沟槽和连接表面的加工质量。所有配合连接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并除去毛刺,铸件未加工表面必须除净型砂。 调心滚子轴承安装前应先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净,干燥后使用,并保证良好润滑,轴承一般采用脂润滑,也可采用油润滑。采用脂润滑时,应选用无杂质、抗氧化、防锈、极压等性能优越的润滑脂。润滑脂填充量为轴承及轴承箱容积的30%-60%,不宜过多。带密封结构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和水泵轴连轴承已填充好润滑脂,用户可直接使用,不可再进行清洗。调心滚子轴承安装时,必须在套圈端面的圆周上施加均等的压力,将套圈压入,不得用鎯头等工具直接敲击轴承端面,以免损伤轴承。在过盈量较小的情况下,可在常温下用套筒压住轴承套圈端面,用鎯头敲打套筒,通过套筒将套圈均衡地压入。如果大批量安装时,可采用液压机。压入时,应保证外圈端面与外壳台肩端面,内圈端面与轴台肩端面压紧,不允许有间隙。 当过盈量较大时,可采用油浴加热或感应器加热轴承方法来安装,加热温度范围为80℃-100℃,最高不能超过120℃。同时,应用螺母或其它适当的方法紧固轴承,以防止轴承冷却后宽度方向收缩而使套圈与轴肩之间产生间隙。 调心滚子轴承安装后应进行旋转试验,首先用于旋转轴或轴承箱,若无异常,便以动力进行无负荷、低速运转,然后视运转情况逐步提高旋转速度及负荷,并检测噪音、振动及温升,

轴承装配工艺

轴承装配工艺 为了使轴承正常工作,使用正确的安装方法至关重要。轴承为特定应用的选型及安装和拆卸方法在设计阶段初步确定。安装过程应尽可能在有干净无尘的空间中进行,不可以在有灰尘的生产机器上。 灰尘和碎屑会影响轴承的内部游隙和对轴或轴承精确的配合。微小的灰尘可以影响外圈外径,甚至会使紧密的配合产生缝隙。这将导致轴承的外圈可以在一个不圆的空间转动。轴上的灰尘会造成轴与密封元件接触部位的磨损而导致润滑油泄漏的结果。灰尘混合润滑油,会形成了一个研磨混合物,导致轴承磨损。 新的轴承不到安装的时候,不要把它原有的包装拆掉。新型轴承彻底涂上了化合物防锈涂层,隔绝了空气,水分和防锈涂层。大多数的轴承制造商使用的涂层是不会轻易消除的,因为它几乎能和所有石油类润滑油兼容。当使用合成油和合成润滑脂使,保护层化合物必须被清除。然而,随着合成烃类油和油脂的使用,复合涂层没有必要被清除。轴承是包裹在重型,防水的复合层压纸。应注意不要让轴承掉落或紧握轴承。轴承不应该暴露在可能导致冷凝的易变的温度环境下。非必要的。指纹可以成为生锈的起点。轴承装配有三种基本方法:冷装配合法,热装配合法,液压装配法。 (一)、冷装配合法 轴承外径达100mm可用套筒和锤子或重压进行冷装。通常使用一个普通的锤子。不宜使用带软金属头的锤子,因为金属碎屑可能会脱落,进入轴承。套筒末端的表面应平整,无毛刺平行。紧靠它应该与压装套环。 在装配或拆卸过程中,轴被装夹在老虎钳中,保护轴不被钳口的铜片损伤很重要。更换的轴承必须与失效轴承的绝对相同。轴承和轴设计时相互配合,不能做任何改变,除非制造了重新设计的机器。 如果轴承和轴配合过松,可出现滑移现象。这将使轴温过高,并导致轴承内圈与轴颈表面的磨损。如果压装配合过紧,轴承的内圈将被拉伸,以至于滚子或滚珠没有空隙旋转自如。 手工扳压机可用于安装小型轴承。把套筒放置在在轴承与扳压机。该端面应平整,无毛刺平滑的套筒。它应当被设计成过盈配合,否则滚子和滚道可以被损坏导致过早失效。为了方便安装,并减少损坏的风险,对待装配的轴上轴承支座应轻轻涂抹一层薄油膜。 有时有必要对内环一压装配合,因为内圈旋转且外圈上如果有一些不平衡负荷,可能导致外圈蠕滑。有效的压紧力必须同时通过在内圈与外圈的,否则会损坏轴承。 如果球面滚子轴承内圈旋转是用在有一个不平衡负载的情况下,可用针穿过过轴承外圈油孔,防止外圈蠕滑。有了这项安排一个合适的外圈就没有必要。 (二)、热装配合法 热装配合法通过让待配合的两个部分获得不同的温度进行过盈配合,从而使装配更容易的方法。所需要的温度差可以方式如下: 1)处理一部份(这是,一般来说,最常用的方法) 2)冷却的一部分 3)同时加热一部分,冷却另一部分 温度差分法是任何轴承尺寸合适的,无论是直孔和锥孔。由于所需设备的原因,冷装方法是尽可能用于外径小于100mm的轴承。 最常用的轴承装配方法是在其中的与一个内圈与轴过盈配合安装,外圈安装时带一条细线使配合变松。外径超过100mm的永久轴承,必须根据加热方式,加热整个轴承或轴承内圈,使内环容易套入了轴。在可分离轴承的情况下,只需要加热内圈。轴承应均匀加热,最高温度 121℃。加热轴承方法是:热油浴,热板,感应加热器,烤箱。密封的轴承不能进行热油

滚动轴承安装参考手册

滚动轴承安装参考手册

1、概述 本文用于通用滚动轴承的安装参考,所有数据来自SKF公司的手册,当具体设备没有提供轴承安装的数据时,可以参考本文的数据。否则,以具体设备的技术文件为准。 2、轴承安装的重要性 统计数据表明,16%的轴承失效是由于安装不当引起的。 3、轴承的作用 A、减少摩擦 B、提供运动导向和支撑 4、轴承的种类 轴承的常见编码方式和轴承类型如下(见图1): A、双列角接触球轴承(0**) B、自调心球轴承(1) C、球面滚子轴承和球面滚子推力轴承(2) D、圆锥滚子轴承(3) E、双列深沟球轴承(4) F、推力球轴承(5) G、单列深沟球轴承(6) H、单列角接触球轴承(7) I、圆柱轴向推力轴承(8) J、圆柱滚子轴承(N) K、四点接触球轴承(QJ) **注:扩号内的代码表示轴承编码的首位代码 常见的轴承代码表示 前坠(放在轴承编码的最前面,用“-”号隔开): L 内圈或者外圈可以拆卸或者可分(不常用) 后坠: 内部设计方面: A、B、C、D、E、(表示内部设计的改进,例如E表示加强型的球和保持架) 外部设计方面 CA、独立导圈、内圈支持法兰 CB、 CC、改进的内部设计(相对于CA、CB) K、内孔带锥度 RS、单侧有摩擦密封(仅仅用于滚针轴承)

2RS、双侧有摩擦密封(仅仅用于滚针轴承) RS1、单侧有摩擦型密封 2RS1、双侧有摩擦型密封 Z、单侧有防尘盖 2Z、双侧有防尘盖 保持架方面: J、金属保持架(常用、一般省略) M、冲压黄铜保持架 P、塑料保持架 精度方面: P4、P4A、P5、P6 内部间隙方面: C1、C2、C3、C4、C5(间隙逐渐增大,正常值在C2和C3之间) 润滑脂方面: HT、LHT、LT、MT(适用于自润滑轴承,表示轴承内装的润滑脂适用的温度范围)

角接触轴承安装方法

角接触球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也可以承受纯轴向负荷,极限转速较高。该轴 承承受轴向负荷的能力由接触角决定,接触角大,承受轴向负荷的能力高。接触角α的定义为,径向平面上连接滚球和滚道触点的线与一条同轴承轴垂直的线之间的角度。 单列角接触球轴承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1)分离型角接触球轴承 这种轴承的代号为S70000,其外圈滚道边没有锁口,可以与内圈、保持架、纲球组件分离,因而可以分别安装。这类多为内径小于10mm的微型轴承,用于陀螺转子、微电动机等对动平衡、噪声、振动、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的装置中。 (2)非分离型角接触球轴承 这类轴承的套圈沟道有锁口,所以两套圈不能分离。按接触角分为三种: ①接触角α=40°,适用于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②接触角α=25°,多用于精密主轴轴承;

③接触角α=15°,多用于较大尺寸精密轴承。 (3)成对配置的角接触球轴承 成对配置的角接触球轴承用于同时承受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的场合,也可以承受纯径向载荷和任一方向的轴向载荷。此种轴承由生产厂按一定的预载荷要求,选配组合成对,提供给用户使用。当轴承安装在机器上紧固后,完全消除了轴承中的游隙,并使套圈和纲球处于预紧状态,因而提高了组合轴承的钢性。 单列角接触球轴承以径向负荷为主的径、轴向联合负荷,也可承受纯径向负荷,除串联式配置外,其他两配置均可承受任一方向的轴向负荷。在承受径向负荷时,会引起附加轴向力。因此一般需成对使用,做任意配对的轴承组合,成对安装的轴承按其外圈不同端面的组合分为:背对背配置、面对面配置、串联配置(也称:O型配置、X型配置、T型配置)三种类型: 背对背配置O型配置面对面配置 X型配置 串联配置 T型配置 ①背对背配置,后置代号为DB(如70000/DB),背对背配对的轴承的载荷线向轴承轴分开。可承受作用于两个方向上的轴向载荷,但每个方向上的载荷只能由一个轴承承受。背对背安装的轴承提供刚性相对较高的轴承配置,而且可承受倾覆力矩。 ②面对面配置,后置代号为DF(如70000/DF),面对面配对的轴承的载荷线向轴承轴汇合。可承受作用于两个方向上的轴向载荷,但每个方向上的载荷只能由一个轴承承受。这种配置不如背对背配对的刚性高,而且不太适合承受倾覆力矩。这种配置的刚性和承受倾覆力矩的能力不如DB配置形式,轴承可承受双向轴向载荷; ③串联配置,后置代号为DT(如70000/DT),串联配置时,载荷线平行,径向和轴向载荷由轴承均匀分担。但是,轴承组只能承受作用于一个方向上的轴向载荷。如果轴向载荷作用于相反方向,或如果有复合载荷,就必须增加一个相对串联配对轴承调节的第三个轴承。这种配置也可在同一支承处串联三个或多个轴承,但只能承受单方向的轴向载荷。通常,为了平衡和限制轴的轴向位移,另一支承处需安装能承受另一方向轴向载荷的轴承。 此外,还有一种可供任意配对的单列角接触球轴承。这种轴承经特殊加工,可以两个背靠背、两个面对面或两个串联等任意方式组合,配对组合的轴向间隙可根据需要选择,后置代号CA表示轴向间隙较小,CB表示轴向间隙适中,CC表示轴向间隙较大。 万能配对的轴承,也可按使用要求配置成有预过盈的轴承,并以后置代号GA、GB、GC表示。GA 表示配对后有较小的预过盈;GB表示配对后有中等预过盈;GC表示配对后有较大的预过盈。

轴承的装配工艺

轴承的装配工艺 轴承是支撑轴或转轴的主要部件,是机械传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对运动表面的摩擦性质,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一滚动轴承的装配。 1. 轴承的滚珠、滚柱、内、外园表面必须光滑,不得有麻点裂纹、锈痕变色以及起皮等现象,保持器完好,转动灵活无异音。 2. 轴承与轴装配采用基孔制过渡配合,轴承与轴配合公差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一般为0.02 ~0.03mm紧力。 3. 轴承与轴承座装配采用基轴制过渡配合,紧力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一般为0.02 ~0.1mm(套筒轴承座取小值)原则是保证内外套不发生相对转动。 4. 装配前,应检查测量轴,孔径,其圆锥和椭圆度应符合图纸要求,一般圆锥度不大于0.015mm,椭圆度不大于0.03mm。 5. 对于轴径因磨损或其它原因,使轴与轴承内套间隙过大时,不应采取打样冲眼或滚花的方法来增加配合紧力,向应喷罐或堆焊再车如加工恢复原始尺寸。

6. 装配时先用汽油或煤油将轴承清洗干净,再根据配合性质选取不同的装配方法,对过盈量较大的除用压力机压入外,还可采用机油加热至90~115℃时迅速套装方法,对紧力较小的可用手锤打入,但要沿四周均匀渐入,严禁直接敲打轴承内外套。加热装配的轴承,不得浇水降温,应待其自然冷却。 7. 拆装轴承时的施力原则应是施加的压力应直接加在配合套圈端面上,决不能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即从转轴上拆装时,施力于内套,从轴承座拆装时应施力于外套。 二质量验收标准 1. 装配好的轴承端面,应与轴肩或孔的支轴面贴靠,轴承型号规格的端面应向外。 2. 应保证轴承装在轴上和轴承座孔中,没有歪斜和卡住现象。 3. 为了保证滚动轴承工作时有一定的热胀余地,在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外套可以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以免轴或轴承因没有这个余地而产生附加应力,以致急剧发热而被烧毁。 4. 轴承内必须清洗,严格避免钢、铁屑及杂物进入轴承内部。 5. 装配后的轴承外套不得松动转圈,应有0.01 ~0.03mm的紧

轴承安装与使用方法

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使用寿命与安装有很大关系,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轴承安装应在无尘,洁净的房间内进行,轴承要经过精心选配,轴承用隔圈要经过研磨,在保持内外圈隔圈等高的前提下,隔圈平行度应控制在1um以下; 2. 轴承安装前应清洗干净,清洗时内圈斜坡朝上,手感应灵活,无停滞感,晾干后,放入规定量油脂,如属油雾润滑应放入少量的油雾油; 3. 轴承安装应采用专门工具,受力均匀,严禁敲打; 4. 轴承存放应清洁通风,无腐蚀气体,相对湿度不超过65%,长期保管应定期防锈。 无油轴承和自润滑轴承的专业生产企业:嘉兴固润轴承有限公司 --------------------------------------------------------------------------------------------------------------------------------- 【角接触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主要用于载荷较轻的高速旋转场所,请求轴承高精度、高转速、高温升低振动和肯定的运用寿命。常作高速电主轴的支承件成对装置运用,是内外表磨床高速电主轴的症结配套件。 重要技巧指标: 1.轴承精度指标:超越GB/307.1-94P4级精度 2.高速性能指标:dmN值1.3~1.8x106/min 3.运用寿命(均匀):>1500h --------------------------------------------------------------------------------------------------------------------------------- 【角接触球轴承】安装与方法 一、安装方法 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得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轴承的安装: 角接触球轴承的周全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轴承的中轴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轴承的安装方法,一般情况下是轴旋转的情况居多,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为过赢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压入配合: 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那么轴承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呢? 轴承制造加工基本过程(以套圈制造基本流程为重点,材料选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 <1>滚动体(钢球)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冷镦-—光磨—-热处理——硬磨-—初研——外观——精研 〈2>保持架(钢板)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剪料——裁环--光整--成形——整形——冲铆钉孔 〈3>套圈(内圈、外圈)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锻造--退火——车削——淬火—-回火—-磨削--装配

汇普轴承加工流程图 (1)锻造加工:锻造加工是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初加工,也称毛坯加工。 套圈锻造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与产品形状相似的毛坯,从而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降低成本. (b)消除金属内在缺陷,改善金属组织,使金属流线分布合理,金属紧密度好,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锻造方式:一般是在感应加热炉、压力机、扩孔机和整形机组成连线的设备体进行流水作业 (2)退火:套圈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Gcr15SiMn退火基本工序:

在790-810℃保温2-6h, 以10—30℃/h,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3)车削加工:车削加工是轴承套圈的半成品加工,也可以说是成型加工。 车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使加工后的套圈与最终产品形状完全相同。 (b)为后面的磨削加工创造有利条件。 车削加工的方法: 集中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所有车削工序的小批量生产。 分散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某一种车削工序的大批量生产。 (4)热处理:热处理是提高轴承内在质量的关键加工工序。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热处理使材料组织转变,提高材料机械性能。 (b)提高轴承内在质量(耐磨性、强韧性),从而提高轴承寿命。 对于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热处理包括淬火和低温回火淬火: 加热温度:820—840(℃)保温时间: 1—2h 冷却介质:油低温回火:

电主轴轴承的装配方法

电主轴轴承的装配方法 1.专业装配的工装 轴承间隙测量,调整工具(很正规专业那种). 精密的标准平台,V型支撑,还有测量内外圆标高的仪器(全是瑞士产的), 还有一些手动工具. 动平衡测量,试验台. 最终的跑合试验台(自带润滑系统,动力系统的). 要求太高了相关的图纸,啊啊, 一套液压安装工具和一套感应加热工具.FAG和NSK都有商品供应. 角接触球轴承一般是成对使用的,有面对面,背对背、同向三种装配的方法,主要是看设计者的思路了,不同的装配方法做预加负载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作预加负载是使轴承的内圈与钢球、外圈之间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来适合你所需要的转速。预加负载的大小不但影响精度,而且影响它的使用寿命。比如背对背使用时,一般采取垫外圈或者磨内圈的方法来实现消除间隙,因为背对背使用时一般是用轴来限制轴承的位置,而外圈一般没有限制的。 2. 轴承安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安装方法:过度配合(0.04mm以内)--开水烫或煮;过盈(0.04mm以上)---油煮等。 1、检查配合要求是否与负载和转速要求相同。 2、测量配合是否超标。 3、根据测量计算决定加热方式。保证轴承油隙。温度不宜超过300--400度。注意防风。不宜用明火加热。条件不许可非用明火时注意温度变化及温度的均匀性。 4、调整轴承的轴向间隙。外圈加垫。

5、用塞尺实测轴承油隙。对特大轴承的油隙最好在实际最大负载(偏载)下调整,要考虑现场温度对轴承的影响。 6、检查转动部份与不动部分是否干涉。 7、加油。注意污染。 8、现场运行监测。 轴承加热温度记得好像应该是小于120度吧 说得对~曾遇到过超过120C后轴承不能回复到原状,报废. 还有的轴承带润滑脂,也不能用热套. 热塑模芯杆, 为了节约材料, 准备用局部镶嵌式联接(相配直径φ30,长度30,用热套方式), 不转递扭矩: 请大家推荐过盈量是多少最合适, 热套零件会变形,二只零件热套后不再加工直接使用,行得通, 热套工艺适合热塑模具, 过盈量在:0---0.03以内。加热温度70度以内。国外轴承装配过盈量一般为0。我这装过几百支辊道辊,过盈量0.03--0.05,加热温度70--90。轴承是国外的。加热设备是自己做的。很土但很实用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主轴组件,为了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除了要保证主轴及相关零件高的加工精度及采用精密的主轴轴承以外,轴承内圈与主轴装配需采用定向装配法或角度选配法,也就是人为地控制各装配件的径向跳动误差的方向,使误差相互抵消而不是误差累积. 电主轴是高速数控加工机床的“心脏部件”,本文介绍了电主轴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阐述了电主轴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主轴陶瓷球混合轴承油气润滑 1、概述

机床主轴轴承正确安装方法

机床主轴轴承正确安装 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机床主轴轴承正确安装方法 主轴轴承是精密机床及类似设备的主轴轴承,它对保证精密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很多用户都对机床主轴轴承的安装存在烦恼,针对这一问题,今天众悦小编就到大家认识一下机床主轴轴承安装方法: a、压入配合 高速机床主轴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b、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高速机床主轴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

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 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高速机床主轴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此外,在安装过程中也要注意: (1)保持高速机床主轴轴承及其周转清洁即使是眼睛看不到的小尘埃,也会给轴承带来坏影响。所以,要保持周围清洁,使尘埃不致侵入轴承。 (2)小心谨慎地使用在使用中给与轴承强烈冲击,会产生伤痕及压痕,成为事故的原因。严重的情况下,会裂缝、断裂,所以必须注意。 (3)使用恰当的操作工具避免以现有的工轴承具代替,必须使用恰当的工具。我们经常强调工具的重要性,是因为有太多的客户在安装中使用了错误的工具造成了轴承的损伤。要注意轴承的锈蚀。 (4)操作高速机床主轴轴承时,手上的汗会成为生锈的原因。要注意用干净的手操作,最好尽量带手套。

滚动轴承更换的标准及装配方法

滚动轴承更换的标准及装配方法 滚动轴承是滚动摩擦性质的轴承,一般有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在内外圈上有光滑的凹槽滚道,滚动体可沿着滚道滚动,形成滚动摩擦。它具有摩擦小,效率高,轴向尺寸小、装拆方便等特点,是离心泵的重要部件之一。滚动轴承是标准配件,轴承内圈和轴的配合是基孔制,轴承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是基轴制,配合的松紧程度由轴和轴孔的尺寸公差来保证。 —滚动轴承更换的标准: (1)轴承径向或轴向间隙大; (2)轴承滚道有麻点、坑疤等缺陷; (3)由于缺油导致轴承变色或抱轴; (4)珠子保持架破裂; (5)珠子不圆或破碎; (6)轴承转动不灵活或经常卡住; (7)轴承内套或外套有裂纹 (8)连续运行已达到使用期限。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 滚动轴承是一种精密部件,对离心泵的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装配时质量达不到要求,会使轴承能力下降,产生噪音及发热,加快轴承磨损,严重时造成停车。所以说认真做好滚动轴承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对保证质量和提高装

配工作效率是十分重要的。—㈠滚动轴承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滚动轴承装配所需要的工具量具要备齐。 2.按要求检查与轴承配套的一系列零部件,如轴颈、轴承箱孔、泵轴等端面是否有毛刺、铁锈、钝边、凹陷、裂纹及固体颗粒用锉刀和砂纸打磨好,洗干净放好备用。 3.检查轴承型号是否和原来的一致。 4. 检查轴承的外观,表面应无缺陷,拿在手里,捏住内圈,转动外圈应转动灵活,无阻滞、杂音。 5.清洗轴承: 1)先把轴承上的防锈油或润滑脂清除干净; 2)对用防锈油封存的轴承可用煤油清洗; 3)对用厚油或防锈油脂防锈的轴承,可放到机油中加热(油温≤95℃)把轴承放入油中,带防锈油脂融化,取出冷却后用煤油清洗,清洗完用清洁的棉布将轴承擦拭干净(不准用棉纱擦拭),放好备用。 4)清洗时,一手握轴承内圈,一手慢慢转外圈,直到轴承的滚动体、保持架上的油污全部去除。在清洗时请注意,开始时应缓慢转动,反复摇晃,不能用过大力度旋转。 否则轴承的滚道和滚动体易被附着的污物损伤。 ㈡滚动轴承的装配: 对于承受负荷较大,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大多要

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要点

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要点 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要点 整体式轴承装配 破分式轴承装配 1.将轴承和壳体孔清洗干净,然后在配合表面上涂润滑油 2.根据尺寸大小和过盈量大小采用压装法、加热法或冷装法,将轴承装入壳体孔内 3.轴承装入壳时,如果轴承上有油孔,应与壳体上油孔对准 4.装配时,特别要注意轴承和壳体孔同轴.为此在装配时,尽量采用导向心轴。 5.轴承装入后还要定位,当钻骑缝螺纹底孔时,应该用钻模板,否则钻头会向硬度较低的抽承方向偏 移。 6.轴承孔校正。由于装入壳体后轴承内孔会收缩,所以通常应加大轴承内孔尺寸,轴承(铜件)内孔加大尺寸量。使轴承装入后,内孔与轴颈之间还能保证适当的间隙。也有在制造轴承时.内孔留精铰量,待轴承装配后,再精铰孔,保证其配合间隙。精铰时,要十分注意铰刀的导向,否则会造成轴承内孔轴线的偏斜 1.轴瓦的组合 1)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接触良好。无论在加工过程或装配组合时,均须用0.05mm塞尺从外侧塞 入检查,在各处的塞入深度不得大于接合面宽度的1/3。否则应配研达到要求 2)同组加工的上、下轴瓦,应按加工时所作标记装在同一轴承孔内.上、下轴瓦两端方向应同组合加 工时一致 2.瓦口垫片的制做与装配 1)剪制瓦口垫片,应与瓦口面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瓦口面2mm,长度应小于瓦口面1mm,而且 垫片应平整、无棱刺 2)瓦口垫片装配时,瓦口两侧的垫片厚度必须一致垫片与轴颈之间有1.5—2mn、间隙,长度方向不 能超过瓦口端面 3轴瓦外圆与相关轴承孔表面的接触上、下轴瓦装配后应与相关轴承孔接触良好。 4轴瓦固定销的装配 1)轴瓦的定位销孔.应在瓦口面与相关轴承孔的接合平齐的条件下,再进行配钻铰 2)定位销打入后,应与销子紧密配合,不得有松动现象.销子的端面应低于销孔端 5.轴瓦内孔的刮研 1)轴瓦内孔刮研后.应保证装入轴瓦中的相关零件的平行度、直线度、中心距等达到图样要求 2)轴瓦内孔刮研后,应与相关轴颈接触良好。如图样中未作规定,按表7-l01执行 3)上、下轴瓦接触角α以外的部分均需刮出楔,楔形以瓦口开始自最大逐渐过渡到零

轴承和轴的装配技术方法

轴承和轴的装配技术方法 轴承是用来支撑的部件,也是用来支承轴上回转的零件,轴承的种类按摩擦性质分:有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按承受载荷的方向分:有向心轴承、推动轴承、向心推力轴承等。 1、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是一种滑动摩擦性质的轴承,特点是工作平稳、可靠噪声小、能承受重载荷和较大的冲击载荷,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整体式、剖分式和瓦块式等。 (1)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 整体式滑动轴承俗称轴套,也是滑动轴承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主要采用压入和锤击的方法来装配,特殊场合采用热装法,多数轴套是用铜或铸铁制成,装配时应细心,可用木锤或锤子垫木块击打的方法装配,过盈尺寸公差较大时则用压力机压入。无论敲入或压入都必须防止倾斜,装配后,油槽和油孔应处在所要求的位置。 装配后变形的轴承,应进行内孔修整,尺寸较小的可用铰刀削,尺寸较大的则用刮削。同时注意控制与轴的配合间隙在公差范围内,为防止轴套工作时转动,轴套和箱体的接触面上装有定位销或骑缝螺

钉。由于箱体和轴套材料硬度不一样钻孔时,很容易使钻头偏向软材料一边,解决方法:一是钻孔前用样冲靠硬材料一边冲孔,二是用短钻头,以增加钻孔时钻头的钢性。 (2)剖分式轴承的装配 剖分式轴承又称对开轴承,具有结构简单,调整和拆卸方便的特点,在轴瓦上镶上两块轴瓦,在接合处用垫片来调整出合理的间隙。 ①轴瓦与轴承体的装配 上下两轴瓦与轴承体内孔的接触必须良好,如不符合要求以厚壁轴瓦的轴承体内孔为基准,刮研轴瓦背部,同时应使轴瓦的两端台阶紧靠轴承体两端。薄壁瓦只要使轴瓦的中分面比轴承体的中分面高出0.1mm左右即可,不必修刮。 ②轴瓦安装在轴承体中,无论径向或轴向都不允许有位移,通常用轴瓦两端的台阶来止动定位或定位销定位。 ③轴瓦的配刮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附图)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那么轴承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呢轴承制造加工基本过程(以套圈制造基本流程为重点,材料选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SiMn) <1>滚动体(钢球)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冷镦——光磨——热处理——硬磨——初研——外观——精研 <2>保持架(钢板)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剪料——裁环——光整——成形——整形——冲铆钉孔 <3>套圈(内圈、外圈)制造基本流程: 原材料——锻造——退火——车削——淬火——回火——磨削——装配 汇普轴承加工流程图 (1)锻造加工:锻造加工是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初加工,也称毛坯加工。 套圈锻造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与产品形状相似的毛坯,从而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降低成本。 (b)消除金属内在缺陷,改善金属组织,使金属流线分布合理,金属紧密度好,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锻造方式:一般是在感应加热炉、压力机、扩孔机和整形机组成连线的设备体进行流水作业 (2)退火:套圈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Gcr15SiMn退火基本工序: 在790—810℃保温2-6h,以10—30℃/h,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3)车削加工:车削加工是轴承套圈的半成品加工,也可以说是成型加工。 车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使加工后的套圈与最终产品形状完全相同。 (b)为后面的磨削加工创造有利条件。 车削加工的方法: 集中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所有车削工序的小批量生产。 分散工序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某一种车削工序的大批量生产。 (4)热处理:热处理是提高轴承内在质量的关键加工工序。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轴承装配工艺规程

轴承装配工艺规程 轴承是支撑轴或转轴的主要部件,是机械传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对运动表面的摩擦性质,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一、滚动轴承的装配。 1、轴承的滚珠、滚柱、内、外园表面必须光滑,不得有麻点裂纹、锈痕变色以及起皮等现象,保持器完好,转动灵活无异音。 2、轴承与轴装配采用基孔制过渡配合,轴承与轴配合公差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一般为0.02~0.03mm紧力。 3、轴承与轴承座装配采用基轴制过渡配合,紧力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一般为 0.02~0.1mm(套筒轴承座取小值)原则是保证内外套不发生相对转动。 4、装配前,应检查测量轴,孔径,其圆锥和椭圆度应符合图纸要求,一般圆锥度不大于0.015mm,椭圆度不大于0.03mm。 5、对于轴径因磨损或其它原因,使轴与轴承内套间隙过大时,不应采取打样冲眼或滚花的方法来增加配合紧力,向应喷罐或堆焊再车如加工恢复原始尺寸。 6、装配时先用汽油或煤油将轴承清洗干净,再根据配合性质选取不同的装配方法,对过盈量较大的除用压力机压入外,还可采用机油加热至90~115℃时迅速套装方法,对紧力较小的可用手锤打入,但要沿四周均匀渐入,严禁直接敲打轴承内外套。加热装配的轴承,不得浇水降温,应待其自然冷却。 7、拆装轴承时的施力原则应是施加的压力应直接加在配合套圈端面上,决不能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即从转轴上拆装时,施力于内套,从轴承座拆装时应施力于外套。 二、质量验收标准 1、装配好的轴承端面,应与轴肩或孔的支轴面贴靠,轴承型号规格的端面应向外。 2、应保证轴承装在轴上和轴承座孔中,没有歪斜和卡住现象。 3、为了保证滚动轴承工作时有一定的热胀余地,在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外套可以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以免轴或轴承因没有这个余地而产生附加应力,以致急剧发热而被烧毁。 4、轴承内必须清洗,严格避免钢、铁屑及杂物进入轴承内部。 5、装配后的轴承外套不得松动转圈,应有0.01~0.03mm的紧力。 6、装配后,轴承运转应灵活,无噪音,工作温度不应超过70℃。 7、轴承各部间隙应符合要求。

轴承安装及注意事项

轴承的安装: 轴承安装的好坏与否,将影响到轴承的精度、寿命和性能。因此,请充分研究轴承的安装,即请按照包含如下项目在内的操作标准进行轴承安装。 一、清洗轴承及相关零件对已经脂润滑的轴承及双侧具油封或防尘盖,密封圈轴承安装前无需清洗。 二、检查相关零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 三、安装方法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得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a. 压入配合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b.加热配合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c.圆锥孔轴承的安装圆锥孔轴承可以直接装在有锥度的轴颈上,或装载紧定套和退卸套的锥面上,其配合的松紧程度可用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来衡量,因此,安装前应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安装过程中应经常测量游隙以达到所需要的游隙减小量为止,安装时一般采用锁紧螺母安装,也可采用加热安装的方法。 d.推力轴承的安装推力轴承的周全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轴承的中轴泉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轴承的安装方法,一般情况下是轴旋转的情况居多,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为过赢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四、轴承安装后的检查 五、润滑剂的添加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主要用于载荷较轻的高速旋转场合,要求轴承高精度、高转速、低温升低振动和一定的使用寿命。常作高速电主轴的支承件成对安装使用,是内表面磨床高速电主轴的关键配套件。主要技术指标: 1.轴承精度指标:超过GB/307.1-94 P4级精度 2. 高速性能指标:dmN值1.3~1.8x 106 /min 3. 使用寿命(平均):>1500 h 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使用寿命与安装有很大关系,应注意以下事项:1. 轴承安装应在无尘,洁净的房间内进行,轴承要经过精心选配,轴承用隔圈要经过研磨,在保持内外圈隔圈等高的前提下,隔圈平行度应控制在1um以下;2. 轴承安装前应清洗干净,清洗时内圈斜坡朝上,手感应灵活,无停滞感,晾干后,放入规定量油脂,如属油雾润滑应放入少量的油雾油; 3. 轴承安装应采用专门工具,受力均匀,严禁敲打; 4. 轴承存放应清洁通风,无腐蚀气体,相对湿度不超过65%,长期保管应定期防锈。

轴承组装工艺

ECCENTRIC LOCKING COLLAR ASSEMBLY PROCEDURES 偏心套锁紧轴承组装工艺 Slide shaft into bearing bore, shaft must be straight, true and free of nickes and burrs. proper aligned in the housing. 将轴穿入轴承内孔,要保证轴必须直、正、 无毛刺。 Locate bearing/shaft on mounting surface . Mounting surface should be flat and stable. If needed, align bearing to insure it is. 将轴承座/轴安装在轴承支板上,要保证轴 和轴承座成直线。 Secure housing to mounting sourface. 将轴承座可靠的固定到轴承支板上

If possible, rotate shaft by hand in direction of final rotation to insure the bearing turns freely and smoothly. Slide locking collar over shaft. 先用手旋转轴,看轴承是否能自由地无障 碍运转。 将轴承锁紧套滑动到位。 Engage locking collar by rotating collar in direction of shaft rotation so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collar mates with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inner ring.. 沿轴旋转方向旋紧偏心套,确保偏心套与 轴承上的锁套紧密配合。 Insert a drift punch in blind hole of locking collar. Punch must be positioned so striking it rotates the collar in the direction of shaft rotation.. 将冲头放入偏心套盲孔中,冲头位置必须 保证在击打偏心套沿着轴的旋转方向旋 转。

轴承安装工艺规程

轴承安装工艺规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湖南XXX有限公司轴承的安装工艺规程 编制: 标准化: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轴承注意事项及安装方法 轴承与一般机械零件作比较,因其制造精度非常高,在对安装使用有着一定的要求,如不十分注意,就将会对轴承造成损害,无法得到正常的轴承使用寿命,也会导致相关零件的破损。一般来说,由轴承所产生的事故都是因为安装不当和使用时的不规范所造成,因此,如能按正确的方法安装与使用,就能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1、工作时应注意事项 在安装轴承时,最为紧要之事就是保持轴承及相关零件的清洁和正确使用安装工具及方法。因此,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1、清理作业区,使用清洁的工具或辅助工具作业。 2、安装时应使用塑性良好不易脱落的辅助工具。 3、确认所有组装零件为合格品。 4、轴承到使用时才可以启封。 5、作业时应保持轴承的清洁。 6、一般情况下,防锈油不必洗去,可以按照原来的状态安装,如需要装润滑油脂,则用汽油清洗轴承上的油膏,然后气枪吹干净。 2、轴承的安装-安装前的检查工作 安装轴承之前应注意事项:

1、对轴、轴承体的尺寸是否按照图纸要求而加工轴、轴承体的隅角部 以及直角部有没有凸出,是否能与轴承的端面完全接触都须做充分的检查。 2、应确定轴、轴承体的配合面是否有撞伤、突起等。是否有尘埃或铸 模砂附在轴承壳表面。如有要用油磨石、细砂纸或干净抹布等除去。 3、为了避免在安装时产生碰伤,轴及轴承体的工作表面应抹少量的润 滑油。 3、轴承的安装-施力面及施力的方法 轴承安装在轴上时须对其内环施力,安装于轴承体时,须在外环施力。 注意:轴承安装在轴上,不可敲打外环,安装在轴承体时,不得敲打内环。如有此类操作必会使轴承轨道面发生伤痕,而造成噪音与早期剥离破损的故障,影响轴承寿命。 要在轴承施力时,务必留神使力量垂直且均匀而下,偏打必会使轴承受伤。为此,绝对尽量避免偏打。此外,也不可对轴承的保持架以及密封板施力。 4、轴承的安装-使用铁鎚与套管的安装 使用铁鎚与套管的安装方法,是常使用的方法,务必如图一般,使套筒介在中间而敲打进去,铁鎚应轻轻敲打。

轴承装配经验

机械结构的装配工作中,滚动轴承装配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某些工艺类的手册中,对于轴承装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有基本介绍。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滚动轴承,正常的装配,不管是轴还是孔,一般都是过盈配合。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常用的有:温差法,压入法等。 其实,在机械装配现场,温差法用的要少一些,主要是操作比较复杂。温差法装配,冷却法要比加热法简单些,一般我们用液氮,优点是温差大,线形膨胀量大,干净。 比如轴承装到孔中,直接把轴承泡在液氮里就行了。加热法比较麻烦。为了加热均匀,一般需要把零件(轴承)放到液体里煮。如果是煮轴承,要求就比较高了。比如,加热介质要干净,温度要控制好,等等。 温差法最大的缺点是,零件的体积受限制。比如车床主轴装配,需要同时安装主轴和轴上的齿轮等零件,温差法根本无法到。 压入法应用最广泛。一把榔头,一根铜棒就能搞定。细说起来,操作上还是有不少区别和注意事项的。 装轴承时,尽量采用非冲击的方式。如,用压力机。榔头敲击的方式,对零件和轴承都是保护不利的。小规格,小过盈的轴承,用手动的压力机,如丝杠式的,就可以,甚至台钳即可。 大尺寸的轴承,一般要用液压才可以。安装轴承,开始的时候,要随时注意轴承是否倾斜,需要及时调整受力位置,防止损坏安装孔或者轴。 当然,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如清洗零件安装表面,去除孔口、轴端毛刺等。清理干净后,在安装表面涂上干净的机油,等等。准备工作一定要细心。如果由于毛刺、灰尘等研入装配表面,导致轴承无法装配到位,后面就比较难搞了,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甚至整个轴或者零件都要报废掉。 同理,拆卸轴承时,也应尽量避免冲击的方式。如,能用压力机就用压力机,能用拉卸器(三个腿的那个东西)尽量用拉卸器。

装配工艺规范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公司从事机械装配作业之员工或技术人员。 一、作业前准备 1、作业资料:包括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物料BOM表等,直至项目结束,必须保证图纸的完整性、整洁性、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2、作业场所:零件摆放、部件装配必须在规定作业场所内进行,整机摆放与装配的场地必须规划清晰,直至整个项目结束,所有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齐、规范、有序。 3、装配物料:作业前,按照装配流程规定的装配物料必须按时到位,如果有部分非决定性材料没有到位,可以改变作业顺序,然后填写材料催工单交采购部。 4、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 二、基本规范 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2、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 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 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5、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6、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 7、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 8、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1、螺栓联接 A.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B.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 C.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 D.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表》的规定。 2、销连接 A.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B.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 3、键联接 A.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B.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C.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4、铆接 A.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B.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 C.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